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汉简研究
[此主题已被 务虚子 在 2010-6-12 19:18:03 编辑过]
《1995—2005年敦煌悬泉汉简研究综述》
韩华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02
1990年10月至1992年12月甘肃省考古所对敦煌悬泉置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出土有简牍、帛书、纸文书🙋🏿♀️、墙壁题记等各类重要文物7万余(枚)件,其中简牍近2万枚,是甘肃又一次大规模出土简牍的考古发现,因此,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随后陆续有少量介绍遗址概况和悬泉简学术价值的文章。经过初步整理,甘肃省考古所编写了《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简称《简报》)🔈、《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简称《概述》)、《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简称《释文选》)等三篇资料性的文章(均载《文物》2000年第5期),其中《释文选》将初步整理的一部分悬泉简和墙壁题记释文予以公布🤏🏿。围绕发表的这批释文,悬...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书 名】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作 者】胡平生🤞🏽,张德芳编撰
【丛书名】
【形态项】 250 ; 21cm
【读秀号】000001231438
【出版项】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1
【ISBN号】 7-5325-2997-5 / K877.54:K877.94
【原书定价】 CNY29.80 网上购买
【主题词】竹简文(学科: 注释 地点: 中国 年代: 两汉时代)帛书文字(学科: 注释 地点: 中国 年代: 两汉时代)竹简文 帛书文字
【参考文献格式】胡平生👨🏿🦳👱🏿♂️,张德芳编撰.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前 言
敦煌懸泉漢簡出土於敦煌甜水井東南3公里的漢代懸泉置遗址。該遺址在今敦煌、安西兩市💿、縣交界處,東距安西60公里,西去敦煌市治64公里。遗址南傍三危山之餘脈火焰山,北臨北沙窩鹽鹼灘,東南方入懸泉谷通懸泉水🙇🏿♀️,西北面為戈壁灘🤘🏼。遗址正北方有漢長城與疏勒河,其東南山頂上有魏晉時期的烽火臺,其西北方有清代的烽燧,可知歷代皆視此地為一交通要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懸泉置🗡,兩漢時屬敦煌郡效穀縣。“懸泉”有典故👋🏼。唐《元和郡縣圖志》記:“懸泉水,在縣東一百三十里,出龍勒山腹🏹,漢將李廣利伐大宛還,士泉渴乏😭,引佩刀刺山🚵🏻♂️,飛泉湧出,即此也✊。水有靈,車馬大至即出多,小至即出少。”遗址海拔1700米,面積約22500平方米。自1990年起至1992年止🙎🏼♂️,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連續三年對遗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清理遺址富达面積4675平方米🀄️♕,周圍面積3800平方米🤽🏻♂️,清理了懸泉置塢堡院內外的全部建築遗址,塢堡及塢堡內外不同時期的房址共27間。發掘中清理了灰坑十餘座,許多灰坑有較厚的堆積層。第一層厚約0.1米,為表土♿。第二層為東漢至王莽時期堆積🤗,厚約0.3-0.5米,出土簡牘有東漢建武、永平、永元及王莽始建國、天鳳、地皇等紀年🫃🏼。第三層為西漢晚期堆積♿,厚約0.2-0.5米,出土簡牘有永光、建昭💂、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建平、元始🍖、居攝等紀年。第四層為西漢宣帝至昭帝後段堆積,厚約0.3米,出土簡牘有元平、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等紀年🙎。第五層為西漢昭帝前段至武帝後段堆積,厚約0.2米💡🏄🏻♀️,出土簡牘有元鼎、太始、征和👨🏿🚀、始元等紀年🤦🏻。發掘共獲有字簡牘23000餘枚,帛書、紙文書和各種遺物數萬件。根據紀年簡牘可以推知,懸泉置的創建約在西漢武帝元鼎時🦀😶,歷經西漢晚期、王莽時期⚱️、東漢早期。東漢晚期懸泉置曾一度廢棄,至魏晉時又在原址上再作修建🧭,設立郵驛機構🥮。這一接通中原王朝與西域諸國的重要驛置前後延續了近400年之久。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懸泉置遗址進行的發掘🧙🏿♀️,出土了各類文物7萬餘件,其中最重要的是2萬多枚漢代簡牘、10份帛書🧗🏼♂️、10張紙文書以及1幅牆壁題記等兩漢文書。該遗址被評為199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和“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萬多枚漢簡,經整理、編號、釋文者17800餘枚,是繼三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兩次發掘居延漢簡之後,西北邊塞簡牘的又一次重大發現。這批文書封於研究漢代歷史,尤其是研究漢代郵驛交通、政治法律及漢朝與西域等周邊地區的關係🙀,是非常珍貴的資料🎊。這批簡牘的整理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近些年來🤾🏽,《文物》月刊發表了《發掘簡報》等資料;另外參加簡牘整理工作的同志,在各種學術會議和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也徵引了一些资料,刊布了一些簡牘釋文。不過這些零星公布的材料大多仍不為人所注意,有的釋讀或排印也有錯誤,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視💲。由於敦煌懸泉置遗址的發掘報告和全部簡牘釋文的出版還有待時日,為了研究者使用的方便,我們辑錄選取了懸泉漢簡(含帛書)的部份精粹资料🧙,分類編排,重做校釋🧜🏿♂️,有不少訂正了最初的釋文,並且加上標點符號,進行了注釋考證,彙編成集🐕🦺,供學者參考。
本書收錄簡牘、帛書及泥牆墨書题記等各種文字资料🥠🏨,共計編號二七二號,能够編聯咸册的册書♥️,只編一號🧏🏽♀️。共分六類,分别是👨🏼🦳:
一、詔書、律令、司法文書與政治類。其中也包括了傳信與過所,官吏員缺和俸禄等內容,計44條🥯,一至四四號。
二、經濟與地理類。經濟包括土地制度、倉穀債務、農業水利等內容🤵🏻;地理主要是河西各地里程、自然、氣候等内容🤹🏼♀️,計27條,四五至七一號⏩。
三、懸泉置管理與事務類。包括懸泉置的行政隸屬🕵🏿♂️、置驛規模、人員車馬、錢糧收支🛵、郵政與接待等內容,計64條,七二至一三五號🎗。
四🤟🏿🧖🏻♂️、使節往來與周邊關係類。包括漢朝與西域各國的關係以及周邊其他地區少數民族關係的內容。計122條,一三六至二五七號。
五🦹🏻♀️、典籍文化類。包括古籍🫸🏽、日書、私信等,其中兩封帛書信件,是迄今為止地下出土的最為完整、文字最長的漢代私人信件。合計14條,二五八至二七一號。
六、西漠元始五年(公元5年)四時月令韶條。計工條。二七二號。
本書收錄的册書計有十二種🖍👩🦯,有的比較完整,有的闕損較多🕚🖋,它們分别是:
二六號 《失亡傳信册》⛓,四簡一册
七六號 《調史監遮要置册》,四簡一册
九五號 《元康四年雞出入簿》,一九簡一册
九七號 《傳馬名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