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殷虚卜辞研究 [日]岛邦男著🧛♂️。1958年(日本昭和33年)7月日本弘前大学文理学部中国学研究会发行,十六开本,一册🤞🏻。日文版〽️。 目次包括⌨️:作者自序,序论,本论📄,并附引书索引👨🏿🏭。 序论分二节:一、贞人的补正🏄🏿♀️:介绍了董作宾、陈梦家、胡厚宣各家的贞人分期情况🧃;着重论述了各期贞人的变化;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二、卜辞上的父母兄子的称谓🧏🏼♀️:按时代对诸称谓进行了分析🌛。 本论为本书的重点,分两篇: 第一篇,殷室的祭祀:从内祭🤚🏽、外祭及祭仪三方面考察殷代祭祀。第一章,先王先妣的五祀:对各期,尤其第二🩵、五期五祀的祀序🐳、周祀等详细分析,并对《殷历谱》提出不同看法。第二章,谛祭🧍🏻♂️:介绍各家对“丁神”💪🏿、“丁祭¨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三章,外祭:对上帝👩🔧、自然神🈲、高祖神🤹🏿、先臣神并对后三种神的祭祀均分别作详细论述。第四章,祭仪:对五祀、王宾卜辞及其他祭仪分别论述(此部分有赵诚的中译文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1979年9月)🚋🧞♀️。 第二篇,殷代的社会:第一章,殷的地域⚰️:统计了卜辞所见地名五百四十二个🧕;按殷的四方对地名位置进行考证🥷🏽,并划出殷代之版图。(此部分,作者曾先后发表在《甲骨文的地名》⏬,载《人文社会》九🌑,史学篇👨👦,1956年👩🏽💻;《甲骨卜辞地名通检》(一)🐤⛈、(二),载日本《甲骨学》1958、1959年六🧔🏻♂️、七号。)第二章,殷的方国🧑🏽🦱:统计了卜辞中出现的五十一个方国🦏,并对其地望进行考证👭🤶🏽。重点论述了帝辛征夷方的问题。第三章,殷的封建:对卜辞中的侯、伯🧏🏿♂️、子💮、妇等分别统计与论述。第四章,殷的官僚:对卜辞中官名统计,进而论述殷代的官制。第五章,殷的社会:着重介绍了诸家之说🧑🏻🎨。第六章,殷的产业⚔️:从卜辞所载🎟,分别对殷代的农🏰🦸🏽、畜牧、渔猎等进行探讨。第七章,殷的历法:考证殷的纪年、日月食及置闰等问题🧹。 书后附有➗:索引,主要是贞人、人🦚🙍🏽♂️、地、方国名、侯伯及父母兄子称谓等索引🔇。 书后记:摘录了董作宾在台湾出版的《大陆杂志》九卷四期中的《殷历谱的自我检讨》戢于《金遗论古综合刊》第一期中《今日之甲骨学》;及载于《中日文化论集》第一册的《甲骨学在日本》等一些文章及讲话时对作者在研究殷墟卜辞中的成就的一些评论。 英文提要🧚。 本书对所见著录的卜辞进行了分期分类🏊🏻♀️、统计与论述,材料丰富🧘🏽♂️,花费了较大精力♙。对卜辞分期及殷代的祭祀、社会性质皆有一定见解。对甲骨文资料中所见各期地名及其内在联系🤽🏼,对殷代地理,进行了详细论证。因此,本书对研究殷代历史🧘🏼♀️、地理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分期断代上有他自己的创见👱🏽♂️☺️。他的甲骨分期按董氏五期分法,在贞人分期方面同意董氏的文武丁卜辞“复古说”;但在细节上又异于董氏👩,即认为武乙不但有贞人历(异于董氏武乙不录贞人说),还有彭、自、勺、扶等贞人;对文武丁时的贞人🏌️♀️,认为董氏提出的十七个贞人中没有史、叶、万等🚷,而增加丁、由等贞人。在甲骨分期研究上具有较大影响。 本书日本东京汲古书院,1975年8月重印。1975年12月台湾鼎文印书局出版了温天河、李寿林译的中文本。 对本书的评论🧛🏻♂️🫱🏻,有池田末利:《读岛氏“殷虚卜辞研究”一贞人补正之补正》🤶🏼、(一)、(二),载日本《甲骨学》七、八号🚶🏻➡️,1958年3月,1960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