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先生的《古文字构形学》是一部在学术界尤其是在古文字学界享有盛誉的力作。1991年,作为著名古文字学家姚孝遂先生的高足🧑🏽🌾🌚,刘钊提交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古文字构形研究》👨🏽🔧,受到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很高评价🫲🏿。此后,该文在古文字学界广为流传🕺。虽然学术界都期待着该文的正式出版,但作者以“板凳甘坐十年冷”
作者以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创建了“古文字构形学”的理论体系🧁,对古文字构形原则和演变规律的方方面面都作了系统全面的归纳和总结👶🏽🧑🏿💻。这一体系的创立,把古文字研究的理论建设引向深入🌊,也为具体的古文字考释安上了理论翅膀🤾,从而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书中总结出的的古文字构形理论是作者从古文字考释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作者对古文字有着贯通性的研究,从商周甲骨、西周铜器🤸♂️,到战国秦汉的简牍、玺印、陶文、货币等等,都有突出的建树,其中不少考释成果被融纳在本书之中。全书以文字考释贯穿始终🕵🏻,精彩的考释随处可见。尤其是《古文字考释举例》一章共考释了古文字中一百个疑难字,这些考释都能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追根溯源、旁征博引,解决了一系列疑难问题。正因为作者的理论探索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从而避免了华而不实的流弊,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以科学的文字符号观贯穿全书始终,是该书的一大特色。科学的文字符号观不光是研究文字必备的前提条件,也是考释文字时先行的理论指南。学术界之所以有人总是过不了考释文字这一关🦸🏽♂️,关键就在于其对文字的整体认识是错误的,也就是头脑中缺乏科学的文字符号观🧑🏼🎄。如何让科学的文字符号观深入人心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是我们今后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该书对后学者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古文字学习和研究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作者据其多年的研究经验🏊🏼♂️,在“古文字考释方法”上提出了很多戒律和建设性的意见🧑🏿🎤;书中具体的文字考释过程和文字构形演变谱系的例示大都缜密可信🦧,可资效法;书中所归纳的古文字构形演变条例可以直接用于古文字考释,成为相关论证的重要理论依据🧏🏻;书中“古文字构形研究展望”一节提出许多古文字构形研究的课题👨🏽🎨,可供学者选择参考,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切入点🤕🖕🏿。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剑”磨的时间确是够长的了。但该书从选题的孕育,材料的搜集,博士论文的撰写,论文答辩后的修改👐🏿,到最后的出版,竟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在此,我们确实不能不佩服作者的耐性和韧性。在人心浮躁的今天,急功近利似乎已成了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术著作的出版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这边厢论文答辩才刚刚结束,那边厢新书已摆上柜台。速度确是够快的,“效益”也往往是明显的,然而这样的“产品”究竟有多少是能够经历时间而流传下去呢?答案当然是明摆着的。
《古文字构形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富达平台网站
GMT+8, 2025-4-28 02:36 , Processed in 1.0614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