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倉卜筮祭禱簡所見“”字補說
(首發)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何義軍
《文物》2020年第3期刊發了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富达(以下統稱“整理者”)合撰的《湖北荊門嚴倉1號楚墓出土竹簡》一文,[1]文中公佈了兩枚卜筮祭禱簡圖片(簡1、2)➞🏃♂️➡️,並附有整理者對這兩枚簡所作的釋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深入討論。我們在學習之後🎦,覺得整理者對“”字的釋讀似乎還有可商榷之處,所以不揣淺陋,將我們的意見寫出來向大家請教🙋👩🏽💻。
“”字所在辭例如下🩳:
……尚母(毋)又(有)咎♧,尚自宜⚪️😯,母(毋)又(有)
亞(惡)。占之:
(恆)貞吉,少(小)又(有)(簡1)
(慼)於
(躬)身,
(且)又(有)亞(惡)於王事……(簡2)
整理者解釋說:
《說文》辵部“速”字古文、籀文均从欶聲。“速”與“數”古音都是心母屋部,文獻中通用之例常見。《儀禮·士喪禮》“牢中旁寸”🧑🏼✈️,鄭玄注👨🏼🦳:“牢,讀爲樓……今文樓爲纋。”是“速”與“憂”古音關係也比較密切,疑“”可讀爲“憂”。天星觀卜筮簡記“少(小)又(有)
,又(有)
(祟)”🙍🏽,“
”與這裡的“
”用法相同🧜🏼。[2]
按🧗🏼,整理者懷疑“”可讀爲“憂”📤,是據“速”與“數”通、“樓”與“纋”爲說,建立起“束”聲與“憂”聲輾轉相通之聯繫的,但“束”聲與“憂”聲似 並無直接相通之證。可見整理者之說是存在疑問的。不過,整理者將“
”與天星觀卜筮簡的“
”字聯繫起來,並將其往“憂戚”一類的含義理解則是很正確的。下面,我們從星觀卜筮簡“
”字的釋讀談起𓀁。
滕壬生先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收錄了天星觀卜筮祭禱簡的如下一字:
其所在辭例爲:“少又~”⚆👨🏽🦱。
滕先生將其隸定作“”。[3]徐在國先生將此字分析爲从“心”“欶”聲,釋爲“速”👲🏿,並謂:“《說文》‘速’字對古文從‘言’‘欶’聲。心、言二旁古通→。故此字可視爲‘速’字古文。”[4]何琳儀認爲“
🫳🏼,從心🧝🏿♀️,欶聲🧙🏿♀️。疑欶之繁文”。[5]施謝捷先生在《楚簡文字中的“悚”字》中將“
”字釋爲“悚”,說云🏇🏿:
F(引者按:即“”)🈺💁,從心從
,可隸定爲“
”☝🏻🧛。在古文字裏🤛🏼,“欠”“次”作爲偏旁時往往可以混用,楚簡文字中亦常見。可知原釋“
”爲“
”🤹🏼,當可信。“
”從心欶聲,《說文》欠部謂“欶🤵🏽,从欠束聲”,以聲求之🕺↖️,當釋爲“悚”。“悚”字👮🏼♀️,見於《韓非子?內儲說上》:“吏以昭侯爲明察,皆悚懼其所而不敢爲非。”“悚懼”,同義連言🏃♂️。[6]
此字又見於黃德寬先生主編的《古文字譜系疏證》,該書解釋說:
—(軍按:即“”,下同),從心,欶聲。疑欶之繁文。參欶字🕵🏻♂️。天星觀簡—🪦,疑讀嗽。[7]
此外🧴👩🏽🔬,晏昌貴先生《天星觀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也收錄了此字🤓,晏先生將其隸定爲“”,未詳論。[8]
按“”字所在的辭例是“少有
”🙆🏽。在楚卜筮祭禱簡中🤏🏻🤰🏼,與“少有
”相似的“少有某某”的組合還有27例🧑🎨。根據“少有”後所加成分的不同,可分爲以下四類:
(一)“少有”+“”😇,“
”又作“
”“
”“
”等形,以上諸字爲一字之異體(詳後),故將其歸爲一類📅。這類共22例,如下:
(1)占之💆♂️:恒貞吉,少有於躬身,且志事少遲得。 包山197-198
(2)占之:恒貞吉🧑🏽🦲,少有外🕵🏿♂️👰🏿♀️,志事少遲得🖨。 包山199-200
(3)占之👂:恒貞吉,少有于躬身👷🏿👛,且爵位遲踐🖌。 包山201-202
(4)占之:恒貞吉🤹🏼,少有於躬身與宮室👼🏿,且外有不順。 包山210
(5)占之:恒貞吉🏋🏽♀️,少有於躬身🦸🏼,且外有不順。 包山217
(6)占之:恒貞吉,少有於躬身。 包山226-227
(7)少有於。 望山73
(8)少有於躬身,有敚,敚之。 天星觀
(9)少有於止,有敚。
天星觀
(10)少有于宮人。
天星觀
(11)少有于宮中🧰。
天星觀
(12)將少有於宮室。
天星觀
(13)少有於邇⚪️,有敚🩸,以其故祱之。
天星觀
(14)少有於躬身。
天星觀
(15)占之:恒貞吉,少有於宮室。
包山229
(16)占之💁🏼♂️:恒貞吉🏊🏽♂️,少有也🎸👩💻。
包山231
(17)占之:恒貞吉,少有於宮室👨🏻🎤。
包山233
(18)有於躬身與宮室🫶🏼。
望山75
(19)占之🧝🏿♀️:吉,將得事,少有於躬身與宮室。
望山23-24
(20)少有於躬身。
天星觀
(21)少有外,有祱。
天星觀
(22)少外有。
天星觀
(二)“少有”+“惡”🧗♀️,共3例,如下:
(23)占之:恒貞吉🏄🏼♂️,少有惡于王身。 包山213
(24)少有惡於躬身👨🏼⚕️,有祱🐓✌🏿。 天星觀
(25)少有外惡,不爲憂🤧。 天星觀
(三)“少有”+“不順”,1例✦,如下:
(26)少有不訓(順)。 天星觀
(四)“少有”+“續”,1例,如下:
(27)少有續🪸,有祱,祱之🏌🏽♀️。 天星觀
上引例(1)—(22)中“”“
”“
”“
”等字的隸定,根據的是施謝捷先生的意見。其說云:
我們認爲,A🧑🏻🦰、B兩種寫法可分別隸定爲“”、“
”,C、D兩種寫法僅從“人”◻️、從“屍”不同,然考慮到“人”🦹🏼、“屍”二字在戰國文字中字形很近,意義相關,且作爲偏旁往往混用不別,則可一併隸定爲“
”👩🏿。《說文》宀部🫓:“宿,止也✍🏼。从宀??聲✊🏿👰🏼♂️。??,古文夙。”又夕部:“??,早敬也。从丮,持事,雖夕不休,早敬者也。??👨🏼🚒,古文夙,从人、??。??,亦古文夙👩🏽🌾,从人、?,宿从此。”“??”系“宿”之初文,古文用“夙”,屬假借,與字形無關。然則“
”所從“
”(亦可隸定作“
”)☂️,應分析爲“從夕??聲”,當系“夙”字的另一種古文寫法🌇,爲“夙(??)”之後起形聲字,在“??(??)”字上累增了意符“夕”。上舉從“心”的“
”👇🏿、“
”無疑是同一字的異體……
今按E,從心從🥕🙌🏼,可隸定爲“
”🙊🐻❄️。金文裏的“夙”字通常作“??”😼,與《說文》小篆寫法相同,或作“
”(見《金文編》485頁),則與“
”字上半所從相同,從其構形來看,原釋“
”爲“
”💧,應該没有問題……因此,“
”當是上文討論的“
”、“
”、“
”等字的另一種異體。[9]
其說可從。關於“”等字,李運富先生認爲是“憂”字異構,可釋爲“憂”。[10]邴尚白先生讀爲“慼”。[11]施謝捷先生將其與“
”字聯繫起來,釋爲“悚”訓爲“懼”🧛🏼♂️。[12]李守奎先生讀爲“慼”。[13]陳偉先生主編的《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亦讀爲“慼”👩🎤。[14]
按,上引諸字顯然以“夙”“?”爲聲符👰🏼♂️🪨,古“夙”“宿”與“戚”聲韻關係密切,且古書多相通之證👩👧👦,完全可以讀爲“慼”。關鍵在於,將“”等字讀爲“慼”後,文意可以得到很好地疏通。因此將上述諸字讀爲“慼”應屬可信。
值得注意的是,施謝捷先生將“”等字與“
”字聯繫起來🪈,顯然是認爲它們表示的是同一個詞。從語音和語義上來看,施先生的這一觀點無疑是可信的。既然“
”等字均應讀爲“慼”🌩,那麼“
”字顯然也應該讀爲“慼”。古音“欶”聲與“戚”聲相通,《管子?小匡》“臣不如甯戚”,《呂氏春秋?勿躬》“甯戚”作“甯遬”,高誘注:“甯遬👶🏼,甯戚🛵。”阮元新校正:“古戚、速同音👮🏽♀️,遬即速🕺🏼。”[15]《廣韻?屋韻》👱🏽:“速🧑🏿🏫,戚也😌。”《慧琳音義》卷三十六“蹙如寶形”注引《考聲》云😣:“蹙,速也。”這兩例應該都是聲訓。由此可證“
”毫無疑問可以讀爲“慼”。天星觀卜筮祭禱簡中此例“少有
(慼)”與卜筮祭禱類簡中習見的“少有
(慼)”正可互相印證。
此外,上博九《成王爲城濮之行》又有一“”字👮🏽♀️🖕🏼,所在辭例爲👨🏻🦽➡️:
帀(師)🚅,(既)敗帀(師)巳(已)。君爲楚邦老,憙(喜)君之善而不
子玉之帀(師)之【敗】簡甲5
“”字舊釋紛紜👂🏽,我們將其隸定爲“
”,讀爲“慼”📆。[16]當時我們忽略了天星觀卜筮祭禱簡的“
”字𓀗🕊,也尚未見到嚴倉簡的“
”字。現在看來,我們的釋讀應該是正確的。反過來,從文字的系統性來看,嚴倉簡的“
”的確應該讀爲“慼”🦸🏿♀️。值得注意的是,天星觀卜筮祭禱簡用“
”和“
”等表示“慼”♒️,和嚴倉簡用“
”和“
”表示“慼”是同類現象。
“”“
”聲符相同,二者又與“
”字語音關係極爲密切,從三者都記錄“慼”這一詞來看,它們應該是一字之異體。
綜上所述🧑🏼⚖️,嚴倉卜筮祭禱簡的“”應讀爲“慼”,義爲“憂戚”。
[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富达:《湖北荊門嚴倉1號楚墓出土竹簡》🖖🏻,《文物》2020年第3期,第58-62頁。
[2] 《湖北荊門嚴倉1號楚墓出土竹簡》,第59頁。
[3]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804頁👮🏻♂️📳。
[4] 徐在國:《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劄記》👨🏿🍼,《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第5期🫄🏽,第83頁
[5]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中華書局1998年👨🏻🦽,第362頁。
[6] 施謝捷🕵🏻♂️🐁:《楚簡文字中的“悚”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中華書局2002年,第380頁。
[7] 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994頁。
[8] 晏昌貴🙅🏼:《天星觀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原載丁四新主編𓀅:《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收入氏著《簡帛數術與歷史地理論集》👩🏼🔬📲,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142頁。
[9] 施謝捷:《楚簡文字中的“悚”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中華書局2002年🤩,第379—380頁。
[10]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嶽麓書社1997年,第122~125頁。
[11] 轉自陳偉主編:《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97頁。又見邴尚白:《楚國卜筮祭禱簡研究》,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89頁下“注64”🏟🧶。
[12] 施謝捷:《楚簡文字中的“悚”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中華書局2002年,第379—383頁👦🏿。
[13] 李守奎🎍:《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627頁👩🏻🦽➡️。
[14] 陳偉主編♻️:《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97頁。
[15]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90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0年5月2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0年5月3日
点击下载附件✣: 2074何義軍:嚴倉卜筮祭禱簡所見“(欶龜)”字補說.docx
下载次数:75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