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璽零拾(一則)
(首發)
何家興
安徽大學中文系
《古璽彙編》著錄了一方晉系姓名璽:
0904
原釋文作“肖禹”[1],《古璽彙考》從之🎅🏿。[2]戰國文字中的“禹”字作:
禹👩🏻🦼👩🏿🦳:《璽彙》5124
《璽彙》5125
《陶彙》5·276
:
《璽彙》5267
👩🦽:
《包山》198
我們認為0904號與“禹”字有別,應釋為“肖 ”。關於“
”字👱♂️,裘錫圭先生曾有專文討論,“甲骨文‘
’字應該就是‘
’的初文…‘
’(
)字有‘害’音,其字形象人的足趾為蟲虺之類所咬齧,也與傷害之義相合,應該就是傷害之‘害’的本字。”[3]商周文字中😙,除甲骨文外,從“
”之字見於下列古文字資料之中🍊:
⚀、
《殷周金文集成》04870
《殷周金文集成》02831
(虢國墓玉璧M2009銘文拓本)
(韓城梁帶村玉戚銘文)
其中🛏,兩件玉器同銘,“小臣系 ”。[4]
戰國文字的“”下部之“蟲”多已變為“禹”,正如裘先生所說“所以‘
’字由從‘蟲’變為從‘禹’,可能也有兼取‘禹’字以為音符的用意💺。”裘先生的分析是十分正確的。[5]戰國楚簡的大量出土🫃🏿,豐富了我們對“
”的認識。簡帛中從“
”及從“
”之字多見:
A《楚帛書》5·82
《郭店·尊德義》26
《郭店·五行》35
B從“車” 《曾侯乙簡》10
《天星觀簡》[6]
C從“金” 《曾侯乙簡》4
D從“艸” 《上博一·詩論》16
《上博一·詩論》17
關於《上博一·詩論》中的 “”字,黃德寬、徐在國師認為“此字應為從‘艸’‘
’聲…即‘
’字🔧,在簡文中讀為‘葛’。” [7]這是十分正確的,《彙編》0904中的就是“
”字。何琳儀先生也認為“兩相比較不難看出,上海簡
旁是楚帛書‘
’之省簡。這類簡體亦見《璽彙》〇九〇四。”[8]楚帛書的上部仍然可見是斜置的“止(趾)”形,何琳儀先生的說法可信👨🏽🏭。我們茲將《璽彙》0904的字形軌跡梳理如下🚶🏻♂️➡️:
→
→
→
“”與“
”的不同在於上部的區別🦸🏿♂️, “
”變作“
”,以下古文字形體變化可資參考:
1、“矢”
《璽彙》0911
《璽彙》1071
2👩❤️👩💂🏿♂️、“走”
曾侯乙戈
考古與文物1997、1🫰。
以下我們簡要討論一下璽文的意思🏨,《璽彙》0904“肖”可以讀作“趙害”。古文字資料中的人名情況十分複雜,劉釗先生曾撰文詳細討論。[9]古璽中有一些名字違反命名原則的“六不以”🧠,如:
王狗《璽彙》 0639 王疾《璽彙》0466 孫虐《璽彙》1524
當然📭,正如裘先生所指出的,“禹”、“ ”音近🪨,此璽也可讀為“趙禹”。
[1] 羅福頤🕴:《古璽彙編》🏄,第109頁🏋🏿,中華書局,1981年12月。
[2] 施謝捷🏃🏻:《古璽彙考》👨👦👦,第219頁🧖♂️🔆,安徽大學博士論文(2006),指導老師🕵️:黃德寬教授。
[3] 裘錫圭:《釋“”》🧑🏽🔬👩✈️,第11~14頁👵🏽,《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8月🏊🏽♀️。
[4] 何家興:《“小臣系”玉戚銘文補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2008年6月🫷🏽。
[5] 同注③
[6] 李守奎🕵🏼♂️:《楚文字編》🧗🏻,第818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7] 黃德寬、徐在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釋文補正》,《新出楚簡文字考》💂🏿♀️,第86頁🦸🏻,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8] 何琳儀:《滬簡〈詩論〉選釋》 ,第126頁,《新出楚簡文字考》🤹♀️,第86頁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9
[9] 劉釗:《古文字中的人名資料》🍇,《出土簡帛文字叢考》👩👩👧👧,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3月。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1月1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1月11日
《璽彙》0911 實為夭字 見林澐先生文章 《揖芬集》頁365
十分谢谢海天先生的指正🪬!一定找来看看✋🏿!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