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曹”
(首发)
魏红燕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说文》“曹”之解释,乃依据讹变了的字形💇🏽,其说未确。通过考察“曹”字的历史演变,认为其初文本为“㯥”,“曹”是“㯥”作为国族名、地名之专用字。并从中探讨汉字历史演变的一些内在规律。
关键词:曹🚱;㯥🧑🏼✈️;本义;囗形
《说文·曰部》:“曹,狱之两曹也,从 㯥,在廷东也🕊。从曰👳♀️,治事者也。”徐锴曰:“以言词治狱也🚓,故从曰。”对于许氏这一说解,前贤学者多已提出异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从㯥, 在廷东也’两曹在廷东,故从二东之㯥,其制未闻也。”高田忠周🚒:“狱之两曹在廷东◽️,从 㯥治事者,从曰,不得其理。盖论辩治事,曹官所司,故字以曰谓形义。谓两曹,当从二曰,两曹并在廷东🤞🏻🔮,从一东义已足焉👩🏿🏫。”(古籀篇八十七)李孝定也云:“许书曹下说解,乃举汉制以说字,已非其朔🙋🏽♂️。即如其言曹在廷东则字从一东会意足矣,何必从㯥乎?曹字从㯥,实以之为声🌗。”(甲骨文字集释第六)我们认为,要正确理解“曹”字的造字方式及其形义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弄清“曹”字各构成部件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朔其源,道其流,理清“曹”字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演变脉络🏔。
“曹”字在甲骨文中已见,写作(前2.5.5)
(珠414)。其字为上下结构🎴🫸🏼,上为 㯥,下象囗形🧺。甲骨文亦有“㯥”字,写作
(后1.15.15)🧑🏿🌾。许慎《说文》中说:“㯥,二东,曹从此。阙🙋♀️🦛。”徐锴曰:“《说文》旧本无音,今字书音曹🛶,云阙者无闻焉尔,祖叨切。”段玉裁注云🎼:“二东,谓其形也。曹从此🤦🏻,谓曹以会意也。阙,谓义与音皆阙也🌖。”然许、段等人都只是指出“㯥”“曹”关系密切,并未对“㯥”字的构造本义做出解释🦹♂️。我们认为, “㯥”字从二东,本义当为“偶”。“东者,橐也🍹,二橐为偶,犹二鹿为麗也🤌。”(李孝定《金文诂林读后记》)丁山在《说文阙义笺》中亦云🧓🏼:“东本橐字🤸🏽♀️,重之为 㯥🐘,曰二橐,虽然古之以二纪数,不尽言二也……自造字原则言之,㯥之本义为曹偶,其形从二东也,殆无可疑🧙🏿♀️。”
既然“㯥”之本义为“偶”🫳🏻,“ 㯥”“曹”又关系密切,则“曹”之本义为何?
关于“曹”的本义问题🤲🏻,各家说法不一☆,或曰“嘈” 🧟♀️,或曰“槽”🚷。
戴侗、高鸿缙👨🏿🦳、丁献唐等人认为“曹”之本字为“嘈 ”。“曹通假以㯥偶字,久而返,故后人又造嘈字以还其原。嘈行而曹之本义亡。”(高鸿缙《中国字例五篇》)“曹从二东👩🏻🦽,训偶,形义已明,无庸别加曰字。其从曰作曹者,乃嘈之本字,初不训群偶也。嘈为喧嘈,故从曰会义,其声嘈杂,依声为名。故从㯥得音👰🏿♀️。声杂由于群聚,义固引伸相贯。然字既从曰,加口实为緟复,乃后人不明形义者为之。体或作䜊,加言犹加口也🔬。”(丁献唐《周曹这玺考》)
张亚初🧕🏻、刘雨、戴家祥等人则认为是“槽”之本字。 “㯥😵,亦作曹👌🏿,曹从口(从口之字后作曰者,其例甚多),殆即槽之本字。”(《商周族氏铭文考释举例)“曹字从㯥从曰,即槽的本字。《说文》👷🏿♂️:‘槽,畜兽之食器。’会意字🐀,从曰取食器义🚝,从㯥取槽食之多义。诗大雅公刘‘氏造其曹’,国语周语‘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民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毛传韦注皆训曹为群🦸🏿🗒。古籍曹字用作多义🚸,为了保持本义,曹字添加木旁,表示器皿之材质。例同甲骨文殸后作磬,金文鬲或作🙎🏻♀️,说文典或作𥮏,玉篇弋或作杙等。畜兽同曹(槽)🐩,其音纷杂⛎,故曹字加口旁又孳乳作嘈。”(金文大字典中)
考察以上两家之说法,我们发现其分歧之处,关键就在于对“曹”所从之“囗”形的解释不同🕴🏼,故有必要在这里先说说“囗”形在古文字中所表示的意义🚪。
汉字之创造是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产物👖。而“囗”形因形体简单、广为熟知就成为构成古文的重要基文之一🧑🏼✈️👨🏿💻,它或直观表现或象征代表着种种意义内容🚵🏼♂️。其在古文字中所示之意义类型大体可分为:(一)表与“口”有关的🧟♂️。或像人、动物的口形,如“齿”字🐖,如“齿”、“命”、“ 司”“燕”等字👊;或像人、动物的头形,并通过“囗”形的方向来指示头部的方向🥐👨🏼,强调口部的头形🚴🏼♀️,如“天”🥁、“祝” 、“饮”“既”、“即”等字;或表示语言♻️、声音的❕,如“鸣”、“吠”🦀、“声”“嚣”等字🥥。而“囗”形的这一意义类型在造字的过程中被广泛运用📔,现代汉字中以“口”为构字部件的绝大部分属于这以类型。戴⛱、高🚴♀️、丁等人认为“曹”为“嘈”之本字,即将“ 曹”字所从之“囗”形视为人口形或由口所发出来的声音。(二)表器皿、器具的,如“共”、“咸”“兴”“ 豆”“和”等字。正因为“囗”形在古文字中又可象器皿之形,故张、刘🎏、戴等人认为“曹”乃“槽”之本字🙌。(三)表建筑物或建筑物的某一部分的,如“囿”“ 正”“舍”“各”“启”等字🎚。(四)表区别符号。“囗”形在古文字中亦常用来作为区别符号,起別义之作用。这一类型的“囗”形无实在意义,更与“口舌”之“口”毫无关系。如“石”字,李孝定云:“《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栔文皆从,古文偏旁
口每无别⛹️♂️,此字从口无义,书者任意为之耳🧑🏿🚀。”且说🦵🏼:“古文从口之字或从口,其字祗是抽象之符号🦸🏽,有形而无音义。”又如“鲁”字,姚孝遂先生在《再论古汉字的性质》中说道:“‘鲁’是‘鱼’所衍生的👒,今作‘鲁’,小篆伪从‘白’(自)🔡。‘鲁’字所从之‘口 ’亦与‘口舌’之‘口’无关,纯粹是一个区别符号。不辞‘鱼’既用为‘鱼肉’之‘鱼’🤷🏻♀️🏋🏿♂️,是其本义,又作‘休美’之义的‘鲁’及地名之‘鲁’。但‘鲁’则不能用作‘鱼’👨🏻,均有‘同异’之辨🈁,亦不可逆转。”(姚孝遂《再论古汉字的性质》古文字研究第17辑P315)它例如“召”、“台”、“者”等字🙅🏽♂️,具体可参阅贾文《古文字中的“囗”形区别符号》一文0️⃣,在此不复赘述🧑🏼🏫。(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P53-59)
由此🙍🏿♀️,我们认为本文所讨论的“曹”字,其初文为 “㯥”,所从之口🌅,也如“石”🐘、“鲁”等字是一个区别符号。前文说过,“㯥”之本义为偶🏌🏼♂️,但考察甲骨卜辞,我们发现㯥字在卜辞中用为国族名、地名🌈。如:“贞🌍🏇🏽,伐㯥,其
”(后上15.15)“壬寅卜,才曹贞,王步于瀑👘🙆🏼♀️,亡灾”(前2.5.5)🧜♀️。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中说,甲骨卜辞中的国名🚐、地名、人名多在已有文字上添加区别符号“口”,造成专名🌤。故罗振玉曰:“卜辞㯥为国名𓀑,又有曹,㯥与曹殆为一字也。”(《殷虚书契考释三种》P500)由此可见,“曹”字之本义,既非“嘈”🤽🏼♂️🔕,也非“槽”🚵🏽。乃“㯥”之分化孳乳字,作为 “㯥”用作国族名🪅、地名之专用字🦧。在此意义上说,“曹”的本字或可认为是“漕”或“
”。故古籍中地名多用为“漕 ”字,如《诗·邶风·击鼓》💸:“土国城漕”,毛传:“漕,卫邑也🫳🏼。”而《古玺文编》曹亦作“
” 如:
(0304)
(1614)👩🏿。后曹行而㯥废👨🏽,㯥之本义、引申义亦由曹字所承载🦅。
另🦮:郭沫若、杨树达认为“曹”乃“邾”姓之本字,可备一说💅。郭先生云:“字原作
,从女,从棗🏇🏼。此字最为正确,即邾姓曹之本字也👷🏿♀️,以棗为声。”(《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杨树达赞同郭的说法✧,认为“说文五篇上曰部云:‘𣍘🧑🍳,狱之两曹也,从㯥,在廷东也,从曰,治事者也。今作曹。’ 按从㯥在廷东之说,殊不可通💆🏿♀️,自来治小学者皆不能质言此字之义💇🏻🩼。余顷治古金文,读鼄友父鬲云🧗🏼♀️:‘鼄友父滕其子
宝鬲🚶🏻♂️➡️,其眉寿👰♀️,永宝用🫅。’又𣏌伯鼎云:‘伯每刊作鼄
宝鼎🗜🔨,子子孙孙永宝用。’按鼄为邾之借字。春秋世族谱云:‘邾,曹姓。’郭君沫若谓
字从女棗声👩🏻🦯➡️,为曹姓之本字,是也☹️。余因悟曹之为字本从曰棗声,棗曹古音同幽部声亦相近🦦。与
字声类同🧜🏽,故古书假㯥为
,棗从二束,以形近误为二东🧏🏻♀️,字义遂不可说☪️。幸赖有金文
字🥴,可以推见曹字致误之由✩。然龟甲金文曹字皆从二束,则此字之误已久矣。”(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下P503-50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甲骨文“曹”字下方为“口”𓀁,而到了金文中“曹” 字的形体已出现讹变,原来的“口”形则变成了“甘”🖖🏼。小篆又将“甘”伪变为“曰”👩🏿⚖️,许慎对于“曹”字的说解,正是根据讹变了的字形。这种情况在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其例甚多,学者对这一规律多有所认识,并在文字的考释过程中加以自觉地运用👩🦲。如:“此()从口🙍🏻♂️,与从曰同意。”(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三种》P500)又如➜👋:“沓”字📪👍🏿,裘锡圭云🙅🏽♀️:“甲骨文里有一个从口从水的字,作
,
等形🐲,《甲骨文编》把这个字当作未识字附在口部之末。……甲骨文的
旁🐥,在较晚的古文字里往往变作
🧑🏽🦲👫、
等形,在《说文》的篆文里有往往变作
(曰)旁。《说文·曰部》有沓字:
,语沓沓多也⬛️,从水,从曰🧏🏻♀️。这个字六国古文写作
、
等形🙎🏻。汉印篆文写作
🏋️♂️、
等形🫅🏻,都从
不从曰,情况与上举曹🦷、昌等字相类👍🏿。由此可知甲骨文的呇字就是沓的初文🧭。(甲骨文字考释八篇《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释林·释
》也说道:“甲骨文第三期地名有呇字,作
也作
、
旧不识。甲骨文谓‘说文所无 ’,续甲骨文编混
于沓。按呇即沓字的初文。说文:‘沓,语多沓沓也🫰🏻🛌,从水曰。辽东有沓县。’说文在偏旁中往往从口伪从曰。例如‼️:甲骨文
字说文作
字⚠,
说文作
👩🏻🦽,是其证。(甲骨文字释林)
“”字,甲骨文作
🕠,《甲骨文编
下注》:“说文
🈂️,告也,从曰从册。卜辞从曰之字皆从口✬,隹旧
用🩱。”(甲骨文编P209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曹”字在战国、秦汉文字中又可省作(曹恭私玺)
(曹谊)
(中山王错壶)♡。早期隶书基本上承袭了篆书的写法😇,只是以平直方折的笔画取代小篆的弧笔圆转🚿。汉隶则有时删繁就简🎿,将二东之形省并为“
”,写作
(曹全碑)或更省作
(李靖碑)。楷书定为“曹” 。
“曹”字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如下: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9年3月4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9年3月4日
先生所言是也🤽🏿!
漢熹平石經《魯詩》作“”🩸,省兩“東”字下部之“小”👮🏿♂️。同先生所言的《曹恭私璽》!見馬衡先生遺著《漢石經集存》中的tb010051“寖彼、曹蜉”🏄🏼。乃《曹風》篇題之字!💅🏻!
裘錫圭先生《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頁83已說過,可以參考📣🙎♂️。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