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召南·甘棠》“拜”字新解
(首發)
吳文文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
摘要:通過對《詩經·召南·甘棠》“勿翦勿拜”中的“拜”字及其在韓、魯《詩》中異文“扒”字的考察👩⚕️🪭,認為“拜”、 “扒”都是假借用法🦹🏼♂️,其所表示的意義是“攀爬”。
關鍵詞:拜👩🏼🍳;扒🥦;本義👨🍼;攀爬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詩經·召南·甘棠》第三章為“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公所說”🤶🏻🏋🏿♀️,鄭玄對“拜”字的解釋是“拜之言拔也。”曆代以來🎭,有不少學者對“拜”字做出重新解釋,但大多數人仍贊成鄭玄的說法🦵🏼。比如🦹,郭沫若通過分析“拜”的金文字形“”認為其本義為拔草之“拔” ,作為禮節的“拜”義則是後來的引申義🙌🏻,並認為“拔” 與“拜”在動作上的相似性,是這種引申得以產生的原因。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所以後來造“拔”字以表示“拔草”這個動作。[1]拔草之“拔”與古時禮節之“拜”在動作上是否具有相似性👨🏻🎨🤞🏿,以及這種詞義引申能否成立暫且不論,鄭玄“拜之言拔也”這種解釋的合理性尚存疑問。“勿翦勿拜”的上文有“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公所憩”🏇🏼,史傳召公曾在此樹下聽訟決獄。“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2]P8按朱熹的說法,本詩的主旨是追念召公之德而敬愛其樹。斯人已去,此詩產生之年代,去召公時又有年👨🏼🍼,因此,據字義和此詩背景理解,詩中所詠甘棠在當時是已是枝繁葉茂的一棵大樹。前人馬薇庼據此也認識到,茂盛的甘棠如何連根拔得起來?[3]P6621
一些學者也認識到“拜之言拔也”的解釋實屬牽強,並提出“拜”乃“屈(彎曲)”義。“彎曲”之說始見於唐施士丐🛳,朱熹從之,《詩集傳》:“拜🛠🚣🏻♂️,屈🚴♀️。 ”[2]P8《詩經鑒賞辭典·甘棠》注釋引清人方玉潤《詩經原始》:“拜🫅🏿,屈也🐚。施士丐曰🐎:如人身之拜小低屈也。嚴氏粲曰:挽其枝以至地也👮🏼♂️。”譯文作“莫剪樹枝莫彎曲”。[4]P37朱熹等人認為“拜”之禮節義在先,“屈(彎曲)”義是其引申,因行拜禮時身體之彎曲與被攀折樹枝之彎曲類似,故“拜”可引申出動作“屈”義🐦🦶🏻。與“拜之言拔也”比較,“拜”釋為“屈(彎曲)”在文意上更為通順。但“拜”作“屈”解不見於其他材料,且二者在語音上相距太遠,也不構成通假👨🏿🦳𓀝,尚不能較好的令人信服。
第三種解釋認為“拜”通“掰 (擘) ”😟,釋為“分開”🧵。《詩經詞典》🍊:掰,擘 [5]P7。《古代漢語詞典》:“音bài,掰,擘。”[6]P35喬秋穎認為此通假在語音上不符條件。查上古音,“擘”為幫母錫部🤵🏻♀️,“拜”為幫母月部,“‘擘’雖與‘拜’聲類相同🎖,但韻部相隔較遠,按王力先生的上古韻部系統🙏🥬,錫部在甲類🦺🚌,和支耕為一組,主要元音為e🚼,收-k尾📜;月部在乙類,和歌元為一組🤾🏽♂️,主要元音為a🧆,收-t尾。主要元音和韻尾相差都太大👨🦯,‘擘、拜’不相通。” [7] 另外🌉,“分開”似乎並無破壞意,“拜”字作“分開(樹枝)”義去理解詩意也略顯牽強💇🏽。
以上對“拜”字分別做“拔”、“屈 ”🧑🏿🎨、“掰 (擘) ”解皆不盡如人意。毛《詩》“拜”字在韓、魯《詩》中有一異文做“扒”😂,此外,《廣韻》🤽🏽♀️、王應麟《詩考》亦引詩作“扒”👩🏼💼。《廣韻·怪韻》“扒”字:“詩雲🧔♂️🫥,勿剪勿扒🍆。” [8]P111宋王應麟《詩考》雲:“勿翦勿扒,亦作拜📱🤾🏻♂️。”[9] P624 “拜”、“扒”以及它們所要表達的本字之間的關系存在以下幾種可能:一是“拜”為本字🫱🏻,“扒 ”為通假用法;二是“扒”即本字🧕🏿,“拜”為通假用法;三是“拜”、“扒”都是假借用法🏊,當時本無其字。通過分析“ 拜”👩🏽🍼、“扒”的字義🙅♂️,我們認為是第三種可能。“在上古只用象形和會意兩種方法造字,不僅對一些含義複雜的實詞難以造出相應的字體,而且對那些意義抽象的虛詞更無法創造文字,只有語言形態🩹,沒有書面形態⚠️😮💨。”[10] P44像“拜”🧑🏻🍼、“扒”這樣🤏🆒,一對異文都用作假借的現象在古籍中是很多的,朱承平先生對此有過專門敘述,例如🌯,他舉例說🧑🏿⚖️:“兩個假借字音近義通,都是本無其字的假借🌦,如曹植《周文王贊》:‘於赫聖德🥱,實惟文王👓。’明程氏刊本如此🌔。宋刊本《曹子建文集》‘實’作‘寔’。‘實’、‘寔’二字,古通用,皆虛詞,在強調名詞謂語的作用方面,一直就沒有本字🧹。”[11]P55那麼,“拜”、“扒”這一對異文借其字音所要表達的意義是什麼呢?我們認為,詩中“拜”、“扒”表示當時語言中的“爬”義(當時無“爬”字,“爬”為後起字),作“攀爬”解😜。這一點可以從“扒 ”字在文獻中的用法去尋找線索。借“扒”字表示“爬”義的例子在文獻中是很多的,例見《通假字匯釋》“扒”字條: “通‘爬’。宋曾鞏《南豐先生元豐類稿》卷七《離齊州後五首》之二:‘畫船終日扒沙行,已去齊州一月程。’” [12]P491《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也引用“扒”通“爬”的不少例子:“明朱京藩《風流院(傳奇)投羅》🚵🏿:‘我優待了他,他明朝就扒在我頭上來哩。’《古今雜劇》明缺名《玉通和尚》:‘又像俺門寶塔上的階梯,從一二層扒將八九,不知有幾多般的跌撞蹭蹬。’《古今雜劇》明徐渭《漁陽三弄》:‘不想道屈身軀,扒出他們胯🧚。’《三國演義》第九十回:‘洞內孟獲宗黨,皆棄官闕⏱,扒山越嶺而走。’《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只是一個稀醉的醉漢闖進來,進門就跌了一交,扒起來🐈⬛,摸一摸頭,向內裏直跑。’[13]P342
因此🚻,我們認為“拜”、 “扒”都是假借用法,其所表示的本字的意義是“爬”。“拜”🧝🏽♂️、“扒”作“爬”解就疏通詩義來講是合理的,《甘棠》有可能是為勸誡樹下嬉戲的頑童所作👩👩👧,告誡他們不要破壞、攀爬這棵樹🤱🏼,以追念召公之德📺。這也說明當時中國古人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開始萌芽出保護意識了。至今農村有些地方,大人都會反複告誡小孩不要破壞、攀爬當地的社樹👨⚕️、“神樹 ”,或許是《甘棠》所詠之意的古風遺存吧✮。
參考文獻☪️:
[1]郭沫若 金文叢考[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2](宋)朱熹 詩經集注[M]. 臺灣: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8
[3]周法高 金文詁林[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金啟華等.詩經鑒賞辭典 [M].安徽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0
[5]向熹.詩經詞典[M].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6]陳複華等.古代漢語詞典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7]喬秋穎.《詩經·召南·甘棠》“拜”字解[J]古漢語研究2003.2
[8](宋)陳彭年等.《宋本廣韻》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8
[9]鄭權中.通借字萃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10
[10]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 [M]. 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7.
[11]朱承平.異文類語料的鑒別與應用[M].長沙🧑🏻🎨:嶽麓書社. 2005.7
[12]馮其庸 鄧安生.通假字匯釋[M].2006年3月
[13]王海根.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1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1月7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1月7日
吳先生您好:
《廣韻》十六《怪》:“扒🛴,拔也🍦。《詩》曰:‘勿翦勿扒。’”案:作“扒”未見得是《魯詩》!
《韓詩外傳》卷一:『昔者周道之盛🤵🏻♀️,邵伯在朝,有司請營邵以居🚰。邵伯曰:“嗟!以吾一身而勞百姓,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於是出而就蒸庶於阡陌隴畝之間而聽斷焉。邵伯暴處遠野,廬於樹下,百姓大說,耕桑者倍力以勸𓀗。於是歲大稔👮🏿♂️,民給家足。其後👱🏿♂️,在位者驕奢,不恤元元👧🏼,稅賦繁數🏌🏼♂️,百姓困乏⏬,耕桑失時👱🏽。於是詩人見邵伯之所休息樹下,美而歌之🧤。《詩》曰:“蔽茀甘棠,勿剗勿伐📴,召伯所茇🤽🏽♂️。”此之謂也🧑🏿🦲。』此《韓詩》說!
阜陽漢簡《詩經》存殘字S007 “
另先生之文中“王應麟《詩考》雲”🐟🧚、“詩雲🤶🏽,勿剪勿扒。” 其中“雲”字,還是作簡體“云”字爲好!!!
甘棠,豆梨🧎🏻♂️➡️,又名甘棠🙋🏼,......等🏨。为蔷薇科ROSACEAE落叶乔木,高达8米。与杜梨相似🧔🏼,但叶柄长4-8厘米,花序无毛,果黑褐色,果梗细长,果含糖15%-20%,故称甘棠🤏🏿🃏。胡淼-《诗经的科学解读》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