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
在 2009/11/3 11:41:01 发布

 

出土文献“是〓”句浅析

(首发)

杨锡全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08级硕士

摘要  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出现“是帚慧”等五个“是”句;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日书·甲、乙种》共有类似“是”句10个;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日书·乙种》有类似的“是”句31个👩🏽。同时🩸,三种出土文献中均出现与“是”句相似的 “是谓”句,共51个🧏🏼‍♀️。通过异种文献和同种文献对比分析💇🏿‍♀️,及同种文献中“是”句和“是谓”句出现先后顺序的分析,再考察他出土文献“是谓”句和重文符号使用情况,发现“是”即为“是谓”,重文符号 “”即为上文“谓”之重文。从此,传统重文概念得以扩大🏃‍♂️‍➡️。

关键词  出土文献  “是  “是谓”      “谓”    重文

 

一 问题的提出

先秦“是”可否充当系词,语法学界一直存在分歧。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又称《天文云气杂占》),文中出现了“是帚慧”等五个“是”句🚎🧘。这一出土文献中的“是”句为系词“是”产生年代的讨论提供了新的材料。随后,1975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日书甲、乙种》共有类似的“是 ”句10个。198639月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的《日书乙种》有类似的“是”句31个。关于“是”,传统释读为“是是”,也即重文符号 “”是对前面“是”的重文🫶。对于后一“是”字的功能和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①]其一👵🏽,裘锡圭(1979)、郭锡良(1990)等先生认为“是”后一“是”字为系词,由此得出系词“是”产生于先秦的结论。对此🚴🏿‍♂️,王力先生保留自己的观点。[②]其二,唐钰明(1998)🙆‍♀️、梁冬青(2002)等先生认为“是”中第二个“是”字当为副词。唐钰明先生认为“是 ”句后一“是”字当为“实”⚇,表示肯定🎉;梁冬青(2002)先生认为,此“是”字当为寔🎧,作副词,用在谓语之前充当状语,表示对事实的真实性🤦🏿‍♀️、严重性🧎🏻‍♂️✡️,对其动作行为或事态进行强调😁🐥。[③]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诸位先生对于“是 ”句的分析仅限于文献中的“是”句本身🧝🏿‍♂️。[④]事实上🦪💵,汉语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联系的连续统,分析“是 ”句这种特殊语法现象,我们必须有一个全局的、整体的把握,将其放到当时的语境和语法系统中进行考察🤽‍♂️,再结合其它相关材料,运用联系对比分析的方法,方能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

马王堆汉墓帛书、睡虎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等出土文献中还有一种与“是”句近似的句型,即“是谓”句。通过研究👳🏻‍♀️,发现“是”即为“是谓”🙆‍♀️,重文符号 “”即为上文“谓”之重文。

 

二 “是”即为“是谓”

本着联系分析的原则😂,把三种文献中“是 ”句和“是谓”句对比,并对二者出现之先后顺序进行分析,查看其它无“是”句出土文献中“是谓”句的使用情况,再结合其它出土文献重文符号使用情况,得出出土文献中“是”即为“是谓”的结论。

(一)异种文献中“是”句与“是谓”句👨🏽‍🎓。如⇨:

1)东门是 邦君子门贱人(《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 18

2)东门,是胃(谓)邦君门,贱人弗敢居🧏,居之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简1193

两种文献的两个句子属同一句话🏣,且均出现于《日书》中。句(1)用“是”句🪱,而句(2)用“是谓”句❎。此可以说明“是 ”即为“是谓”🧑🏼‍🎄。

联系考察🏊🏽‍♂️💱,与句(1)句型相近的句子为🙍‍♂️:

3)仓门是 富井居西南囷居西北廥必南茻(简2

4)南门是 将军门可聚邦使客八岁更辟门廿(简4

5)屈门其主必昌富妇人必宜疾是鬼夹之(简8

6)顾门是 之甚多毋与居三岁而更(简15

从两个文献各自整体内容看,睡虎地秦墓下葬时间当晚于放马滩秦墓下葬时间(放马滩1号秦墓下葬时间在秦始皇八年冬或九年初,即公元前238年冬或前237年初🙅🏿‍♀️;睡虎地秦墓下葬时间最早也当在公元前217年)。[⑤]而睡虎地秦简《日书》在抄写的时候将“是 ”写作“是谓”。由此“是”当为“是谓”,重文符号“”即为上文“谓”之重文。从而也证明系词说🧑‍💼🤎、副词说的说法值得商榷。又如🕳:

7)春己亥夏丁亥秋辛亥冬癸亥是□日不可起土攻则死亡(《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131

8)春之己亥🖱,秋之辛亥,冬之癸亥,是胃(谓)牝日,百事不吉。以起土攻(功)💏,有女丧👷‍♂️👱🏻‍♂️。(《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简 136背)

两个句子大致相当,情况同句(1)👗、(2)。再看与句(7)句型相近的句子🌠:

9春子夏卯秋午冬酉是人彼日不可筑室为啬夫取妻嫁女凶 (简129

10春己卯夏丙午秋辛酉冬壬子是咸池旱牛晨弇日殹不可垣其乡必死亡夏三月行多可伐大棘南长男死(简130

与句(8)句型相近的句子🛒:

11春三月戊辰👮🏻‍♂️👷🏻、己巳,夏三月戊申🚯、己未🪫😫,秋三月戊戌🍂、己亥,冬三月戊寅、己丑🏄🏻‍♂️,是胃(谓)地动,不可为土攻(功)🧑🏿‍🚀👨‍🚒。(简134背🎒、135背)

12冬三月之日🐀,勿以筑(筑)室及波(破)地,是胃(谓)发蛰。(简142背)

两种文献的句子表述同一类内容👃🏿,句子说明形式也大致相同,《放马滩秦简》用的是重文符号,而《睡虎地秦简》用 “胃(谓)”,由此“是”当为“是谓”⛏。又如🧜‍♀️👩🏿‍🦲:

13)三月庚辛六月壬癸九月甲乙十二月丙丁不可兴垣盖屋上材为祠大会凶虽利坏彻是 (《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94

14)正月乙卯🛒,四月丙午,七月辛酉🧑🏽‍🦱,十月壬子,是胃(谓)召(招)䍃(摇)合日,不可垣,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简 137背)

《放马滩秦简》与句(13)句型相近的句子有👩🏻‍🦽:

15正月东方四月南方七月西方十月凡是咸池会月殹不可垣其乡垣高厚死取谷兵男子死谷坏女子死 (简139

16正月二月丁庚癸三月四月丙己壬五月六月乙戊辛七月八月甲丁庚九月十月丙己庚十一月十二月甲戊辛凡是九忌不可垣一堵必有死(简141

《睡虎地秦简》与句(14)句型相近的句子有🧑🏼‍🌾:

17)正月乙丑🕵🏽‍♀️、·二月丙寅、·三月甲子、·四月乙丑、·五月丙寅、·六月甲子、·七月乙丑✬、· 八月丙寅👨‍🎨、·九月甲子👭🏼、·十月乙丑、·十一月丙寅🧞‍♂️🌮、·十二月甲子以   以行    从远行归,是胃(谓)出亡归死之日也。(简109背🤣、110背)

18)正月申,四月寅,六月巳,十月亥,是胃(谓)地杓,神以毁宫,毋起土攻(功),凶👎。(简 138背)

19)四月丙午💅🏽,是胃(谓)召(招)䍃(摇)合日🧍🏻,不可垣🏊🏽‍♀️,凶。(简139背)

通过上述三组比较,不难看出两种文献“是 ”当为“是胃(谓)”,“”当为上文“谓”之重文🙍🏼‍♀️。反之👩‍🦽‍➡️,如果用系词说、副词说的观点去释读,难以得出科学结论。

 

(二)同种文献中的“是”句与“是谓”句及二者出现时间先后顺序。

要证明同种文献中“是”等同“是谓”,关键之一就是分析出相近句型的“ 是”句和“是谓”句出现之先后顺序,“是 ”句在前“是谓”句在后即可证明👩🏿‍🎤。试分析三组句子📀。如:《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

20)凡甲丙戊庚壬子寅巳酉是胃冈日阳牡日殹女子之吉日殹(简113

21)凡乙丁己辛癸丑辰午未申亥是柔日阴日牝日也男子之吉日殹(简114

    两句句型相同,且出现顺序当是(20)在前(21)在后🤦🏼‍♂️🍕,符合古代叙述顺序(按照干支的先后顺序)。证明 “是”即为“是谓”。又如《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22)正月七日👵🏻、·二月十四日👨‍👩‍👦、·三月廿一日、·四月八日🕝、·五月十六日、·六月廿四日✊🏿、·七月九日、·八月十八日、·九月廿七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廿四日、·十二月卅日,·是日在行不可以归,在室不可以行,是大凶(凶)1️⃣。(简107背、108背)

23)正月乙丑、·二月丙寅、·三月甲子🚆、·四月乙丑🦒、·五月丙寅、·六月甲子🐤🤰🏽、·七月乙丑🏀、· 八月丙寅🙈、·九月甲子👱🏻‍♂️🔼、·十月乙丑、·十一月丙寅、·十二月甲子以行,从远行归,是胃(谓)出亡归死之日也。(简 109背、110背)

24)正月亥🤴🏻、二月酉、三月未🫰🚶🏻、四月寅、五月子、六月戌、七月巳、八月卯、九月丑、十月申、十一月午🔉、十二月辰,是胃(谓)土神👎🏿,毋起土攻(功),凶🤵🏿‍♂️。(简132背👬、133背)

古代记日以干支为主,数字记日当是一种辅助形式⏭👮🏻‍♂️。这就从出现先后顺序(即叙述顺序)上说明句(23)🤾🏻‍♀️、(24)当位于句(22)之后(即 “是”句位于“是谓”句之后),证明“是”即为“是谓”又如《马王堆汉墓帛书· 天文气象杂占》🐽:

25)是胃(谓)秆慧,兵起,有年。(622

26)是帚慧🙏🏼,有内兵,年大孰(熟)。(624

27)是竹慧,人主有死者🏂🏼👨🏼‍🍳。(626

28)是蒿慧,兵起,军几(饥)。(628

29)是苫慧🧛🏽‍♀️,天下兵起;若在外👆🏼,归😩。(630

30)是苫茇慧,兵起,几(饥)。(633

    内容方面🤽‍♀️,帛书中此部分内容保存完好,从彗星图(参《出土文献研究》第8辑图版局部三、四)可以看出,前面第125颗彗星下出现的是“是谓”句,而第791113🐄🗒、15颗彗星下则是“是 ”句💻,即上面的句(25)在前,句(26)、(27)、(28)、(29)、(30)在后。陈松长💁、刘绍刚、王树金等先生最新订补后的释文亦作“是谓”句在前🥐,五个“是”句在后👨‍💼。[⑥]形式上👨🏻,我们也可以作些判断,抄写者第一句用了“是谓”🔦,后面的句子因为说明形式(句型)一样🫶,为了书写方便🧑🏼‍⚕️,“谓”的地方就用了重文符号”代替。总的六个句子的说明形式是一样的⛹️‍♂️,无所谓孰轻孰重🤵🏿‍♀️。[⑦]证明后五句的“是”等同于前一句的“是谓”⏺,即可见👩🏿‍🚀,重文符号“”当是对上文“胃(谓)”的重文。

 

需要补充两点:

其一,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出现使用“寔”和“媞”的两个句子☂️:

31)蕤宾听殹别愿上事殹外㙒某殹贞在蕤宾唐虞始欣啻尧乃韦九州岛岛以政下黔首斩伐寔 杀戮安奈及其主友以入一(简272🏫、273

32)日入至晨投中姑洗□殹兔头□□大耳肩偻行媞色苍黑善病颜(简220

与句(32)句型相近的句子为😐:

33)中吕利殹材殹市贩事殹有合某殹曰贞在中吕是谓中泽有水不腞有言不恶利以贾市 可受田宅 (简270

34)应钟音殹贞在应钟是谓炙人有恶有增室有法祠口舌不𡐞不死不亡恐弗能胜」其崇放其室中 (简281

从上下简文对比分析,句(31)的“寔”和(32)的“媞”当同“是”(说明“”⚔️、“媞”同“是”,而非“是”同“”)🦸🏼,这也证明梁冬青先生的说法不妥。

其二,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有一类特殊的“是 ”句🙅🏽‍♂️,即“凡是”句🧙🏼。摘录如下:

35)亥酉未寅子戌巳卯丑申午辰凡是土星不可筑垣土攻大兇(简132

36)寅巳申亥卯午酉子辰未戌丑凡是土禁不可垣首三耐成垣父母死(简133

37)卯丑寅午辰巳酉未申子戌亥凡是地司空不可操土攻不死必亡(简134

38)子巳酉寅午戌卯未亥辰申丑凡是(“是”后当脱一个重文符)土□月不可取土其月坏垣缺垣其□ 不死必亡(简135

39)寅巳申亥卯午酉子亥未戌丑凡是地利不可穿地井到厀小子死到要中子死到夜长子死到巠妻死没人母父死以它辰垣利乡不死大凶以辰垣它乡吝延行以利辰乡必死亡(简136137

40)正月东方四月南方七月西方十月凡是咸池会月殹不可垣其乡垣高厚死取谷兵男子死谷坏女子死(简139

41)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凡是十二毁不可操土攻木日长子死土日中子死水日少子死(简140

42)正月二月丁庚癸三月四月丙己壬五月六月乙戊辛七月八月甲丁庚九月十月丙己庚十一月十二月甲戊辛凡是九忌不可垣一堵必有死□(简141

此类句子中“凡是”的语法现象看上去似乎与前述“是”句不符,实则不然😲🍴。此类句子当等同于句(20)、(21)。区别仅在于“凡”字位置的前后☔️。对比:

20)凡甲丙戊庚壬子寅巳酉是胃岡日阳牡日殹女子之吉日殹(简113

21)凡乙丁己辛癸丑辰午未申亥是柔日阴日牝日也男子之吉日殹(简114

此类“凡是”中的“凡”当是对前面内容的总括,“凡”跟“是 ”当分开读👨🏿‍⚕️。

 

()其它出土文献“是谓”句使用情况

除了上述三种文献💃🏼,很多出土简帛文献均出现“是谓”句(如《随州孔家坡汉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等)。例如:

43)正阳,是胃(谓)番昌,小事果成,大事有庆,它事未小大尽吉。(《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日书》简34

44)介日👌🏼,是胃(谓)其群不拜🙅🏽‍♀️,以辞不合(答)。(《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日书》简41

45)……亥午丙申,在行不可归,在室不可行,是胃(谓)归,死🧏🏼‍♂️🔻;行,亡。(《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日书》简1421⛱👨‍👨‍👧‍👦、1431

46)取皮(彼)才(在)坹(穴)。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胃(谓)亦灾姓。(《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简56

47)是胃(谓)少(小)彻。奚胃(谓)少(小)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凡物流形· 甲本》简18、《乙本》简12

在其他出土简帛文献中🤾🏽‍♀️,这样的“是谓 ”句比较常见,却没有找到相似的“是”句。这些“是谓”句从句型、结构等方面跟上述三种文献中的“是谓”句是一致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出土简帛文献中的“是”等同“是谓”🤸🏼,当是对“谓”的重文🚹🦬。“是这样的用法仅仅是个别情况,而非普遍用法,可能是由于抄书人个人习惯所致。

 

(四)其它出土文献中类似的重文现象

可以看到,“是”中”的重文现象属于一种特殊情况🚣🏼‍♂️,此种现象可能是由书写者个人的书写习惯或是书写者为了书写方便而造成的,并非普遍认同的重文现象,因此它的使用情况并不多见🥪,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相似的情况。先引用魏宜辉先生的一个例子: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縠公疟》简9

48)今内宠有会谴,外有梁丘据营枉。

 “外”后之重文符号“”🤏🏻,濮茅左先生释作“外,外”;何有祖先生把“外 ”看作“外夕”的合文♿,读作“外亦”;陈伟先生把 “外”看作“外间”的合文,读为“外奸”;张崇礼先生释为“外卜”,读为“外仆”。除了“外👍,外”之说外,“外亦”、“外奸”、“外仆”之说似乎都能成立,但于文意上都有障碍🥷🏼。刘信芳先生提出,“外”或许可以释为“外宠”,盖承上文“内宠”而以重文符代替“宠”字📈🚺。《晏子春秋》“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章:“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 ”从校勘的角度看,释“外”为“外宠”是可资参考的🍚👩‍👩‍👧。[⑧]

“外宠”正与上句之“内宠”相对应👌🏿,刘说当为是。“外”后之“”应是重复与之语法位置、语法功能完全相同的“宠 ”字🏪。《縠公疟》的这个例子表明在其它出土文献中的确存在这种特殊的重文现象。

又如我们找到的一个例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从政甲篇》简17🥄:

49)亓(使)人器之,少(小)人先 (先之)👨🏽‍🎤,则敔之

张光裕先生按🧝:“”,“先之”合文🧍‍♂️。《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又➡️:“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先之”与“先有司”意同🙋🏿‍♀️👩🏼‍🎓。对待小人亦需主动领先,以身作则👨🏿‍🍳。《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简三:“古(故)君子之立民也🧩,身備(服)善以先之,敬(慎)以守之。”又:《尊德义》简十六🪞:“先之以德👌🏽,则民进善安(焉)。”稍微注意就会发现,“”非“先之”的合文🥎,而当是重文,即重文符 “”为上句“之”的重文。

可见🔣,出土文献中的确存在上述特殊的重文现象, “是”中的“”即为这样的特殊重文用法。

综上,出土简帛文献“是”当等同“是谓”🧙🏽‍♀️,重文符号“”当为上文“谓”的重复。因此,传统将“是 ”释读为“是是”,并根据“是是”后一“是”字来判断系词“是”产生于先秦的思路是行不通的👩🏻‍🦼。另外🕵🏿‍♂️👷🏼,此种重文现象也证明传统对于重文的认识稍显不足🪘,重文不但可以重复重文符号之前的字,还可以重复上文中与之语法位置🧛🏻‍♂️、语法功能完全相同的字或用法。



  注🦹‍♀️:

[①] 魏宜辉先生2008《再论马王堆帛书中的句》中曾提出“‘即为是谓’”的观点,然而只从帛书内容的角度论证💅🏼,且仅用到一个“是谓”句,缺乏说服力。

[②] 参看郭锡良先生1990《关于系词产生时代和来源论争的几点认识》,《汉语史论集》,商务印书馆🧚🏼,1997版☺️🏋️‍♀️。

[③] 梁冬青先生2002《出土文献是是句新解》, 《中国语文》第2期🐶。

[④] 梁冬青先生2002《出土文献是是句新解》除了选用有 句的文献,亦统计了其它同时期出土的文献中的的使用情况,只是尚未统计是谓句的使用情况。《中国语文》第2期。

[⑤] 参张显成师《简帛文献学通论》第4473页𓀃,北京🙅:中华书局,2004🏬。

[⑥] 参看陈松长、刘绍刚、王树金《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再补》🧷,《出土文献研究》第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1月。

[⑦] 梁冬青先生2002《出土文献是是句新解》认为“‘是是句表达的内容👼🏻,往往程度较严重🐢,或关系重大;用是谓句或无句表达的,则大都比较缓和;“‘是是’句:人主死(竹慧);天下兵起(苦慧)🦹‍♀️;兵起、军饥、(蒿慧♔、苦茇慧);有内兵、年大熟(帚慧)。在先秦🏃‍♀️,君主死亡、大范围的战争、饥荒等都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粮食获得大丰收,在当时也是一件大事👏;“‘是谓句🤨、无句:邦有亡者或反者(白灌)💣;小人负子逃或啼哭(天箾);兵在外归(蚩尤旗)🧏;兵起、有年(秆慧);有兵或有小兵(干慧、厉慧🚄、彗星)🤥;兵兴、将军死(赤灌);大战(抐);小战🌉😲、大战(廧星)🩻;天下疾(蒲慧)🫄🏼🐦‍⬛;一邦亡(毚);春见岁熟、夏见旱、秋见水(翟星)等♻️。与是是句相比较⛹️‍♀️,程度大都比较缓和👩🏻‍🍳。“是”句有“兵起”⛈🐣、“天下兵起”;“是谓”句或无“是”句亦有“兵起”👋🏿;且在古代,“兵起”、“战争”、“一邦亡”等肯定是国家大事✌🏻。由此🤸🏻,梁冬青先生的说法值得商榷。

[⑧] 参魏宜辉2008再论马王堆帛书中的》🧝‍♀️,《东南文化》第4期📚。

 

参考文献:

郭锡良 1990 《关于系词“是”产生时代和来源论争的几点认识》,《汉语史论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裘锡圭 1979 《谈谈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中国语文》第6期👖。

唐钰明 1991 《上古判断句的变换考察》,《中国语文》第5期🔫。

———1992 《中古“是”字判断句述要》,《中国语文》第5期。

梁冬青 2002 《出土文献是是句新解》, 《中国语文》第2期®️。

魏宜谊 2008 《再论马王堆帛书中的是﹦句》🍆,《东南文化》第4期。

陈松长 刘绍刚王树金 2007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再补》🍧🦠,《出土文献研究》(第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1月。

引用书目:

《天水放马滩秦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出版🤗,20098月🗒➖;《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文物出版社,19909月🧑🏿‍🚀;《马王堆天文书考释》,刘乐贤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5月;《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编,文物出版社,20066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六)》,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9111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9113

点击下载word版✡️:

0535出土文献“是〓”句浅析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yihai 在 2009/11/3 17:47:38 评价道:第1楼

    好🤛🏼🚣🏽‍♂️!真好⇒💂🏽‍♀️!
    末《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从政甲篇》简17之例不可信,不如刪去。

    又:
    (22)正月七日、·二月十四日👖、·三月廿一日🧔‍♀️、·四月八日👳🏽‍♂️、·五月十六日、·六月廿四日、·七月九日、·八月十八日、·九月廿七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廿四日🚌、·十二月卅日❓,·是日在行不可以归,在室不可以行🤙🏽,是〓大凶(凶)。(简107背、108背)
    (23)正月乙丑、·二月丙寅、·三月甲子🔖、·四月乙丑、·五月丙寅、·六月甲子🫶、·七月乙丑💇🏼‍♀️、· 八月丙寅、·九月甲子、·十月乙丑、·十一月丙寅、·十二月甲子以行,从远行归,是胃(谓)出亡归死之日也🤴。(简 109背、110背)
    (24)正月亥🧘🏼‍♀️、二月酉🏊🏿、三月未、四月寅、五月子📇、六月戌、七月巳🤪、八月卯、九月丑🧑🏼‍🌾、十月申、十一月午❣️、十二月辰,是胃(谓)土神👨‍🦯‍➡️,毋起土攻(功),凶🧑‍🦯🐈。(简132背、133背)
    古代记日以干支为主🐦‍🔥,数字记日当是一种辅助形式。这就从出现先后顺序(即叙述顺序)上说明句(23)、(24)当位于句(22)之后(即 “是〓”句位于“是谓”句之后)🚶‍♂️,证明“是〓”即为“是谓”。

    似本是想說“句(22)當位於句(23)、(24)之後”或“句(23)、(24)當位於句(22)之前”??

  • 杨锡全 在 2009/11/3 18:18:48 评价道:第2楼

    不好意思,表述有误,当是(22)位于(23)、(24)之后。谢谢指正☢️。另👛,末《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从政甲篇》简17之例可信👨🏻‍🦼‍➡️,查过原简,确为重文符号。

  • 晖甫 在 2009/11/3 18:33:32 评价道:第3楼

    杨先生文中所引《縠公疟》当作《景公疟》🛞。杨先生大概直接引用了魏宜辉先生发在《东南文化》的文章,但是此文做成cnki的caj文档时文字转换错误,将“景”误作“縠”了。

  • 晖甫 在 2009/11/3 18:44:59 评价道⛅️:第4楼

    yihai先生所说“不可信”😋,是指《从政》此句👩‍👩‍👧‍👧,整理者断读有误。

    句当断读为:……人則啓導之🔣,後人則奉相之。是以曰君子難得而易使也👰🏽,其使人,器之🦹🏽。小人先=(先人)則之,[後人]【從政甲17】則暴(🪯🥉?)毀之🧑🏿‍🔬,是以曰小人易得而難使也,其使人☺️,必求備焉🈸。【從政甲18】

    简17前缺一简🤘🏻,可补“君子先”三字。

     

    楚简中“先=”读为“先人”常见,如《季康子问於孔子》中就有很多处👨🏼‍🚒。

  • 杨锡全 在 2009/11/3 21:33:28 评价道:第5楼

    感谢晖甫先生指正。

  • amberhubo 在 2009/11/4 0:47:21 评价道:第6楼

    很榮幸能在此之前拜讀楊兄此文,楊兄聯繫分析了三種出土文獻中的“是=”和“是謂”🫃🏼,並通過類比分析了他們的用法,從而得出“是=”中重文符號“=”是對“謂”的重文🖕🏽🧜🏼‍♂️,而不是對“是”的重文🔡,論證似緊密無漏,但本人對此說法一直存有疑問,還是覺得當為“是”的重文好。現提出來跟大家共同探討:

    首先,本人亦曾見到魏宜輝先生對馬王堆帛書中“是=”句的分析,如楊兄所持觀點一樣👰🏽。楊兄在行文中既說“‘是=’即為‘是謂’”或“當爲‘是謂’”,也有在文中說“‘是=’等同‘是謂’”,並且在最後結論時也說“出土簡帛文獻‘是=’當等同‘是謂’”。我想說的是“‘是=’等同‘是謂’”和“出土簡帛文獻‘是=’當等同‘是謂’”沒有什麽問題👷🏻‍♀️,因為從句型及結構上來說,“是=”句與“是謂”句可以構成同構變換的關係👨🏿‍💼,對於此唐鈺明先生、梁冬青先生等已有詳細論述🧈,它們應當是“是=”句與“是謂”句在表達相似意思的情況下所呈現出來的語言環境不同而已。我們不能因此而得出“是=”即為“是謂”或當為“是謂”的說法,也並不能就此也得出“是=”中的“=”就是對“謂”的重文的結論。

    其次👳🏼‍♂️,從楊兄所舉例句來看,其中“是=”句與“是謂”句聯繫起來分析是很有說服力💐,給人一種衝擊感😗,但是本人覺得,對於相類似的內容,抄寫者變換結構相同、語義表達接近的句式來表達🩶,有何不可呢?我們暫且不討論重文後的“是”到底是係詞還是副詞🫠,但把它當成“謂”的重文還是恐有不妥。一、我們不能肯定,放馬灘秦簡中的《日書》和睡虎地秦簡中的《日書》是同一個版本的《日書》,即抄寫者是不是用的同一種《日書》作為底本我們不能確定。我們只能知道兩種《日書》在內容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二🔘👨🏽‍🏫、從楊兄所舉異文來看,它們並不是同樣的內容用了彼此不同的詞,而只是相似的內容,一個用“是=”句表達🚵🏿,另一個用“是謂”句表達這些相似的內容。這兩種句式,在表達上也許真不存在如梁冬青先生所說的那麼大的差別(對此,朱城先生在他的《出土文獻“是是”連用后一“是”字的訓釋問題》中已有分析和討論,見《古漢語研究》2004年第4期),應該只是兩種表達功能相似的句式🌪,但不能就此得出重文的是“謂”而不是“是”。

    第三😠,楊兄從“是=”句與“是謂”句的聯繫分析、出現時間及其他出土文獻重文符號使用情況來分析“是=”等同“是謂”,我覺得要證明“是=”等同“是謂”不用這麼複雜的分析🧑🏻‍🦱,證明“是=”中的“=”即重文“謂”才是問題的關鍵🦹‍♂️,而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楊兄的第三個“關鍵”,即爲什麽會出現這種特殊情況。但綜合本人所見簡帛之重文情況來看,這樣的例子就像楊兄所說很罕見💶,而且罕見的極個別的“用例”🍹,也只是訓釋者解釋時從語義上所做的分析而已。即使是有這種特殊情況,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得出一般情況👊🏽,也正如楊兄所說這種情況達31句的話,那這還是“特殊”嗎?不能從少數的“特殊”就類推出這麼多的“一般”情況來👲,這也恐怕不符合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吧?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重文時是不是真如楊兄所提及的可以重文上文的情況🗓,就目前所見來看👤,似乎還不足以證明。本人暫時還持懷疑態度🦎。

    第四,楊兄說“凡是=”中的“凡”的解釋我覺得沒有必要,並不能對楊兄的論證帶來多大效用,因為“凡”作為表總括的範圍副詞本身就有這樣的用法👩🏻‍🦽🖐,如“入月七日及夏丑、秋辰👨🏿‍🦳、冬未、春戌🧑🏿‍🦲,不可壞垣、起之,必有死者。(《睡虎地秦簡·日書甲》107正壹)”,又“正月七日,二月旬四日……二旬,是往亡【必得】,不得必死💆‍♀️👩🏿。(《睡虎地秦簡·日書乙》151-152

    以上是我對楊兄此文的一點看法💁🏿‍♂️🧛🏼‍♂️,我同意“是=”等同“是謂”,但覺得因此就得出“是=”即為“是謂”✮,也就是“是=”中的“=”即是對“謂”的重文還值得商榷,故在此提出來與楊兄商討,並與各位學友一同討論🔋。

  • 古月三皮 在 2009/11/4 13:12:37 评价道📀:第7楼

    第一個問題,可參見肖瑜、姜永啄的《對秦漢出土文獻“是是……”句討論的再思考》(《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文,其中對于“是是”句🫱🏼、“是謂”句👰🏻‍♂️、“是”字句、無“是”字句出現的語言環境做了詳細的分析,並對其所表達的語意強弱作了比較。再一個用“是=”句表達🎅,即用“是是”,另一個用“是謂”句表達這些相似的內容✤。這個需要提出問題嗎?

    第二個問題🙆🏼‍♂️,我並沒有說這是普遍情況🔃,而是楊兄自己也說了這是一種特殊情況🧙🏽,按楊兄所說,那麼這種特殊情況在三種出土文獻中就有46例之多,這還是特殊嗎?我們承認特殊性,不否認特殊情況的存在,但特殊性使用多了以後👨🏻‍🏭,也就成了普遍性了。不能就說這是特殊性就解決了問題了。

    覺得楊兄應該把握的最關鍵地方是證明為何“=”就是對前文“謂”的重文,不能只說是由書寫者的個人書寫習慣或為了書寫方便而造成的特殊重文情況,也不能由上博簡(二)和(六)中的兩個例子就來類推秦漢簡中46個例子吧。所以若是楊兄能解決這一問題,那麼你的結論也就毋庸置疑而成立了🪺。

  • 古月三皮 在 2009/11/4 15:15:03 评价道🏷:第8楼

    杨锡全:

    同一个句子🧻,一句用“是=”句表達🧛,另一个用“是謂”句表達👨‍🦽,如下:

    1)东门是 邦君子门贱人(《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 18

    2)东门,是胃(谓)邦君门,贱人弗敢居,居之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简1193

    7)春己亥夏丁亥秋辛亥冬癸亥是□日不可起土攻则死亡(《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131

    8)春之己亥🦸🏿,秋之辛亥🙅‍♂️🤑,冬之癸亥,是胃(谓)牝日,百事不吉。以起土攻(功)🤶🏻,有女丧🕌。(《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简 136背)

    胡兄觉得如何解释呢?

    首先我沒有說是同一個句子😠,一句用“是=”句表達,另一个用“是謂”句表達,而是說一個用“是=”句(即用“是是”句),另一個用“是謂”句來表達這些相似的內容。內容相似不代表句子就是同一個句子👩‍🏭。楊兄認為以上四例是同一個句子嗎🏠?我還是覺得同一內容🎴,用了不同的句式來表達而已。楊兄也提及放馬灘秦簡的抄寫時代比睡虎地秦簡要早,可能是睡虎地秦簡的抄手看到一樣的內容🫲🏽,而換用了表意與之相近的“是謂”句來進行敘述吧,此為一猜測,楊兄可以不同意。還有,楊兄也說到了出現的時間順序☂️,說“要证明同种文献中“是”等同“是谓”🧒,关键之一就是分析出相近句型的“ 是”句和“是谓”句出现之先后顺序🛴,“是 ”句在前“是谓”句在后即可证明。”爲什麽楊兄所舉的例子中放馬灘秦簡和馬王堆的例子都是“是謂”在前,“是=”在后呢?這順序的標準是什麽么?孰前孰后才是判斷的標準呢🚶🏻‍♀️‍➡️,至於這點,我還沒有落明白。

    其次,在睡虎地秦簡《日書》中不乏“是謂”句,我統計了有29例🤚🏼,而“是=”只有9例,爲什麽其他地方的“是謂”抄手沒有根據書寫習慣或爲了書寫方便而寫成“是=”呢🦸🏽?且有8例“是=”前後並未出現“是謂”句,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也是我不明白的地方🧑🏻‍🦯‍➡️。難道真如楊兄所說,一定要誰先出現,誰才會出現嗎?

    共同探討,呵呵🪶,說不定能找到解決問題方法,楊兄文章的思路是對的,也做了很多的分析🧔,我覺得要證明你觀點的關鍵還是爲什麽重文符號要像你說的那樣特殊使用,你覺得呢?

  • 海天 在 2010/3/19 10:25:12 评价道:第11楼

    32)日入至晨投中姑洗□殹兔头□□大耳肩偻行媞色苍黑善病颜(简220

    作者所作釋文「媞」後少了「殹」⇾🚴🏼‍♀️,應讀作「行媞媞殹」。此簡內容是關於三十六禽占卜者【參程少軒、蔣文二先生大作】,比對其他文例👨🏻‍🦳,如乙211「其行丘丘」🧏🏽、「其行延延」可知此例不是「是謂」的重文

  • 杨锡全 在 2010/3/19 20:28:25 评价道💇‍♀️:第12楼

    谢谢海天老师提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787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