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趙平安⤵️:關於《保訓》“中”的幾點意見
在 2009/6/25 13:45:22 发布

关于《保训》“中”的几点意见

(首发)

 

赵平安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楚竹简有一组讲周文王对太子发的训教。始于“惟王五十年”,终于“日不足📼,惟宿不羕”,共11支简(其中第二支简上半残缺)⚒。简的形制一致,墨迹相同👜,语意联贯🙌,属于相对完整的一篇🛳。整理小组称之为《保训》。[1]保通宝🪧,保训即宝训。在“王若曰”以后周文王的训辞里,提到三个典故🏤,第二个讲舜“求中”“得中”,第三个讲上甲微“中于河”,又“追中于河”。其中“中”字,特别引人瞩目,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我们认为,解读“中”字💇🏻,首要的是要从内证出发。下面紧扣文本🤮,就“中”谈几点意见。

     

一、“中”和“詷”相类

训辞中第一个典故是“昔前夗传宝🕟♦️,必受之以詷”🧯。说从前前夗传宝训📥,必定把詷传下去。这是周文王为自己传宝训提供历史依据,显示他是效法先贤所为。詷🏂,《说文》解释说:“共也🂠。······《周书》曰:‘在夏后之詷。’”王筠《说文句读》:“詷即同之分别文🚴🏽‍♂️。”就是分化字。陆德明《经典释文》🧔🏻‍♂️🍶:“侗,······马本作‘詷’🉐,云‘共也’。”陈瑑《说文引经考证》引王鸣盛云🛌🏿:“‘夏后之詷’🧑🏽‍🎨,盖谓中国君长之所共尊奉者,谓天子也🤲🏻🎍。”实际上👠,这个詷应是指“中国君长之所共尊奉”的东西👎🏽,而不是人🔫。詷与同既是分别文,可以把詷还原为同来理解。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四度》:“参于天地🦂,阖于民心,文武并立💆🏿‍♀️,命(名)之曰上同。”“上同”即“尚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詷”的含义。“詷”是古代帝王即大位之前必须掌握的东西,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道理🪓💏。《说文》所引《周书》“在夏后之詷”👈🏿,今本《尚书·周书·顾命》作“在後之侗”。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指出,“夏”是衍文,“後”“后”通用。本字应为后。《周易·姤》📔:“后以施命诰四方。”《楚辞·离骚》:“惜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后,君也。“在”通载👨🏼‍🦰,《尚书·皋陶谟》“载采采”🪆⛹🏽,孔《传》:“载,行也。”《荀子·荣辱》“使人载其事”,杨注:“载🏗,行也🪫。” “在後(后)之侗(詷)”就是践行“後(后)之侗(詷)”,践行历代君王共同尊奉的詷。《保训》“詷”与《顾命》 “侗(詷)”所指应相同。“前夗”二字,是一个词👸🏻,从语音考虑🛀🏿,可以看作轩辕的借音。轩从干声,辕从袁声👩🏿‍🌾🧾,前系字和干系字⚂,袁系字和夗系字都可以间接通用。把“前夗”释为“轩辕”,音理上是有依据的🙅🏼。轩辕乃黄帝名号🖐🏼。皇甫谧云:黄帝“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据《世本》🐒🧛🏼‍♂️、《大戴礼记》和《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黄帝为五帝之首。作为古代传说中的第一个帝王,文王训教从黄帝开始,是非常适宜的🧛🏻💣。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史记索隐》:“按🥷🏼: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 ”黄帝有子多人🦹🏿‍♀️,《史记》明言有天下的就有两人。大约黄帝多次传宝,所以“受”前用“必”🫸🏼。

《顾命》云:“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在後之侗🤽‍♀️,敬御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𓀉。”成王把後(后)之侗(詷)和文武大训(即简文所谓宝训)并列,两者显然是不同的东西👨‍👨‍👧‍👦。宝训是在位君王对继任者的训教🍃,侗(詷)则是历代君王所共同尊奉的东西。由于詷的重要性,传宝训要特别提到它。

训辞第一个典故讲黄帝传宝训,必授之以詷。第二个典故讲舜“求中”“得中”🌖。舜亲耕于鬲山草茅之中,当此之时⚔️,惶恐求中,得中之后,“帝尧嘉之🙊,用受其绪”。第三个典故讲上甲微“中于河”,又“追中于河”。 在郭店简《语丛四》和上博简《容成氏》中作偏旁使用,从石声,可读为托👆🏽。石声字和乇声字相通的例子甚多。[2]《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人曰王亥💟。王亥託(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是商人有托物于外族的先例👩🏿‍✈️。有易夺王亥仆牛2️⃣,杀王亥👈🏿,上甲微为父报仇🧏🏼‍♂️,发生了与有易氏的战争。上甲微在和有易氏开战时👨‍🦯,将“中”寄放在河伯那里🏎,待打败有易氏🧡,形势缓和🫄🏽,又从河伯那里将“中”索回,传贻子孙至于成汤,“用受大命”🖖。周文王透过舜和上甲微的故事,阐明了求中、得中、保中与“践天子位”的关系。指出求中、得中🤞🏼🧑🏽‍💻、保中才能践天子位👨🏼‍💻。鼓励太子发钦敬勿淫🔣,像舜一样求中,像上甲微一样保中🪟🌳,能“祗服不懈”🫲🏼,坚守“中”的精神▫️,最终继承大位。显然🙋🏼🌃,黄帝所授的“詷”🧖🏽‍♀️,和下文提到的“中”应是相类的东西💆🏽‍♀️。

 

二➡️、中以书的形式流传

在“昔前夗传宝💎,必受之以詷”后🤸🏻‍♂️,周文王说🎊:“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终汝以箸受之。”《说文》🏋🏼: “病,疾加也。”《玉篇》:“病,疾甚也。”《论语·子罕》:“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何晏《集解》:“包曰:疾甚曰病。”这两句应和《顾命》“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联系考虑。“恐弗念终汝以箸受之”和“恐不获誓言嗣” 指的应该是同一类事。要弄清“恐弗念终汝以箸受之”,必须从“恐不获誓言嗣”说起🙍🏻‍♂️。江声《尚书集注音疏》:“‘获 ’,得。‘誓’,谨🧛🏼‍♂️。言病日至已当命终,而淹留之际🧒🏼,恐不得谨言后嗣之事。”江氏对文意的总体把握大致是正确的。有些地方需要修正。誓应理解为受命💆🏼‍♀️。《周礼·春官·典命》:“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郑氏注:“誓犹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既命以为之嗣,树子不易也。”贾公彦疏♐️:“郑以誓为命者,诸侯世子皆往朝天子🧜‍♂️,天子命之为世子,故以誓为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既命以为之嗣,树子不易也’,实是命而经云誓者,谓既命以为继嗣使为树子不可改易义➛。”虽然说的是天子命诸侯嫡子为世子,但这个命的过程可以作为理解《顾命》“誓”的参考😞。“ 恐不获誓言嗣”是说周成王因为病重𓀉,恐怕赶不上太子钊宣誓即位🏊🏽,成为接班人。“誓”和“言嗣”是并列关系🏋️‍♂️🪃,形式上是动词或动宾短语,却是表示两件事情,双双作“获”的宾语🕐。“恐弗念终汝以箸受之”,念读为堪🏒,今和甚同属侵部🛒,两声字常相通用。《史墙盘》“事厥辟”👳‍♀️,《眉寿钟》 “事朕辟”,通堪。《尚书·商书·西伯戡黎》之戡,《说文》引作 。“箸”读为书,与郭店简《性自命出》、上博简《性情论》用法相同。“汝以箸受之”就是你以书的形式接受它。这个它2️⃣😶‍🌫️,承上文而言,应是指詷。表面上看起来“汝以箸受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实际上是主谓短语作“终”的宾语。类似的语法在出土和传世的西周文献里都有,张玉金《西周汉语语法研究》收有5例🗃🧓🏿:

1、唯六月既生霸乙卯🎑,休天君弗望(忘)穆公圣粦明事先王。  《尹姞鬲》

2、余唯经乃先祖考克令臣先王。  《师克盨》

3、尔知宁王若勤哉!   《尚书·大诰》

4、虑天有绎。   《逸周书·度邑解》

5🐟、予畏周室不延。  《逸周书·作雒解》

“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终汝以箸受之”,大意是说我现在病得很重,恐怕不能完成把詷传给你这件事情。中与詷同类,也是以书的形式流传的👨🏽‍🔧。这样🌜,求中✬、得中💃🏿、保中、传中就不难理解了🏄🏼‍♂️。

 

三👼🏻、中不得改易

在第二个典故“舜既得中”之后👨🏼‍🚀,紧接着说☂️:“言不易实覍名。”整理小组把覍读为变,是正确的意见。郭店简《五行》“不覍不悦,不悦不戚”🫳🏽,马王堆帛书《五行》覍作变👊🏿。上博简《性情论》“其声覍,则心从之矣。其心覍👩‍👩‍👦‍👦,则其声亦然”,覍通变。覍与易同义👰🏼‍♂️,是改变的意思。“言不易实覍名”是紧接前面的“中”而言的。“言”指政令❗️、号令。《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郑玄笺:“王之缺尚可磨鑢,而平人君政教一失,谁能反复之。”《国语·周语上》:“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韦昭注🔈:“言,号令也。”名指事物的名称。《释名·释言语》:“名🌐,明也。名实事使分明也。”《庄子·逍遥遊》🧖🏻:“名者,实之宾也。”成玄英疏:“实则是内主,名便是外是宾。”名与实是相对的概念。使用时可分可合💃。《荀子·正名》💢:“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一焉。”《邓析子·无厚篇》:“循名责实,察法立威,是明王也🤽🏼。”《管子·九守》: “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战国策·秦策一》🏉:“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易实覍名”即变易名实🚶🏻‍♂️。“言不易实覍名”是说政令不违背中的精神🈸。可见中是不可改易的。

中的这个特点和古希腊罗马的“祷辞”十分相似。库朗热《古代城邦》说💧:“这样的祷辞由一定的词语构成,人们用它来求则有求必应。所以人们相信,一定是神懂得这些祷辞,对于它神不得不听🧜🏼,因为它无法抗拒它。于是人们将这种神秘和神圣的祷辞保留了下来,父子相传🎅🏻。后来有了文字,祷辞遂被写了下来👩🏽‍🏭。每家,至少每个有信仰的家庭都有这样的书册。这书曾为祖先们所用,并且效验显著🅾️。这就是古人用来制服神的武器➙。但千万不可变更其中的一字🤦🏻‍♀️,一个章节,尤其不可改变用来唱读它的音调节奏,否则祷辞将失去它的力量,神则保持自身的自由而不为人所制🌹。”[3]金美京博士《两周金文军礼初步研究》认为,中国商周时期用于宗教仪式上的“册”的记载,就是这类祷辞🤷🏼。[4]祷辞是祭祀时用来驭神的,而中是即位后用来驭民的🥸。性质虽然不同,但都以书的形式流传🙊,内容不得改易🔶,这些方面却是很一致的🤔。

 

四🚣🏿‍♀️、中是受大命之前必须掌握的东西

黄帝传宝训的时候授詷。周文王病重⛱,对太子进行训教🤳🏿,担心自己不能把詷传下去✫。舜因为求中得中,被尧传以大位🧟‍♀️。上甲微危难之际保中,使中一直下传至成汤,灭夏有天下。这些都表明,中和詷是受大命之前必须掌握的东西,得詷得中如得天下。

那么上甲微为什么会拥有中呢🪜?这也是可以解释的。上甲微借河伯之兵打败有易氏🧚🏼,杀死有易之君绵臣🧚🏿,不仅为父报了仇,而且壮大了商部落,称得上民族英雄,中兴之君🧗🏻‍♂️。甲骨卜辞中以上甲微为先公之首,祭祀隆重🌞,有专祭也有合祭。祭祀先公“六示”,或先公先王“十二示”和“二十示”等🚙,都是从上甲微开始的。

上甲微所保、所传的中,应是王亥传下来的。王亥🙈💇🏼‍♀️,卜辞称王亥、高祖王亥、高祖亥🐻‍❄️,传世文献中,《山海经·大荒东经》作王亥🧚,《世本·作篇》作胲,《帝系篇》作核,《楚辞·天问》作该,《吕氏春秋·勿躬篇》作王氷,《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作振,《汉书·古今人表》作垓。[5]大约王亥本名作亥🪷,氷和振系用讹字,其余为亥的通假字。王亥是通名加专名的结构🧑🏿‍🚀,与“邑商”之类同例🍷。王亥可单称亥。可见王亥是称王的。卜辞中王亥的祀典很隆重,他与上甲(微)、大乙(汤)等先王并列于一辞之中🂠,不同于其他的先公🎲🥚。这与他称王的地位是很相称的。王亥在商人祖先中较早称王👇🏻,拥有中是可以理解的🤷🏿‍♀️。

 

 

 



[1]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文物》2009年第6期,第73-75页;李学勤:《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文物》2009年第6期👳🏻‍♀️,第76-78页。

[2]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第899页,齐鲁书社,1989年。

[3] 库郎热著🎞、谭立铸等译:《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第15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金美京:《两周金文军礼初步研究》,第121- 122页🤷🏼‍♂️,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5]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第二册,第 409页,中华书局,1959年。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9625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9625

 

点击下载word版:

0441关于《保训》“中”的几点意见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雨无正 在 2009/6/25 22:23:08 评价道:第1楼

    赵平安先生从文本出发阐释“中”的含义,十分谨慎🙌🏼,个人认为要比其他学者辗转阐发要忠实得多👸。支持赵先生的意见!

  • 苦行僧 在 2009/6/25 22:39:09 评价道:第2楼

    同意雨无正兄的意见。赵先生的观点虽不是最后的结论🤹🏽,但读来让人感觉言之有物👩🏿‍🔧,无空泛之言⬛️。为文当若此!

  • xinqiji 在 2009/6/26 10:45:08 评价道:第3楼

    显然🚚,黄帝所授的“詷”,和下文提到的“中”应是相类的东西。

    ----------------------
    先生所说的“相类”是指词性相同😕,还是指实质内容基本相同?敬请明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6410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