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𓀑,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李銳🧎🏻‍➡️:上博簡《慎子曰恭儉》疏解
    在 2009/8/11 21:44:13 发布

    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疏解

    (首发)

     

    李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之中,《慎子曰恭俭》一篇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注意。在李朝远先生筚路蓝缕的考释工作基础之上[1],学界主要对字词考释和竹简编联、思想研究三大方面进行了讨论。思想方面,笔者已经有过专文讨论[2],现在主要讨论本篇的字词和竹简编联的有关问题,敬请大方之家教正🌲。

     

     

    关于字词考释✋🏽,笔者旧曾作有释文[3],当时注重于思想研究,限于体例👷🏽,未作详细注释(已列出参考文章),且此后时贤续有新见当从者。今新作释文、注释如下。常见通假字或诸家多无异义者(如“慎”字之考释)👃🏼,不再一一标注📎。凡有得于时贤之意见,均一一标注🤴🏽🙍‍♀️。时贤意见可供参考者,亦择要标注👂🏿。

     

    慎子曰🧔🛅:恭俭以立身[],坚强以立志💪🏽,忠(中)(实)以反俞(渝) []🐁,逆(择)友以载道[],精法以巽(顺)(势)[]👕。1

    襄(尚)得用于世[],均分而广施🈚️,时(恃)德而方(傍)义[],民之……4

    干(焉)[],恭以为履俭🚴🏿,莫(偏)干(焉);信以为言[],莫(偏)干(焉);强以【为】庚(赓)志 [],【莫偏焉】……2

    禄不累其志🤹🏻,故曰强[]。首(戴)茅芙(蒲)[十一]🙅🏻,(撰)筱(莜)执[十二]🙇‍♂️,(遵)畎服(亩)[十三]🧑‍🦲,必于……5

    察今,为民之故,仁之至!是以君子向方知道不可以矣(已) [十四]🫶🏿,临……6

    物以坏(丕)[十五],身中处而不皮(颇)[十六],赁(任)德以),故曰青(精)[十七]🦾。断室(?)……3 

    慎子曰恭俭3

     

    注释:

    []:“恭俭以立身”🔚,郭店简《缁衣》中有佚诗“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敛”🤸🏽,表明恭俭之效用。类似强调“恭俭”之语句,古书多见。《慎子》佚文有:“久处无过之地🦸🏽‍♀️,则世俗听矣🎟。”对比简2“信以为言”👩🏻‍🦳,恐当将“恭俭以立身”之“身”读为“信”,才能更符合上下文文脉,详后文。当然🧑🏽‍🎤,“身”和“信”不仅古音相近常通假[4]🩴,而且紧密相关,《国语·晋语八》记叔向说:“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也深矣,其为本也固矣📓。”《子思子·累德》有“身君子之言,信也;中君子之意👨‍🌾,忠也。”

    []:“忠(中)疐(实)以反俞(渝)”,疐(实)”🪕、“俞”从何有祖先生说[5]

    “忠”,李学勤先生改读为👩🏿‍🦳,训为富达[6]🤽🏼‍♂️。林志鹏先生从之🦫,指出:此字指内在而言,可径以心说之😏,疑当读为字虽可训为富达,但简文此处宜破读🏂🏽,因慎子有反忠之主张,如《慎子·知忠》:忠未足以救乱世,而适足以重非。”“忠盈天下,害及其国。[7]

    “俞”👩🏻‍🦰,疑读为“渝”,《尔雅·释言》:“渝💁🏻‍♀️,变也📝🧖🏽。”“中”、“忠”为通假字,本文特意读为 “中实”🫃🏻,防以今日之意义遮蔽古义🙀。马王堆帛书《经·五正》阉冉答黄帝曰𓀋🥠:“后中实而外正,何患不定?”《慎子》佚文有:“外物不累其内”。

    黄人二先生读为“忠质以返输”,引《老子》第41章“建德若偷,质真若渝”为证🪘,读“渝”为“输”(《广雅》:“输👩‍🦲,愚也”)[8]🧘‍♀️。但其文虽引蒋锡昌之说🤘🏻,而未取蒋氏最终义。蒋锡昌读为“渝”,并引《说文》为证🪬:“渝,变污也🚴🏿‍♀️。”今从蒋说。尔雅·释言》👏:“渝🪕,变也。”“中实以反渝”👇🏼🌷,指修内而可不变本,实包举前两句“恭俭以立身,坚强以立志”𓀎,皆为修身立本之方🤜🏿,而后则论交友处世。

    []:“逆(择)友以载道”,“逆友”🧺,李学勤先生读为“却宥”📑。“ 载”字李先生指出可依《诗·大明》训作“识”✊🏽。

    按💁🏼‍♀️:“逆”疑读为“择”🧑🏻‍🦽‍➡️,二字声素古通[9]🔮。“择友”,《大戴礼记·主言》记孔子言有“上亲贤则下择友”;《新序·杂事一》:“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 。“载”,李先生说可从。然若联系下文“向方知道不可以已”来看🧞‍♂️,疑可解释为“成”,《小尔雅·广诂》:“载👨🏽‍🎨🈁,成也。”

    []🌹:“精法以巽(顺)(势)”,“精”字李学勤先生指出应依《淮南子·修务》注训为“专” 。林志鹏先生指出:诸家多从整理者说如字读,则当训为

    按:“精”之义当为明审,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指出🤘🏽:“静,审也。从青,争声。按:从清省🐟,经传皆以精为之。”[10] 《战国策·魏策四》:“无精于此者”,鲍彪注:“精,犹明🙇🏻‍♀️。”黄人二先生云笔者读“精”为“循”🚂,并指出韵部稍远👨🏼‍🍼。然笔者似未有此说。

    “巽”字笔者旧读为“顺”,李学勤先生亦有此读💞➔。二字声素古有相通之例证[11],黄人二先生以为“巽”与“顺”不若“巽”与“循”古音近,此似以近世归纳之音理斥古书之例证👱🏼‍♂️,恐不可从。读为“循”或可谓好意见,有《慎子·因循》可为辅证🦙🤴🏿,《淮南子·泰族》亦有例证📨➔:“水之性,淖以清,穷谷之污,生以青苔🍮,不治其性也。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决而高之,使得循势而行,乘衰而流”。但是“循”之常义即是顺,如《说文》:“循,行顺也💁🏻。”慎子之因循即是因顺[12]

    “势”字,刘洪涛先生已读出,但是又加问号🤶🏼,表示不确定🤽🏽‍♀️🐯,后来才明确读为“势”[13]🧙🏿‍♀️。笔者旧说即读为“势”。

    []:“襄(尚)得用于世”🧑🏿‍⚖️,“襄”古音心纽阳部,可读为尚(古音禅纽阳部)[“襄”古书有训为“上”者,《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孔传🖼:“襄,上也🍚。”《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简282有“鼠襄户”,即鼠上户,《白泽精怪图》有“(鼠)上树”[14]✊,“上”与“尚”音同,古多通用]。《左传·昭公十三年》🎅🏽:“初,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

    黄人二先生读“襄”为“乡”🧞‍♀️,有通假依据[15],但是所举《汉书 ·五行传》之例“乡亡桓公,星遂至地,中国其良绝矣”,较为少见(古书多“乡使”连用),且“乡”字附带表示过去时间🚣🏼,今不从。

    []👱🏽‍♂️:“均分而广施”,《庄子·天下》言慎到等之行为:“公而不党,易而无私🎅🏼。”

    “恃德而傍义”,从陈伟先生读。陈先生指出👩🏻‍🍼:《史记·商君列传》引《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论衡·答侫》🧜🏻‍♂️:“思虑远者🫳🏽,必傍义依仁,乱于大贤。”可以为证[16]范常喜先生读为“持德而秉义”,并举《盐铁论·本议》为证🤐🔂: “君子执德秉义而行,故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7]可参考。

    按:陈先生所云《史记·商君列传》之引《书》,《史记索隐》以为《逸周书》佚文。又《新书·道德说》有:“ 德生于道而有理,守理则合于道🔩,与道理密而弗离也,故能畜物养物📭🧑‍🏭,物莫不仰恃德”😂。

    []:“干”读为“焉”🧌,从刘洪涛说。

    []:“信以为言”,参《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也,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强以【为】庚(赓)志”,“为”字据前文文例补。“庚”🧑🏼‍🔬,李朝远先生指出其意为“续”,今据之读“庚”为“赓”💇‍♂️👷🏿。

    []:“禄不累其志,故曰强”,“禄”从何有祖先生释🚶🏻‍♀️。“累”字从陈伟先生说📜。“禄不累其志,故曰强”🤾🏼‍♀️,对应“坚强以立志”之“强”。《慎子》佚文有:“外物不其内”。

    [十一]:“首(戴)茅芙(蒲)”🏊🏽,“”,刘建民先生读为“戴”[18]。“茅蒲”🖊🧕🏼,指簦笠,从何有祖先生释。

    [十二]:“(撰)筱(莜)执樝(鉏)”,“”,从刘洪涛先生释。旧作读为“撰”,陈伟先生后有补充🙃,其义为持🤦🏻‍♀️。“筱”,刘建民先生读为“莜”,并指出🧱:《说文·艸部》👳🏻:莜🙏🏼,艸田器。《论语》曰🚵🏽‍♀️🧑‍🚀:以杖荷莜。’” 今《论语》作🧑🏿‍🦱👮🏻‍♀️。“樝”,刘建民先生读为“鉏”👏🏿,并指出⚛️:《说文·金部》👨🏻‍🍼:鉏🍌,立薅所用也。

    [十三]:“(遵)畎服(亩)”🙇🏼,从刘洪涛📣、沈培、陈剑先生说[19]。沈培先生指出:此段文字跟《晏子春秋》“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中的一段话里的部分词句可以对照:

     

    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简文“首戴茅蒲,(撰)筱执柤(鉏)”相当于“戴笠衣褐,执铫耨”,“送(遵)畎备(服)亩”相当于“蹲行畎亩之中”。简文的“亩”泛指农田♥︎👨‍👩‍👦。“服亩”即“服田”,“服田”或“服田亩”的说法见于古书,《尚书·盘庚上》说:“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同篇又说:“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遵畎”当是沿着田间小水沟之义🧑🏻‍🎄🧑🏽‍🦲,其中“遵”的用法犹《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的“遵”。上引《晏子春秋》“以蹲行畎亩之中”,吴则虞说:《御览》七百六十五引无“蹲”字🧑🏽‍🦱,“中”下有“也”字🦵🏼。《韩诗外传》十作“立乎畎亩之中”。在田中“蹲行”确不可解🚭,颇疑本也当读为“遵行”💆🏻‍♀️,或是“遵而行之”的意思。

    [十四]🛃:“是以君子向方知道不可以矣(已)”,“向方知道不可以矣” 作一句读从陈伟先生🫲🏼;陈先生还指出:矣🛫,可能如李(朝远)先生所说读为𓀚,也可能读为

    按:此处“矣”疑可读为“已”,二字古通[20]。《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此处论“向方知道”,疑与“择友以载道”有关➙,其后文或有“故曰载(?)”云云。

    [十五]:“物以坏(丕)”,“坏”,今从陈伟先生读为“丕”:《汉书 ·郊祀志下》:“丕天之大律”,颜注🏌🏿‍♂️:“丕🪼,奉也”。或连下“身”字为读,失韵,今不从。

    按:此处论及“物”,当为慎子之物论。《庄子·天下》论慎子等之行为为:“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 …”上简末或可能与“齐物”相关🔵。

    [十六]:“身中处而不皮(颇)”😦,“颇”字从陈伟先生读[21]

    按🚣🏿:此句或与《庄子·天下》说慎到等行为相关:“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 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由下句“任德以竢”来看,《庄子·天下》篇或过于汪洋恣纵。

    [十七]🤸:“故曰青(精)”,“精”字旧读为“静”🤷‍♂️💂🏼‍♀️,今据前文“精法以顺势”读为“精”。“身中处而不颇,任德以竢”,当是求得“精”的方法。

     

     

    对于《慎子曰恭俭》的竹简编联,诸家意见纷出,种种编联顺序如下:

    李朝远🧅📷:12🪗、345🤸🏻‍♀️、6

      伟👰:1243👆🏼、56[22]

    李锐(1):145🙇🏿、623

      剑🧝🏼‍♂️🤶:13🤜、5……24🪐、6

    林志鹏:125🤑、463[23]

    黄人二:1🙅🏽、3🗞、5⚗️、6🥃、42(黄先生将简4残损处补字,故与简2相连)

    李学勤🐁:1🅿️🧑🏼‍🚀、23(李先生仅讨论了这三简👮🏽‍♂️,认为其编次可信)

    郭梨华🫅🏿👱🏽:1💘、235……46[24]

    李锐(2)🔘:14🟣™️、265👨‍👨‍👧⇾、3[25]

    单育辰🔷:12🧑‍🔧、凡2753☕️、4🧝🏻‍♂️、6[26]

    李锐(3):14→、25🏔、63

    最近👩🏼‍⚖️,上博七公布✡️,内中的《凡物流形》篇👵🏻,有简27,字形似与其它不类🧑🏽‍🦳,笔者曾怀疑非属《凡物流形》篇。单育辰先生补充指出🫷🏻:“此简的编连情况也是与《凡物流形》甲本不同的……故此简没有疑问应该剔出《凡物流形》甲本。”并认为从竹简形制看🫘,凡甲27上博六《慎子曰恭俭》相同🪦,此简应归入上博六《慎子曰恭俭》,并可与3连读(引者按♧:据其编联意见,当为简5)。单先生释读此简简文为“墙而礼🤸‍♂️,屏气而言,不失其所然🐤,故曰(坚)🤱🏼。和凥和气,令声好色”🍗,指出“故曰坚”在句式上与《慎子曰恭俭》的简35相近🆕❄️。然而单先生也指出:凡甲27的字迹与《慎子曰恭俭》的字迹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字迹不同并不能成为凡甲27可归入《慎子曰恭俭》的反证……随着上博藏简的陆续公布,把凡甲27归入《慎子曰恭俭》的说法或许可以得到验证或补充。

    先生的意见值得重视🏋🏿,但是因为一定的考虑🏊‍♂️,笔者暂时还不接受将《凡物流形》简27归入《慎子曰恭俭》🧑🏽‍🦱,待考。

    笔者排序2有变化的原因在于,简 3释读出的“故曰精”,按照简1的顺序,应该在简5所说“故曰强”之后。简3后调🚣🏻,势必要考虑此简为靠近篇末之简,而 2💺、6似乎上下文当还有不少内容🤚🏻,不能再放于其后🛀;且其中简2似乎对于简1还有所复述♿,而叙述方式和简53不同,故将简2放于简14之后,而简6为暂时放置。排序3将简6置于简3之后的原因🐧,在于怀疑“向方知道不可以已”与“择友以载道”有关🚵🏽‍♂️,其后文或当有“故曰载(?)”云云😶‍🌫️。

    如此编联之后,全篇的逻辑层次由此而清楚🤾🏻♜:开篇称引慎子之语🚵🏻‍♂️,包括日常修为(又包括修身立本与交友处世两个层次)和出仕之后的目标两部分,是慎子之学的学术修养——政治实践的大纲🐛,是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的老传统;之后围绕日常修为进行解释📿,谆谆告诫“莫偏焉”🫱🏿;再次论述何为强🔽、何为载(?)♊️、何为精🌗,层层展开👵🏻。

    又简1“志”、“渝”、“道”古音为之、侯⛹🏻‍♂️、幽部,谐韵;而简1“势”与简4“世”属月部字,简4“施”、“ 义”属歌部字,歌月谐韵👩🏿‍🦳。篇文谐韵,旧作已经提到[27]🌑🦸🏻‍♂️。此篇简2“俭”为谈部字🏋️,“”从卞声,“卞”⛵️、“干(焉)”、“言”为元部字(“”读为“偏”🧙,“偏”为真部字👨‍👧‍👧,真部与元部关系密切)👨🏻‍⚕️,谐韵。简5“强”为阳部字,“蒲”、“鉏”为鱼部字👱🏼‍♀️,谐韵。简3“坏”(“丕”)🤶🏻、“竢”皆属之部🏇🏿,押韵。而“丕”与“皮”古有通假之例(“鉟”通“铍”)[28]🚴🏽,这或说明简3的“坏”(“丕”)🪙👨🏻‍🌾、“颇”、“竢”也可以谐韵。

    以上排序,以12相连为最多,13相连为其次,以14相连为最少(如果仅计笔者一次意见)。1👩🏼‍⚕️、2相连,明显是出于其文义的相关性,但是12中间肯定有缺简。13相连🏃🏻‍♂️‍➡️,其中间也可能有缺简;如果认为不缺简🦓,就需要认定简1下端残缺一字🍋,这还有待考察竹简整理情况。在当前无法考察竹简出土情况的条件下😶,只能稍作推论。

    陈剑先生13相连之说🕵🏽🌹,下启黄人二、郭梨华先生的意见,比较重要🦹🏿‍♂️,兹引其说如下:

     

    《慎子曰恭俭》篇的归简和排序颇有疑问👮‍♀️。从内容看,简13和简5当为一组👩🏽‍🍳。简1以“慎子曰🌌🧗🏿:恭俭以立身”开头🧙🏿,接下来都是“某某以某某”的句式;简3开头是“勿(物)以坏(培)身”,“勿(物)”字上面当还缺一个动词,其句式与简1相同;简3后文接着说“中处而不颇,任德以,故曰青(静🐫?)”,与上面讨论的简5“不累其志🙍‍♀️,古(故)曰强”句式相同。简1整理者说是全篇唯一的完简,但从图版看其下端是呈残缺状的。进一步推测🏀🌡,如果在简1末补上一字,简1甚至有可能当直接与简3连读。这样考虑还有一个好处,连读后简3背面的篇题变成位于第2简简背,更靠近全篇之首。

    2、简4和简6应当排在简1🙆🏼‍♀️、3👱🏿‍♀️、5之后。而且☎,这3简的内容跟前3简不能紧密联系上,其字体风格(尤其是第6简)与135简也颇有不同,它们甚至都有根本就不属于此篇的可能。

     

    先生后一段的意见非常值得重视👈🏽。不过当前由于我们对于上博简《慎子曰恭俭》所知甚少,而第6简的“以”字🏃‍♂️‍➡️、“道”字🧑🏽‍🦱、“不”字,和简13🌜、5相关字形还是比较接近,所以暂时仍将这些简排在一起。若然,以简 13直接相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慎子曰”的部分就包括了“故曰”了🧏🏻,那就应该是慎子本人解释什么是“青(静)”🏌🏻,很可能是解释先哲之言,这和他开头说“恭俭以立身” 的文脉恐不相合🧘🏿。简5“故曰强”对应“坚强以立志”,简3的“故曰青”似也当有所对应,故笔者读为“故曰精”🧑‍💼,对应“精法以顺势”👊🏻。简3如果没有对应📎,或者是解释先哲的话🕐,似不应当和“故曰强”相连且在其前面。如果认为“故曰青” 、“故曰强”皆无可对应者,则或没有必要和简1相连🫷🏼。

    当然👩🏼‍🦳,《慎子曰恭俭》残缺过剩,目前的一些编联🥾,应该说都只是一种推测。如笔者所作编联👨🏿‍🚒,也有困惑之处,如简2首字“干”字如何释读☝🏼,就仍然有待研究👨🏼‍🦰🦻🏽。以上只是就现有情况🫷🏻,聊作比较👐🏻、分析💯,希望得到大方之家的指正。

     

     



     基金项目🫲🏼: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出土简帛古书的学派判定研究》(07CZS0005)成果🫄🏽。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73282页👩‍🎓。

    [2] 拙作:《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管窥 》💅🏼,《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4期。

    [3] 拙作:《〈慎子曰恭俭〉学派属性初探 》,Confucius2000网,200779日,下引旧说皆出此文,不另注🫃🏽。

    [4] 参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第82页🚺。

    [5] 何有祖👩🏽‍⚕️:《〈慎子曰恭俭〉札记》💆,简帛网,200775日。下引何说皆出此文,不另注。有关 “疐”字的讨论,参陈伟:《上博竹书〈慎子曰恭俭〉初读》,简帛网,200775日;胡琼🧑🏻‍🚀:《〈慎子曰恭俭〉中的“陟”》,简帛网,200788日;刘洪涛:〈说文〉“陟”字古文考》,简帛网➝,2007922

    [6] 李学勤👮🏽‍♀️:《谈楚简〈慎子〉》,《中国文化》第2526期合刊(200710月)🤽🏿。下引李说皆出此文,不另注🤏🏼。

    [7] 林志鹏:《论楚竹书〈慎子曰恭俭〉“去囿”及相关问题》🤜🏻,简帛网⚜️,200856日👩🏽‍💻。下无特别说明者,均据此文。

    [8] 黄人二:《上博藏简第六册慎子曰恭俭试释》,台湾大学“2007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论文,2007111011日🤟🏽。下引黄说皆出此文,不另注。

    [9] 参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2年🈳,第434页。“逆”字的释读还可参高佑仁🎂:《谈〈慎子曰恭俭〉简1逆友以载道》🎎,简帛网🧑🏿‍🎄,20071016日🌗。

    [10]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860A

    [11] 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第945页。

    [12] 参王叔岷:《先秦道法思想讲稿》,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2年🍆,第177页🏘。

    [13] 刘洪涛:《上博竹书〈慎子曰恭俭〉校读》,简帛网🤛⛹️‍♀️,200776日及11日补记。下引刘说皆出此文👩🏼,不另注。

    [14] 参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鼠襄户篇》👧🏿,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6768页🤸🏻。

    [15] 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 第483页。

    [16] 陈伟:《〈慎子曰恭俭〉校读》,简帛网,2000775日。下引陈说无特别说明者皆出此文,不另注。又可参陈伟🕶🫥:《〈慎子曰恭俭〉初读》,张光裕、黄德宽主编👧🏿:《古文字学论稿》,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7页🌯。

    [17] 范常喜:〈上博六〉札记六则》🪞,简帛网,2007725😵‍💫。

    [18] 刘建民说出刘洪涛文所引🖕🏻,下同,不另注🙋🏼‍♂️。有关字形考释,可参沈培:《试释战国时代从“之”从“首(或从‘页’)”之字》🤛🏻,简帛网,2007717日。

    [19] 沈培:上博(六)字词浅释(七则)》☁️,简帛网👨🏼‍🔧,2007720陈剑👨🏻‍🦽:《读〈上博(六)〉短札五则》,简帛研究网,2007720日。下引陈说皆出此文👦🏿,不另注。

    [20] 参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第391页。

    [21] 陈伟:《上博竹书〈慎子曰恭俭〉初读》♓️👩‍🎨,简帛网,200775日🧜🏻。又可参陈伟🍰:《〈慎子曰恭俭〉初读》🧏🏿‍♂️,张光裕🧔🏼‍♂️、黄德宽主编🍹:《古文字学论稿》🧏。

    [22] 陈伟先生在简帛网《上博竹书〈慎子曰恭俭〉初读》(注17)中指出:“4号简大概应该与1号简前后相连。在正式出版的《〈慎子曰恭俭〉初读》(注12)一文中则是作“4号简大概应该与2号简前后相连。两文排序同。

    [23] 林志鹏🥓:《上博楚竹书慎子曰恭俭重编及释文》🪨,转引自黄人二文。

    [24] 郭梨华𓀚🏡:《〈慎子曰恭俭〉与慎子研究》,中山大学简帛研读会论文,广州,200811213

    [25] 拙作🏌️‍♀️:《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管窥 》🦨,《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4期🟤。

    [26] 单育辰🤷🏿‍♂️:《占毕随录之九》🏟,简帛网,2009119日。

    [27] 篇文谐韵🧞,黄人二先生亦有此见🩲,并云承林志鹏先生奉告此篇可能为先秦有韵之文🍦。

    [28] 高亨🐹、董治安:《汉字通假会典》,第434 页。按📩:此书“鉟”作“钚”,为“鉟”字俗体。

     

     

    收稿信息:本文是提交“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613-14日)的論文。

     

    点击下载word版🐐:

    0469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疏解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lht 在 2009/8/12 0:15:48 评价道👵🏿:第1楼

    • 李锐 在 2009/8/12 10:56:10 评价道:第2楼

      抱歉🧇,版主发的这个是提交给会议的版本,《简帛》第三辑有刘洪涛、刘建民文章💁🏻🟩,尚未得及添加意见𓀉,此外有

      上博楚簡『慎子曰恭倹』の文献的性格

      竹田 健二 《中国研究集刊》第45,p108120 ,2007/12,未见。还望各位同仁多提供新见研究文章🥨。

    • 林文華 在 2009/8/12 22:44:44 评价道♿:第3楼

      提一些個人淺見🐘:

      []:“忠疐(實)以反俞(渝)”

             “忠實”即忠也。反渝🪕,反變也👩‍⚖️。盡忠則能反變,可與《郭簡‧忠信之道》相參🥬👷🏻‍♀️,《忠信之道》云🍁:“大久而不俞(渝)🦸🏽,忠之至也。”“至忠無詭”“忠,仁之實也🫴🏻。”此“不渝(變)”乃“忠”之至也,至忠無詭,詭乃詭變也🚋。因此,可說“忠實以反渝(變)”也✩。

      [九]:“強以庚志” [十]😑:“祿不累其志”

           竊以為“庚”應通“康”(庚、康相通古書多有其例),有廣、盛之意,《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郝懿行義疏:“康,有廣大之義,故五榖並登謂之康年🧖🏻‍♂️,五途並出謂之康衢。”《淮南子‧天文》🍉🤲🏻:“十二歲一康”💇‍♂️,高誘注:“康,盛也🤳🏽。”因此🙎‍♀️,“強以康志”乃謂堅強可以廣志,如上文“堅強以立志”。

          又“祿不累其志”,陳劍先生斷句為“彔,不累其志”🤷🏼‍♀️,並認為“累”當讀爲“羸”。畾聲字與“羸”相通習見,高亨、董治安先生《古字通假會典》第540~543頁收有多條例證🫲🏿。羸🧄,弱也,正與“強”相對🎊。(參《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按:陳劍之說應可從也,簡文“不累其志”乃“不羸(弱)其志”,不弱其志正可謂“強”也,也與“堅強以立志”、“'強以庚(康)志”意思相合。

      又此“堅強以立志”、“'強以庚(康)志”亦可與《老子》三十三章:“強行者有志”相參。

       

    • 林文華 在 2009/8/12 23:19:38 评价道🚣🏿‍♂️:第4楼

      再提一個意見🛃:

            關於簡2的“逆”字,陳偉先生認為楚簡逆字所從屰的橫筆都不是平直的🕵🏻‍♀️,而是或多或少帶有弧形🙆🏿🫅🏼。這個字辵旁之外的寫法其實更像是楚簡中的“干”,可能是用作動詞的“干”🥢👼🏽。干有求的意思。《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 孔傳:“干,求也。”干友,即求友🏡、結交朋友。(參《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初讀》)

      按👰🏻‍♀️:個人認為陳偉先生的意見是正確的,此處“逆”,應改定為“干”👨🏻‍🦱🚴🏼‍♂️,“干”有求之意🧑‍🍳。簡文“求友以載道”,意謂多交益友有利於進德修道,如《論語‧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周易‧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其次,簡7-9🏃🏻‍♂️‍➡️,或可斷讀為“干恭以為禮囗🆗⚖️,莫偏;干信以為言,莫偏;干強以庚(康)志💏,【莫偏】。”意謂當修養求得恭、信、強等德行以作為禮囗👩🏼‍🏭🎅🏻、言、志,而不要有任何偏差。

    • 佑仁 在 2009/8/13 19:45:33 评价道:第5楼

      這個所謂的「逆」字🎃,還真是個疑難字,原考釋者之所以不釋作「干」,

      我猜想主要還是在它與本簡「干」字有別🏊:

      293×196

      前三例「干」字第二橫筆較短💁🏼,最後的待考字則較長✪,

      幾個秦文字或許可充參考🏊🏻‍♂️📪:

      107×85(秦系「朔」青川牘˙何琳儀摹《戰典》頁513),

      睡虎地簡的「逆」與「朔」🔹🤷🏽,(分別是日甲44與日乙104)

      169×85

       

    • 林文華 在 2009/8/14 11:26:51 评价道🦥:第6楼

      陳偉先生認為楚簡逆字所從屰的橫筆都不是平直的🚣🏽,而是或多或少帶有弧形🥄。

      《慎子曰恭儉》這個辵旁的字橫筆顯然都是平直的,和楚簡“逆”字判然有別👨🏽‍🦱。

      另外,從文義來看,“干(求)友”也較“逆友”來得明白通暢,不需要再輾轉求解。

    • 佑仁 在 2009/8/15 12:36:47 评价道:第7楼

      謝謝林老師的指正!

      各自著重點不同,鄙見聊供參考耳。

    • 林文華 在 2009/8/15 16:14:52 评价道:第8楼

      佑仁兄不用客氣👮🏼‍♂️🚍,指正就不敢當🧖🏽‍♀️,彼此各抒己見罷了🧎‍♀️,都還有再探討的空間!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6398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