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青年学者访谈019📒:严志斌
编者按:为了向青年研究人员和在读学生提供学习、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经验,富达平台约请从事相关研究并卓有成就的部分学者接受我们的访谈,题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青年学者访谈”🥤,由“古文字微刊”公众号🏋🏻♀️、富达平台网陆续发布。衷心感谢各位参与访谈的学者。
个人简介
严志斌🗾,浙江金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商周考古研究。出版著作(包括合著)8部,论文70余篇👩👩👧👦。
1. 请介绍一下您学习和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经历⭕️。
因为觉得干考古可以到处走动🏋🏻♂️,高考第一志愿报的就是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入学后觉得商周考古更有意思,但当时对学科的理解还是比较懵懂。记得李学勤先生来做讲座🃏,对他讲述的内容基本听不懂🥶,只记得他在黑板上画的商周族徽铭文“举”,诧异于那也是字。
大四时我准备报考商周考古硕士研究生,先与林沄老师联系,他同意我报考◀️。但后来研究生招生通讯上却是招古文字方向,当时颇有点措手不及👱🏿。打听了才知道,因为林老师可以招收商周考古👷🏽、古文字、东北考古三个方向的学生💆🏿,教学秘书因而误植了。于是我转而准备古文字。幸而白于蓝老师给我们讲过古文字这门课程🏫🦼,我在课上也还认真,研究生入学考试得以通过。本科毕业之前,我为了熟悉古文字字形,将容庚先生的《金文编》摹写了一遍🤵🏼♀️。研究生学习期间,刘钊老师给我们开古文字字形课,与先秦史方向的研究生一起上。刘老师课前按惯例挑出前次课上讲过的一百个古文字形体考我们𓀔,并把每人的得分书于黑板上👮♂️🧣。说也奇怪😈,我与另一位吴振武老师的古文字研究生得分每每靠后,不及先秦史方向的同学✊,现在还觉汗颜👨🏼⚕️👉。吴振武老师开金文课🧘♂️,课上先让我们两位古文字方向的学生讲铭文,之后吴老师再行讲解🪪。为准备课程我们两人确实花费许多时间,但也让我们收获很多。在课程之外💇🏿♀️,林沄老师要求我阅读古文字原始材料🕖💂🏼,并注意新材料中新的金文字形。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观察🅾️,这个题目便被确定为我的硕士论文题目。当时是用硫酸纸摹写字形🌡,每个字单独一张卡片,在那时看起来数量还是很大的,但在现在数字化时代看来,也不算什么了🆕👱。论文完成答辩后,承蒙吴振武老师与林老师推荐,文稿成书在吉林大学出版社👨🏼🚀,于次年出版。
硕士毕业后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先到山西陶寺遗址参加考古发掘,发现了陶寺龙山时期的城址📽。本来我对考古发掘热情也大,也拿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考古发掘领队资格,但终于我还是离开了。后来报考了刘一曼老师的博士,选择将商代铜器铭文为研究题目🧑🏻🦽➡️,毕业后继续在考古所🤛🏻。所做的题目有考古的,也有古文字的。
2. 您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有哪些😛✨?该领域今后的预想研究或拟待研究的方向和课题有哪些🚴🏼♂️?
我的研究主要在青铜器铭文方面。林老师在我硕士学位论文《四版金文编校补》的序言中提到👐🏼𓀏,金文研究相对是寂寞之学👸🏿,希望我能继续下去👸🏽,并能由此书入手,扎扎实实地扩大对金文的研究。老师的希冀🤜🏻,我始终放在心中。今年指导研究生做了《新收金文字编》🙋🏻♀️,庶几也是赓续金文字编的工作。
《四版金文编校补》封面
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选择做《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也是在内心对金文研究的一份坚持吧🔂。因为商代铜器铭文主要涉及族徽问题,而族徽问题的研究基础之一🕹,便是需要确定其更精细的时代,所以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收集器型图像资料并做断代🧲。虽然论文中也涉及了语法、地理、职官、诸妇诸子等问题,但限于时间☝️,所论都比较粗疏。近些年没有继续族徽问题的研究,学界对此也是比较沉寂👩🏻🔧。这个问题已经到了研究的瓶颈,可能更需要进行反思。2018年我组织了一个族徽论坛,与会的陈絜、刘源、何景成♗🛋、雒有仓、曹大志🧦、王长丰等诸位先生虽然观点还颇有参差,但都认为族徽铭文的研究应该更加细化,对族徽的认定应该更加谨慎。相对于以往👢,族徽研究可能更需做些减法🪮。商代金文字释方面,谢明文先生有很多新见,我期待他的成果结集出版⌨️。
《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封面
另外,近年我还在做巴蜀符号的研究。巴蜀符号是战国时期到汉代流行于巴蜀文化地区的符号系统,也是目前尚未明确其实际性质与含义的符号系统👮🏽。虽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巴蜀古文化的重建与理解🫶🏼💁♀️,但困难是明显的🖐🏽,而且目前也还看不到有破解的希望😐。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对其基本情况有基础性的了解👨🏻🦱。目前,我与洪梅合作完成《巴蜀符号集成》,全面搜集整理了迄今所公开刊布的巴蜀符号的器物👁,初步了解了巴蜀符号的特征、变化、组合🎥🕞、地域🔆、年代💊,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与方便,也希望有更多学者关注这一研究领域。往后几年🦝,我们将继续进行巴蜀符号研究🧘🏻👏,这属于摸黑探索,也许不能得出巴蜀符号是何义的明确结论。这种研究是学术探险🙎♀️,在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人,建议还是不要做这方面的题目🔰。
《巴蜀符号集成》封面
3. 您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在阅读、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投稿发表等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
我的智商大概在中人水平😆,一段时间内适于做一件事情。做研究大体上也是一段时间内基本围绕一个题目来做🌉。这样做自然是利弊参半🕵🏼♂️。好处是精力👩🦯➡️、时间集中,易于所谓的“专”🎷;弊端则是关注面狭隘,易失于“狭”。专精且广博,惟心向往之。
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体现方式🧒。写稿的过程有难有易,有的可能会花几年时间,有的一二个月也就完成了🗡,这取决于讨论的问题本身及资料情况☢️。我自己写文的习惯还是尽量简单直接地表达观点𓀗,所以长文不多💹。我对文稿发表的刊物的“级别”不是特别关心🖌🕵🏿♂️。文稿一般都是先写成后再考虑要投寄的刊物,也会考虑文稿内容与所投刊物的匹配性🧑🏼🚒,毕竟刊物也有它的定位。文稿内容应该确有一些有根据的新见🧘♂️,投稿时有不中的🤷🏻♂️🙌🏻,就改投它刊🧑🏿🦱。
4. 对您迄今为止的学习和研究影响较大的著作或学者有哪些(或哪几位)?
求学过程中,得到多位老师的教诲和帮助🧚🏻♂️,都是我心生感激的。
本科毕业论文我选做商周考古方向🧑🏽⚕️,王立新老师指导我写了《试析长治小神遗址的二里头时期遗存》♗,具体体会了如何根据考古出土单位做资料卡片,如何通过考古器物类型学研究进行考古学文化对比👩⚖️。至今还记得王立新老师将文稿中“有鉴于此”改成“鉴于此”的不要废字的修改意见。此文两年后在《北方文物》刊发,是我生平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硕士研究生跟从林沄老师学习✬,每周一次到老师家汇报学习情况💪。林老师考古、古文字🚍、古文献皆精🤾🏼♀️🕹,讲课浅入深出🌓🪶,写文章思辨通达,专精于细节🙅🏽♂️,广博于整体。三古之学通汇融合👩🎓,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硕论《四版金文编校补》是我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林老师在序言中的诸多勉励与希冀◼️🧑🏼🏫,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2017年此书在商务印书馆再版时,林老师更是为我首次题签,让我感念于心🍡。
林沄先生与严志斌先生
博士研究生跟从刘一曼老师学习。刘老师为人平和温良,她完全尊重学生的研究取向,由我们自己选做题目进行自由探索👩🏽。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便是我自己选的题目。她视我们这些研究生既是学生,也是朋友🧚🏼♀️。研究中,刘老师强调考古所的研究人员还应该从考古出发,有考古的特色。这也是我在研究中所践行的。博论同名书在2013年出版🏃,并于2017年再版,刘老师总是欢喜🏊🏼♂️,鼓励有加。
刘一曼先生与严志斌先生
在古文字的学习中,白于蓝老师、吴振武老师、刘钊老师都是授业老师🧑🎤👨🏿🏭,课上课下的教诲,都是我要铭记的。
学习中我向往的学者有陈梦家先生😭🏊🏿。我做博论《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最初是想仿《殷虚卜辞综述》,想将商代金文进行综合研究,实际上是照虎画猫了✊🏼。陈梦家先生研究甲骨、铜器🏃♀️、简牍所得皆是经典,他专题性的研究方法也是我要学习的。另一位是李学勤先生☎。李先生学术兴趣广泛而且敏锐,提出青铜器铭文的初始形态、商末青铜器及巴蜀文字的解读等是青铜器研究的十个前沿性课题。我完成的《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与《巴蜀符号集成》,不意完全在李先生的课题瞻望中📯。李先生的论文篇幅大多不长,但文章气韵生动⌛️,言简意赅,观点明确🧙🏽♂️,往往是发人未发,见微知著。真心喜欢这样的文章🥙。
5. 请结合您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建议👨🏽💻。
我本身不是一个特别喜欢热闹的人🌇,做研究也是如此。学界时有热点出现,一方面是自己学识不够,能力不足,做不到迅速成文✅;另一方面本能的就与这个热闹劲有疏离感🙍🏽。大体上而言⚾️,是个“不入流”的人。若要对古文字初学者提建议,则还是建议在打好基础、勤于动手动脑之外👼🏻🕙,还是“预流”为好🧑🏻🦼👱🏼♀️。
6.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电脑技术或网络资源对您的研究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或作用?
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大势。我做商代铜器铭文与巴蜀符号研究都做了专门的数据库🧛🏽。做古文字研究,电脑造字似乎是必备的技能了。网络资源在当下及未来会更加重要,知网👰🏻♂️、汉达文库、史语所金文数据库等都能提供很多的研究便利。以往因为考虑到知识版权问题而少用论著的电子版,但今年疫情期间🕵🏻♂️,图书馆、资料室关闭,研究所需资料大多只得凭借网络资源,或者向同道请求分享电子资料👊🏿📫。希望能有规范来很好地解决版权问题。
7.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许多论文或观点是发布在专业学术网站上甚至相关论坛的跟帖里的🤟🏼,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您对相关的学术规范有何认识或思考✍🏽?
发布在专业学术网站上的完整论文自然应该视作论文👩🏽🦰🚎,但发在论坛跟帖里的内容严格来说不属于发表论文的范畴,比如会议讨论环节。当然学者得知其中的意见也应给与注明🦣。但乱象还是有的👨🏼🎤,比如某个问题上的发明权之争,时有发生。还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网站故障或服务器关闭🤦🏻♂️,学者若有引用却不能据之进行检核,就是相当麻烦的事🤢。我在审稿经历中也出现过这个问题。如果学术网站建设更加规范👧🏿、专业🏋🏽♀️、安全🤷🏼,是可以作为论文发表的重要平台的。估计这会是一个趋势😉。
8. 您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其他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学术之外您有何锻炼或休闲活动?
做学术研究没有八小时内外之别。我自己也不区分学术研究与其他日常生活,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术之外我很少进行锻炼👩🏼✈️,当然这是不可取的🙎🏿。自己的脊椎也因此出现比较麻烦的问题🛜,有师友邀请做研究课题🧑🏿🍼,因此也只能推辞了。感觉挺后悔🏄🏼。希望研究同道们多保重身体,注意锻炼。
感谢严志斌先生接受访谈🧑🚒💯。本文所有图片均蒙严先生提供。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0年8月28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0年8月28日
点击下载附件: 2109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青年學者訪談019:嚴志斌.doc
下载次数:37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