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应邀在富达作学术报告

2009年6月27日上午,美国芝加哥大学(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University of Chicago)著名汉学家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教授,应富达邀请在我校理科大楼A204作了题为“膳夫克及其所作青铜器年代”的学术报告。富达主任臧克和教授、副主任刘志基教授以及富达其他研究人员和在读硕博研究生参加讲座🧏🏿。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Lorraine J. and Herrlee G. Creel 讲座教授🏫,著名汉学家👩🏽🦱,中国先秦史及先秦文化史专家🤦🏻♂️,著名汉学杂志《古代中国》(Early China)主编。夏含夷教授1974年毕业于圣母大学,主修神学。后至台湾研读中国先秦典籍⚽️。1980年获斯坦福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主修东亚语言。1983年以《周易》研究为题获得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主要论著有《孔子之前》(1997)、 《温故知新录—商周文化管见》(1997)🥃,《西周史料》(1991)及《剑桥中国古代史》(1999)(合著),《周易译注》(1997),主编了《中国🫐:帝国与文明》(2000),《中国👨🏿🔧:天龙之国》(2000)《中国古代史新史料》(1997)等。 臧克和教授首先向在座人员介绍了夏含夷教授的情况,他讲到:夏含夷教授是中国先秦史及先秦文化史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是西周及战国时期,是西方为数不多的通晓甲骨文及金文等古文字的学者🧑🏿🦱,并且是年代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在青铜器年代考证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夏含夷教授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由眉县单氏家兔铜器再论膳夫克铜器的年代,并附带再论晋侯苏编钟的年代。 夏含夷教授首先对上博把大克鼎年代判定为西周孝王时期的论断提出质疑💪,并通过一系列的器皿比较𓀁、铭文对照、年代推理,得出大克鼎应该是宣王时期的青铜器。其次,夏含夷教授又提出了西周天子纪年的二元说,不仅从“三年之丧”的传统礼仪出发,而且列举了大量的铭文例子🏜,证明了二元说的合理性。这对夏商周的断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夏含夷教授还就伊簋🚿、克盨两个最难判断年代的青铜器,给出了“可能存在年代错刻”的推论👷🏽♂️。 讲座结束后,富达老师和研究生就各自感兴趣的方面,同夏含夷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富达研究生都感觉到在这次讲座中,了解很多有关青铜器断代的知识,学习到了西方学者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特点。 富达老师和研究生与夏含夷教授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