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
存在于西周到春秋的“霸”国墓地,墓主人群应为被中原商周文化同化的狄人
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位于山西省南部翼城县城以东约6公里处🤐。墓地四周除了西北部与西侧台地相接外,皆为沟壑地貌,浍河干流和支流分别萦绕墓地西南两侧流过,地势为北高南低的向阳缓坡👤。极目远眺,北部为太岳山余脉和尚公德山(又名二峰山)👮🏻♀️,东南为太行山余脉翔山,西部为凸起的丘陵山地,西南为冲积平原👨🏽🎤。在墓地的周围发现了几处不同时期的遗址,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墓地西南方的浍河东岸台地上,西周遗址位于墓地西南约0.5公里处,东周和汉代遗址分布于墓地东北🥓、东侧和西南方台地上,墓地范围内也包含有数十座东周窖穴遗存。2007年5月,大河口墓地因被盗而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同年9月至次年5月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2008年9~12月进行了全面普探,通过勘探发掘了解到墓地分布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埋藏西周墓葬1000余座◀️。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发掘🤦👩🏽🔬。
为了保证遗址科学顺利地发掘,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部署🚴🏽♂️。以勘探结果为依据💀👒,选择重点区域☝️,确定发掘面积,设立坐标基点,统一分区布方,首先进行抽样式小探方发掘👜,再进行大面积探方揭露👳🏻,按层位发掘所有探方墓口上文化层,暴露墓口,拍摄探方全景照后,打掉隔梁,然后将每座墓葬下挖30厘米,对墓葬进行统一测量绘图⛹️♀️、航拍、编号👨🦽➡️,再按计划有步骤地发掘单个墓葬🧖🏻♀️。墓葬填土采取半剖面或多剖面结合的发掘方法,按照逆埋葬顺序逐层发掘,并及时做好记录资料🦸🏻♀️、取样和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多学科合作。此次大规模发掘发现并抢救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2007~2008年试掘了6座墓葬;2009年至今对大河口墓地进行的大面积发掘🧯,已揭露面积15000余平方米,发现墓葬615座,车马坑22座,已完成305座墓葬的发掘🔓,其余墓葬正在发掘中💇🏿♀️。
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土圹竖穴🤱🏻,多口小底大。葬俗绝大多数为东西向墓葬🏇🏿🦸🏻♂️,以头向西为主,少量头向东,南北向墓葬仅10余座🧍♂️。墓葬间很少发现有打破现象💇🏿♂️,大中型墓葬在发掘区域内散布,分布没有明显规律🙂,区域内墓葬聚群特征明显🅰️。车马坑均位于大中型墓葬的东侧,除1座为南北向外🤝,余均为东西向。部分墓葬发现有脚窝和生土二层台🏃🏻➡️,个别墓葬有壁龛🫳🏼,葬具为一棺、一棺一椁或二棺一椁,椁盖板一般为横铺,棺盖板🪨、底板和椁底板一般为竖铺(个别例外)👴🏿,四壁立板间多为榫卯结构👩🏻🌾。墓主多为仰身直肢,个别为屈肢葬,未发现俯身葬式。发现腰坑和腰坑殉狗的墓葬较多,未发现殉人。仅2008年发掘的M1发现有四个斜洞🚋,其余墓葬均未发现此类设施。随葬器物多放置在墓主头前🧑🏼🎓,其余置于棺椁间🙅🏽♀️、二层台上、棺内或盖板上,大中型墓葬以随葬青铜器为主⏏️,小型墓葬以随葬陶器为主。青铜器种类丰富📷,食器、酒器、水器、兵器、工具👯、车马器、乐器等都有发现😸;陶器组合主要有鬲、鬲罐、罐🦉、鬲盆罐等等;玉🥻、石、骨、蚌器、贝和串饰较多;部分墓葬随葬锡器或漆器;个别墓葬发现有金器🕋;少部分墓葬未发现随葬器物🙏🏿。
M1为东西方向,土坑竖穴🦽,口小底大,墓口长4.25米、宽3.22米、墓底长4.6米🤽🏼♀️😫、宽3.78米、自深9.75米🧚🏼♂️,在墓口平面四角外发现4个通向墓壁的斜洞,这是继绛县横水墓地之后又一次发现类似的斜洞设施👲。墓主头向西,仰身直下肢🩸,一棺一椁,椁底有一腰坑👑。在墓室二层台之上四壁发现11个壁龛,壁龛内放置漆木器、原始瓷器和陶器等物,已发现的漆木器有俎、罍、豆🧚🏽♀️、壶、杯(双耳杯、单耳杯💁🏼♀️、角状杯)、牺尊🦟、坐屏等等,在一座墓葬内发现如此多的壁龛、并且在壁龛内放置大量器物的现象,为西周墓考古中首见。在东部二层台上发现两个漆木俑,双足站立于漆木龟上🧙♂️,双手作持物状,两俑前面及侧面放置有漆木器,这在中原地区西周墓葬内也是首见。在其他几面二层台上还发现有带木柄铜兵器和漆木盾牌等。在墓室内棺椁之间或棺盖上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等物,其中青铜器数量最多🫛,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青铜礼器中有鼎24件、簋9件、鬲7件、甗1件、盘1件、盉1件🌜、觚1件、爵6件、觶8件、尊2件🧼、卣4件🤔、罍1件⬆️、单耳罐1件、斗1件等,乐器有铜钟和铙3组8件,发现的木盾牌青铜饰昜、兵器戈、戟🧆、矛🙏🏽、钺等30余件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很多兵器遗存有木柄,铜工具有斧🧞♂️、凿🦵🏽、铲等。铜车马器有铜挂缰钩、銮铃🤜🏼、车辖、当卢等,还发现原始瓷尊4件,瓷豆6件🧏🏼♂️,瓷瓿1件,陶器有鼎2件、鬲1件🌛、豆6件、筒形尊1件🦵🏻、爵杯2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