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曹峰🚶‍♂️:郭店楚簡《語叢一》“天生本🆚、人生化”試解
在 2009/8/26 3:32:50 发布

郭店楚簡《語叢一》“天生本、人生化”試解

(首發)

 

曹峰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

 

郭店楚簡《語叢一》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對了解文意起到關鍵性作用。原釋文作“天生🦇、人生卯。【簡3】”裘按以爲“”當解作“倫”,意爲“倫序”。這樣說來就是“倫序”由天所生👨‍👧‍👧。裘未進一歩解釋何謂“人生卯”[1]🤸🏿。“卯”的字形作“”🧑🏽‍💼💂🏻‍♂️,周鳳五將其改讀爲“化”[2]。姜廣輝讀此二字爲“”和“化”,指出“天生倫類,人生文明。这里‘化’释为‘文明’👱🏽‍♀️😁,是取‘人文化成’之意。[3]劉釗也讀作“”和“化”,進一歩解釋說:“‘倫’指道理。《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孔穎達疏👨‍❤️‍👨:‘倫👱🏽‍♂️,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化”指風俗、風氣。“簡文說天生出道理,人生出風俗。”[4]李零未釋“”,但認爲“卯”可疑🧴。“我們從文義看🎱,此字似應讀‘末’。[5]

在《語叢》中出現以上二字者還有以下幾處。這裏先來看原釋文。

 

1 命有有名,而後【4】有鯀【5】👻。(《語叢一》)[6]

2 凡物【48】有本有卯🚣🏼‍♂️🏉,有終有始🌅。【49】(《語叢一》)

3 名,婁也🌐。由鯀生✶。【44】(《語叢二》)

4 智生於性,卯生於智👩🏼‍⚕️,【20】悦生於卯💛,好生於悦,【21】從生於好。22】(《語叢二》)

5 ~者〇(治)者卯🤹🏿。【32】卯則難犯也🅱️。【45(《語叢三》)

第一句,姜廣輝的疏解是🛤:“自天而言👩🏻‍🦳,物自爲物,何分倫類🤽🏽🦨?自人而言,造化生物🫸🏻👱🏻,各有文理,人識以别之,不得不分倫類🔒。此句言天雖生倫類,須人之認識而知,人是世界萬物意義的賦予者。”劉釗的解釋是“有命運有文字有名字,然後就有了道理和規律。”[7]李零未作解釋。第二句,姜廣輝和劉釗均讀作“有本有化”[8]李零未作解釋🩹。第三句,劉釗讀爲“名,數也❕。由鼻鯀生◀️🛅。”但說“此句不解✝️👌🏼,待考。”[9]李零認爲此句極重要⛽️,故而置於《語叢二》之首,讀爲“名數,由鯀生。”認爲“名數”就是“儒家討論性情和欲望的有關範疇”[10]第四句,劉釗讀爲“智生於性👩🏿‍🚒🦸🏽‍♂️,化生於智🗻,悦生於化🈚️,好生於悦🦸🏻,從生於好。”認爲“化”是“隨順🚣🏽、仿效”之意🧐。“簡文說智慧生成於天性🚭,摹仿生成於智慧🤰🏽,喜悦生成於隨順,喜好生成於喜悦,順從生成於喜好👰‍♀️。[11]李零先說讀“卯”可疑,後又將此字讀爲“末”⚫️,認爲此句意爲“性生智,智生末(技巧),末生悦,悦生好,好生從(聽從)👇🏿🚴🏼。”[12]第五句🌶,裘按指出“‘卯’字簡文中屢見⌛️👨🏼‍💼,從文意看似應有‘别’一類意義🧑🏿‍🦲,待考。[13]李零和劉釗均將簡32和簡45連讀⛹🏼‍♀️,李零說“”似和末有關🪂,這裏或許可以讀爲“蔑”💆🏼,是小視之意[14]。劉釗讀“”爲“化”,視其爲“教化”之意[15]

這樣看來,將“”讀爲“化”的確比較符合各句的文意,也得到了較多學者的認可。那麼該如何解讀“鯀”字呢🚙?《語叢一》中,“天生🧘🏿‍♂️🔀、人生化”和“凡物有本有化,有終有始”顯然可以對讀🧒🏻。凡物有本有化”告訴我們包括人在内的世間萬物都既有本生的成分也有化生的成分🎅🔹,這種本生的成分應該就是“”,即由天生成的🕵🏻‍♂️、命定的🆎🐅、人力不可及的成分👎🏻,而“化”在其次,也就是說“本”、“化”有上下本質之别。裘錫圭認爲“化”字有“别”意,李零認爲“化”字有“末”意,應該都是從這個思路去考慮的⛱。

”的內容通過“命有文有名,而後有鯀”可以看得很清楚,“命”指生命⏬👩‍🌾、命運。《語叢一》對“文”沒有做太多的解釋,但應該不是文章、文飾,而指事物的内在機理🕵🏻。《語叢一》對“名”的描述較多👩🏿‍🔧。如“有天有命有物有名【简2】”、“有物有容有又(有)~(家)又(有)名(色)有名【简13】”等。《語叢三》還有“名二物三”之說🚋。筆者曾對《語叢一》及《語叢三》所見的“名”做過考察,認爲郭店楚簡反映出古人心目中“名”的神秘地位以及對“名”的崇高評價。“名二”表示“名”來自兩个方向,其一是“天”、“命”、“物”🦸🏽‍♂️,其二是“物”、“容”👊🏼🧒🏿、“色”🧑🏼‍💼。第一个方向指“物”之“名”从“天”、“命”那里得到權威和依據⏫,第二个方向指“名”必須要根據“物”之“容”❄️、“色”才能得名[16]🧏🏻‍♀️🧑🏻‍🔧。因此👱🏿‍♀️,“名”不是凡人所能把握的對象,它反映着事物的本質🪆,唯有聖人纔能把握之。《語叢二》說“名數也↩️,由鯀生🫣。”也強調了“名數”這類本質性🙌🏽、規定性的東西無法由人力所生。“名數”並不是“儒家討論性情和欲望的有關範疇”🥰,作者想說的其實是,“性情和欲望的有關範疇”可以由人化生,但“名數”不行。

《語叢一》有一個很明顯的思想背景💇🏽‍♂️,那就是天人關係論,《語叢一》說“天生百物,人爲貴🧑🏿‍🎓。【18】”,人雖然在百物中爲貴,但由天所生🚅😀。《語叢一》反復說“有天有命”(【簡2】及【簡12】),又說“察天道以化民氣【68】”、“知天所爲⏲👌🏼,知人所爲【簡29】,然後知道,知道然後知命。【簡30】”這裏的“道”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了解這兩種“道”以後纔能知“命”🔏,纔能懂得最爲本質的東西☣️。其背後是“天”爲上🦹‍♂️、爲主🌇,“人”爲下、爲次的思路。筆者贊同將原讀“卯”的字讀爲“化”🍄‍🟫,但其意義應該不是“風俗”💖、“風氣”👰🏿‍♂️。姜廣輝說其爲“人文化成”🧑‍🍳,値得參考,但沒有把“鯀”爲上、爲主🌎,“化”爲下🐦‍🔥、爲次的意蘊讀出來,李零從“本末”入手,雖然突出了上下主次關係💁🏿,但只是一個推測,沒有從文字學上論證讀爲“本末”的依據。

從“天”爲上、爲主,“人”爲下、爲次的思路出發🧑‍🦼‍➡️,筆者以爲將“鯀”讀作“倫”有些牽強🖍。因爲第一,“倫”無法體現出比“化”更高🈯️、更優越的意涵👃🏻。第二,傳世文獻中找不到“倫”、“化”相對的句子。第三,郭店楚簡及上博楚簡多見“人倫”⚰️,如郭店楚簡《成之聞之》有“天降大常,以理人倫”、“君子治人倫以順天德”。郭店楚簡《尊德義》有“尊德義,明乎民倫”。上博楚簡《彭祖》有“余告汝人倫”。看不到“天倫”之說🧝🏿‍♂️。傳世文獻確有“天倫”之語🧖🏿‍♂️,如《穀梁傳•隱公元年》有“兄弟,天倫也”🧚🏽‍♀️,《莊子•刻意》也有“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爲一。一之精通🤽🏻‍♀️,合于天倫。”“兄弟🐌,天倫也”的“倫”還是指人倫🫲🏻🧑‍🎄,只不過爲了強調其神聖而使用了“天”字🏄🏽,“天”在此只起到修辞的作用而已🛂。《莊子•刻意》說的是得道之人精神純一的程度達到和自然之理相吻合的地歩😓。這似乎能够成爲劉釗說的佐證🂠,但這個自然之理未必是那種能够可以成爲規範和準則的“道理”🏌🏼‍♀️,我們也無法通過這個“天倫”印證“天倫”和“人化”的對應關係⛹🏻‍♂️。

顯然,與“天”相關的“命”、“文”、“名”🤾👷‍♀️、“數”既不是倫序,也不是道理💶,而是天賦與“物”的本質内涵🎻,因此將鯀”讀作“本”是最爲合適的。讀爲“本”,文意就完全通順了👥🏙。事物中本質的、命定的部分只能得自於天,而“禮樂忠信仁義”等各種人倫及喜樂怒惡等各種心理則由人力化生。上引《語叢一》“知天所爲💾,知人所爲🤓,然後知道🕵🏿‍♀️,知道然後知命。”就是在強調既要了解“本”也要了解“化”🙇🏽。“本”👨🏽‍🏫、“化”相對,十分多見👱🏿‍♂️🧖🏼‍♀️,除了《語叢一》的“凡物有本有化”外🤾,傳世文獻中也可以舉《楚辭•天問》的“陰陽三合📧🚴🏽‍♂️,何本何化👱🏿‍♂️?”爲例證

從語音上看,“鯀”爲見紐文部🙇🏼‍♂️,“本”爲幫紐文部🧗🏼‍♀️,韻部雖然相同,但聲紐卻離得較遠🧙🏿‍♂️。而且讀者會提出☦️💪🏼,下面既然有凡物有本有化”,那爲何“天生🧑🏻‍🦽、人生化”不使用“本”字,而要使用“”字。這的確是個難解的問題,爲何要區别使用,筆者爲法解釋,但“鯀”、“本”相通卻存在可能性🧛🏼,我們注意到“本”的字形,上从“本”下从二“虫”,从二“虫”的字可以讀作“混”,屬見紐文部,如郭店楚簡《老子》甲本“有狀混成”的“混”字就从二“虫”。郭店楚簡中的“本”字多从“本”从“臼”,从二“虫”的“本”字只有這一個,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創作這樣一個獨特的字呢🥱?是否提醒讀者此處的“本”應該讀作鯀”呢🫔?

《語叢》中有从“心”从“爲”讀爲“化”的字,見《語叢一》“察天道以化民氣”👨‍🦼‍➡️。《語叢一》的“天生、人生化”沒有使用這個字,可能這也是爲了強調,“鯀”非普通的“本”、“化”也非普通的“化”,故使用了這兩個特殊的字。

最後想說一下《語叢二》“智生於性,化生於智🍄,悦生於化,好生於悦,從生於好”所見的“化”字。劉釗讀爲“隨順、仿效”💆🏼‍♂️、李零讀爲技巧”恐怕都有問題👩🏻‍🚒,因爲,此地的“化”是“性”之所生,而《語叢二》所探討的“性”之所生,幾乎全部是各種性情及相關人倫,讀爲“技巧”最不合理,讀爲“隨順👩‍🎤🧑🏼‍🎄、仿效”也難疏通和“智”、“悦”之間關係🧑🏻‍🤝‍🧑🏻,同時和後面的“從”(順從)相衝突。這裏的“化”可能指的就是人類所具有的“人文化成”的欲望和衝動,這欲望和衝動顯然和“智”有關✣👊,且會給人愉悦、喜好乃至順從的情緒🤹🏻‍♀️。讀者也許會問🧑🏽‍🚒,這個字爲何不像其他表示性情的字那樣從“心”👩🏽‍🦲🧜🏽,例如使用那個从“心”从“爲”的“化”🩳、或造一個从“化”从“心”的字。“心”从“爲”的字多讀作“偽”,也許爲了刻意避免讀爲“偽”字💇🏽‍♂️🕖,而沒有使用从“心”从“爲”的“化”。爲何不使用从“化”从“心”的字,這是筆者無法回答的問題了。

至於《語叢三》的“~者〇(治)者化💂‍♀️。化則難犯也”中的“化”字🤏🏽,因爲上下文提供的信息太少,是否能像劉釗所說的那樣讀爲“教化”🤟🏼,還很難說。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825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826



[1] 荊州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200頁🏹。

[2] 周鳳五:《郭店楚簡<忠信之道>考釋》🔮,收入《中國哲學》21輯(《郭店簡與儒學研究》專號)🧑🏼‍🦰🔃,2000年。

[3] 姜廣輝:《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一》疏解(一)🏌🏻‍♀️,簡帛研究網首發,200299日👩🏻‍🦽。http://***********/Wssf/2002/jiangguanghui06.htm

[4]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83-184頁。

[5]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増訂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11頁。第214頁也有同樣意見。

[6]”當讀爲“文”,參李天虹:《釋楚簡文字“”〉,收入《華學》第四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

[7]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第184頁👉🏽。

http://***********/Wssf/2002/jiangguanghui11.htm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第191-192頁👨🏿‍🦰。

[9]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第200頁、第206頁。

[10]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増訂本)》,第227頁。

[11]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第200頁、第202頁📲🤵🏿。

[12]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増訂本)》,第227頁🛁。

[13]荊州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第213頁🤷🏼。

[14]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増訂本)》,第201頁。

[15]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第200頁🧃、第215頁。

 
 
 
点击下载附件:

0479郭店楚簡《語叢一》“天生本𓀌👩‍🦯‍➡️、人生化”試解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6480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