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关于“中伯壶”的“辛+木”字 [打印本页]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1-28 01:11
标题: 关于“中伯壶”的“辛+木”字

请哪位先生帮忙给讲讲🔁,这个字为什么释为“亲”呢?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1-28 20:48
标题:

这个亲也是写作“親”啊

噫噫噫噫噫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1-29 08:00
标题:

本人也非常感兴趣.

子居先生能否找来一个参考释文? 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多谢!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1-29 08:00
标题:
本人搜集了部分金文资料,但是太沉重, 都没有带来.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1-29 19:19
标题:
ryknight:

本人也非常感兴趣.

子居先生能否找来一个参考释文? 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多谢!

喏,直接上释文的话🫃🏻🟦,难免先入为主哦🙅🏻‍♀️。

不过类似的句式非常多🔎,比如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1-29 19:41
标题:

说老实话, 本人金文水平还不高, 直接能认识的只有"中白(伯)作亲......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关键的字不懂啊.

先生不妨先上传, 看我能否用我的分析法进行解读?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1-29 20:48
标题:
先生比较一下俺下面列出的车父壶,不就知道能解读否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1-31 08:00
标题:

哎,资料不齐,难呐。

 

这个“亲”肯定做“亲近”讲🆚。中伯壶的释文当为:“中白(伯)作亲姬蛮人朕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个人以为,这个中伯壶是一个通过婚嫁关系建立邦国间(尤其是与蛮夷之间)关系的纪念品。

历史上有“嘉姬簋”,都是这里物品。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1-31 08:00
标题:

犹如"文姬出塞".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1-31 08:00
标题:

先生又开始肯定了✹,前面先生自己还说金文水平不高来着。后面就这么望文生义的解释👨‍🍳,不大好吧?

ryknight:

说老实话, 本人金文水平还不高, 直接能认识的只有"中白(伯)作亲......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关键的字不懂啊.

先生不妨先上传, 看我能否用我的分析法进行解读?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 08:00
标题:

先生又开始肯定了,前面先生自己还说金文水平不高来着✪🤟🏻。后面就这么望文生义的解释,不大好吧?

----------------------------------

金文水平不高是指金文体的字认识得不多,而解读水平关键在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重新句读一下✪:

 

“中白(伯)作亲姬🤷🏽、蛮人朕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我还可以进一步解读其具体意义🧚🚣🏻,先生不信吗?笔者手头唯一的资料是《金文编》,出来之前买过两本陈梦家的那套书,名忘了👨🏿‍🔬,都没有带出来。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 08:00
标题:

现在很多是这种情况, 自己没弄懂, 便说是别人"望文生义".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 08:00
标题:
文字是"器", 就如同"化学手册"里面的数据, 在不同人群的手里, 发挥不同的作用.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1 08:00
标题:

ryknight:
文字是"器", 就如同"化学手册"里面的数据, 在不同人群的手里, 发挥不同的作用.

原来如此👩🏽‍🦱🎃,原来这“器”只是为了迎合先生的解释而存在的呀。

ryknight:

金文水平不高是指金文体的字认识得不多,而解读水平关键在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重新句读一下😥:

 

“中白(伯)作亲姬💁🏻‍♀️🏄🏿、蛮人朕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我还可以进一步解读其具体意义🧟‍♀️,先生不信吗😋?笔者手头唯一的资料是《金文编》,出来之前买过两本陈梦家的那套书♒️💂‍♂️,名忘了,都没有带出来👨‍👦。

嘿嘿,领教了📺,解读的关键竟然不是把字认对了👩🏿‍🎤🐮,而是“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唉、唉⚓️、唉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2 08:00
标题:

原来如此,原来这“器”只是为了迎合先生的解释而存在的呀。

嘿嘿,领教了,解读的关键竟然不是把字认对了,而是“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唉、唉、唉

<DIV class=ForumPostSignature>签名:中国先秦史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DIV>

----------------------------

这可不是偶说的. 没想到子居先生还有篡改的功能.

按照先生的说法: 别人的做法要么是"先入为主", 要么是"望文生义". 还是像先生那样省事, 只要给别人扣这两个帽子就能赚分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2 08:00
标题:

 

关于这个“蛮”字,先生有否疑义?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2 08:00
标题:
这个"蛮"字很有讲呢.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 08:00
标题:

ryknight:
这个"蛮"字很有讲呢.

先生还是免了吧🦎,“辛+木”还没讲出道理来呢。


作者: 贫寒之士    时间: 2008-2-2 18:04
标题:

愈发离谱了

呵呵呵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 18:28
标题:
狼先生只看啊,不打算救死扶伤呀?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3 01:26
标题:
ryknight:

这可不是偶说的. 没想到子居先生还有篡改的功能.

按照先生的说法: 别人的做法要么是"先入为主", 要么是"望文生义". 还是像先生那样省事, 只要给别人扣这两个帽子就能赚分了.

晕,刚注意到,先生不好这么说话吧。俺什么地方篡改来着🏂🏻🏂?

是引用先生的话🧑🏿‍⚕️,俺都用双引号引起来了吧。至于引号外面🚱,属于俺的理解,若理解有误📝🧑‍🔧,先生尽管指出。只有俺引号里面不是先生原话,才能叫篡改吧?

另外🦧,关于先入为主这词,俺是这么说的:“喏,直接上释文的话🏄🏻,难免先入为主哦。”这样说是给谁扣帽子么?

而"望文生义"😵,则是指先生没有对自己的释读给任何交代,就直接说“这个“亲”肯定做“亲近”讲”🚣🏿‍♀️,这不是望文生义是啥呢?怎么能说是俺扣帽子呢?

回到原主题,请解释这个“辛+木”为什么是“亲”字?为什么当“亲近”讲🥁。

嘿嘿,要说先生那个投稿里用的是孤证的话👅,这个帖子讨论的是证据本身,这么说的话,连这个孤证都没有了哦。俺再说一下🤓,不可以循环论证哦。

所以♌️,请解释这个“辛+木”为什么是“亲”字?为什么当“亲近”讲。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3 08:00
标题:

后面又注明“段玉裁本作‘从斤, [辛+木]声。’” [2]而笔者在《汉字源流字典》中见到的《说文·斤部》段注为“ [辛+木]+斤,(注意:这个‘新’的左侧就是‘ [辛+木]’字旁!),取木也🦹🏼‍♀️。从斤💻, [辛+木]声🔶。”

-----------------------------

曾经写了一篇文章, 斑竹没通过, 也不想发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3 08:00
标题:

回到原主题,请解释这个“辛+木”为什么是“亲”字🥞?为什么当“亲近”讲。

----------------------------------

汉字源流字典 就是把它当作"亲"的同源字收的, 你可以去问谷先生为什么, 我引用的没有错.

从"新"与它地异体字的比较, 如果两个"新"字是一回事, 那么, 去掉"斤"字以后, 左边的两个不同的"亲"字必定有关系. 这本身就是一个证明.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3 08:00
标题:

第一: 亲 + 斤 = 新

第二: [辛=木] + 斤 = 新(异体)

《正字通·斤部》:‘新,本作 [辛+木+斤]。”

------------------

还需要解释吗?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3 08:00
标题:
贫寒之士       在 2008-2-2 10:04:18 发布说:
[角色👈🏿👮🏿‍♂️:注册用户/等级:上大夫/发帖数:44/金钱:218/经验值🤏:2144] [ 加为好友 | 发送信息 ]
<DIV class=ForumPostBodyArea><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id=postcontent1162>

愈发离谱了

呵呵呵

</DIV></DIV>

------------------------

希望先生早日脱贫.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3 08:00
标题:
ryknight:

汉字源流字典 就是把它当作"亲"的同源字收的, 你可以去问谷先生为什么, 我引用的没有错.

从"新"与它地异体字的比较, 如果两个"新"字是一回事, 那么, 去掉"斤"字以后, 左边的两个不同的"亲"字必定有关系. 这本身就是一个证明.

也就是说,先生将“辛+木”解释为“亲”,只是因为有那么一本叫什么《汉字源流字典》的书咯?具体究竟为什么,也不甚清楚咯?

嗯嗯👏,虽然俺也不懂古文字🥍,但也不妨考虑出一本字典🥤🏌️‍♀️,就叫《汉字正解字典》🚣🏽‍♂️,一定大受欢迎👀,到时候还希望先生多捧场,多引用哦👩🏿‍🏭。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3 19:17
标题:

也就是说,先生将+解释为,只是因为有那么一本叫什么《汉字源流字典》的书咯?具体究竟为什么,也不甚清楚咯?

<DIV style="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1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mso-element: para-border-div; mso-border-bottom-alt: solid windowtext .75pt">

嗯嗯,虽然俺也不懂古文字,但也不妨考虑出一本字典,就叫《汉字正解字典》,一定大受欢迎🧛🏻,到时候还希望先生多捧场👶,多引用哦。

</DIV>

因为现在我不能再说“我认为”如何如何,因为这有“望文生义”之嫌🥀。我只能引经据典了。也不能说只有先生一本字典这样说,容庚先生的《金文编》第390页也将中伯壶中的这个“辛+木”字释为“亲”。

 

其实,我们已经偏离主题了🌬。本人释“新”为“用斧头之类的工具砸榛子”,只要证明“新”字的左侧是“榛”的古字就可以了。那么,我再给你提供一个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3 19:19
标题:

嗯嗯✖️🐭,虽然俺也不懂古文字,但也不妨考虑出一本字典,就叫《汉字正解字典》🚔,一定大受欢迎,到时候还希望先生多捧场🙋🏻‍♀️,多引用哦🧍🏻。

---------------------------------

如果先生能够出这本字典🩻,那就应该是懂的吧。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3 20:35
标题:
ryknight:

如果先生能够出这本字典,那就应该是懂的吧🧑‍💻🦵🏼。

这可不一定啊,出书只需要有某些条件即可🦸🏻‍♀️,而懂得相关知识,不在其必要条件之列呀。

先生举《金文编》也不行👰🏽‍♀️,俺才不管谁如何释过呢,俺唯一关心的就是🌯,这么释道理是什么?

而且,先生要看得仔细的话,“辛+木”的这个先生说是“亲”的字🌂,和“榛”的古字是不一样的,只是象而已🤾🏿‍♀️。

而仅仅是字形象,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吧🤸🏿‍♀️?

所以,先生所说的“铁证如山”,嘿,不大清楚是什么山。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4 08:00
标题:

1、《说文》中的“[/]”🤽🏽,王兄能否证明它与甲骨中的字左边是同一个字,而不是同形字?

<DIV style="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1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mso-border-bottom-alt: solid windowtext .75pt; mso-element: para-border-div">

2👈🏼、纵然字左边就是🌩,又怎么可以引申为钻研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4 08:00
标题:

此外,金文编第390页所录的两个"亲"字, 一个出于中伯壶, 一个出于中伯簋, 两个字型就是一繁一简. 同样证明这两个字不是"相象"的关系.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4 20:22
标题:
ryknight:

此外,金文编第390页所录的两个"亲"字, 一个出于中伯壶, 一个出于中伯簋, 两个字型就是一繁一简. 同样证明这两个字不是"相象"的关系.

请教先生🥳,先生所说“中伯簋”是这个不?

如果是的话,请先生讲讲这个中伯簋和那个中伯壶的两个"亲"字,在字型上如何“就是一繁一简”的,可以不?


作者: 殷其雷    时间: 2008-2-5 05:25
标题:

这个字的本义,即字形所暗示的意义

————————————

跟主题稍微岔开一点点🦂。关于字本义的问题,我记得林澐先生讲得挺透彻的:文字的字义中并没有一个由字形决定的“字本义”🧑🏽‍🎨🛜。

关于斧头与榛子之间的关系,倒是可以想象出“砸”的一面。且不论亲是否就是榛子,单就引申的问题而言,ryknight先生最好能够有古文献方面的证据🤞🏼。胡适先生说的好,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如果没有的话,我觉得还是“疑罪从无”的好👰🏽‍♀️。毕竟,若说引申,每个人稍微发挥点想象力,都能对着字形引申出许多意思来。这样🧴,就容易变成看图猜字了🏋🏻。


作者: 2lengzi    时间: 2008-2-5 06:58
标题:

有“亲”的还有个当“辛”用的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5 08:00
标题:

如果是的话,请先生讲讲这个中伯簋和那个中伯壶的两个"亲"字,在字型上如何“就是一繁一简”的👅💁🏻‍♀️,可以不🏄🏻‍♀️?

--------------------------------

应该是. 不过,这个字与金文编上的有差别, 那个字大概是仿的不象吧.

 

子居先生可以比较中伯壶当中的字, 壶中的字笔画多一笔. 虽然"辛"字自身也有简繁, 但是,据此, 笔者完全有理由说这两个"亲"字是简繁字的关系.

 

如果引经据典的话, 谷衍奎先生也提到了这一点.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5 08:00
标题:

1⚫️🥳、看来这位先生不懂啥叫“同形字”🧑🏽‍⚕️。呵呵。

2、看来这位先生所谓的“引申”🤦🏿‍♂️,完全都是主观感受啊🤜。有文献证明么?

-----------------------------------------

读出了先生以文字为专业的自豪感, 不过, 先生高兴的还早. 汉字当中没有无缘无故的"同形", 许多"形"同而音义不同的字只不过是目前我们不能确定他们之间是否曾经有关系.

比如这个"新"字. 汉语大字典说它有"粮食蔬果"的意思, 按照现有理论, 他们只是同形字便罢了. 其实, 其粮食蔬果的字义恰恰与它已经丢失的本义有关--- 与"榛"有关.

 

不要抱残守缺.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5 08:00
标题:
作为一个外行人, 我来参与的目的, 就是想提示诸位专业人士: 现有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5 08:00
标题:

ZUYUN: 我看了不少有关我们古代哲学著作的解读作品, 这些哲学家吃透了自己不懂古汉字的苦头, 他们一直吃你们没有嚼烂的"馍", 以致于一生心血白流. 你是做文字的, 拿出点责任感吧!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5 08:00
标题:

这个字的本义🏃🏻‍♀️‍➡️,即字形所暗示的意义

————————————

跟主题稍微岔开一点点🧑🏿‍🦱。关于字本义的问题,我记得林澐先生讲得挺透彻的:文字的字义中并没有一个由字形决定的“字本义”🎽。

关于斧头与榛子之间的关系,倒是可以想象出“砸”的一面。且不论亲是否就是榛子,单就引申的问题而言,ryknight先生最好能够有古文献方面的证据。胡适先生说的好💎,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如果没有的话,我觉得还是“疑罪从无”的好。毕竟🦢,若说引申👵🏼,每个人稍微发挥点想象力,都能对着字形引申出许多意思来🔱。这样,就容易变成看图猜字了。

----------------------

 Sory. This is a library computer and it cannot imput Chinese characters.

I know Prof. Lin is very famours in Jilin University, but I don't know him. All I know is that Chinese characters is originally came from pictures, didn't these picturs express so-called "字本义"? If so, where did the "字本义" come from?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5 08:00
标题:

The "is" on the second line should be "were", and "came" should be "come". What is more dear to me is still Chinese. As for English, I am still studing.

Ancient Chinese is really great.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5 08:00
标题:

2lengzi 先生举的这例子好,先生能告知啥器否?


ryknight 先生也先解释一下吧,为什么这两件中伯器里面的“辛+木”不是“辛”字,不能释为“辛姬”🏤?

[此主题已被 子居 在 2008-2-5 9:24:59 编辑过]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5 08:00
标题:
ryknight:

The "is" on the second line should be "were", and "came" should be "come". What is more dear to me is still Chinese. As for English, I am still studing.

Ancient Chinese is really great.

洋文都上来了🍭👩🏻‍🎨?


作者: 2lengzi    时间: 2008-2-6 01:56
标题:

前面貼的“亲”作“辛,“龍語瀚堂”數據庫的介紹如下:

殷周金文集成引得

編號:8.4195《㒼𣪘》

時期:西周中期

現藏:上海博物館

 

前面的中伯壺在《殷周金文集成引得》裏也被認爲是通“辛”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6 06:52
标题:

谢谢 2lengzi 先生👨🏼‍🦱,这样就查到了🤷‍♂️,《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卷三P328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6 07:15
标题:

再来看看甲骨文的“新”字

不难看出,“辛”与“辛+木”之间的关系。

俺现在比较好奇的是,“辛+木”是怎么被论证为“親”字的简体的,哪位先生知道相关文章不🌝?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8 19:37
标题:

新春之际, 不谈学术.

 

祝各位新春愉快!


作者: jesse    时间: 2008-2-12 18:16
标题:

新年归来,给各位请安了!!

----------------------------------------------------------------------------------------------------------------

Sory. This is a library computer and it cannot imput Chinese characters.

I know Prof. Lin is very famours in Jilin University, but I don't know him. All I know is that Chinese characters is originally came from pictures, didn't these picturs express so-called "字本义"? If so, where did the "字本义" come from?

我知道林教授在吉林大学很出名☝️,但是我不认识他,我所知道的就是中国汉字来源于图片,但是那些图片是否就是所谓的“字本义”呢?如果是,那么“字本义”又从何而来呢?

-----------------------------------------------------------------

恕我冒昧,我其实是学英语专业的,习日语和英语,也懂一点点法语,现在从事翻译工作,👩‍⚖️🦸🏿‍♀️,先生的语法错误已经自己更改了,呵呵,您上面的这几句没有给您翻译错吧,

-------------------------------------------------------------------------------------------------------------------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13 19:43
标题:
ryknight:

新春之际, 不谈学术.

祝各位新春愉快!

现在能说了不🧧?


作者: jesse    时间: 2008-2-14 08:00
标题:
呵呵,我都已经一说了,年都过完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08:00
标题:

跟主题稍微岔开一点点⛅️🩸。关于字本义的问题,我记得林澐先生讲得挺透彻的:文字的字义中并没有一个由字形决定的“字本义”。

关于斧头与榛子之间的关系,倒是可以想象出“砸”的一面🖇。且不论亲是否就是榛子🧌,单就引申的问题而言,ryknight先生最好能够有古文献方面的证据✊🏼𓀆。胡适先生说的好👨🏼‍🚒,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如果没有的话,我觉得还是“疑罪从无”的好。毕竟,若说引申,每个人稍微发挥点想象力,都能对着字形引申出许多意思来。这样,就容易变成看图猜字了。

------------------------------

我所举的"温故而知新"就是一个证据,不过,这个证据不是现成的.如果什么都是现成的,本人就不需要说话了.各位就好象只"温故"而不"知新".哪个搞文字的不做推理呢?没有自己的结论还谈何"疑古","释古"呢?

诸位做论文都是人云亦云吗?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载:“自汉儒至庆历间,谈经者守故训而不。《七经小传》出而稍尚新奇矣;至《三经音义》行,视汉儒之学若土梗。”

 

《说文》🖖🏿:“凿,穿木也🧚🏻‍♂️👨‍🦰。”这与“新,取木也”和“析,破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应麟所谓的"守故训而不凿"者,看来如今大有人在.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08:00
标题: 我的"好奇"是,如果没有人说过,子居就一辈子打挺了吗?

先生无论掌握多少资料, 都是一个管大门的, 搞登记的.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08:00
标题:
子居:我指的是50楼. 引用了,怎么没出来?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08:00
标题:

我知道林教授在吉林大学很出名,但是我不认识他,我所知道的就是中国汉字来源于图片,但是那些图片是否就是所谓的“字本义”呢🧑🏿‍🦰🔑?如果是👳🏼‍♀️,那么“字本义”又从何而来呢?

-----------------------------------------------------------------

恕我冒昧,我其实是学英语专业的,习日语和英语,也懂一点点法语🧛🏼‍♀️,现在从事翻译工作👨🏼‍🚒,,先生的语法错误已经自己更改了,呵呵🧗🏻,您上面的这几句没有给您翻译错吧🚣🏽,

-------------------------------

译文还不错, 不过, 窃以为didn't these picturs express so-called "字本义"? 还是译为"(难道)这些图形文字不表示字本义吗?"好一些.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08:00
标题:
<DIV></DIV>zuyun    在 2008-2-5 10:55:01 发布说:
[角色:注册用户/等级:中大夫/发帖数:33/金钱:164/经验值:1160] [ 加为好友 | 发送信息 ]
<DIV class=ForumPostBodyArea><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id=postcontent1269>

好吧,就算我抱残守缺吧🧛🏿‍♂️。

恩恩啊🍹。

我抱着这句话不敢放: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恩恩啊~~~

</DIV></DIV>

 

话说胡老大这句话真缺德,嘿嘿嘿。

-----------------------------------------

先生从来不讲自己的话?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20:06
标题:
zuyun    在 2008-2-16 2:56:34 发布说:
[角色:注册用户/等级:中大夫/发帖数:35/金钱:166/经验值👨🏼🚡:1162] [ 加为好友 | 发送信息 ]
<DIV class=ForumPostBodyArea><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id=postcontent1477>我在这个网站说的话够多了🔧。只不过像您这样胡扯的话不敢多讲而已。</DIV></DIV>

--------------------------------

这个世界上,最可怜的就是"胡扯的"不知道自己在胡扯. 不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基础上下结论. 像先生这样, 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判断证据, 更不要说对于证据进行推理和运作的宏观方法. 指望您去揭示新的东西, 找回丢失的东西, 连接历史的缺环是没有希望的.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20:35
标题:
字形本身就是证据. 你是文字学专业的, 不认为字形是证据吗? 搞甲骨文和金文的离开字形可以吗?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20:41
标题:

您老别急着攻击别人,还是多看看书找点支持砸果子论点的证据吧🧓🧑‍🦼‍➡️。

-------------------------

我想, 每次先"攻击"别人的一定不是我.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20:49
标题:
难道让我找出某先公认为"新"具有"钻研"的意义这样的证据吗? 那么我的作用是什么? 我再重复一次别人的观点就不是"胡扯"了吗?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16 21:09
标题:
ryknight:
<DIV class=ForumPostTitle>我的"好奇"是,如果没有人说过,子居就一辈子打挺了吗?</DIV><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id=postcontent1469>

先生无论掌握多少资料, 都是一个管大门的, 搞登记的.

</DIV>

哈哈,可惜俺不是啊🐈‍⬛,要不一定不给先生您登记🤽🏿‍♀️💣。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22:00
标题:

都这样! 哈哈.

讲了半天都白谈:就一句话--举证.

"新"字的字形明摆在那里, 本人已经证明其左侧为"辛+木", 为"榛"本字. 此外, 这种解读不仅在"温故而知新"一句话当中能够讲得通, 在 大学 当中一样讲得通.

"证据"二字在诸位的头脑中是专家的话.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22:05
标题:

俺现在比较好奇的是,“辛+木”是怎么被论证为“親”字的简体的,哪位先生知道相关文章不?

-----------------------------

我的观点是:

"辛+木"为"榛"的本字, 是上古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因此, 人们见到它比较"亲". 后来, 金文在此基础上加"见"旁, 表示见到就亲.

这是"胡扯"?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22:13
标题:

以所谓"四方风名"当中的一个字为例:

《甲骨文字典》该字条下说明:“字形结构不明。胡厚宣释夹(《四方风名考证》)🎅🏼,杨树达释荚(《积微居甲文说》),金祥恒释夷(《续甲骨文编》)👩🏻‍🏭🚯,皆不可据。”

 

本人作了这样的分析:

 

 

为什么都不能作为根据呢?就是因为字形本身就说不通。原字上部的“ ”(甲骨文"行"字的一半)既不可以被忽略,也没有理由将其释为“艹”,更不可能与“夷”字有瓜葛👩🏽‍🔧。笔者认为🔘,这个偏旁显然是甲骨文“行”字的一半,只不过为了照顾该字结构和在本文中的字义而写在了上部罢了。此字《汉语大字典》中存在(彳+夹)✋🏼,音“善”👨‍🏭,《集韵·豔部》:“ ,行儿。”《正字通·彳部》:“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22:19
标题:
难道我们可以说胡,杨,金先生都是胡扯吗?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22:33
标题:

"辛+木"为"榛"的本字, 是上古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因此, 人们见到它比较"亲". 后来, 金文在此基础上加"见"旁, 表示见到就亲.

紅字部分證據何在🧥?

----------------------------------

你看看人类史就知道了第一个; 第二个当然是本人的推论. 推论就是胡扯吗? 那么, 您看第70楼和 汉字源流字典 当中每一条的"析形", 那不都是 "胡扯" 了吗?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6 22:37
标题:

胡厚宣释夹(《四方风名考证》),杨树达释荚(《积微居甲文说》)🤵🏻‍♂️,金祥恒释夷(《续甲骨文编》)

------------------

三位先生给你证据了吗? 学术上,不要看人下菜碟.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16 23:41
标题:
ryknight:

胡厚宣释夹(《四方风名考证》),杨树达释荚(《积微居甲文说》)👩🏼‍🔬,金祥恒释夷(《续甲骨文编》)

------------------

三位先生给你证据了吗? 学术上,不要看人下菜碟.

如果胡厚宣、杨树达、金祥恒三位先生也是象您这样论证的,俺一定也不给这三位登记𓀔。名人又怎么样?因为是名人就有理了?俺最不喜欢买名人的帐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7 08:00
标题:

1、别人不给证据是你不给证据的理由?

2、你去看看殷商史相关研究,商人以什么为主要食物⤵️。人类学史🫷🏻?分不清具体历史时期来讨论文字本来就是笑话🤚🏼。我还说商人吃巧克力呢。

3♨️、你的所谓“推论”完全没有语言学文献学的支持,就是胡扯。

建议你去接受一些正规的学术训练再来讨论——至少把相关研究成果熟悉一下👃🏽👨🏻‍🎓。就你举的这个南方名的例子🧑🏼‍🍳,有学者早已详加论证,不知道你是视而不见还是真的无知。

 ---------------------------------------

1, 本人是给证据的, 从"辛", "辛+木", "榛"以及与"析",."凿", 中庸中的引文, 都是证据. 至于先生视而不见, 那是你本人学识有限.

2, 殷商时有了甲骨文, 不错, 先生何以确定"亲"的字义就是形成于殷商时期? 这不是胡扯吗? 现在我要求你出示证据.

3, 你说的语言学不包括字形吗? 你说的文献学不包括 论语 和中庸 吗? 可笑! 你的导师一定会打你的扳子了.

你说的正规训练我引以为耻.  老子, 论语, 中庸, 大学, 尚书, 诗经被解成这个样子, 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7 08:00
标题:
<DIV class=ForumPostBodyArea><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id=postcontent1507>
ryknight:

胡厚宣释夹(《四方风名考证》),杨树达释荚(《积微居甲文说》),金祥恒释夷(《续甲骨文编》)

------------------

三位先生给你证据了吗? 学术上,不要看人下菜碟.

如果胡厚宣、杨树达、金祥恒三位先生也是象您这样论证的🫷,俺一定也不给这三位登记💍🙇🏿。名人又怎么样🤳🏻?因为是名人就有理了?俺最不喜欢买名人的帐了。

</DIV><DIV class=ForumPostSignature>签名:中国先秦史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DIV><DIV class=ForumPostSignature> </DIV></DIV><DIV style="FLOAT: left">  第4楼</DIV>
回复 引用 编辑 删除  
<DIV></DIV>

 

 

 

子居    在 2008-1-11 20:30:24 发布说:
[角色:注册用户/等级:中大夫/发帖数🧏🏿‍♀️:136/金钱🛥:621/经验值:1115] [ 加为好友 | 发送信息 ]

<DIV class=ForumPostBodyArea><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id=postcontent462>嘿嘿🎟,嘿嘿嘿,俺很诚实是吧👩‍🦱。
而且俺很诚实地承认,俺只会灌水,别的都不行🌎。</DIV><DIV class=ForumPostSignature>签名:中国先秦史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DIV></DIV>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7 08:00
标题:

ZUYUN:如果你是接受过正规训练的, 那么, 我一定不会去接受你经过的这样的"正规训练".

有人说, 解 老子,  一定要通读现有的二百多种老子注释, 我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 我不希望被"洗脑"以后变成应声虫和传话筒.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7 08:00
标题:

建议你去接受一些正规的学术训练再来讨论——至少把相关研究成果熟悉一下。就你举的这个南方名的例子⛅️🤜🏼,有学者早已详加论证,不知道你是视而不见还是真的无知。

------------------------------

这就是典型的所谓的"守故训而不凿". 还"专业"呢! 本人已经对其进行了重新研究, 此甲骨所说的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四方" "风名"! 用子居的行话来说:"汗"!

 


作者: jesse    时间: 2008-2-19 01:01
标题:

呵呵,俺和子居兄一样,也是老实人,天天就知道灌水,差点把水都灌到自己脑子了,呵呵~~

二位讨论归讨论🧒🏻,有不同的意见大家“争鸣”下很好,不要伤了和气嘛👨🏼‍🦳,呵呵,我也汗一次~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19 03:36
标题:
jesse:

呵呵🛵🫴🏿,俺和子居兄一样,也是老实人,天天就知道灌水,差点把水都灌到自己脑子了,呵呵~~

二位讨论归讨论💇🏿‍♂️,有不同的意见大家“争鸣”下很好,不要伤了和气嘛,呵呵🐮,我也汗一次~

先生也觉得俺是老实人吧,握手握手。

俺也没想到灌点水也会灌出错儿来,也会挨砖🧑🏼‍🏫。

结论这么明显的问题竟然还能东西南北,嘿嘿🖨,早知道俺就啥也不说👩‍🦰,自己弄清楚就算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9 08:00
标题:
jesse:

呵呵,俺和子居兄一样✸,也是老实人,天天就知道灌水🕠,差点把水都灌到自己脑子了,呵呵~~

二位讨论归讨论🛖🚶‍♂️,有不同的意见大家“争鸣”下很好,不要伤了和气嘛,呵呵🙍🏽‍♂️,我也汗一次~

我也同意"争鸣", 争鸣就是摆事实, 讲道理. 先生比较讲道理, 我没有跟先生伤和气. 可是, 有些人不是这样, 不讲道理, 什么"胡扯", "缺德" 都上来了, 欺生. 这样的人既无才, 又少德, 不是学术争鸣.

 

ZUYUN: 你说你专业, 好, 我们动一点真格的:

大学*释诚意 当中有这样一段话:" 富润屋, 德润身,心广体胖." 专业人员把"富润屋"解释成"有钱的人装修住屋", 说说你的"专业"看法吧!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19 08:00
标题:
在学术界的"老实人"应该是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 而不是"灌水"的人.
作者: 2lengzi    时间: 2008-2-21 03:24
标题:

看到一则关于“新”的论述。王辉《殷人火祭说》,载《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1982年5月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1 04:38
标题:

这个过渡俺也觉得不无可商🫠。

不过俺是灌水滴🧎🏻‍♀️,既然已经被说不是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了,嘿嘿🦣,还是的好🫰📷。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22 20:14
标题:

多谢 2lengzi  提供的文献。不错,文中所说的用作“祭名”的例子都与“新”本身作为“果实”含有有关👨🏼‍🎤,事实上,《汉语大字典》当中就有这个义项🤾‍♂️,指“粮食蔬果”,且先秦文献已经使用🛒。

 

别的不说,《甲骨文字典》当中有些被释为“新旧之新”的例子就可以证明其中的“新”不是“新旧之新”🧚🏿:

 

[1] 辛酉卜王其[“斜月”++]新鬯。这里面的“新”应该是表示做祭祀用酒的主要原料(黍稷果实);

 

[2] 丙戌卜叀新丰用🏇🏽。笔者曾经证明很多情况下“叀”为“封”、“邦”的本字,指诸侯的封地。“叀新丰用”就是指国家的粮食丰富,足以御用。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2 20:30
标题:

哈哈,还砸着呢?

话说回来,用斧头怎么砸榛子的呀?

先生模仿一下,然后照几张照片上来🔻,让俺们见识见识可好🗓?


作者: jesse    时间: 2008-2-22 22:53
标题:

就是砸也要从树上摘下来再砸吧🔌🧜🏽,果实还在树上,不好咂~~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2 23:10
标题:

不清楚呢,也许是在树上就砸🧏🏿。

而且也不清楚怎么用的斧子🪃,看字型好像是用斧子刃来砸,难度满高的哦。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2-23 08:00
标题:
学习学习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23 21:35
标题:

1/ 斧头表示工具. 先生用斧头就不会砸榛子了?技术问题.

2/ "榛"字既可以表示"树", 也可以表示其果实. 先生可以查一下辞书, 也要考虑汉字的活用.

真的有人只是灌水.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3 22:50
标题:

俺也一直在说俺是在灌水啊。

这个字俺已经基本搞清楚了📠,应该多谢 2lengzi 等先生。

下面要是没新材料了的话🧑🏻‍🦲,就全部都是娱乐时间咯🧟‍♀️。

斧头原来只代表工具呀,啥工具都能代表不🦸🏼‍♀️?俺用的电脑能代表不?

俺确实不会用斧头刃来砸榛子,先生会用的话🤛🏿🥑,俺也说了希望先生照几张照片上来示范一下呀⬆️。

榛可以表示树👨‍🚒🙅🏼‍♀️,也可以表示果实,俺想想啊。🔍🦗。。。。🚵。

嗯👩🏼‍🦳,说不定还可以表示亲,或者侵部👨🏼‍🎨、文部🍹、真部、元部……的其它字?

很有可能,非常有可能,这可是大发现了🚶‍♀️‍➡️,哇哇哇哇


作者: 积跬斋    时间: 2008-2-24 08:00
标题:
怎么又砸上榛子了呢
作者: 2lengzi    时间: 2008-2-25 02:58
标题:

發覺現在看書老看到關於這個帖子的🏭,今天看了《金文人名彙編》后的《金文人名研究》🏋🏽,裏面說得很清楚🛀🏻:

          集成09668著錄有一件中伯作辛姬媵壺🎗,是中伯為女兒所作的陪嫁器。其中的辛姬就是這位辛中姬皇母(集成02582)。從中可知中國族姬姓,故可推知辛中姬皇母姬姓前的“中”是皇母父家之氏,“辛”是夫家之氏🧯🫴🏻。皇母是中伯之女,嫁于辛國族,中伯家族人稱叫謂之辛姬或辛姬皇母,而辛氏家族人稱叫謂之中姬或中姬皇母⏲👷🏽,自稱則為辛中姬皇母🚵🏿。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5 03:06
标题:

好,又一条,2lengzi 先生很强啊。

那么《殷周金文集成释文》里为什么释“亲”呢?不知道这方面的依据是什么。


作者: 2lengzi    时间: 2008-2-25 03:36
标题:
是寫成“亲”👸🏻,但沒有認爲是“親”吧🖱。可能當時不能確定字形“亲”就是“辛”,所以照字形隷成“亲”吧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5 03:47
标题:

问题就是释文就写的“親”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26 08:00
标题:
<DIV align=center>

    2lengzi    2008-2-24 18:58:21 发布说:
    [
    角色🤟🏼:注册用户/等级🏰:上士/发帖数🅿️:26/金钱🤘🏼:34/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26 08:00
    标题:

    子居: 先生终于把答案亮出来了. 挺值得研究的.

    我不同意整理者将"蛮"释为"孌".因为中伯壶和盨的写法是不同的.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6 18:11
    标题:

    喏,前面就已经说了➡️,先不提“蛮”

    先解释这个“辛+木”

    而且俺没看明白“中伯作“孌姬盨”的时候👩‍🦰,是不是“孌”又是“夫家之氏”了呢?”问的是啥意思👺。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27 08:00
    标题:

    喏,前面就已经说了🥙,先不提

    先解释这个+

    而且俺没看明白中伯作孌姬盨的时候🏵,是不是又是夫家之氏了呢?问的是啥意思。

     

    整个释文的存在对于解读其中的字句是有益的🤾‍♂️。

     

    的意思是:“X姬”中的“X”都是姓氏吗🪯?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8-2-27 08:00
    标题:

    喏🍺,前面就已经说了,先不提

    先解释这个+

    而且俺没看明白中伯作孌姬盨的时候🛺,是不是又是夫家之氏了呢?问的是啥意思💇🏿‍♀️。

     ------------------

    整个释文的存在对于解读其中的字句是有益的。

     

    中伯作孌姬盨的时候,是不是 作者: 2lengzi    时间: 2008-2-28 02:26
    标题:

    姬是姓,X可以是国名🌬、排行什么的🤷🏼。

     

    [此主题已被 2lengzi 在 2008-2-27 18:48:57 编辑过]


    作者: 子居    时间: 2008-2-28 03:58
    标题:

    ryknight 先生不需要问别的啦。

    只需要解释这个“辛+木”如何会是“亲”,或者先生把《释文》的根据找出来,大家分析一下亦可👨🏿‍🦰🔋。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4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