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子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中伯壶”的“辛+木”字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2-4 08:00 | 只看该作者

此外,金文编第390页所录的两个"亲"字, 一个出于中伯壶, 一个出于中伯簋, 两个字型就是一繁一简. 同样证明这两个字不是"相象"的关系.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20:22 | 只看该作者

ryknight:

此外,金文编第390页所录的两个"亲"字, 一个出于中伯壶, 一个出于中伯簋, 两个字型就是一繁一简. 同样证明这两个字不是"相象"的关系.

请教先生🟢🏌🏻‍♂️,先生所说“中伯簋”是这个不🧛🏿‍♀️?

如果是的话,请先生讲讲这个中伯簋和那个中伯壶的两个"亲"字♖,在字型上如何“就是一繁一简”的,可以不?

33#
发表于 2008-2-5 05:2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字的本义,即字形所暗示的意义

————————————

跟主题稍微岔开一点点🚵🏽。关于字本义的问题,我记得林澐先生讲得挺透彻的👨🏽‍🦱:文字的字义中并没有一个由字形决定的“字本义”。

关于斧头与榛子之间的关系🐉,倒是可以想象出“砸”的一面。且不论亲是否就是榛子🎅🏽,单就引申的问题而言👌🏻,ryknight先生最好能够有古文献方面的证据。胡适先生说的好,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如果没有的话,我觉得还是“疑罪从无”的好👨🏼‍🦳。毕竟⚆,若说引申☂️,每个人稍微发挥点想象力,都能对着字形引申出许多意思来🥪。这样🤵🏿‍♂️,就容易变成看图猜字了🧑‍🏫。

34#
发表于 2008-2-5 06:58 | 只看该作者

有“亲”的还有个当“辛”用的

35#
发表于 2008-2-5 08: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的话,请先生讲讲这个中伯簋和那个中伯壶的两个"亲"字,在字型上如何“就是一繁一简”的🤵🏻👩‍🦼‍➡️,可以不?

--------------------------------

应该是. 不过,这个字与金文编上的有差别, 那个字大概是仿的不象吧.

 

子居先生可以比较中伯壶当中的字, 壶中的字笔画多一笔. 虽然"辛"字自身也有简繁, 但是,据此, 笔者完全有理由说这两个"亲"字是简繁字的关系.

 

如果引经据典的话, 谷衍奎先生也提到了这一点.

 

36#
发表于 2008-2-5 08:00 | 只看该作者

1🍟、看来这位先生不懂啥叫“同形字”。呵呵。

2、看来这位先生所谓的“引申”,完全都是主观感受啊🧑🏼。有文献证明么?

-----------------------------------------

读出了先生以文字为专业的自豪感, 不过, 先生高兴的还早. 汉字当中没有无缘无故的"同形", 许多"形"同而音义不同的字只不过是目前我们不能确定他们之间是否曾经有关系.

比如这个"新"字. 汉语大字典说它有"粮食蔬果"的意思, 按照现有理论, 他们只是同形字便罢了. 其实, 其粮食蔬果的字义恰恰与它已经丢失的本义有关--- 与"榛"有关.

 

不要抱残守缺.

37#
发表于 2008-2-5 08: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外行人, 我来参与的目的, 就是想提示诸位专业人士: 现有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38#
发表于 2008-2-5 08:00 | 只看该作者

ZUYUN: 我看了不少有关我们古代哲学著作的解读作品, 这些哲学家吃透了自己不懂古汉字的苦头, 他们一直吃你们没有嚼烂的"馍", 以致于一生心血白流. 你是做文字的, 拿出点责任感吧!

39#
发表于 2008-2-5 08: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字的本义,即字形所暗示的意义

————————————

跟主题稍微岔开一点点。关于字本义的问题,我记得林澐先生讲得挺透彻的:文字的字义中并没有一个由字形决定的“字本义”♡☑️。

关于斧头与榛子之间的关系,倒是可以想象出“砸”的一面。且不论亲是否就是榛子,单就引申的问题而言🤦🏽,ryknight先生最好能够有古文献方面的证据。胡适先生说的好,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如果没有的话🧘🏼‍♀️,我觉得还是“疑罪从无”的好🌯。毕竟,若说引申👨🏽‍🏭,每个人稍微发挥点想象力👳🏽‍♀️🤷🏻‍♂️,都能对着字形引申出许多意思来。这样,就容易变成看图猜字了🦸。

----------------------

 Sory. This is a library computer and it cannot imput Chinese characters.

I know Prof. Lin is very famours in Jilin University, but I don't know him. All I know is that Chinese characters is originally came from pictures, didn't these picturs express so-called "字本义"? If so, where did the "字本义" come from?

40#
发表于 2008-2-5 08:00 | 只看该作者

The "is" on the second line should be "were", and "came" should be "come". What is more dear to me is still Chinese. As for English, I am still studing.

Ancient Chinese is really grea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富达平台网站

GMT+8, 2025-3-10 00:10 , Processed in 1.04939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