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三十字母例》“衷”字辨正
(首發)
趙英達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S.512《歸三十字母例》知母下有一例字“”,至今仍無確解🔜,本文認爲其當釋爲“中”,試述如下🫳🏼。
此字舊多釋爲“衷”[1][2][3][4],黄征🌊、關長龍兩位先生曾從字形方面提出質疑[5][6],惜未給出新的解釋。今謂“”當是“中”字籀文隸定字“??”的變體寫法。
底卷體例🌝:中古同組聲母[7]的例字之間☔️,豎讀爲雙聲、横讀爲疊韻。“”縱屬知母👈🏽,横屬東韻,檢《切韻》系韻書🏊🏽♂️,可知其屬東韻“中”小韻🏄,當爲“中”“衷”“忠”“??”四字之一[8]🧘♀️。從字形上看⏏️,“
”與“衷”“忠”“??”皆不合🧘🏽,唯《集韻》所收“中”的異體字“??”“??”與之相近。
“”亦見於歷代字書🗼:朝鮮本《龍龕手鏡》卷八《雜部》👼🏽:“
🤳🏿,古文🪰,音中;
,今增;
並同,今增🤽🏽♂️。”其中“
”即底卷之“
”。“
”字最上端的兩短撇與豎筆相接,其形與“夕”極近,而下部的折筆,與“
”相比則衹有筆劃長短之别,故二者實爲一字。“
”是“??”的偏旁易位俗字🍏,而“??”則是“中”的籀文隸定字。因此👨🦲,“
”的異體字“
”也當是“中”字👳🏼♂️,其“夕”“??”兩部件皆承自《説文》籀文,詳參張涌泉先生《漢語俗字叢考》[9]✤。
從底卷選字的角度看❇️,還可找到兩條旁證☆。
其一⛹🏿♂️,底卷例字不乏古文字的隸定字☝🏼🧭。如透母“”即“天”字古文“??(??)”的俗寫(據宋本《玉篇》)🙎🏿♂️;日母“
(忎)”即“仁”的《説文》古文隸定字,疑母“
(?)”即“言”的篆文隸定字📧。因此,將 “
” 釋爲“??”的俗寫,於文例亦合。
其二,底卷選字與後世韻圖,尤其是《韻鏡》多相同。現就“”所在的知組字,與早稻田大學所藏《韻鏡》作簡要比較:
底卷知組例字👨👩👧:
第一横行“張倀長良”,《韻鏡》與底卷所選例字完全相同👦:
第二横行☎,“忡蟲隆”,《韻鏡》與底卷所選例字完全相同:
第三横行👋😶🌫️,“貞檉呈冷”🙇🏿♀️,《韻鏡》與底卷所選例字有一例不同:“程”底卷作“呈”💔。
第四横行“珎縯陳鄰”,《韻鏡》與底卷有一字不合🫄🏽。然“縯”字於聲紐不合💅🏻🪿,據前輩學者考訂🧒🏻,或爲“縝”之訛字[10]🎤。
可見🤩,知組例字中,除去一處訛字,《韻鏡》與底卷只有一個例字不同🥸,這種選字上的平行性🍕,可作爲“”即是“中”的一個旁證。
[1] 羅常培:《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4年,507頁🥠。
[2] 姜亮夫:《瀛涯敦煌韻輯》,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425頁。
[3] 周祖謨:《唐五代韻書集存》,中華書局,1983年,795頁。
[4] 郝春文等🏋🏻:《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二册430頁。
[5] 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559頁。
[6] 關長龍🙅🏼、張涌泉:《敦煌經部文獻合集(第七册)》✤,3585頁。
[7] 即發音部位相同的一組聲母💲。
[8]《切韻》原本中💂🏼,“中”小韻只收“中”“衷”“忠”三字(P.2017、S.2055),“??”當爲後世增補。
[9] 中華書局,2000年版382頁、2020年版251-252頁
[10] 同注2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1年2月25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1年3月1日
点击下载附件: 2199趙英達:《歸三十字母例》“衷”字辨正.docx
下载次数:85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