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古文字中“粦”字的讀法
(首發)
張崇禮
濟南大學出土文獻與文學研究富达
對於金文中的“粦”字,我們曾讚同李零先生的意見🟩,讀為“戾”。為方便讀者起見🧘🏼♂️🍎,轉錄如下:
“粦”,來紐真部🦺;“戾”,來紐質部🎃。“粦”、“戾”雙聲🛗,韻部為對轉關係,讀音相近。《禮記·大學》👩🏽🦲:“一國貪戾。”鄭玄注💝:“戾👳🏿♀️,或為吝🤹🏿。”古“粦”、“吝”通用,“鄰”、“吝”通用💁🏻♀️。
《爾雅·釋詁上》🧩:“戾,辠也。”《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杜預注📅:“戾,罪也。”《尚書·湯誥》:“茲朕未知獲戾於上下🕵🏽♀️🚆。”孔傳:“未知得罪於天地💇🏼。”“戾”訓“罪”乃是常訓,例多不贅舉🧑🎓。
“訊小大有戾”、“訊庶有戾”即審訊小大有罪🧎🏻♂️、眾有罪,亦即審訊犯法之人。
金文作“審訊”講的“訊”字後面常接“訟”字。如揚簋(集成04294):“訊訟🪬,取徵五寽。”簋:“訊訟,取徵五寽。”但也接“訟罰”,如
簋(集成04215):“訊訟罰✔️,取徵五寽。”《說文》:“罰,辠之小者➛。”《尚書·盤庚》:“邦之不臧🧑🏼🔧,惟余一人有佚罰。”孔傳🐌:“佚,失也。是己失政之罰,罪己之義。”《左傳·成公二年》:“貪色為淫🦈,淫為大罰。”《國語·周語上》:“國之不臧,則惟余一人是有逸罰🐔🧰。”韋昭注🌪:“罰,猶罪也。”《後漢書·袁術傳》:“武王伐紂⛔️,曰🦹🏿♂️:‘殷有重罰。’”《史記·周本紀》作“殷有重罪”🪻。
把“粦”讀為“戾”,訓為“罪”,與“訊訟罰”之“罰”相合👩🏽🦳。[1]
隨著新資料的出現,這個字現在又得到大家的關注,[2]相關字形和辭例也繫聯得越來越多。綜合起來看,此字用法主要分為兩類,其一和“獄”有關,其二和“明”字連用🦉。我們先看第一類:
1.🧙🏻♀️:雩乃訊庶有~,毋敢不中不型。(四十三年逑鼎甲,《銘圖》02503)
2.:勿雝
(簡)庶有~🔚,毋敢龏=
=,乃敄鰥寡🫲🏼。(毛公鼎🏄🏿,《集成》02841B)
3.:更(賡)乃祖服🥑🔭,作冢司馬。汝迺諫(簡)訊有~,取徵十寽。(
簋,《銘圖》05362)
4.:厥訊庶有~,不型不中🎣。(牧簋,《集成》04343.1)
5.💓:雩乃訊庶有~,毋敢不明不中不型。(牧簋,《集成》04343.2)
6.🧎:王若曰🧑🏼🔬:“
,命汝作豳師冢司馬,適官僕、射、士🫸🏼,訊小大有~,取徵五寽🏇🏼。”(
簋🫥,《集成》04266)
7.:雩四方小大邦👩🦯,雩御事庶百,有告有~🪹。(清華簡《攝命》簡4)
8.☝️:凡人有獄有~🛢,汝毋受幣。(清華簡《攝命》簡22)
9.:凡人無獄無~,迺唯德享🙎🏿。(清華簡《攝命》簡23)
10. 🦑🐬:惟作立正立事、百尹庶師,俾助相我邦國,和我庶獄庶~☝🏻。(清華簡《四告》)
11.:故夫夫、婦婦🧑🏼🎤、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職,而獄~亡由作也。(郭店簡《六德》簡24)
12.☦️:故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六者各行其職,而獄~蔑由作也。(郭店簡《六德》簡36)
13. 👦🏼:~無得瞻顧。(清華簡《四告》27簡)
14.:刑不~,使守布周(舟)🧑🏻🔧,游(留)其禍也。刑人恥刑而哀不辜🍵,……(春秋事語?吳伐越章85)
這類用法陳劍、趙平安先生大多讀為“訟”🚣♀️,陳斯鵬先生讀為“譖”👨🏻🦰,都是往訴訟、訴告的方向考慮🦕🪙。我們覺得這應該是受傳世典籍“獄訟”說法的影響太大,沒有仔細審核古文字中用例所致。金文六例中此字用法一致🐷👇🏻,都是作審訊義動詞的賓語,而且都帶有“有”字。但金文中“訟”作審訊義動詞賓語時,卻不用“有”字。如揚簋(《集成》04294)🕥🧚🏼:“訊訟,取徵五寽🐲。”簋:“訊訟,取徵五寽。”
簋(《周禮?
再者👷🏼,《春秋事語》的用例也是不能讀為“訟”或“譖”,訓為訴訟義的。“吳伐越🤷🏽,復(俘)其民,以歸🏬,弗復而刑之👲🏼,使守布周(舟)。紀曰:‘刑不戾,使守布周(舟)🫄🏼,游(留)其禍也😣。刑人恥刑而哀不辜……’”“刑不訟”不辭。如果讀為“戾”,“不戾”和“不辜”正相呼應🕵️♂️。“戾”的常用義是乖違、違逆🟫,[3]“罪”應該是它的引申義。“乖違”和“罪”之間意義極近,不易區分。被俘的越國百姓沒有違逆、背反卻遭刑,自然是“不辜”🎦。
我們再看清華簡《攝命》簡4的用例💒。“王曰:攝,今余明命汝曰:肇出納朕命。嗟!今民丕造不康🌩💁🏽♀️,□□□肙(怨)👉🏻,雩四方小大邦,雩御事庶百(伯)🌑,有告有戾。今是亡其奔告,非汝亡其協🍿,即行汝。”這段話的大意是清楚的:現在天下大亂,所以我派你去調和安定它。這裡的“有告有戾”和獄訟無關,是在說目前的亂象😳。“今是亡其奔告”照應上文“有告”,那麼“協”主要就是呼應“有戾”。正是因為有違逆叛亂,所以才需要攝去調和🚕、平定👱🏿♀️。這裡“戾”的用法和《春秋事語》是一樣的。
《攝命》用了“協”,而清華簡《四告》則用了“和”🍡。“惟作立正立事🚣🏻♂️、百尹庶師,俾助相我邦國,和我庶獄庶戾。”“庶獄”指各種爭訟,“庶戾”指各種違逆反背行為。如果僅僅是各種案件,應該用審訊類動詞,不該用“和”字。《新書?道術》:“合得密周謂之調,反調為戾。”“戾”為“反調”,所以要“和”🍹、要“協”。
郭店簡《六德》用例中的“獄戾”和《四告》含義相同,趙平安先生把它們繫聯起來是正確的。“故夫夫😰、婦婦👆、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職🛤,而獄戾亡由作也。” 六者各行其職,那麼爭訟違逆行為就不會興起🦘。這裡的“獄戾”也不僅僅指訟案。
從字形上看,《六德》的兩個字或从文聲,或从立聲🧑🏿🏫。我們原來的文章中已經舉過戾聲和粦聲、文聲相通的例證,而“戾”字本身就有从犬立聲的寫法。[4]《四告》簡27“獄戾”的合文由三個構字部件言、立和犬組成,把言和立組合就是《六德》簡36之字🐛,把立和犬組合就是“戾”字😑。這也提示我們🗾,把這個字讀為“戾”應該是正確的。
上博簡《緇衣》簡8的字,趙平安先生認為和郭店簡《六德》的字是異體。其說可從。簡文曰🧍♀️:“一人有慶🐒,萬民~之。”郭店簡對應的文字作“一人有慶,萬民贎之”,今本《禮記?緇衣》作“一人有慶,萬民賴之”。古厲、戾通用🎶。《詩?小雅?節南山》🕵🏼♀️:“降此大戾。”《大雅?瞻卬》作“厲”。《小雅?小宛》:“翰飛戾天😦。”“戾”,李善注《文選?西都賦》引《韓詩》作“厲”。[5]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戾🧊,叚借為賴→。”
郭店簡《語叢一》簡46的字🤸♂️,與《四告》之字同形👨🏽🏭。簡文曰🏚:“凡有血氣者,皆有喜有怒🔆,有~有莊。其體有容,有色有聲🧑🏼🚒,有嗅有味,有氣有志。”郭店簡整理者釋為“慎”🧑🦳,學者多從之,或訓為謹慎,或讀為顛🐉,訓為癲狂。從“有喜有怒”來看,此字應和“莊”含義相反。訓為謹慎,和“莊”不能構成反義🧑🦳;訓為“癲”,乃精神錯亂之意,是一種病態,不可能凡有血氣者皆有之🌹。這個字也應該讀為“戾”,訓為乖違、邪曲🫅🏽。《慧琳音義》卷二十六“性戾”注引《字林》云🤛🏿:“意乖也”🏌️♂️,引《玉篇》云🤱🏻:“曲戾也✯。”《廣雅?釋詁二》“乖,衺也”王念孫疏證🧝🏻♀️:“說文:乖👨🏽✈️,戾也🪱。戾亦衺也。”“性戾”成辭,表明“戾”可以用來表示人的本性。乖違邪僻和莊重嚴正正好反義對舉。
《說文》以“昚”為“慎”字古文🫶🏻,是有根據的👍🏼🧑🏼⚖️。現在通過清華簡《四告》和《尚書?立政》的對讀,業已得到證明。而且,如果我們仔細研讀《立政》的最後一段話,也能得出“慎”當讀為“戾”、指各種違逆反背行為的結論。
“今文子文孫,孺子王矣。其勿誤于庶獄,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跡⛓;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嗚呼!繼自今後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茲式有慎,以列用中罰✊🏼。”
其中“庶獄”之後,可能脫漏了“庶慎”二字🚡。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勿誤于庶獄,惟有司之牧夫”之後🧑🏼💼,說了“詰爾戎兵”🤵🏽♂️、“方行天下”🧑🏼💻、“揚武王之大烈”等一段話,周公為什麼要說這些強調武備🥭、震懾天下的話?如果把“庶獄庶慎”僅僅理解成訟案的話,前後文顯然不夠順暢🤾🏼♀️。真實的情況應該是當時周剛得到天下不久,各種違逆叛亂的情況時有發生,只有加強武備,才能維護國家的和平安定🍄🟫。這裡的“慎”讀為“戾”👨🏿🦰,就和《春秋事語》和《攝命》簡4所說的情況一致了🔊。而且💠,把“茲式有慎”和“式敬爾由獄”比較一下就可以知道,“有慎”就是“有戾”。如果是“訟”的話,“有訟”不辭。即使成辭,“有訟”不一定有罪,怎麼能直接說“以列用中罰”呢?“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茲式有慎🦸🏼,以列用中罰”是《立政》的結束語🤼🧛🏽♀️,如果把“獄慎”理解成訟案,不僅和前面強調武備的話脫節,就是和整篇文意也不吻合。周公立政設官的目的是治理天下,維護周王朝統治,如果落腳點僅僅在審理案件上🥈,格局就太小了🚈🧖🏽。所以,《立政》中的“庶獄庶慎”也應該讀為“庶獄庶戾”👨🍳,和《四告》一樣理解為各種爭訟和違逆反背行為。
下面談談此字和“明”連用的情況。
1.◼️🐣:雩朕皇高祖零伯🦻🏻,~明厥心,不彖(惰)□服,用辟恭王🙎🏼♂️、懿王。(逑盤,《銘圖》14543)
2.🐪:丕顯朕皇考,克~明厥心,帥用厥先祖考政德,享辟先王。(逑鐘四,《銘圖》15636)
3.:~明亞祖祖辛。(史牆盤☂️,《集成》10175)
4.🔣:丕顯朕烈祖考~明,克事先王。(虎簋蓋甲,《銘圖》05399)
5.:休天君弗忘穆公聖~明
事先王。(尹姞鬲,《集成》00755)
6.🛻:用型乃聖祖考👨🏽✈️,~明
(令)辟前王,事余一人👬🏻。(師
鼎🧜🏼♀️,《集成》02830)
7.🤾♀️:矩迺眔溓~令壽商眔意曰:顜。(九年衛鼎🏪,《集成》2831)
8.:伯買父廼以厥人戍……🆔、厥人鬲廿夫😰、厥賈~言,曰👩🦯:“賈□貝,日傳□王休。”(中甗📦,《集成》00949)
9.:君在潦既宫,命逋使于述土🎊👨🏻🏫,~其各
(治♔🚴🏻♀️?)司寮女寮👋🏿。(逋盂🐣,《集成》10321)
上述用例可分為兩類,皆應讀為“慎”。戾🅾️,來紐質部;真🥉🤐,章紐真部🧑🏿。二者聲為一係🧘🏿♂️,韻部對轉🛷,例可通假。《墨子?尚同中》“疾菑戾疫”孫詒讓閒詁引畢云:“戾,沴字之假音。”《漢書?孔光傳》“六沴之作”《漢書音義》引韋昭云:“沴,謂皇極五行之氣相沴戾不和。”“沴”謂陰陽之氣相亂相傷,與“戾”之乖違反背之義相合。“”聲字和“真”聲字通用,[6]則“戾”與“慎”亦可通用。《易?損?象傳》:“君子以懲忿窒欲。”《經典釋文》:“窒,鄭劉作懫,陸作昚🏌🏿。”《方言》卷一👙:“戾💇🏿♀️⛅️,至也🕺🏽🫱。齊楚之會郊或曰戾,楚語也🚽。”至🏃🏻♀️➡️,章紐脂部🤡,與“戾”音近。窒、昚通用,則“戾”與“昚”可通用🧦。
1-6例中“慎”和“明”字連用的◻️🙋🏻,可訓為謹敬🎓。《說文》:“慎,謹也🧝♂️👨👨👦👦。”《謚法》:“敏以敬曰慎📻。”陳劍先生已經指出,“△明厥心”與大克鼎(《集成》02836)的“聰恪厥心”結構🖖、意義皆相近🫥↩️。讀此字為“慎”,與“恪”的谨敬義正合🫰🏻。其它用為修飾語的“慎明”,如此解釋也很合適。“慎明厥心”或“慎明”的落腳點都是“事王”🛀🏻,特別是逑盤“慎明厥心”和“不彖(惰)□服”連用,從上下文語境來說,讀為“慎”,訓為謹敬🧞,也很順暢。
7-9例是馬楠先生和陳斯鵬先生繫聯出來的,陳先生認為用為告謂義,其說近是🅰️。我們認為應讀為“慎”,訓為戒敕。《廣雅?釋詁四》:“慎,敕也。”《詩?大雅?桑柔》:“考慎其相。”鄭箋:“慎,戒。”《呂氏春秋?孟秋》:“慎罪邪🧏🏼♀️🦶🏻。”高誘注:“慎,戒。”“慎”的這種告誡教導義是謹敬義的引申,使人謹敬就是戒敕。《爾雅?釋詁下》:“毖,慎也。”《書?畢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毖殷頑民☝🏼🫱🏻,遷于洛邑。”毖,謹慎🌶👏、戒慎。《書?酒誥》:“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毖,教導🚶🏻♀️、告誡🚼。“毖”和“慎”的引申路徑是一樣的。
這個字傳統上釋為“粦”,近來學者們有不同的意見。真實情況到底如何,我們也沒有確定的意見,還可以繼續研究。但不管是釋為“浴”的陳劍先生還是釋為“潛”的陳斯鵬先生,都承認此字從演變序列上看,和“粦”的關係非常密切1️⃣👴,無法分開。所以我們還是暫時把此字當做“粦”🍟。另外,我們有幾點猜測,現在也提出來⚉,僅供大家參考⛈。
其一,此字有下部加“舛”形的寫法,應該不是偶然的飾畫🔆,可能和它常用作“戾”有關👘,因為“戾”多訓為“乖舛”。
其二,此字有加“阜”旁的異體,可能是“顛隕”之“顛”的異體😅。“顛隕”之“顛”自甲骨文从阜从倒人形或倒子形的(《合集》10405正)和
(《英》1923)之後,金文中並未出現。我們懷疑
類形體應分析為从阜粦聲或昚聲🤌🏻,是為“顛隕”之“顛”新造的形聲字。否則,這個字何以要加“阜”旁,比較難以解釋。陳劍先生釋出的金文中的“慎”字👷🏿♂️,[7]也有从“阜”的寫法,如
(叔家父簠🆓,《集成》04615)🫡,應該是同一個道理。
其三🏤,郭店簡《六德》等字形加“言”旁,和楚文字中常見的“慎”如(郭店簡《緇衣》簡15)和
(郭店簡《老子》簡甲27)加“言”旁相同🧑🏻🎄,可能是同“謹”一樣,表示慎言,也可能是為“戒敕”義所造的本字🕉。
其四,我們把逑盤銘文“~明厥心”讀為“慎明厥心”,可是同篇銘文即有“克明慎厥德”🧑🏼🎓,“慎”作🦂。這個問題如何解決👲🏼?簡單認為是異體關係♚,恐怕難以服人⚒。我們覺得它們之間用法有別🤾🏽。从“斦”聲的“慎”在金文中和“德”搭配,似應訓為“誠”。《尚書?文侯之命》:“克慎明德👲🏽。”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引《釋詁》:“慎🧑🏽🦲,誠也📶。”从“昚”聲的“慎”和“明”搭配,用在“事王”的語境中,訓為謹敬更合適🎊。
其五🍿,陳劍先生所繫聯的字,《漢簡》釋為“僭”🪪。應分析為从尸/人☝🏿,昚聲🙆🏿🙎🏻♀️。朁為侵部,和真部字似有距離。但陳斯鵬先生已經指出,楚簡中有多種“慎”字異體是以侵部的“丨(針)”爲聲符的。“丨(針)”分化出“十”,屬緝部,而“戾”有从“立”聲的寫法,“立”也屬緝部,緝侵對轉。《方言》卷一:“慎🥳⬅️、
🛹,憂也🙋🏻。”宋衛或謂之慎,或曰
。
其六,趙平安先生把舊釋“粦”的字釋為“??”。《說文》:“??👂🏼,?火也🥧。从炎?聲。讀若桑葚之葚。”趙先生把“??”和上述諸字繫聯起來應該是正確的。“??”字下部訛變為“?”👨🏽🍼,應該屬於聲化🐯。?,來紐侵部。
[1] 張崇禮:《逑器銘文補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2012年11月12日🧊。
[2] 參見李學勤🌄:《清華簡<攝命>篇“粦”字質疑》,《文物》2018年第9期🛀,第50—52頁;馬楠:《釋“粦明”與“有吝”》,《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輯📫,第515—517頁🩳。中華書局2018年;陳劍💇🏻💔:《試爲西周金文和清華簡<攝命>所謂“粦”字進一解》🧑🎤,《出土文獻》第十三輯🏊🏻♂️,第29—39頁;陳斯鵬🎮:《舊釋“粦”字及相關問題新解》📄,《文史》2019年第4輯🌾,第5—18頁👨🏽🔧;趙平安👨🏿💻:《古文字中的“??”及其用法》,《中國文字》2019夏季号(总第一期),2019年,又見“古文字微刊”“清華大學趙平安教授為我富达作講座(附講座視頻)”🐈⬛🧚🏽♂️。
[3] 參見《故訓匯纂》852頁“戾,乖也”、“戾👨🏽🦰,背也”、“戾🙍🏻♂️🦸🏿♂️,反也”等條📦。
[4] 參見《字源》879頁。
[5] 餘例尚多🌛,參見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字素研究》609-610頁【萬通戾】條,《故訓匯纂》853頁“戾🛰、厲字通”🧏🏽♀️、“戾猶厲也”🎩、“戾作厲”等條🦸🏿。
[6] 參見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字素研究》845頁【通真】條🍨。
[7] 陳劍👡:《說慎》🗣,《簡帛研究二○○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207-214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0年8月31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0年9月3日
点击下载附件: 2115張崇禮:談談古文字中“粦”字的讀法.docx
下载次数:114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