本帖最后由 高天看海云 于 2015-6-11 20:41 编辑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一篇附录三,下载链接见文末。
《凡物流形》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竹简中的一篇文献👨🏽🚒,原文自题为《凡物流形》🤹♀️,与《恒先》等其余竹简可能都出于荆门郭店。《凡物流形》是以问答形式阐述宇宙、生命🤰、认知、治道的诗作🔎,其表达形式与马王堆帛书《十问》(一些句子与《十问》略同)🦊、屈原《天问》、张家山汉简《盖庐》接近,其思想见解源出老子道家,与《道德经》宗旨一贯。
《凡物流形》的宇宙论内容主要体现在第21简(甲本)🧑🦳,但语焉不详👩🏻🎨。生命论则比较零散🧧,但值得注意的是生命反复生灭的循环论特质,即“人死为鬼,鬼复为人”(甲本24和25简)🫃🏻,这种循环生命论在先秦文献中最为明确、最为直接。原文的认知内容主要是指对宇宙本根和恒常之道的认识👧。人生社会方面则主要阐述依从本根去行为处事、修养心身。至于其他内容可从不同向度审视研究。
《凡物流形》应该是战国中期偏早的著作,甚至可前推至战国早期(《凡物流形》有甲本和乙本,两本所据当是同一母本,而著作形成至墓主下葬应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是老子《道德经》和老子思想广泛流传的证据🚹。作者应该是道家后学🧛🏿♀️🧛🏽♂️,亦即学有所承而不是单纯依据《道德经》文本作出理解和阐发,这从“闻之曰”可证。对本书而言,《凡物流形》的价值不大,与《恒先》一文不可同日而语。
《凡物流形》也有两个简本,整理者分别谓之甲本乙本。甲本完整💙,乙本有残缺❕,通过对校,可得全貌。整理者筚路蓝缕🤏,做了细致的开创性研究📈,但正如其他研究者所论,在释文和编排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有些地方很难释通👩🏻。释文和图版发表后,学人们在整理者释文和编排的基础上做了不少工作🧶,但意见纷呈,未能一致。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富达平台研究生读书会”的见解,在他们精心研究之下,发现甲本的第12和第13简都是拼接而成(我们推测可能是出土后两简折断🧒🏿,拥有者拼接时搞错了),读书会认为这个拼接有误⛹️♂️,导致整体编联出现问题和局部文意难以连贯。这确实是一个重要发现,按照读书会的意见将12和13两简重新调整后,不仅文意顺畅而且与乙本恰能相应🔥。
不少研究者重新编联了竹简顺序👨🏻🌾🔬,但笔者发现多数没有顾及与乙本对应关系,故此文意虽然通畅却不甚可取。此外,也有人怀疑第27简属于《慎子曰恭俭》一篇💃,也有说属于《凡物流形》🚙,未知孰是。
必须再次指出📘,社会传言上博简有伪造之嫌,从《凡物流形》的文意分析,无法否定这个传言(这与《恒先》一文不同,《恒先》一文涉及的内容💁🏻♀️,不是普通伪造者可以轻易撰成🚣🏽♀️,除非该人是将今日科学宇宙论与老子宇宙论、生命论👉🏻、以及先秦气论杂揉一起,但这个可能性不太大)。不过《凡物流形》的真伪于本书而言没有关系,更不可能对老子思想的真谛和《道德经》的成书有何影响。
一、上博简《凡物流形》甲本释文:(数字表示整理者编排的竹简顺序)
1 凡物流形🤏🏿,奚得而成?流形成体,奚得而不死🕖?既成既生,奚呱而鸣?既拔既根,奚后
2 之先🤽🏿♂️,阴阳之凥,奚得而固?水火之和,奚得而不厚?问之曰🕶:民人流形,奚得而生🏃🏻➡️?
3 流形成体🕐,奚失而死⛳️?有得而成👩🏼🦲,未知左右之请👩🏻,天地立终立始,天降五度,吾奚
4 衡奚从🧙🏽♂️?五既并至,吾奚异奚同🕓?五言在人,孰为之公🦼👩🏼🦱?九区出诲,孰为之逆?吾既长而
5 或老,孰为侍奉?鬼生于人🤵🏿♂️,奚故神盟?骨肉之既靡,其知愈障,其缺奚适?孰知
6 其疆⏫?鬼生于人🏢,吾奚故事之,骨肉之即靡💅,身体不见,吾奚自飤之?其来亡讬👩🏻🦱,
7 吾奚时之塞👨🏼🔧🧎♀️?祭异奚升?吾如之何思貌?顺天之道🏃🏻♀️,吾奚以为首?吾既得
8 百姓之和👺,吾奚事之🧿?敬天之盟奚得?鬼之神奚飤?先王之智奚备?问之曰🐼:升
9 高从埤,至远从迩。十围之木,其始生如蘖。足将至千里,必从寸始。日之有
10 珥,将何听🫵🏽?月之有晕👳🏿♂️,将何征?水之东流,将何盈🎧?日之始出🫶🏼,何故大而不耀?其入
11中✭,奚故小雁障尌?问🌮:天孰高与?地孰远与👨🏻🦯➡️?孰为天?孰为地🗂?孰为灵🏌🏽?
12孰为电?土奚得而平?水奚得而清🤌🏻?卉木奚得而生?天悗之矢人,是故
注:蓝色字体为折断的上半部分,复旦读书会谓之12A🥝♙,红色字体是下半部分,复旦读书会谓之12B。
13目而知名,亡耳而知声🥏🏇🏻。卉木得之以生🐋,禽兽得之以鸣🚾。远之弋🫙,禽兽奚得而鸣?
注📹:红色字体为折断的上半部分,复旦读书会谓之13A,蓝色字体为折断的下半部分🎎,复旦读书会谓之13B🐃。
重新调整之后,第12简原简文字应是“孰为电💆🏻♀️?土奚得而平🕺?水奚得而清?卉木奚得而生?禽兽奚得而鸣👳🏼♀️?”,第13简原简文字应是“目而知名🧟♂️,亡耳而知声。卉木得之以生🚣🏻♀️👷♀️,禽兽得之以鸣🩸。远之弋,天悗之矢人👴🏿🥪,是故”。
14夫雨之至,孰雩漆之?夫风之至👺⚙️,孰披飁而屏之?问之曰:识道,坐不下席👱。端文
15视于天下😭,審于国🫰🏼。坐而思之,谋于千里♐️;起而用之,陈于四海?问之曰👷🏽♀️:至情而知
16 书✮,不与事之,知四海🧖🏼♀️💇🏻♂️,至听千里,达见百里。是故圣人凥于其所🦡,邦家之
17图之,如并天下而抯之。得貌而思之🎿,若并天下而诀之。此貌以为天地旨。
18 是谓小徹。奚谓小徹💠?人白为识🕛🪢。奚以知其白🪘?终身自若。能顧言,吾能貌
19 之。故貌抯之有未畀。飤之有声,怡之可见,躁之可操,録之则失🍈,败之则
20槁,测之则灭。识此言☮️,起于貌端🐖?问之曰:貌言而和不阴𓀀,貌言而有众?
21 问之曰:貌生恶,恶生叁🚐,叁生弔成结。是故有貌,天下亡不有章🚓。亡貌,天下亦亡貌有章🧔🏿♀️👨🏼🎤。亡
22识从,所以修身而治邦家😞🫱?问之曰:能识貌,则百物不失。汝不能识貌,则
23 百物具失。如欲识貌,纠而视之,任而伏之。如远求,讬于身稽之,得貌而图之🤏🏼。
24识知而神👱🏽♂️🗣,识神而同🤾,而险,识险而困👩👦👦,识困而复™️。是故陈为新🦸🏼♂️🧒🏽,人死复为人,水复
25 于天咸,百物不死如月。此贼或入,终则或○(此字整理者未作隶定🤱🏼,疑即“始”字),至则或反。识此言,起于貌端📣?
26 貌生厚,俿存忘。贼盗之作,何先知?问之曰:心不胜心💃🏽,大乱乃作🪪。心如能胜心,
27 …扬肫而礼。屏气而言🤾🏽↕️,不失其所。然💀,故曰贤?和朋和气,向圣好也…
28呜呼🔜,此之谓小成?曰🥑:百姓之所贵唯君,君之所贵唯心🧝♀️,心之所贵唯貌🎭。得而解之,上□□
29 众,貌言而万民之利🏂,貌言而为天地旨?録之不盈録⁉️,敷之亡所均?大
30 之以知天下,小之以治邦🚴🏼♂️?之力❓☝️,故之力📐,乃下上。
二、上博简《凡物流形》乙本释文:(整理者据甲本做了必要的补足🏺,绿色字体为所补文字)
1 凡物流形,奚得而成👩🏼🚀?流形成体,奚得而不死?既成既生,奚呱而鸣?既拔既根🫄🏽,奚后之先?阴阳之凥
2 奚得而固?水火之和🕺🏿,奚得而不厚?问之曰🕙:民人流形👨🏽🏭,奚得而生?流形成体↕️,奚失而死🛤?有得而成,未
3 知左右之请🔥,天地立终立始,天降五度,吾奚衡奚从👷🏽?五既并至,吾奚异奚同?五言在人,孰为之
4 公?九区出诲,孰为之逆?吾既长而或老,孰为侍奉?鬼生于人,奚故神盟?骨肉之既靡📶,其知愈障,其
5 缺奚适?孰知其疆?鬼生于人🔁,吾奚故事之🆖,骨肉之即靡🥥,身体不见,吾奚自飤之?其来亡讬🍈,吾奚时
6 之塞®️?祭异奚升🕵️?吾如之何思貌?顺天之道,吾奚以为首🧑🦰?吾既得百姓之和➕,吾奚事之?敬天之盟奚得?
7 鬼之神奚飤💑?先王之智奚备?问之曰🚴♂️:升高从埤🧝🏽♂️,至远从迩🚣🏽。十围之木,其始生如蘖。足将至千里🥍,必
8 从寸始。日之有珥🟤,将何听?月之有晕,将何征🥏?水之东流▶️,将何盈?日之始出⌚️,何故大而不耀?其入中,奚
9 奚得而清?卉木奚得而生?禽兽奚得而鸣👨🏽🔬?夫雨之至🌝,孰雩漆之?夫风之至🧓,孰披飁而屏之?问之曰🙎🏼♂️:
10 识道💬,坐不下席🥙。端文,视于天下🙅🏼。審于国,坐而思之,谋于千里🪖。起而用之,陈于四海。问之曰:至情
11而知书,不与事先🕢,知四海,至听千里🙆🫵🏻,达见百里🍈。是故圣人凥于其所,邦既靡🧘🌰,其知愈暲,其
12邦家之图之,如并天下而抯之❤️🔥。得貌而思之,若并天下而诀之🛒。此貌以为天地旨。是谓小徹。奚谓小徹💡?
13人白为识。奚以知其白👨🏿💻?终身自若。能頋言,吾能貌吾夫□。故貌抯之有未畀之有畀💅🏽,食之有声,怡之
14 ……可操,録之……于貌端👮🏼♂️,问之曰🛗:貌言而和不阴,貌言而有众。貌
15 于身稽之📢,得貌而图之。识
16情而知🧖🏿,识知而神,识神而同,而险,识险而困,识困而复🤡。是故陈为新,人死复为人,水复
17 于天咸,百物不死如月👩🏻🎤。此贼或入,终则或○,至则或反。识此言,起于貌端。问之曰📗🧑🏿🦲:貌生厚,
18俿存忘😙?贼盗之作,何先知?问之曰✊🏿:心不胜心🧥,大乱乃作🚋。心如能胜心,扬肫而礼。屏气
19而言,不失其所。然🚜,故曰贤?和朋和气,向圣好也。呜呼🦸♀️,此之谓小成🪞?曰✔️:百姓之所贵唯君,君之所贵唯心👩🏻🚀,心之所
20 贵唯貌。得而解之……
21 天地旨?録之不盈録,敷之亡所均🙉,大之以知天下🧝🏻,小之以治邦?
三、简文重新编联
本书认为甲本的编联应该是这样👩🏽:
1-2-3-4-5-6-7-8-9-10-11-12A+13B-14-15-16-17-18-19-20-21-13A+12B-22-23-24-25-26-27-28-29-30。也就是只需要将调整后的第13简放在21简之后即可👨🏼🌾,其余不变。改动编联之后,整个《凡物流形》如下(个别断句做了改动🤰,释文保持原貌,乙本因有残损故不再论🧑🏻🦲。蓝体字为重新拼接后的“原第12”简🚕,红体字为重新拼接后的“原第13简”)🍍:
凡物流形,奚得而成?流形成体,奚得而不死?既成既生🙆🏼♂️,奚呱而鸣🫄🕡?既拔既根,奚后之先,阴阳之凥🥐,奚得而固👩🏼🎤?水火之和,奚得而不厚?问之曰:民人流形🫸,奚得而生☝🏼?流形成体,奚失而死🙂↕️?有得而成👽,未知左右之请🤦🏿,天地立终立始🙇♂️,天降五度,吾奚衡奚从?五既并至,吾奚异奚同?五言在人🤲🏽,孰为之公😉?九区出诲,孰为之逆?吾既长而或老,孰为侍奉?鬼生于人,奚故神盟?骨肉之既靡🪹,其知愈障🆔,其缺奚适?孰知其疆?鬼生于人,吾奚故事之,骨肉之即靡,身体不见9️⃣,吾奚自飤之👨🏻🦯?其来亡讬,吾奚时之塞?祭异奚升😸?吾如之何思貌👩🏻🦯➡️?顺天之道,吾奚以为首?吾既得百姓之和,吾奚事之🫱🏼?敬天之盟奚得🌾?鬼之神奚飤?先王之智奚备?问之曰🚴🏻♂️:升高从埤🛢,至远从迩。十围之木,其始生如蘖👲🏽。足将至千里☂️,必从寸始。日之有珥,将何听?月之有晕,将何征?水之东流,将何盈🏄🏽?日之始出🫄🤛🏻,何故大而不耀?其入中🧛🏼♀️,奚故小雁障尌🎅🏽?问🏋🏼♀️:天孰高与?地孰远与?孰为天👼🏼?孰为地?孰为灵?孰为电🦶🏻?土奚得而平?水奚得而清?卉木奚得而生?禽兽奚得而鸣?夫雨之至🥔,孰雩漆之?夫风之至,孰披飁而屏之?问之曰➿:识道,坐不下席。端文,视于天下🔀📌,審于国。坐而思之🧗♂️,谋于千里;起而用之👨🦲,陈于四海💄。问之曰:至情而知🥬,书不与事,之知四海⛽️,至听千里,达见百里。是故圣人凥于其所,邦家之图之,如并天下而抯之;得貌而思之🗑,若并天下而诀之。此貌以为天地旨。是谓小徹。奚谓小徹?人白为识。奚以知其白💉?终身自若🐇。能顧言,吾能貌之。故貌抯之有未畀®️。飤之有声🕧🌊,怡之可见,躁之可操,録之则失,败之则槁🌌,测之则灭。识此言💏,起于貌端。问之曰🦻:貌言而和不阴,貌言而有众。问之曰:貌生恶👵🏻,恶生叁,叁生弔成结。是故有貌🤸,天下亡不有章。亡貌,天下亦亡貌有章。亡目而知名,亡耳而知声。卉木得之以生🌑,禽兽得之以鸣。远之弋天,悗之矢人,是故识从,所以修身而治邦家♓️。问之曰:能识貌,则百物不失。汝不能识貌,则百物具失。如欲识貌,纠而视之㊗️🚵🏿♀️,任而伏之。如远求,讬于身稽之,得貌而图之🥺。识知而神,识神而同👕,而险,识险而困,识困而复🧓🏽。是故陈为新🐦🔥,人死复为人👐🏼👨🔧,水复于天咸🤛🏼,百物不死如月🦾。此贼或入☝️,终则或○,至则或反。识此言,起于貌端⛴🪯。貌生厚🧘🏻♂️,俿存忘。贼盗之作,何先知?问之曰🚤😆:心不胜心,大乱乃作。心如能胜心📚,…扬肫而礼,屏气而言,不失其所然🏄♀️,故曰贤。和朋和气👩🏿🏭,向圣好也…呜呼,此之谓小成。曰:百姓之所贵唯君,君之所贵唯心🫷🏽,心之所贵唯貌🗜。得而解之,上□□众👮🏼,貌言而万民之利🏋🏽♂️🧑🚀,貌言而为天地旨。録之不盈録,敷之亡所均。大之以知天下,小之以治邦👬?之力,故之力,乃下上。
这个调整中,21简的“亡”有其着落,上下文意也通🙋🏻♂️,与乙本可以契合😵🦴。
四、几点看法
《凡物流形》的“凡”指一切🧍♂️,“流”指演变,“形”指描述(也可释为形成🚚、表现),“凡物流形”是对一切事物演历的说明,即描述一切具体事物的由来🧉、演变、生灭现象。
《凡物流形》几个关键文字的释文众说不一,这里只谈本书关注的甲本第21简。整理者的释文是:“问之曰🧑🦼:貌生恶⚠️🤸🏻♂️,恶生叁,叁生弔成结。是故有貌👨🏽🍼,天下亡不有章🧑🏻🎄。亡貌,天下亦亡貌有章🧻。亡”👩🏻🦼。
“貌”是宇宙和生命的由来、根本🧽,这是毫无疑问的。此由原文的设问——涉及天地、万物🔭、人——可以证实,因为“貌”就是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叁”即“参”,在此应是名词性质🤙🏼🧑🔧,考“参”的文字含义,似乎只有“三”较为合适🏕,其余要么不通,要么需要拐弯抹角。先秦恶🚱、亚是同一个字💁🏼♀️,由“三”推测,应释作“亚”🍖,意思是其次或第二(实际上多个研究者认为“恶”当隶定为“两”🧜🏽♀️,从图版看🚘,“两”可能更合适)🏂。由之,“貌”当有初始、第一义,这也与貌作为宇宙和生命由来根本的意蕴一致。这样看来,此段应该与老子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近或意通🪕。再从貌的意蕴考察,“貌”要么与“道”对应、要么与“一”对应🍬📸。这就表明,此段就是老子宇宙论的一种变相。因而此段要想释通🏀,只应从老子宇宙论入手🧑🏿🚀。
那么“貌”究竟应当释作何字?整理者隶定为“豸”,释作“貌”🙋🏻♂️,不过隶定和释文可能都不妥,一则原字与“豸”的写法不大一致,二则从文意看难以解释,所以许多研究者认为原文当是“一”字。就文意分析,“一”通畅无碍,不过似乎与“一”的其他写法也有差异。本书猜想“貌”的原字或可隶定为“菐”、“象”💆、“易”🤴🏽。“菐”应释作“朴”,恰与《道德经》对应;若是“象”字,就更无问题🐵;若是“易”字🤾🏻♂️,应训为“一”,意指初始、简易。“菐”、“象”、“易”的一些写法与图版形态较为接近。总之🧑🏽🦲,我们认为易、菐、象比“貌”确当👷🏼。当然,从“貌生恶,恶生叁,叁生弔成结”,还是“一”最合适。
“貌”在先秦作名词时指容貌、表观🧻,即实体🍧📮、事物呈现出来的整体或总体状态、形象💂🏿、颜色🧝,是一种概观、总体印象。《左传·桓公十四年》🍀🤹🏿:“听远音者🤽🏿,闻其疾而不闻其舒;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左传·哀公二年》:“吾车少,以兵车之旆🦹🏽,与罕、驷兵车先陈👨🏼🎤。罕、驷自后随而从之,彼见吾貌,必有惧心”。我们知道🫖,老子的大道在实存意义上就是“象”,而“象”本是至为纤细微弱的“象”网,因其疾速闪烁不定而呈现出隐约模糊的样态。假如原文这里确用“貌”字,应该与老子用“象”字相同🧘🏻♀️,意指宇宙本体呈现出的概观样态👌🏽。
但是🕵🏽♂️,若从“貌生恶,恶生叁🪶,叁生弔成结”来分析。“貌”字应该是“一”。
也许《易·系辞》的宇宙论与《凡物流形》有直接渊源🤦🏻。
“弔”字于意难通🤽🏼,有学者释作“四”,这可能是正确的,至少比“弔”字容易理解,在文字形态上此释也更宜🤸🏻。从图版看“弔”或“四”旁边的两个短横当是重文号🧝♂️,许多研究者都这样看。若此则“叁生弔成结”就是“叁生弔,弔成结”,不过是否确是重文号对文意没有影响↘️。“结”是聚合🤦🏿♂️、结合、凝结义,大约是说“弔”或者说“四”中的东西开始结合而成为有形有体之物⏫,实则意指更大的纤细实物以及天地万物逐渐形成👩👧👦🧛🏼。
由之🍾,“貌生恶”就是“易(一)👤、朴、象”生出“亚”或“两”😐,这个“两”有二义,其一是顺序之意,亦即其次💁🏿、第二👍🏿🕴;其二类别之意,亦即两个、两种(两个、两种绝不可理解为阴阳👨🏽⚖️,参见本书“老子思想在先秦的传播影响”一节关于阴阳的一段🐗。如果原文此字释作“亚”,则只具有顺序义)🌥🏋🏽♀️,从历史生成而言,是紧接着宇宙开端“一🚴🏿、朴📉、象”的存在,应该对应“道生一”(若原文释作“两”,就应该对应“一生二”😻,以下类推)。“恶生叁”即“两”或“亚”生“三”,对应“一生二”。“叁生弔成结”即三生四成结,或者说三生四🪓⛲️、四成结🧝🏻♂️,对应“二生三🙎♀️,三生万物”。
此外,说一下经过我们重新编联的这一段的句读⏩,即:“亡目而知名👰🏻♀️,亡耳而知声👩🍳。卉木得之以生,禽兽得之以鸣☹️♢。远之弋,天悗之矢人,是故识从,所以修身而治邦家”(前文红体字部分)🔧。整理者原来的句读是:“远之弋👲,天悗之矢人”,但应作“远之弋天,悗之矢人”。其中“弋”意思是系缚、连接,“矢”意思是施行、施用。“悗”意思不甚明朗,可能是婉顺、轻柔之义。这一句是对宇宙本根“貌”的描述说明🥁。“识从”的“识”是认识🫵🏼、了解🖐🏼,“从”是依从、顺遂。既然认识到“貌”经纬天地🚶♂️、施用万物😏,所以应该依顺之。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凡物流形》“道”字两见,分别是第四简的“顺天之道”和第14简的“识道”(“识”字许多人隶定为守或执,从文意而言更合宜)。其中“顺天之道”可以忽略,但“识道”的“道”应该与老子之大道一致♔。为何作者没有将“道”作为宇宙开端万物本初而是以“貌”言之?难道说“貌”字应该读为“道”?然而从字形分析,原文的道和貌差异太大🏦🪒,但不排除是传抄过程中的讹误,到了墓主那里🛋,已经讹误成“貌”了。如果原文确非道字,也就是说在该文作者那里用的字就是“貌”而不是道🐳,那么《凡物流形》的写作年代可能与《恒先》一样早(战国中期及以后的作品都用“道”字指谓宇宙本始,其他的术语都是修饰或说明大道者,如无极、朴⇒、太初等等)👮♀️。参见本书“老子思想在先秦的传播影响”一章关于《凡物流形》成书年代和作者的分析🥎🫄🏽。
可以肯定,《凡物流形》所讲的宇宙论就是老子宇宙论🏌🏼,只是阐述的不清不楚罢了,远不如先秦其它文献🧜🏿♂️𓀋。也许这是因为文体有限制,可能也与作者自己的文采和对老子宇宙论的理解水准有关。不过🤮,《凡物流形》倒是比较符合老子宇宙论、生命论🧬、人生论原意,不象《列子》、《庄子》等多有发挥引申↩️。
既然《凡物流形》与老子思想和老子《道德经》密切相关——实际上就是对老子体系的简单化阐述。因此,可以结合《道德经》,结合先秦其他有关文献重新审视《凡物流形》,于是释文可以进一步澄清、厘定。笔者对古文字一窍不通,这需要有兴趣的学者继续深化研究。从最近的论文看🧚🏿♂️⚀,一些研究者的释文颇有可采🧁,如原释文的“问之曰”已经恰当地释作“闻之曰”,如“书”释作“著”等等。
第二版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mg3P0MW
第一版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kT9kX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