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孟龍先生著《西漢侯國地理》(修訂本)出版
復旦大學歷史系馬孟龍先生著《西漢侯國地理》(修訂本)於2021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精裝32開🧖🏻♂️,定價人民幣168元🩷。
《西漢侯國地理》(修訂本)
作者:馬孟龍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1年2月
定價:168.00元
ISBN🈯️:978-7-5325-9858-8
內容簡介
西漢時期,先後封置八百余個侯國。數量如此眾多的侯國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徵,一直不甚明瞭👩🏼🚒。馬孟龍的《西漢侯國地理》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結合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對西漢近八百個侯國的地理方位進行考證。同時採用“水平橫剖面”方法,復原七個具有明確年代斷限的西漢侯國地理分布剖面,並對每一個剖面所呈現出的侯國分布特徵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之上🚶🏻♀️,總結了西漢侯國地域分布特徵發展👮🏽、演變的總體趨勢。最後🫘,本書還對有關西漢侯國地理分布、侯國遷徙等一系列專題進行了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注意的西漢政治制度、政治政策的變革。本書脫胎於全國百篇優博,是第一部以西漢侯國地理分布爲研究方向的專著✌🏻,全面展示西漢八百侯國的歷史變遷及地理分布,考辨精詳,新見迭出🤾🏽,辛德勇譽之爲“讀書得間”,可爲日後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借鑒。
作者簡介
馬孟龍,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爲歷史地理學。著有《西漢侯國地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大一統王朝的確立:秦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秦漢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細講中國歷史叢書”)等專著,曾獲第四屆譚其驤禹貢基金青年歷史地理論著獎論文類三等獎🫸🏽、2014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上海市第12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主持2014年教育部社會科學青年基金專案“張家山247號漢墓《二年律令·秩律》與漢初政區地理”等。
目 録
序一葛劍雄
序二辛德勇
導言:如何使用這本書
序章
引言 1
一、 西漢侯國地理研究的學術史回顧3
二、 本書的主旨及結構26
上編 基本史料的考訂29
第一章 《漢書》侯表下注“郡縣名”體例疏正31
一、 《漢表》下注縣名體例考31
二、 《漢表》下注郡名體例考40
結語53
第二章 《水經注》、《史記索隱》侯國地理信息考辨54
一、 《水經注》侯國地理信息之史料來源54
二🧚🏻♀️、 《史記索隱》侯國地理信息之史料來源62
結語68
中編 侯國地理分布格局的變遷71
引論:本編的研究思路73
第一章 《漢書·地理志》侯國地理分布76
一、 《漢書·地理志》行政建制斷限考77
二、 《漢書·地理志》斷於“綏和二年三月”辨誤82
三、 元延三年侯國數目89
四、 元延三年侯國分布圖95
五、 元延三年侯國分布特徵概述97
結語103
第二章 高帝十年侯國地理分布105
一、 高帝十年行政區劃106
二、 高帝十年侯國數目及侯國分布圖121
三、 高帝十年侯國分布特徵概述125
結語136
附🤠:汁防侯國非“廣漢郡汁方縣”考138
第三章 惠帝七年侯國地理分布144
一、 惠帝七年行政區劃144
二、 惠帝七年侯國數目及侯國分布圖148
三📞、 惠帝七年侯國分布特徵概述149
結語153
第四章 文帝十一年侯國地理分布155
一、 文帝十一年行政區劃156
二👨🏽🔬、 文帝十一年侯國數目及侯國分布圖160
三🗞、 文帝十一年侯國分布特徵概述161
結語166
第五章 景帝中五年侯國地理分布169
一🖨、 景帝中五年行政區劃169
二📱、 景帝中五年侯國數目及侯國分布圖180
三👯♀️、 景帝中五年侯國分布特徵概述182
結語187
第六章 武帝元光五年侯國地理分布188
一🎆、 武帝元光五年行政區劃188
二、 武帝元光五年侯國數目及侯國分布圖191
三、 武帝元光五年侯國分布特徵概述192
結語195
第七章 武帝太初元年侯國地理分布196
一、 武帝太初元年行政區劃197
二💙、 武帝太初元年侯國數目及侯國分布圖211
三🧝🏻♂️、 武帝太初元年侯國分布特徵概述213
結語219
本編的基本結論222
下編 侯國地理分布專題研究225
第一章 “王國境內無侯國”格局的形成227
一👩🏼🔧、 “王國境內無侯國”形成于文帝初年辨誤228
二、 “王國境內無侯國”格局形成的時代斷限230
三、 景帝封建體制改革與侯國地位的變化233
四👨🏽🦲、 景帝“徙侯國出王國”考240
結語250
第二章 漢初王子侯國地理分布252
一、 惠帝、高後時代王子侯國地理分布252
二👳🏼、 文帝時代王子侯國地理分布254
三、 景帝時代王子侯國地理分布262
結語266
附一:長沙王子侯國遷徙考267
附二🙅♂️:齊孝王王子侯國封置、遷徙考278
第三章 異族歸義侯國地理分布285
一、 匈奴歸義侯國地理分布285
二🧑🏿🦱、 南粵、東越☢️、朝鮮歸義侯國地理分布292
三👩🏿💼、 歸義侯國地理分布特徵形成之原因297
結語301
第四章 文帝“遷淮南國三侯邑”史事考辨303
一、 文帝遷淮南國三侯邑名目考304
二、 文帝“易侯邑”與“令列侯之國”制度308
結語312
第五章 武帝“廣關”與河東地區侯國遷徙313
一👩🏽⚕️、 元鼎二年河東地區侯國分布314
二😎、 代王子侯國遷徙考318
三、 河東地區功臣侯國之變動322
四、 武帝晚期河東地區封置侯國考辨325
結語328
第六章 元鼎五年“酎金案”研究330
一、 “酎金失國”列侯名目統計330
二、 酎金案與漢廷財政危機334
三🟥、 酎金案與元鼎年間地域控制政策調整338
結語345
第七章 郡國更置與侯國遷徙346
一🏡、 元狩六年齊國設置與淄川王子侯國遷徙347
二👩🦯、 廣平、清河“郡國更置”與侯國遷徙352
三、 郡國更置過程中對侯國分布因素的兼顧356
結語358
附篇361
河西漢簡所見與西漢侯國相關的幾個地名363
一、 魏郡轑陽縣364
二🧑🏻🎄⛹🏻、 平幹國襄嚵縣366
三🌕、 昌邑國鬱狼縣367
四🙍🏽♂️、 大河郡平縣368
五、 趙國尉文縣369
六🚪、 梁國載縣371
七🦡、 魏郡鄃縣、魏郡厝縣374
八、 魏郡揤裴縣378
九⚪️、 淮陽郡贊縣379
十👘、 淮陽郡栗侯國382
北京大學藏秦水陸里程簡冊釋地五則385
一、 陽新鄉386
二、 櫟陵388
三、 訄渠391
四👎🏼、 輸民(輪氏)393
五🧏🏼♀️、 女(汝)陽395
西漢桂陽郡陽山侯國💇🏽♀️、陰山侯國考辨398
一、 嶺南陽山縣的始置年代400
二📓、 漢代桂陽郡陽山縣之方位404
三、 試析“陽山改爲陰山”說法的由來410
結語413
漢晉阜陵縣地望再探416
漢代阜城🙆🏼♀️🔢、蠡吾👌🏻、臨樂地望考辨429
一、 東漢阜城縣429
二、 漢代蠡吾縣438
三🥷🏼、 西漢中山國臨樂縣445
附:大陸澤、安郭亭之間《山經》大河河道考449
附録453
西漢侯國建置沿革綜表455
侯國附考603
侯國索引610
參考文獻623
一♨️、 古籍623
二、 出土文獻及考古報告625
三🎫、 近人論著626
後記634
修訂本後記640
後記🚵🏻♀️:致我的復旦求學歲月
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是我的博士論文。然而倒退十年,我不會想到自己能成爲博士,自然也不會想到有博士論文。
大約在本科三年級🎻,我在學校的圖書館意外地翻到一本《中國歷史地圖集》。在饒有興致地翻閱過後,我突然萌生要去瞭解這部地圖集由來的衝動。通過向老師請教,我得知這部地圖集的編繪⛷,是依靠一門特殊的學問——歷史地理學😲。然而,對於一位中文系的老師,她並不能清楚地解釋什麼是歷史地理學,而我求知的衝動竟被無限放大🧑🏿⚕️,於是又一個念頭產生🙇🏼♀️:去考歷史地理學的研究生🚸,搞清楚這究竟是門什麼學問。
對於一個中文系的本科生,要開拓一條與本專業毫無關係的求學道路談何容易。在檢索了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簡章後💡,我作出決定🤎,報考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歷史地理學研究生。選擇南開大學的理由很簡單,南開大學很有名,南開大學離我家近。
我本科就讀的沈陽大學,是一座市屬院校👩🏽💻,這裏的學生在學期間的目標無外乎兩種,找工作和談戀愛🤷,選擇繼續走學術道路的人寥寥無幾。即便有人報考研究生🎱,大多是遼寧大學之類的省屬院校。報考南開大學的我🏋️♀️,在一般人看來簡直不知天高地厚。然而連我也沒有想到,一年後自己竟然真的成爲南開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當進入南開大學的喜悅消散之後,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我的面前🏀,南開大學並沒有從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老師⛹🏻♀️,招收歷史地理學研究生只是一個嘗試。在我碩士畢業的那一年,這個研究方向被取消了🧑🦱,所以我畢業證書的研究方向改成“中國古代史”。在南開大學學習期間,我會被同學們反復問到一個問題🧑🏼🤝🧑🏼:“既然你想搞歷史地理學🧜🏽🤷🏻,爲什麼不報考復旦大學?”我總是無言以對。對於一個歷史學背景的人,這可能是一個常識,但是對於一個中文背景,而且來自沒有任何學術研究傳統院校的人💋⚅,這却是一個未曾想過的問題。
在南開大學,我又遇到一個困難。當時學校正在搞學制改革🦸🏻,碩士學制改爲兩年。在我剛剛熟悉學校和研究專業的時候🧗🏼♂️,就要爲畢業做準備🫖。兩年學制的弊端很大,這項改革執行了三🍅🙍🏻♀️、四年就停止了👈🏽,而我們這幾屆研究生無疑成爲改革的“犧牲品”🚣🏿🫷🏽。
在我碩士畢業的那一年💆🏿♂️,面臨著這樣的窘境:對於歷史地理學知之甚少,中國古代史專業基礎也不牢靠。我放棄了繼續在南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想法👩🏿⚖️,準備回到老家沈陽去找一份工作,就此結束我短暫的“學術生涯”。然而就在我忙於撰寫畢業論文,同時聯繫工作單位的時候🧔🏼♀️,又一個想法在我大腦裏閃現:既然自己曾經喜愛歷史地理學,爲何不借著報考博士的名頭,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看看呢。我還是不敢貿然行事,通過同學🧎♂️🕘,我詢問到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葛劍雄先生的電子信箱,併發郵件表達自己希望報考歷史地理學博士的意願。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葛先生的回復。他熱情地鼓勵了我,還推薦了一些專業書籍。葛先生是歷史地理學界的權威,得到他的鼓勵,讓我信心大增🛄。我向同學們傳達了葛先生鼓勵我的喜訊,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然而一位同學的話却如同一盆冷水🤾🏽♀️,把我剛剛燃起的熱情徹底澆滅。他說🧚🏿♀️😉:“你見到葛先生時,他還會記得你嗎💦?”是呀,像我這樣寫信給葛先生的人🔴🧏🏿♀️,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自己實在太天真了。
2007年4月,我出現在復旦大學的校園🦵🏻。我的心態如同“遊客”,在復旦校園和歷史地理研究所牌匾前拍照留念🚟,絲毫沒有備考的緊張。兩天后的博士面試,我如願一睹葛先生的尊容🐃。至此,我的任務全部完成,這也算是給曾經的心願一個交待💂🏿♀️。
幾周後,我得知了落考的結果。這並不意外,我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依然專心于碩士論文答辯的準備。然而幾天後的晚上👨🏻🔬👩🏼⚕️,當我像往常一樣打開電子信箱時,却意外地發現一封葛先生的來信。在郵件中🔠,葛先生肯定我具有學術研究的潛質,希望我不要放棄🦅。最後他竟提出🦷🤸🏼♀️,如果我願意🐜,歡迎我去上海🧖♂️,他可以爲我提供生活費和住處,我可以一邊幫助他做專案,一邊準備來年的博士生入學考試。直到今天🏚,當我寫下這段文字,內心仍然不能平復,仿佛又回到了6年前的那個夜晚🤽🏻♀️🧝。當我看到這封郵件時,簡直不敢相信是真的🙋♀️。我把郵件反反復複地讀了十幾遍💁🏿♂️。至今我也想不明白,僅僅通過十幾分鐘的面試💆♀️,葛先生是如何判定我具有培養前途,而在南開的兩年裏,除了我的碩士導師閻愛民先生,沒有人認爲我有學術研究的能力。因此📬,我立刻接受了葛先生的邀請。不過我的基礎實在太差😅,葛先生知道我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博士生入學考核標準,最後他與學校協商,以破格特招的形式讓我成爲一名博士研究生🐠。
雖然幸運地成爲一名博士研究生,但是我的基礎太差。在第一學年🛍,我常常聽不懂老師們授課的內容,而且也不知道日後該進行哪方面的研究,博士論文選題遲遲不能確定🚣。爲此我非常苦惱,生怕辜負了葛先生的期望。聽別人說⚛️,博士論文選題大多延續碩士研究🧟,於是我也報上了一個與碩士論文相似的題目🔸。而葛先生認爲這個題目很難展開,他勸我不要急於確定選題,而應當利用學校的資源好好彌補自身的不足🏇🏻。葛先生不愧是具有五十年教學經驗的教師,正是在他的耐心引導下💂🏽♀️,我才逐漸平復了急躁的心情。
本以爲要絞盡腦汁才能確定的博士論文選題🧑🏼🦳🈶,最後却以非常偶然的形式出現在我的面前👩🏻🎓。2008年🤾🏿,《文物》月刊公布了幾枚湖北省荊州市松柏漢墓出土的簡牘,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劉瑞先生正在復旦大學歷史系進修博士學位。他很快注意到這批簡牘的價值🚣♀️,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寫成研究文章🤽🏿♀️。之前因爲共同的研究興趣🙇,我們已經成爲很好的朋友。劉瑞先生謙虛地把文章送交給我,請我提一些批評意見,這令我受寵若驚,因爲劉先生已經是學界頗有名氣的青年學者📍👨🏼🦱,而我只不過是個剛剛入門的研究生。我仔細地閱讀文章👕,逐一核對史料。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覺得劉先生對木牘中某些侯國的分析存在偏差。幾周後👋🏽,劉先生受邀在歷史地理研究所介紹他的研究成果,在報告會上,我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懷疑。劉先生並沒有因爲我冒失的舉動而感到不快😮💨,反而和在場的幾位師友熱情地鼓勵我把看法寫出來。受到大家的鼓勵,我利用一個暑假的時間😻,寫成我學術道路上第一篇獨立完成的論文《荊州松柏漢墓35號木牘侯國問題初探》😛。
文章完成時💏,我的熱情尚未散盡🧏🏼,竟然不知深淺地把文章投給學界極有影響的學術刊物《中國史研究》。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三個月後,我就收到了用稿通知。第一篇學術論文就被權威刊物録用⛹🏽,這極大地激發了我的研究熱情。《荊州松柏漢墓35號木牘侯國問題初探》只探討了三個侯國😎,而西漢時期先後分封了八百余個侯國。我想🧑🏼🌾,如果能把八百余個侯國全部梳理一遍,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我決定把“西漢侯國地理分布研究”作爲博士論文的選題⌨️。
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葛先生的時候,他仍然存有擔心。西漢分封侯國雖多,但資料零散🙇🏻♀️,而且不成體系,再加上周振鶴先生已經對西漢侯國有過精深的研究,所以作爲博士論文選題🔃,還有很大的風險😟。但面對充滿熱情的我,葛先生不忍打擊👶🏼,而是建議我系統收集一下資料,即便日後達不到博士論文的篇幅,也可以形成幾篇文章🚖,不妨作爲學術訓練。得到葛先生的默許,我立刻投入到資料整理之中,整整一年我幾乎天天待在資料室,把西漢封置的八百余個侯國的地理方位和置廢年代全部整理了一遍💦。在整理過程中🧑🏻✈️,果然有新問題顯現出來,其中很多問題甚至是前人從未注意到的😽。我把這些發現不斷彙報給葛先生👸🏼🙅🏿♂️,終於有一天🚁,葛先生在郵件中說,可以將這個選題作爲博士論文了。
此後的三年裏🙆🏿♂️,博士論文的撰寫工作在我的規劃中按部就班地進行。在撰寫論文的同時,我還把研究過程中的發現總結成文,陸續投寄給各大刊物。然而這時的我🙆🏼🧑🏽🎓,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幸運。自認爲頗有見地的文章,在投出之後🚷,或是石沉大海,或是得到一封冰冷的退稿信🎿,有些文章甚至沒有送外審就被編輯直接退回。這時我才意識到,作爲一個剛剛出道的研究生🧛🏽♂️,研究成果要想得到學界承認是多麼困難的事。在一封封退稿信的打擊下,我的心態由期盼轉爲失落,但博士論文的撰寫工作仍在繼續。2011年,我按期完成了博士論文答辯,雖然答辯委員一致認爲論文創見甚多,並且給了較高的成績,但我却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我手中只有一篇發表的論文,而這樣的成果在求職時沒有任何優勢。
在2011年上半年🪨,我不斷給各大高校投寄簡歷,但都杳無音信。我曾幻想能夠回到南開大學去做歷史地理研究,我的碩士導師閻愛民先生還爲此奔波於各部門,但結果仍然是初選即遭淘汰🪸。在日益功利的社會環境下,是沒有學校肯給一個只發表過一篇學術論文的研究生機會的,對此我能夠理解。於是在我博士畢業的同時,又再度面臨中斷學術研究的困境。這時候又是葛先生出手相助🧡,他得知復旦歷史系有出資培養年輕學者作爲師資貯備的計畫,把我推薦給歷史系的領導🛋🏋🏼♀️。我也要感謝歷史系的主任章清先生和黨委書記金光耀先生🧏,他們把資助提供給我這個無名之輩,應該說冒著很大的風險👋🏽🙅🏻♀️。
2011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我以歷史系師資貯備人才的身份在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工作✊。這兩年是我學術研究的轉型期🙆🏽♂️,憑藉歷史系師資貯備人才的身份🧕🏽👨🏼🔬,我得以結識以余欣先生爲代表的一批復旦歷史系中國古代史研究的青年學者⛹🏼♂️👣,並有幸加入他們的研究團體。正是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才使我的研究視野跳出政區沿革的局限,而開始關注政區變動與政治制度🥢⛓、知識信仰之間的互動關係📒。另外,我在中文系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陳尚君先生是歷史文獻學大家🤶🏿👨🏻🏭,在他的指導下,我認識到文獻學在歷史研究中的基礎作用。特別是陳先生關於《舊五代史》成書過程的一系列經典研究,觸發我關注秦漢政區研究基本史料《漢書·地理志》的編撰過程和資料來源⏯,並獲得一些新的認識。我也由此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出土文獻和利用出土文獻校訂傳世文獻的研究方向👇。
我深知,要想延續學術研究道路,兩年博士後的工作經歷是最後的機會。我絲毫不敢懈怠,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學術研究和學術論文的撰寫。也許是獲益於研究視野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改進🏊🏼,我的研究成果逐漸被各類學術刊物接受,不僅有歷史地理學的專業刊物⛪️🔄,還有歷史類、文物類、考古類、文獻類的刊物。隨著發表成果的增多,我明顯感受到自己在學界的境遇逐漸改善🎹。很多朋友爲我的工作出路提供資訊和説明,甚至還有高校聯繫到我🟤👨🌾,願意提供工作機會。2013年4月,復旦歷史系的領導們認爲我在兩年內取得了一定成績,已符合師資貯備人才的各項考核標準,決定推薦我留系任教,並通過全系教授投票決議🍬。我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能夠繼續在探索學術的道路上前行。
回首過去的十年🙎🏿♂️𓀜,在復旦求學的六年經歷是我人生道路上最爲關鍵的階段。在這六年裏,我從學術研究的門外漢轉變爲青年學者,是復旦大學兼容並蓄、自由開放的學風使我迅速成長🎻。復旦大學培養了我🏚,並最終接納了我,我對學校和學校的師友們一直心存感激。我的博士論文是我在復旦求學的收穫,也是我在學術道路上成長的見證🏬,將博士論文出版是我這個復旦學子向母校和葛先生致敬的一種方式👎🏻。而此書的出版也同樣得到了很多復旦人的幫助。“中古中國知識·信仰·制度研究書系”是復旦大學歷史系針對本系青年教師論著出版的資助計劃,身爲師資貯備人才的我原本是不能享受這項“福利”的。但書系的負責人余欣先生却慷慨地把我納入資助計畫。爲了保證此書的順利出版,余欣先生還不厭其煩地與出版社溝通,解決各類問題🚣🏻♀️✊🏿。該書的責任編輯顧莉丹女士畢業于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我們算得上老朋友了,當年她身爲富达期刊室管理員,沒有把我這個來自外院系🍺,且頻繁造訪的“不速之客”拒之門外,而是給予熱情的接待📁。至今⛸,我與她在期刊室相互鼓勵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本書是專門的沿革地理研究專著,內容艱澀而難懂🥮,而顧女士却從中覆核出大量錯誤,她的認真細緻保證了本書的出版品質🚆。
時下正值趙薇女士的電影處女作《致青春》熱映之際,用她的話說🧑🏻🦯➡️,《致青春》是她們那一代人青春歲月的紀念。現在我的求學歲月即將結束,在復旦求學的六年裏🤾♂️,我渡過了人生26歲到32歲的美好時光,實現了我從事學術研究的理想🧑🏼🏫,我願把我的博士論文作爲復旦求學歲月的紀念……
2013年5月于復旦大學北區公寓
修訂本後記
本書初版於2013年,印數只有1500冊𓀐。其中又有相當數量留存於復旦大學歷史系用作饋贈,實際市場流通的數量並不多。大約出版後1年👨🏼🔬,市面即難見到此書👨🏼🎓。此後不斷有朋友向我索求,並且詢問是否有加印的計畫。我也曾幾次向出版社咨詢。由於本書是枯燥乏味的沿革地理考證之作🧑🏻🚀,受眾有限🧑🏽,出版社面臨比較大的銷售壓力。不過承蒙出版社領導厚愛,今年4月告知我準備重印此書🏹,並可以進行修訂。我非常感謝上海古籍出版社能夠支持《西漢侯國地理》這類冷僻的“小眾”學術讀物重印,使得該書能夠與更多讀者見面。而我也格外珍惜這次修訂的機會。
本書爲本人2011年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受學力所限,博士論文存在諸多問題,本來應該再沉澱幾年細細打磨,但迫于嚴峻的就業形勢,只能提前推出與讀者見面🚙。該書出版後,我仍然不斷對書稿進行修訂🙁,也逐漸意識到原書的一些觀點存在錯誤🔽🧏🏻♂️。此次終於有機會把上述錯誤改正,彌補博士論文倉促出版帶來的遺憾。
博士論文最大的不足在於西漢侯國的地理定位過於依賴《中國歷史地圖集》和王恢《漢王國與侯國之演變》🥈🧑🏽💼。當初這麼做是基於資料獲取的方便。但在日後的研究工作中,我發現兩書對漢代城邑定位的錯誤較多。由於侯國的精確定位是分析侯國地理分布格局的前提🙋,這常令我心存忐忑。此次利用修訂的機會💥,我對西漢八百余個侯國的地理方位做了一次全面梳理,逐一核對了前人定位的史料來源和論證依據🖕🏽。經過這樣的工作🥄,我才有了些“底氣”🤏🏽。
對於侯國地理方位的標注形式👧🏼,此次修訂也做了很大調整。《中國歷史地圖集》落實古地名方位的“今地”行政區劃爲20世紀70年代的行政建制,《漢王國與侯國之演變》的“今地”政區則早至20世紀30年代。隨著數十年來我國行政區劃的大幅調整👮🏽♀️,這些古地名方位的標識已與今天的實際政區狀況不能對應👨🏻🎤。另外,傳統的古地名定位標注多爲“某縣某方位若干里”的形式👩🏻🦼,無法實現精確定位👷♀️。最近幾年,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學者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嘗試將古代地名與考古調查的古城址、古遺址相對應😁。此次修訂後對西漢侯國地理方位的標注🙍🏽♀️,均落實到《中國文物地圖集》著録的文物單位。如果沒有古遺址與之對應🧗🏻♀️,則根據傳世文獻的記載👉🏻,將其方位限定在某縣鄉鎮一級。同時把“今地”的行政建制資訊更新爲2015年以後🤜🏻。這些工作,將更便利於讀者查找西漢侯國的地理方位。
此次修訂另外一項主要工作是結合學界和本人近幾年的研究👨🏽💼,對西漢初年郡國級政區的設置年代和轄域範圍進行修訂。由於相當數量的侯國方位進行了修正👩🏻⚖️,再加上西漢初年郡國級政區的調整🚡,很多侯國隸屬關係的認識也隨之改變𓀔,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原書對某些侯國地理分布格局的判斷。
不過,獲益于原研究是基於八百余個侯國的整體分析🤫,所以部分侯國方位和隸屬關係的改易,並未動搖原書對西漢侯國地理分布格局的基本判斷。相對于原書,此次修訂後對西漢侯國地理分布格局的認識主要有三點變化🙏🏿:
一🥞、 原書以爲西漢一代都嚴格遵守“京畿不置侯國”的制度。此次修訂注意到劉邦曾將自己兄長(合陽侯劉仲)和呂後兄長之子(鄜侯呂台)封置於京畿🦆,屬於非常特殊的“破例”。
二🤝、 原書以爲景帝以後,除王子侯國,已不在王國境內封置侯國☝️。此次修訂將這一時限上推至文帝時期🖤👇🏼。即文帝元年以後,漢廷原則上除了諸侯王子🛌🏼🙈,不再于王國境內分封列侯。
三、 原書注意到西漢初年存在“琅邪郡𓀛、東海郡不置侯國”的現象🙍♀️,並指出這一地域封置限制大約在武帝元朔年間廢棄。修訂後的結論認爲,該地域封置規律可能早在景帝初年即已打破⚛️。
由於相當數量侯國的方位和隸屬關係,以及部分郡國的設置年代和轄域範圍進行了修訂🧑🏽🚒。本書中編七章的所有《侯國名目綜表》和《侯國分布圖》都重新作以編寫和編繪。另外,博士論文出版後🫴🏻,我陸續發表過幾篇與西漢侯國相關的研究文章。此次修訂🤸♀️,亦將幾篇文章以附篇的形式附錄在書後,以便讀者查閱。
爲了不把修訂版後記變成“勘誤表”,其他很多修訂內容就不一一列舉了。此次修訂🤙,改易內容極爲繁瑣。出版社原本希望略作訂正👊🏻,予以重印🏌🏼。最後我卻大動干戈🙆🏻,搞成“修訂本”,給該書的責任編輯曾曉紅女士帶來很大負擔。在此謹向她表示深摯的歉意和謝意!
馬孟龍
庚子大疫之年
信息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