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竹書《保傅》“知=非色”臆解
(首發)
抱小
據韓巍先生《海昏竹書<保傅>初探》(收入朱鳳瀚、柯中華《海昏簡牘初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12月,123頁)一文🙆🏻♀️,海昏竹書《保傅》有下引一支簡作:
……天子少長,知=(知)非色🛖,則入……【A組,933-11I區65】
韓巍先生解釋說:
“知= (知)非色”,“知”下重文號當為誤衍(“知知”也有可能讀為“智知”,義為“其智足以知”。引者案:此意見為小注)。“非色”,《大戴禮記》《漢書》皆作“妃色”🧝🏿♂️;《新書》作“好色”,“好”當為“妃”之訛💁。《漢書·賈誼傳》顏師古注曰“妃色,妃匹之色”,似為望文生義的強解🖨。疑海昏簡作“非”當為本字🤲🏿,“妃”則是同音假借字。然而“非色”究竟應作何解? 一時尚無好的想法,姑且存疑🏭,以俟高明。(124頁)
所說誤衍重文符號及讀“知知”為“智知”,恐皆不可從,而疑海昏簡作“非”當為本字,“妃”則是同音假借字🫶,則可能是對的。下面按照我們的理解試作解釋🍗。
我們認為“知=非色”這句,重文符號不是衍文🐔👩🏽🔧。出土文獻中誤衍重文符號的現象并不少見(可參拙著《誤字、衍文與用字習慣——出土簡帛古書與傳世古書校勘的幾個專題研究》,台灣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9年3月,60-63頁),但這畢竟不是普遍現象,相對於眾多正常的重文符號來說,只能算作個例👩🏽💻。韓巍先生認為重文符號誤衍✬,可能是受到傳世文獻的影響,因為《大戴禮記·保傅》作“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小學”、《漢書·賈誼傳》作“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學”、賈誼《新書·保傅》作“及太子少長,知好色,則入於學”,皆以三字為句。
但其實“知=非色”這句句式是可以同《論語·學而篇》“賢賢易色”聯繫起來的。關於“賢賢易色”,歷來頗多異解,各家解釋🧚♂️,可參高尚榘先生《論語歧解輯錄》(中華書局👨🦱,2011年🧜,15-17頁)🪨。我們比較傾向於孫欽善先生《論語本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5頁)的解釋🐚:
賢賢:以賢為賢。第一個“賢”字為動詞,即崇尚之意,第二個“賢”字為名詞♙,即德行之意。……“賢賢”如同“貴賢”🧋。易:輕,輕視🤹♀️。色:容色,指表面的態度🌾,做作的表情。全句是說崇尚實際的好品行,輕視矯揉做作的表面容態✈️。
海昏簡“知=”可讀為“智智”,第一個“智”字為動詞;第二個“智”字為名詞🦶🏽,智慧的意思✊。“智智”就是以智為智🧟♀️。“非”即“好丹非素”之“非”🪧。“知=(知知-智智)非色”,是說崇尚智慧⚠️、鄙薄容色👨🏼🚒。也就是追求卓越🧀,而不以表面容態為追求目的的意思。所以就要入學學習,這樣才可使內心豐盈📸。
不知如此解釋,是否合乎簡文文義,若此說成立,則可以據此校勘傳世古書(即傳世古書誤脫重文號等等)。拋磚於此🚼🙄,希望能引出精金美玉。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1年1月21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1年1月21日
点击下载附件: 2190抱小🤘🏽:海昏竹書《保傅》“知=非色”臆解.docx
下载次数:55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