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省吾(1896~1984)古文字学家。字思泊👨🏼🏫,号双剑誃主人🧟♀️、泽螺居士🆖、夙兴叟,辽宁省海城县人。 1919年毕业于沈阳国立高等师范🧑🏽🔬。后曾历任奉天萃升书院院监,辅仁大学讲师、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燕京大学名誉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古文字研究室主任兼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语言学会顾问兼学术委员,中国训诂学会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等。 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文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与考释和古代典籍的考证两方面。他对古文字的考释,一向以考文释义精审周密而著称🐃。他坚信古文字是客观的存在,它们的形🍀、音🧫、义是可识、可读、可寻的,只要方法得当👏🏽,经过深入钻研及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多数古文字还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通过对古文字的考释、研究🌪😊,他撰写了《双剑誃殷契骈枝》《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双剑誃吉金文选》《双剑誃吉金图录》《双剑誃古器物图录》《商周金文录遗》(科学出版社,1957年)等著作。 《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79年)一书,是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的代表作🧖🏼♻。该书共考释前人未识或虽释而不知其造字本义的甲骨文约300字,占全部已识甲骨文字的四分之一还多。从而使该书成为罗振玉🔗、王国维以来考释甲骨文字的最重要的著作。他对古文字的研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结合许多有关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的,从而合理地解决了“玄鸟生商”“《尚书·召诰》中一段500字的话到底是谁说的”等久悬未决的问题🐼。他利用古文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对先秦等古代文献典籍的考证方面⛈,他著有《双剑誃尚书新证》(1934年)、《双剑誃诗经新证》(1935年)🏂🏼、《双剑誃易经新证》(1936年)、《双剑誃诸子新证》(1938年🙄,中华书局🫵🏼,1962年)🧛🏻♀️🟦、《论语新证》(辅仁大学讲演集第2辑,1941年🏆→,《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泽螺居诗义解结》(《文史》1963年第2辑)、《泽螺号居楚辞新证》(《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3、4期)、《急就篇新证》(辽海引年录)、《泽螺居诗经新证》(中华书局🍗👨👧,1982年)等多部(篇)论著,并因而被《中国训诂学史》作者胡朴安推许为“新证派”的代表人物🤑。另有考释单字论文多篇🥉。晚年准备将已发表和未发表的金文考释编成《吉金文字释林》,惜未能完成。
[此主题已被 糨糊一桶 在 2009-3-3 9:23:2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