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5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4648433 ·条形码☺️:978750464843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科技史文库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与应用》讲述了:从中国的天象记事可以看出,中国人在阿拉伯人以前,是全世界最坚毅、最精确的天文观测者。公元1500年以前出现的40颗彗星🏌🏿♂️,它们的近似轨道几乎全部是根据中国的观测推算出来的。和新星的情况相同,关于彗星的出现🩲,也是中国人自己最先根据历代史书的记载进行汇编的🚥。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天文观测在传统上的应用 第二节 天文观测记录在人文科学上的应用 第三节 天文观测记录在自然科学上的应用
第二章 殷墟甲骨文的天象记录和研究 第一节 卜辞日月食记录的证认和研究 一🦊、“三焰食日”是不是日食纪事 二👩🌾、早期日全食和几尽食与地球自转参数C 三、宾组月食卜辞的证认与殷商的可能年代 第二节 新星大星彗星行星卜辞 第三节 日又哉月又哉日有殳[有异]卜辞 第四节 殷墟甲骨文卜夕辞的分析考查——出组卜夕辞的年代
第三章 古代新星和超新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 第一节 天关客星遗迹——蟹状星云 第二节 超新星遗迹的证认 第三节 历史新星和超新星三表述评
第四章 中国古代日月食及月五星位置记录的研究和应用 第一节 中国古代日月食记录 一、早期日食记录 二👩🏻🦯、历代日食统计 三、日食记录的类型 四🦔、历代月食统计 五🤹🏽♂️👨🏼🦰、月食记录的分析研究 第二节 中国古代月掩犯和行星运动记录 一👩🏻🎨、月掩犯的形式和定义 二、月掩犯的目标 三、历代月掩犯记录 四、行星运动记录 第三节 应用交食掩犯记录对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研究 一🫘、基本原理 二、应用日全食记录的研究 三、月掩犯记录和时间窗方法 四、应用日月食的各种信息及其他天象记录 五、由古代天象记录得到的地球自转图景和中国记录的贡献 第四节 日月五星运动记录的应用 一、历史年代学 二、古天文学
第五章 彗星记录的研究 第一节 哈雷彗星轨道的研究 第二节 彗星观测记录的换算和精度分析 一、时间的换算和精度分析 二、位置的换算及精度分析 第三节 可计算轨道的中国古代彗星记录的分析 一、具备三组和三组以上完整数据的观测记录 二、具备两组完整数据和一个以上观测位置或时间的观测记录 三🖼、仅有两组完整数据的观测记录 第四节 周期彗星的证认 一🈸、同一彗星不同轨道根数的比较 二、轨道根数相近之彗星
第六章 太阳活动与气候 第一节 太阳活动规律性的研究 一🧣、太阳黑子记录的整理和分析 二、太阳活动的周期性 第二节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一🧎🏻♀️、近千年来的气候变迁 二🧢、气候变迁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第三节 太阳活动与旱涝灾害 一、近500年来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 二、旱涝灾害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第七章 以尺量天 第一节 大如“X”之以物作比方法的实质 第二节 古代尺度天象记录分析——数据梯度的完备性 一、行星掩犯合距离记录统计 二、月亮掩犯合距离记录统计 三、历代彗星记录统计: 四、历代流星记录统计 五、历代极光尺度记录及次数分布统计 六、历代黑子大小、形状记录统计 七、历代新星、超新星大小、亮度记录统计 八、古代典籍中星体高度的描述 第三节 历史记录的一贯性 第四节 地域覆盖的广泛性 第五节 一尺=1度的再论证及外推 一、必要的重新论证 二、一尺=1度的外推 第六节 “丈🧑🏼🦱、尺👉🏿、寸”与“度”的文字学与标准计量学考释 第七节 古代天象记录的“尺度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八节 尺度体系与古代赤道坐标体系的比较 一、使用范围比较 二、精度比较 第九节 其他问题
第八章 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可靠性 第一节 实录和正史中天象记录的可靠性 一、实录和正史中天象记录的科学性 二🤠、实录和正史中天象记录的系统性 三🙎🏽🙄、正史中天象记录存疑 第二节 地方志和其他古籍中天象记录的分析和利用 一、日食记录的分析和订正 二、太阳黑子记录的分析和订正 三、陨石记录的分析和订正 四🪙😜、彗星记录的分析和利用 参考文献
附录(依发表时间先后为序) 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彗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