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光 中华书局历史·汉学编辑室主任。曾参与编辑《文史》、《西域水道记(外二种)》、“皓首学术随笔”等。
如果以1911年辛亥革命,民国建立画一条线👨🏿🚒,观照中国人文学术发展史,那么这条线之后就是中国现当代人文学术建立与发展时期。要了解中国现当代人文学术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以及其他诸多相关人文科学的发生发展,要了解一代学术大师的贡献🐹、成就,有一部大书不能不读★,这部大书就是《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这是一部活的人文学术宝典,一部生动的中国当代人文学术发展史。
《集刊》于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同年创刊,至今八十余年📫,连续刊出80余本200余期,包括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也没有中断🫸,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学术活力。当我们抚着封面简朴,书页已经被岁月咬噬得变黄、变脆的一本本《集刊》,一个问题不由得浮现🩱,他保持生命力不衰的奥妙在哪里☦️?我找到的答案是两个字:新🫛、实🧑🏽🔬🧛🏻。
新♜。《集刊》忠实贯彻了首任所长傅斯年的理念:新材料、新问题🈚️、新方法,打破传统史学仅仅依靠文献材料的局限🆖,用傅斯年的话来说,就是“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正是本着这个先进理念,一代学人,以《集刊》为阵地,开创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诸多新的研究领域,诸如金文学、甲骨学、民族语言学等等。也正是因为这样,《集刊》创立八十余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学术的活力🤹🏽♂️。
实🆒。《集刊》崇尚实学,去绝虚言,讲究“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材料之内使他发现无疑,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所以🕌,《集刊》经得起岁月的磨砺,历久弥新。
新材料、新问题是不会自己找上门来的🙍🏻♂️,史语所的学人为此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最典型的就是1928—1937十年之间,对殷墟做了15次细致的发掘,主持发掘工作的李济当年不过三十出头👩🏽,由此开创了中国当代考古学,并由此奠定了一生的事业👾。类似的例子,在史语所还有很多。
翻开一本本刊物🚴🏻🦢,一篇篇论文如同深山里的宝藏🩰,岁月的磨砺也不能损害它的光芒🫷🏿🎗。前辈学者👷🏻♀️、后起之秀👩❤️👨,名字如群星闪烁。这样一部宝藏却由于卷帙浩繁,历时久远,收藏分散,时代变迁🧎♂️,两岸隔绝,难以充分利用。这一直是学术界的憾事。进入21世纪👳🏼,随着两岸学术交流的日益广泛、密切,重印《集刊》的呼声日益高涨↗️。在两岸学术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书局以类编影印的方式出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终于达成了这个学术界和出版界的盛事💵🛌🏻。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将1928至2000年《集刊》所收全部文章与现代学科相对应,分类整理成6编13种🏊🏻♀️,即语言文字编(音韵卷🧗♂️、语法卷☎️、方言卷🐧、文字卷)🚼、历史编(先秦卷🤜🏿、秦汉卷🙍🏽、魏晋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元卷、明清卷)、考古编🐙、文献考订编、思想文化编、民族与社会编。各编(卷)所收论文,均按原刊期排列。各篇论文文末附注原刊刊期。各编(卷)书前新编本编(卷)目录🤸🏿♀️,书后附录《类编》总目和《集刊》总目。所收论文保留原版面貌。全书50册,布面精装,便于收藏使用。相信《类编》的问世将受到人文学界广大学者的欢迎。
[此主题已被 务虚子 在 2010-6-12 18:52:25 编辑过]
这个书到底上市没有🥎?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于一九二八年。史语所创所伊始🛅,即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在《集刊》的第一本第一分中,傅斯年所长发表了《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提出新材料、新方法👷🏿♀️、新工具、新问题等主张,这些主张不但影响了《集刊》文章的风格🐘,对近代史学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为止,《集刊》已持续出刊近八十年9️⃣🧑🏻🦲,在近代中国✋🏿,大部份学术刊物倏起倏灭👍🏼🥬,能持续到八十年的学刊,确实不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能不珍惜这一个得来不易的成果。
史语所从创所开始一直到今天,都是一个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所,所包含的学门基本上有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文字、文籍考订等,所以《集刊》所收文章的门类也就相当多样。过去一、二十年来,大陆出版界、学术界迭有要求,希望重印《集刊》,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但是《集刊》卷帙浩繁🥛,不易查索,中华书局作为卓负盛誉的出版单位,他们在获得史语所授权之后🫅🏿,提出以类相从的办法🕵🏻♀️,出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这种出版方式可以同时方便个人及机构,使得《集刊》文章能到达更多需要参考的人手中👍🏽🏙。
语言文字编(计十五册,一万九千面,定价😩:6275.00元)
音韵卷
语法卷
方言卷
文字卷
历史编(计十八册😨,二万二千面📵🙀,定价⛵️:7860.00元)
先秦卷
秦汉卷
魏晋隋唐五代卷 四册 五千面
宋辽金元卷 二册 三千面
明清卷
考古编
文献考订编 五册 六千面
思想文化编 三册 四千面
民族与社会编 二册 三千面
[此主题已被 wenlong 在 2009-6-4 0:25:42 编辑过]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