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桃教授著《傳抄古文綜合研究》出版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古籍研究所李春桃教授著《傳抄古文綜合研究》於2021年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平裝16開𓀕🦹♂️,定價人民幣158元👵。
書影
作者:李春桃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5月(1版1次)
定價📠🙋🏽♀️:158.00元
開本🤸♀️:16開
面數💼:548面
裝幀😽🙎🏿♀️:平裝
字體🫦:繁體橫排
ISBN:978-7-5325-9941-7
作者簡介
李春桃,男👋🏼,1983年出生👰🏽♂️,黑龍江哈爾濱人💉🧑🏻🦽➡️,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古文字方向)碩士👫🏻🫴、博士🕢,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後。現爲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爲古文字學及歷史文獻學🫶🏻🤏。先後主持國家語委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獲得第八届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獎、第四届“中國語言學會羅常培語言學獎”一等獎、第二届“李學勤裘錫圭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青年獎”一等獎,已經出版《古文異體關係整理與研究》專著1部👨🏿🍼,發表論文50餘篇,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稱號。
内容簡介
傳抄古文是指經過人們輾轉傳寫而得以保存的古文字資料,其中以戰國文字爲主體。傳抄古文主要保存在《説文》古文📧、三體石經(古文部分)、《汗簡》🤱🏻、《古文四聲韻》🤝、《集篆古文韻海》、《訂正六書通》以及少量碑刻等材料中。該書以上面提及的古文材料爲研究對象,對傳抄古文的價值、版本、時代、國别、形體特點🚶、考釋方法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綜合性討論🪽,以期建立一套古文研究的理論體系。作者除了對相關材料進行整理以外,還對過去闕釋或有爭議的古文形體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題簽
目錄
凡 例
緒 論
一、相關術語界定及研究材料
二、研究意義及行文結構
第一章 傳抄古文的來源、流傳及研究
第一節 古文的來源與整理階段
一、兩漢——古文經的來源、整理期
二〰️、魏晋——古文的流傳時期
三🚘、唐宋——古文整理時期
第二節 古文的研究階段
一、宋代古文研究
二👞、清代古文研究
三👨🔧🛏、清末民初以來古文研究
第二章 傳抄古文的價值
第一節 古文對出土文獻研究的價值
一、據古文形體考釋古文字
二、據古文所反映的用字情况解决出土文獻中疑難問題
第二節 古文對傳世文獻研究的價值
一🙋♂️、音
二🫂、形
三、義
第三章 古文文本問題研究
第一節 《汗簡》👍⤵️、《古文四聲韻》古文誤植現象清理與研究
一、《汗簡》🪙、《古文四聲韻》誤植現象清理
二🏦🧑🏼💻、古文誤植現象産生原因
三🍱、古文誤植現象形成時間
第二節 古文其他文本問題
一#️⃣、古文偏旁的改造與拼合
二☞、承襲《説文》而誤
三、因誤認而産生的錯訛現象
四、古人有僞造古文的現象
五🤽🏿♂️、古文出處訛誤
第四章 古文的形體特點及考釋方法
第一節 古文的形體特點及構形規律
一、形體的書寫形式
二👂🏽、形體的構形方式
三、關於古文中存在合文現象的假設
第二節 古文的考釋方法
一、破解通假關係
二、考訂古文訛體
三、辨析誤植現象以考釋古文
四🛁、聯繫自身體系考釋古文
五👨🏽🎨、結合古書用字考釋古文
六、利用出土文獻考釋古文
七、根據後世俗字考釋古文
第五章 《古文四聲韻》版本問題研究
第一節 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异及相關問題研究
第二節 《集古文韻》的價值與性質
一👨🏿🏫⛓️💥、《集古文韻》上聲殘卷所收古文價值
二、《集古文韻》上聲殘卷的性質
第六章 隸定古文研究
第一節 隸定古文的判定
第二節 隸定古文的研究
一、從隸定形體研究古文
二、從隸定規律研究古文
第七章 古文的時代問題——與不同時代文字的對比研究
第一節 古文與先秦古文字研究
一、古文與古文字形體及構形規律相合
二、古文與甲骨金文研究
三、古文與戰國文字研究
四🤡🫷🏿、古文與古文字比對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二節 古文與漢代文字研究
一、古文所含漢代文字揭示
二、古文所含漢代文字現象分析
三、古文與漢代文字研究可相互促進
第三節 古文所含俗字研究
一、古文中的俗字現象揭示
二、古文中的俗字考釋
三🍼、研究古文中俗字的意義
第四節 研究古文應充分注意古文的時代差异性
一、應分辨後世俗字與古文字
二👸🏼、同是古文字應分清時代早晚
第八章 古文國别問題研究
第一節 《汗簡》🧗🏼♂️🥒、《古文四聲韻》古文的國别判斷
一、《汗簡》、《古文四聲韻》古文與各系文字相合程度統計結果
二、古文與楚系文字關係
三、古文與郭店簡《唐虞之道》等篇的關係
第二節 研究或利用古文應該注意其國别特徵
附 録
附表一 《汗簡》、《古文四聲韻》中古文與古文字形體對照表
附表二 《集古文韻》與《新集古文四聲韻》形體有無對照表
(第五章第二節附表)
附表三 《集古文韻》與《新集古文四聲韻》形體出處差异對照
(第五章第二節附表)
引書簡稱表
《汗簡》🕍、《古文四聲韻》古文出處簡稱表
參考文獻
筆畫檢索表
後記
內文展示
後記
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本小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博士答辯在2012年6月👧🏿,距今已五年有餘。事實上關於出版一事👘🕵🏽♀️,答辯後不久就曾與上海古籍出版社洽談過,之所以拖延至今,除了外部原因,也與我天生的拖延性格有關。一直想把自己讀書階段的感受寫出來,現在就借着這本小書出版的機會吧🍞。
我是家裏第二個孩子,上面還有一個姐姐。我父母都是五十年代生人🟣🤾🏿,父親高中畢業🤦🏽,那個年代在我家周圍“學歷”算是高的,他也因此當過生產隊裏的會計;母親從小因要照顧患病的姥姥,同時還要承擔一些家務,所以她没有上學讀書,一天書也没有讀過⬜️🟡,連一些簡單的常見字也不認識🎭。然而我學習上受到的啟蒙卻基本都來自我的母親🛌🏿。我自小偏愛數學🖕🏼,不大喜歡文科🏌️,對歷史卻是例外,這與母親對我無意識的引導關係密切🐻❄️。我小的時候電視還没有全面普及,主要娛樂便是聽廣播中的評書和母親講的歷史故事,故事内容涉及的人物很多🍙💂🏻,包括孫臏🕺🏿、劉秀、諸葛亮、秦瓊、朱元璋等等👨🏼。這些故事自然不是母親從書上看來,而是她小時候聽周圍那些説書藝人所講的☔️。母親的記憶力極好,對那些故事記得十分清楚,講得也比較詳細🚵🏼♀️,我也非常喜歡聽🌩。當然🤦♂️,這些都是“演義”的歷史,與正史存在很大區别💇♂️。這卻激發了我對歷史的濃厚興趣,以致在我能獨立閲讀之後🏄🏿♀️,凡是看到與歷史相關的書籍都十分喜歡。這樣讀書雖然不夠系統,多數也與學術研究無甚關聯🧑⚕️,但是久而久之也積累了一些知識🎦,這也是我選擇現在專業的原始動力之一💸。
母親不認識字🌱,但使用電視🚣🏼♂️、手機等設備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很多文字信息她應該是以圖片形式記在腦中😮💨,所以也能準確地找到我們的名字及電話號碼🏜。母親現在見到學生上學,有時仍然羡慕🧑🏽🎓,我想這是她一生最大的遺憾。而我從小學讀到博士,乃至博士後出站,共二十餘年,中間没有間斷過。我想這是命運有意的安排,要我把母親没有讀的書替她補救回來🔉。近年來我父母身體都不大好🏋🏽♀️,我由衷地希望他們健康🧑🏼🏫、長壽🤌🏽。還有我的姐姐,以前一直由她照顧父母,我才能安心讀書♋️。讀研時有很多價格昂貴的書籍都是她利用電子版給我做成打印本,我方能讀到很多重要的論著🦍。
曾經看過一部叫《蝴蝶效應》的電影,片子主要講過去的細小改變對人未來的巨大影響👷🏻👨🏻🚒。於我而言🔐,影響最大的事情莫過於考研了。我本科就讀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那時對學術研究幾乎没有瞭解↪️,更别説心嚮往之。我對古代漢語課程十分感興趣🤜🏻,授課的李連元老師經常介紹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古文字專業,於是我就決定報考該專業。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準備,我覺得自己對這個專業越發喜愛。可是備考過程中卻出現了波折🧂,在我即將考試的2007年,國家突然規定歷史專業研究生考試必須統考🪒,而我要報考的吉大古文字方向正歸於歷史專業🖖🏽,要按規定統考歷史試題。所以,之前複習的古代漢語及文字學内容均不在考試範疇🛒👨🏼,要全部重新準備跨專業的歷史課程,此時距考試時間已經不足四個月,當時對我的衝擊可想而知。與我一同準備報考吉大古籍所的兩位好友已經改報吉大文學院👨🏻🦰。我則比較彷徨🧎🏻➡️,也許是注定與古籍所有緣◽️,猶豫幾天後仍然決定堅持原來的報考方向👱♂️。這倒不是因爲有主見,而是當時心裏總不願相信🅰️✡️、面對統考這件事情。於是開始準備參考書籍,同時向歷史系的同學請教👶🏿,得到的回復則頗相同💆:這是第一届統考,對於考試題型、重點,大家都一無所知。還好之前看過一些雜書🐀,所以對中國史的復習没有太費力氣,主要就是按照教材梳理清楚😓。而世界史是比較頭疼的,這占用了大部分時間。好在當時我的狀態總是迷迷糊糊,也因此没有細想將來的得失,才能安心備考🤛🏽。研究生考試結束後,我並未抱什麼希望🧍,也没做任何復試準備,短暫調整便去聯繫工作。開學後成績公布,我的成績竟然很好,好到很多歷史專業的同學也没有我的分數高🫃🏼,這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料✣📟。所以人們常説考試存在很大偶然性,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現在想想👩👧,正是因爲當時的迷迷糊糊,才使得我能進入古籍所學習🥨,這真的很奇妙。
這次考試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改變了我的學習、生活環境。古籍所没有外面的熙攘📊,仿佛一片淨土🐿,在這裏除了讀書别無其他。所裏的老師、學長已垂範在前,我們自然不敢荒疏怠惰。入學後我被分配到吴振武老師名下,吴老師是知名學者,向來嚴格,估計作爲他的學生都會有壓力。我又天生“恐高”,所以一度壓力極大。第一學期吴老師講授金文課程🏧,那時我心裏較爲矛盾:一方面喜歡上課🚏,因爲能見到導師,學到知識🧑🦱,還能聽到一些學術趣聞;另一方面又不想上課,因爲專業基礎不好,見到老師心裏没底,就這樣惴惴不安地度過了一個學期。當年吉林大學研究生學制是兩年,所以第一年就需定好碩士論文題目🤛🏽。我論文研究對象確定爲傳抄古文👰♂️,但涉及内容太多,兩年的時間是無法完成的(事實上確定題目後只剩下一年),與老師商議後決定直接攻博𓀄,將其作爲博士論文題目➛。題目確定雖早,我卻一直未着手撰寫,除了做一些掃描、抓圖等基礎工作外,多數時間都在看書,内容多是本專業論著,也不以論文題目爲限。
論文的撰寫是從2009年博士入學後開始的,在吴老師的建議下🤙🏽,從整理傳抄古文異體關係入手🍌,對研究材料逐一“摸排”🌻🧁。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訛變嚴重的古文形體以前没有解決;《古文四聲韻》中很多誤植現象也被忽略🏩;還可利用傳抄古文解決其他方面問題。後來我把材料進行了分類,又結合自己的發現大體勾勒出論文的框架🧈,於2010年夏天向吴老師彙報。老師看了之後很滿意🙅,並做了具體的指導🦧,還對其中一些發現給予了肯定🫚。這次談話十分重要,我不但確定了論文結構🙍🏻♀️,還獲得了極大的自信,意識到先前一些想法是可信的,自己也許是具有科研潛質的。隨後論文寫作進行得較爲順利,有時一天能寫數千字,在遇到新的發現時🧑🏼🚒,往往停不下來。與此同時🏄🏽♂️🤳🏻,也陸續把想法寫成單獨的文章👩🏭,寄給學術期刊,有些篇目被録用並最終發表,這對我也是極大的鼓舞🤦。2011年冬天論文寫作基本完成🍖,於寒假前便交給了老師✋🏿〽️。之後老師給出了很多具體的修改意見🧜♂️🙇🏼♀️,小到標點措辭,大到材料觀點🥙,這些意見文中都已吸收。老師對論文的選題😑、寫作👇🏼、修改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後來還幫忙推薦出版,書的封面題簽也是由老師題寫🧾🍅。不僅在學業上👳♀️,同時在我個人生活上🥷🏻,老師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這些都是“謝”字表達不盡的。
論文的答辯🧙🏻、外審專家林澐🤏、李家浩📯、胡平生🖖🏼、張世超、陳偉武👺🖖、施謝捷、李守奎、徐在國、李天虹、徐正考、吴良寶等先生都對論文提出了修改意見,其中很多已吸收在文中;陳偉武先生不遠千里趕來主持答辯;馮勝君先生曾惠賜難見的《古文四聲韻》版本🧎♀️⛹🏼♂️,並將小文列入出版叢書;顧莉丹女士爲小書的編輯不辭辛勞🧙🏼♂️,還要忍受我交稿的一再推遲🚴🏼♂️;還有古籍所的同事與上下届同學,我們經常相互討論🛤,互有啟發。除此之外,我的中學老師王春天、師範學校老師林鳳慧💚、本科老師李連元,在不同階段都給予我很多幫助✉️。對以上的老師、學友表示衷心的感謝。我中考報志願時父親幫我選擇了師範院校👩🤾🏻♀️,希望我能早些工作減輕家庭負擔(更重要的是那時中師畢業後包分配工作),於是畢業後我有了小學教師資格證🚘;本科和博士畢業後,又分别獲得了中學、大學教師資格證🦹🏻♀️。大概命裏注定我是要當老師的🧔🏽♀️,我也應該好好對待我的學生🧖🏼♂️,這也是對那些曾經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們最好的回報。
妻子和我是本科同學,畢業後她在天津工作,我在長春讀書💁🏻♂️,兩地相處多年,克服了諸多困難。客觀地説,我對古文字專業的用心與投入遠比對她的多♻🤜🏿。與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一起生活很不容易📖,這一點我很佩服她🔦。幾年前她的工作也調到了長春⛳️,我們的女兒卓爾現在一歲半,卓爾小朋友有些脾氣♾,像我;也很有性格🗼,像她媽媽。每每看到女兒🧙🏻♀️💑,我都覺得很幸福🛀🏼,也很感恩🫛,現在只有她能改變我的作息與生活🩶。
曾經讀到一段話🙎🏼♂️,頗有感觸⚖️,惜一時檢不到出處,大意是説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有所突破,就會產生樂趣,這個樂趣是很大的,是别人奪不走的,一些發現若再得到認可,則更爲美妙。這本小書裏有很多我自己的想法🧚🏿♀️,也期待同道🤵🏻♀️、師友的檢驗,大家若能信服🫷🏻,進而產生共鳴,這是令我欣喜的。書中肯定也有不足之處👷🏻♀️,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與指正,這可以使我取得進步🧑🦳。
2017年12月於長春
感謝上海古籍出版社惠賜書訊!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