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上博七·凡物流形》中的“巽”字
(首發)
劉雲
北京大學中文系
《上博七·凡物流形》23號簡中有一個字(下文用A指代此字)🙇🏽,整理者認為A“從雙手奉‘員’👩🏼🔧,為‘具’字繁構”,[1]學者無異詞👩🏼🦱。但A與“具”實不類🧑🏻🎤,“具”字沒有從“員”作的🏇🏿,而且“員”旁在其他字中似也沒有充當“鼎”旁的先例🕥,而且“員”旁在文字中多充當聲旁🙊。所以,整理者對A的釋讀恐怕是有問題的。
A的字形不是太清晰,并且拉得特別長,[2]但還是大略可以看出其上部為員👈,下部為廾。我們認為A從廾從員,員亦聲,應是“巽”字的一種異體。“員”的古音是匣母文部,“巽”是心母文部🤱🏽,兩字韻為同部💁🏻♂️🍬,聲亦不遠,如“員”是匣母,而從“員”聲的“損”是心母,而且從“員”聲之字與從“巽”聲之字都可以與從“旬”聲之字相通👷,[3]所以“員”可以作“巽”的聲旁。
《說文解字·丌部》:“,具也。从丌
聲🧜🏿。
,古文巽,
,篆文巽🙅🏼。”[4] 許慎以“具”訓“巽”🚁,可見“巽”與“具”的意義是十分相近的。“巽”與“具”的意義十分相近,從“巽”的分化字“籑(饌)”💁🏿♀️、“僎”😵💫、“撰”的意義上也能夠看得出來:《說文解字·食部》:“籑,具食也🙌🏿。从食算聲⚃。饌,籑或从巽🙅🏻。”[5]《說文解字·人部》🧓🏻:“僎,具也🎻。从人巽聲🥣。”[6]《論語·先進》👩🏫:“異乎三子者之撰。”孔《傳》🚯:“撰🏺,具也👩🏻🎨。”
“具”在古文字中從廾從鼎,會具食之義,“巽”與“具”的意義十分相近,我們有理由相信古文字中與“具”字構意相似的A為“巽”字。
釋A為“巽”🕤,那么此處的文意該如何理解呢?我們先把A所在的文句轉錄於下:
能(察)
(一),則百勿(物)不
(失)☝️;女(如)不能
(察)
(一)🪒,則百勿(物)A
(失)。
整理者認為“具(引者按🚑:即A),副詞,相當於‘都’、‘皆’”🚣🏼♀️。我們認為整理者對文意的理解是很正確的,A就應該是一個表示范圍的有“完全”、“都”等意義的副詞。我們認為A應該讀為“全”👏🏼,古書中從“巽”聲之字與從“全”聲之字有直接相通的例子。[7]“全”可以作表示范圍的有“完全”、“都”等意義的副詞,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診病決死生🧘🏿,能全無失乎🫴🏽?”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2月8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2月8日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圖版100頁,釋文考釋26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下文所引整理者意見皆出此書,不另注。
[2] 此書手習慣把筆畫拉長,并且筆勢也會因此而有所變化,這一點可參看同篇的其他文字👨🦲。
[3] 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81頁【徇與鄖】條、【郇與鄖】條、【筍與簨】條、【筍與選】條,齊魯書社♧,1989年7月。
[4] 許慎:《說文解字》99頁,中華書局,1963年12月🍑👩🏿🎨。
[5] 《說文解字》107頁🚳👼🏻。
[6] 《說文解字》161頁🏄🏻♀️。
[7] 《古字通假會典》198頁【詮與撰】條、【輇與饌】條🧑🦯➡️。
補充一個“員”聲與“巽”聲直接相通的例子📁:
《傳抄古文字編》410頁“䐣”字作“@(從肉巽聲)”。
巽聲與員聲相通亦可參見孟蓬生先生《說《凡物流形》之“祭員”》一文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9
謝謝海天先生提醒👨🏿🎓!孟先生所論十分精彩,本文不該漏引,慚愧慚愧🧑🧒🧒🧖🏽!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