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丁时期的宾组甲骨刻辞中,有八条刻辞记录了五次有干支纪日的月食。八条记录如下(注:[( ],为笔者所加,意在说明甲骨刻辞中的月字形象。其中月字象D形以‘)’代替,月字象反D形以‘(’代替):
1.旬壬申夕月[( ]有食。_《合集》11482
2.〔癸〕未卜,争贞:翌甲申易日。
之夕月[( ]有食。甲雾,不雨。_《合集》11483
之夕月[( ]有食。_《合集》11483反
作者: 雨无正 时间: 2009-9-1 00:55 楼上所论非常精彩,结论也大致可信,不过你得出的结果并不新鲜。 黄天树先生早在2000年就公布了这个结果,可能没有被断代工程完全吸收进去。可参考黄天树:《宾组“月有食”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及其时代位序》,《古文字研究》第22辑,中华书局,2000年7月,收入《黄天树古文字论集》157-164页,学苑出版社。 楼上引用的彭裕商先生文并不是最早的,可以参看《宾组卜辞五次月食的先后次序》,《中原文物》2003年第3期。
标题: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