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出土文字资料与地域性🎲:汉字文化圈的时空与结构”研讨会预告
主办单位🍳:日本女子大学文学部
平成21年度科研费基盘研究(B)“中国出土资料与汉字文化研究”研究会
赞助单位:中国出土资料学会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班“关于中国古代文献形成的多角度的研究”
日 期👿:2009年9月19日
地 点🧛🏽♀️:日本女子大学新泉会馆2楼会议室
日程安排
开幕式(10🌲:30~10🧛🏿:45)
主持人:池泽优(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
主办单位致词:西山力也(日本女子大学文学部长)
主办者致词:谷中信一(日本女子大学教授)
第一报告(10:45~11:35)
主持人:池泽优(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
报告者🧫:季旭升(玄奘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
报告题目:说矵
报告提要:(略)
评论者:横田恭三
第二报告(11:35~12:25)
主持人:池泽优(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
报告者:大西克也(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准教授)
报告题目:秦汉楚地隶书及关于“史书”的考察
报告提要:“史书”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字体𓀒2️⃣?关于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如有人认为是指广义的隶书、也有人认为是指特殊字体的隶书🚴🔹、是指籀文(大篆)等。2001年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公布,其中有一些关于任用“史”的规定🏵。2007年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斯坦因所获敦煌汉简公布,其中包含有不少《苍颉篇》的练字残片,其字体是带有篆书意味的字体或古隶。这些材料引起了关于史书的新的讨论。
居延汉简中屡见“史”、“不史”,此词与官员的评价有关。于豪亮先生将“史”和传世文献所见“善史书”结合起来解释,这个看法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支持🕌🙋🏽。本报告从语法结构的角度,并根据《二年律令》关于“史”的规定等,重新探讨“史”、“不史”的含义☝️,指出于先生的看法不能成立🚴🏻♂️,“史书”也不是特殊字体的古隶🤘。此外🌕,本报告将秦汉时代的楚地出土文献所见带有六国遗风的“隶书”和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相比较😗,指出 “史书”是“史”书写官方文书时所使用的规范化的隶书,并对这件事情从文字统一政策的角度进行讨论。
评论者🔀:许学仁(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
第三报告(13👯♂️:30~14:20)
主持人🥌:名和敏光(山梨县立大学国际情报学部准教授)
报告者:林清源(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报告题目🚵🏼♀️:上博七《武王践阼》“幾”、“”二字考辨
报告提要:(略)
评论者:小寺敦(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准教授)
第四报告(14:20~15:10)
主持人🙎🏽♂️:名和敏光(山梨县立大学国际情报学部准教授)
报告者🌭:沈寶春(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报告题目😗:由上博七《吴命》简论战国楚系文字的下位子系统问题
报告提要🤛🏻:本文主要讨论《吴命》简与上博一《缁衣》👰🏽♀️👨🏼🏭、上博三《彭祖》甚或上博六《竞公疟》是否为同一抄手的问题,进而探究《吴命》的抄写时代与底本的地域特征。文分四个部分讨论🦵🏼𓀚:一🪚、前言,二先秦两汉有关吴国的出土文字材料💃🏽,三、关于《吴命》简与上博一《缁衣》🍙、上博三《彭祖》为同一抄手的问题,四、关于《吴命》简的抄写时代与底本的地域特征。
评论者🧑🚒:福田哲之(岛根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第五报告(15:40~16:30)
主持人:名和敏光(山梨县立大学国际情报学部准教授)
报告者👨🏿🏫:西山尚志(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专任讲师)
报告题目🕵🏻♀️:《子思子》与《礼记》四篇的关系——以楚简本《缁衣》为出发点
报告提要✌🏻:《礼记》四篇果真是取自《子思子》的文献吗?楚简本《缁衣》的发现能证实沈约的这种观点吗?这些问题👼🏿,对两种楚简本《缁衣》、《礼记》四篇、《子思子》这些文献的流传和思想研究,非常重要。因此本报告整理《子思子》的流传来历,参考楚简本《缁衣》🧑🏿,探讨《子思子》和《礼记》四篇的关系。
评论者:袁国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
综合讨论(16🌜:30~17:30)
闭幕式(17:30~17:35)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