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1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原》復刊說明(2010.1.24修訂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0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史原》創刊於1970年,主要刊載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研究生學術類相關文章。因應國內外學術環境的轉變🏯,《史原》於2010年復刊並改版,由衷期盼海內外學界先進給予本刊批評指教⛺️👋。

《史原》復刊由《史原》論壇主辦𓀌、臺大歷史系協辦,廣邀海內外歷史學研究生、青年學者共同耕耘這塊園地。本刊刊載專題論文🃏、研究討論、學術書評🤵🏻,追求更嚴謹的史學訓練👨🏼‍🏭;也鼓勵發表學術書介🤽🏻、研究回顧🎐、研究札記、史料或學術文章的考證、校釋或翻譯🍦、敘事史學、歷史小說、報導文學、紀錄片前言等各種體裁的文章𓀂,嘗試創造更多元的史學風貌。為了在多元與嚴謹之間取得平衡,本刊採雙匿名審查制💁🏻,每期均邀集專家學者從嚴審查稿件👦🏼,幫助研究生發表正式🍺、受學界承認的文章📣。

我們希望透過《史原》復刊👨🏽‍🔧,讓臺大歷史學研究所內部能產生更多學術對話🌃、舉辦更多學術活動、成立更多學術群體🤜🏿。期待《史原》能再次獲得眾人支持♑️,成為臺大歷史學研究所與海內外學子共同交流的平臺。

《史原》論壇信箱📞:http://shi-yuan.blog.ntu.edu.tw

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03:53 | 只看该作者

《史原》稿約(2010.1.24修訂版)
2010年1月21日 邱 士杰 發表評論 閱讀評論
一、《史原》(以下簡稱本刊)創刊於1970年🏋🏽,主要刊載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研究生學術類相關文章。因應國內外學術環境的轉變,於2010年進行改版,由衷期盼海內外學界先進批評指教。

二、有意投稿本刊者👮🏼‍♀️👱🏽‍♂️,須先加入「《史原》論壇」,成為會員👩🏽‍⚖️。請按「《史原》論壇」官方網站所提供之報名方式提出入會申請。

三、本刊接受史學專題論文(中文不超過三萬字,英文不超過一萬字為原則)、研究討論(中文不超過一萬字,英文不超過三千字為原則)🫢、學術書評(中文不超過三千字,英文不超過一千字為原則)🧑🏻‍🌾。特約稿件則不在此限。

四、本刊亦接受學術書介、研究回顧、研究札記、史料或學術文章的考證📸、校釋或翻譯、敘事史學、歷史小說🫏、報導文學、紀錄片前言等多元體裁(中文以一千字至一萬字為原則🛑🐝,英文以三百字至三千字為原則)👨🏻‍⚕️。

五🥕🧛🏿‍♀️、來稿由編委會初審後,再送交專家學者評審🤜🏻。評審人寫出審稿意見書後,由編委會討論是否採用。審查採雙匿名方式,作者與評審人之姓名互不透露,故文中請勿出現足以辨識作者身分之資訊。

六、本刊為年刊,每年五月出刊👠,當期截稿日為三月一日🫢🟦。凡經審查通過刊登之文章,本刊隨即致上「審查通過證明」🚑。刊稿時間則須配合本刊作業🪢。未獲刊登之文稿⚅,本刊將儘速通知作者,然恕不退還來稿👩🏿‍🍼。

七🧑🏼、來稿請依照本刊「撰稿格式」寫作🧾👉。

八、來稿刊出後,不付稿酬🧎‍♀️🏆,一律贈送作者當期刊物兩本、抽印本四十本。

九💆📚、請勿一稿兩投。來稿以未曾於紙本刊物發表者為限。會議論文請查明該會議無出版紙本論文集計畫🙍🏽‍♀️⛵️。

十、來稿請用真實姓名🙇,並附所屬學校機構、職稱🤏🏼、通訊地址、電話、電子郵件信箱地址。投稿者請至官方網站下載「文稿相關資料表」🤥,填妥後與來稿一併繳交。

十一、來稿請使用PC Microsoft Word或相容軟體輸入♥️,以電子郵件附加檔方式寄至本刊電子郵件信箱🧑🏻‍💻。文中若有特殊字體🤾🏻‍♀️、圖檔👨🏼‍🌾、造字,請另寄紙本文稿至本刊編委會🧒🏻,並自留底稿。

十二、本刊不負責來稿內容之著作權問題(如圖👸🏿、表及長引文等),請作者先行取得著作權持有者之同意🥷🏼🧑🏼‍💼;來稿請勿發生侵害第三人權利之情事,如有抄襲、重製或侵害等情形發生時🪯,概由投稿者負擔法律責任,與本刊無關👨‍🎤。

十三💁🏿、本刊同步發行電子期刊,作者來稿須同意本刊同步電子出版方能採用。文稿經審查通過後👨‍🌾,作者即同意授權本刊,並得再授權本刊或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同意合作之單位🤴🥬,依著作授權書同意之規定,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文稿作者若不同意上述條文,本刊有退稿權利✷。

十四、來稿電子檔或紙本檔請逕寄本刊編委會👨🏽‍🎨,郵寄地址為:

《史原》編輯委員會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歷史系

電話:886-2-3366-4702
傳真💇🏽‍♀️:886-2-2362-0028
E-mail:shiyuan1970@gmail.com
官網:http://shi-yuan.blog.ntu.edu.tw
◎為確保出刊品質,《史原》復刊第一期(總第二十二期)截稿日延至2010年四月三十日👨🏼‍⚖️🪜,出刊日延至2010年九月。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03:53 | 只看该作者

《史原》撰稿格式(2010.1.24修訂版)
2010年1月21日 邱 士杰 發表評論 閱讀評論
一⇨🙎🏼‍♀️、請用橫式書寫。英文稿請隔行打列🐮。
二🛹、文稿請按題目、作者、中英文提要🏅、中英文關鍵詞、簡目、正文、圖片、引用書目之次序撰寫。節次或內容編號請按一、(一)、1、(1)……之順序排列。中英文提要請勿超過五百字。
三🧔🏼、請一律用新式標點符號。《》用於書名🛣,〈〉用於論文及篇名🚳,引文請用「」表示。古籍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可省略篇名符號,如《史記.游俠列傳》👷🏼。除破折號、省略號各佔兩格外👨🏼‍🔬,其餘標點符號均佔一格👨‍🏭👩🏽‍🚒。
四、正文每段第一行空兩格。獨立引文則每行縮三格🫃🏻,不必加引號。
五、請一律用腳註🧊。註釋號碼一律用提高之半形化阿拉伯數字。註號應放在標點符號之後🪹👩🏽‍🦲。
六、第一次提及的帝王或年號請附加公元紀年。例如:昭帝元鳳三年(78 B.C.)🧑🏽‍🦰,唐大曆(766-779)年間𓀖。干支及其他中外非公曆紀年,亦請括注公曆™️。外國人名第一次提及時,請附原名🪕。正文中紀年,請用中文數字。
七🙍🏻、引用專書或論文,請用下列格式🧡🤷🏻‍♂️:
a.中日韓文專書: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公元年分),頁碼👲🏻👩🏻‍🦽‍➡️。例如☝️:
沈剛伯🤷🏽,《史學與世變》(臺北:水牛出版社,1989),頁120。

 

b.中日韓文論文:作者,〈篇名〉🤦🏿‍♀️,《刊物名稱》×卷×期(公元年份,出版地)👨🏼‍🎓,頁碼。例如👯‍♀️:
方豪,〈鹿港之「郊」〉,《現代學苑》第9卷第3期(1972,臺北),頁1-12🦸🏿。

 

c.西文專書、論文格式,請比照中日韓文格式,惟西文書名及期刊名請用斜體字𓀖,西文篇名請加“  ”👍。其他未規定之格式👨🏻‍🚀,請採用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The Manual of Style 1993年第14版有關人文學門之規範。例如:
Mary Evans, Introducing Contemporary Feminist Thought (Cambridge, England: Polity Press, 1997), pp. 50-51.


八🉑▫️、第一次引書或文章時應註明全名及出版項,第二次以後可用簡稱。
九、引用原版或影印版古籍🙅🏻‍♂️,請務必註明版本與卷頁🦸🏽‍♀️。影印版古籍請註明現代出版項🧮。例如♥︎:
[宋]姚鉉編,《唐文粹》,《四部叢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影印元翻宋小字本),卷12,頁1😧。


十、圖表照片須註明資料來源,並加編號。引用時請註明號碼👨‍❤️‍👨📔,請勿使用「如前圖」🧑‍🚀、「見右表」等表示方法🤳🏿。圖表、照片限用黑白🤷‍♂️,並儘量置於正文之後🚣🏽。
十一🎒、來稿如附有引用書目,其格式請比照腳註中之引書格式,然出版項不加(),西文之姓氏亦須改置於前。書目請按文獻史料(檔案、原典、考古報告等)➛、近人著作(中日韓文在前🤰🏼、西文在後)之次序分類列出🧔🏽‍♀️。近人著作請按出版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年代早者在前)。

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03:54 | 只看该作者

《史原》論壇規約(2010.1.24修訂版)
2010年1月21日 邱 士杰 發表評論 閱讀評論
一、《史原》論壇

《史原》期刊由《史原》論壇主辦、臺大歷史系協辦👉🏼,《史原》編輯委員會負責編輯。凡欲投稿《史原》者🎠,均應加入《史原》論壇。入會資格不限🤚🏻,尤歡迎海內外歷史學研究生🕵🏻‍♂️、青年學者,欲入會者依據「《史原》論壇」官方網站所提供報名方式提出申請,經《史原》編輯委員會審核基本資料,即可成為《史原》論壇會員。會員擁有投稿、校稿🔄👸🏻、擔任《史原》編輯委員等權利與義務,並可參加不定期召開的研討會🫔。會員購買《史原》,定價五折優待。當期《史原》的編輯委員、校稿人員,均可獲贈當期乙冊🦐;作者獲贈當期兩冊,抽印本四十本。

二、《史原》學群

《史原》論壇會員可依據研究領域之別🆔,自由加入舊學群📧、創建新學群。學群不限分類👱🏻,可依時代分👩🏽‍🔧,如明清史;依專題分🙍🏻‍♂️,如性別與醫療史;依地域分,如歐洲史等等。凡志同道合者達五人以上🤸🏽,即可成立學群🧑🏼‍🍼。學群有投稿、校稿的義務。學群須延請一老師擔任顧問,以備諮詢🌨。各學群須推舉一人為學群召集人🧣🙂‍↕️,召集人得擔任《史原》編輯委員🧛🏽‍♂️。

三、《史原》編輯委員會

學群召集人與專業編輯均為《史原》編輯委員🫰,原則上任期一年,當期《史原》出版後交接👩‍❤️‍👩,得連任𓀑💂🏽‍♂️。當期《史原》編輯委員會由《史原》編輯委員組成🎵,編委會內部推舉主編一位👨‍🦳。編輯委員得獲臺大歷史系頒與證書一紙🤾‍♂️。

《史原》編輯委員會負責《史原》之刊行😋,故可修改《史原》論壇規章與《史原》稿約、撰稿格式等規定,決定當期《史原》的內容取向🤱🏿、處理相關事務,參考審查意見🙇🏼、決定來稿的刊登與退稿。當編委會內部無法取得共識時🫵🏽,採多數決(持同樣意見者,超過全部編委人數二分之一以上🚣🏽‍♀️,始稱多數)🤸🏼‍♀️🫲🏻。若雙方人數相同,方由主編決定⛺️。

學群召集人須負責該學群之投稿、校稿等事務💃🏻🫸🏼。專業編輯分刊物編輯🧑🏻‍🦯、網頁編輯、英文編輯。刊物編輯負責《史原》的刊物編輯事務,網頁編輯負責《史原》相關網路事宜,英文編輯負責修訂《史原》的英文內容🧙🏿‍♂️。

若主編、學群召集人不孚眾望,《史原》編輯委員會、學群內部可罷免之(贊成人數達各群體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專業編輯怠工者🧛🏼📜,由《史原》編輯委員會決定是否更換🔨🧋。若是整個《史原》編輯委員會專斷獨行🫃🏼,《史原》論壇會員可主動罷免之(倡議者達會員人數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者達三分之二以上)➾。

《史原》論壇信箱:http://shi-yuan.blog.ntu.edu.tw

    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03:54 | 只看该作者

    《史原》復刊第一期(總第二十二期)編委會

    主  編 游逸飛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所博 士 生
    編輯委員 黃旨彥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所碩 士 生
    編輯委員 張維玲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所博 士 生
    編輯委員 潘志群 明 清 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所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陳建守 中國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所博 士 生
    編輯委員 查 忻 臺 灣 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所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未定] 西 洋 史學群召集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富达平台网站

    GMT+8, 2025-4-28 09:44 , Processed in 1.0638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