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古文字所见“□”
(首发)
杨坤
古文字所见之“□”⚛️,乃许叔重《说文解字叙》所谓“文”也🐑。其“依类象形”🧵,可分为二。一者,象其“丁壮成实”,如天干之“丁”。此唐立庵先生于其《殷虚文字记》中已有明析。二者🪇,取其轮廓📙,以类回环之界。如《说文》所录之“□”部诸字🤰🏿,及“韦”、“邑”、“州”、“域 ”、“璧”、“田”🧑⚖️☑️、“土”🧘🏻♂️💆🏼♀️、“坰”、“仓”、“舍”等字所从🧑🏿🎨,皆是。
殷虚卜辞有“即□”一词,与“即宗”对贞(《甲骨文合集》34102)。其“□”,多读为“祊”⚄。然直祭与索祭,参考成都百花潭铜壶纹饰,可知其事并行🐦⬛,祝尸直祭在堂、持茅索祭在庭而已。此与礼经所记🎖,并无大异🤽🏼♀️。而人鬼之祀👳🏽♂️👩🦽➡️,尚有不同者。如《尚书》金縢篇,周公“为三壇同墠🧱,告大王🦷、王季👩🏼🍼、文王”。郑康成世,尚得见其址。《祭法》王立七庙、一壇、一墠🧍♂️⛓️💥。郑氏注云⏬:“封土为壇🙇,除地为墠”。壇与壝、堳、埒同,见《周礼》大司徒、封人郑氏注📙。按郑氏《周礼》小宗伯注,壇有茔域,四面为垠埒。则壇从“回”,乃由“□”得义。故卜辞“即□” 🌇,或谓在壇祷也。
与“□”有关者,尚有“垗”字🧽。《说文》云😶🌫️:“为四畔界♥️,祭其中。《周礼》曰‘垗五帝于四郊’⛽️。”
然卜辞“□”字,仍颇难分辨。故陈梦家先生《综述》第十二章庙号,即以其大部为先公之主名。至如“黄□”😤、“伊□”等,则或为诸侯之壇也。《祭法》曰“去祧为壇、去壇为墠、去墠为鬼”云云🤧,当为古礼。
戊子孟秋十七日
云间后学杨坤 草于华亭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年8月17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年8月21日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