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梁春勝:利用《新修玉篇》考辨疑難俗字舉例
在 2008/1/21 12:22:35 发布

 

利用《新修玉篇》考辨疑难俗字举例

(首发)

 

梁春胜

富达平台

 

内容提要  在疑难俗字考辨方面🎳,《新修玉篇》的价值有二👰🏽:一是有助于考辨大型字典中的未识误识字,一是可以为现代学者考释成果提供佐证。论文即从这两点出发👩🏽‍💻,对该书试作举例性介绍。

关键词  新修玉篇;篇海;疑难俗字;考辨

 

《新修累音引证群籍玉篇》(本文简称《新修玉篇》)是金代邢准编的一部大型字典🕵🏻‍♀️,与金代另一部大型字典《四声篇海》(本文简称《篇海》)一样,可以为今天的俗字研究和字典修订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新修玉篇》和《篇海》都是在王太《类玉篇海》的基础上编纂成书的(关于二书关系🙍🏼,可参看拙文《从〈类玉篇海〉到〈四声篇海〉——我国字典编纂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2期),所收字多数相同🎏,因此使用时可相互比勘。《篇海》的价值已为学界所公认🤷🏼‍♂️,利用得也比较充分🌔,而《新修玉篇》则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疑难俗字考辨方面,《新修玉篇》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有助于考辨大型字典中的未识误识字🚫⚠,一是可以为现代学者考释成果提供佐证。本文即从这两点出发🤼,对《新修玉篇》的价值试作举例性介绍。文中各例先引《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若《汉语大字典》未收👧🏼,则只引《中华字海》®️;若二者内容大致相同🧖🏼‍♂️,则只引《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采用参见方式🔭。《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页码数字后的AB🏃‍➡️、C分别表示该页的左栏、中栏和右栏),然后以“按”字揭出笔者考释🧟‍♂️。引书随文标出页码,数字后的A📝、B分别表示该页的上栏和下栏;引书的简称和版本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考辨大型字典中的未识误识字

《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是当今重要的两部中文大型字典,但二书都有相当数量的未识🤌🏽、误识字🧜🏽‍♀️,从而影响了字典质量的提高🧱。张涌泉先生的《汉语俗字丛考》和杨宝忠先生的《疑难字考释与研究》在这些字的考释方面成效卓著👩🏿‍🏭。作为时代较早的一部字书,《新修玉篇》必然可以为这种考释工作提供他书所不能替代的帮助。但因为该书发现较晚💶,所以两位先生皆未及利用。这里就根据笔者研究的初步成果,通过具体例证来展示《新修玉篇》在考辨未识、误识字方面的价值🤧🏡。

1.珁

同“瓷”👩‍🦯‍➡️。《篇海·玉部》引《类篇》:“珁,音瓷。”《字汇·玉部》☝🏼:“珁🤹🏽,同瓷🐠。”(《汉》464B,参《字海》718B

按:“珁”同“瓷”,字形结构不可说解。此字亦见《新修玉篇》。《新修玉篇·玉部》引《类篇》: “珁,音。”(8B)“”为“瓨”之异体。《说文 ·瓦部》:“瓨,似罂♦︎,长颈👦🏼,受十升。从瓦、工声。读若洪。”王筠《说文句读》24🦺🫃:“字与缶部‘缸’同……字又作🏇🏽,《齐民要术》有‘蒲桃’📗。”(79)根据《新修玉篇》提供的注音,“”当为“”的讹俗体。《篇海》“音瓷”当为“音”之讹。《字汇》根据误音以“”同“瓷”𓀘,可谓错上加错。

2

同“琔”🧎‍♀️。见《篇海》🧔🏿‍♂️。(《字海》724B

按:《篇海·玉部》引《龙龛》:“,音琔🌼,义同🧑‍🎨。”(309A)此即《字海》所本👏🏼。考《新修玉篇·玉部》引《龙龛》:“,音琁👨🏿‍🦳。”(9A)二者不同🧑🏼‍⚕️,必有一误。今本《龙龛》无“”字,但有“ ”字🧙🏻‍♂️。《龙龛·玉部》:“璇🤦,二或作🧜🏿‍♀️;琁,正:似泉反🤱🏽,美石次玉也。”(434)“”当即《龙龛》的 “” 字,可见《新修玉篇》是正确的。“”当为“琁”之俗体🤚🏿,“ ”则又为“”的进一步讹变体(大概受“徙”的影响将右旁改为“歨”)🐗。《篇海》“音琔”乃“音琁”传刻之误。

3

liánɡ《篇海》引《类篇》力薑切。牻🦹🏽‍♀️。《篇海·牛部》引《类篇》💀:“,牻也👨🏽‍🎨。”(《汉》 760C

同“”。字见《篇海》。(《字海》851C

按:《篇海·牛部》引《类篇》:“,力薑切🙆🏿‍♂️🦖,牻也。”(303B)此即《汉》《字海》所本。《说文·牛部》:“📀👨🏿‍🦱,牻牛也。从牛,京声🌙。 ”徐铉等音“吕张切”(29A)。“”“” 音义皆同,故《字海》以“”同“”🚷。但“”同“”,构形理据不明🚵🏽‍♂️🤸🏽‍♂️,不能令人无疑。考《新修玉篇·牛部》引《类篇》:“,音邦🫐。”(190B)二者不同🤽🏽‍♂️,必有一误。我们认为《新修玉篇》是正确的。“邦”或作“”(《汉》1563B)、 “” (《集韵·江韵》7A)等形,“” 即当由此类形体讹变而来。那么《篇海》“”字音义从何而来呢?我们将《篇海》与《新修玉篇》作一比对,就会找到答案🙁。《新修玉篇》 “”字下文是:“,力张切,牻牛也🤑。犆,音特,特牛。”而《篇海》“”字下文是:“犆👩🏻‍🎓,音特,义同。”可见《篇海》脱去了“”字的注音和“”字,从而将“”字音义错安到了 “”字头上📐👸🏼。《篇海》这样的错误,若非与《新修玉篇》相比勘👨🏻‍✈️,则是很难发现的👩🏼‍🌾🐧。

4

jiǎn《篇海 ·户部》引《川篇》:“👩🏻‍🍼,古典切。”《字汇补 ·户部》:“👩🏽‍🎓,音减🕤,义阙🖤。”(《汉》947B,参《字海》980A

按💇🏼‍♀️:《篇海·户部》引《川篇》:“,古典切🧑🏻‍🏭。”(483B)《汉》《字海》迻录字形有误👧🏻。《新修玉篇·户部》引《川篇》:“,布典切🔑。”(102A)二者注音不同,必有一误🙍🏽‍♀️。我们认为《新修玉篇》的注音是正确的。“” 当即“扁”字。《集韵·铣韵》补典切:“扁,《说文》:‘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109B) “”“扁”音同。“扁”作 “”,当是俗书讹变的结果😸。《篇海》注音讹作“古典切”,遂使此字不可识。

5

biàn《字汇补》邦见切🏬☝🏽。视。《字汇补·目部》:“,视也🚍。”(《汉》 905C,参《字海》937C

按:《字汇补·目部》: “👵🏽,邦见切,音遍🔏,视也。”(599A)此即《汉》、《字海》所本。《篇海·目部》引《川篇》:“,音遍,🕋,视也🧈。”(378A)此又《字汇补》所本💂🏽‍♀️。考《新修玉篇·目部》引《川篇》:“🧜🏽‍♀️,音遘,,视也👐🏼。”(39A)与《篇海》注音不同🧑🏻‍🤝‍🧑🏻,必有一误。今谓“”当同“瞉” 📚。《集韵·候韵》居候切(与“遘”字同一小韵):“瞉,瞉霿☔️,鄙吝也📑。或作、怐✔️🌕、佝📱🔙、傋🫵🏼。”(177A)“瞉霿”为叠韵连绵词🤸🏼,又作“瞉瞀” (参《广韵·候韵》“”字🚴🏻‍♂️🎪,440),《新修玉篇》和《篇海》的“”字,疑为“瞀”之讹俗字。“瞀”当有声旁繁化写作“”者,“務” 俗省作“务”(“務”作“务”一般认为始于元代,金元相接,“务”可能在金代即已出现),俗书“目”旁“月”旁相乱🙈,故“”又讹变作 “”。“”前当脱表示标目字的短竖。“瞉瞀”表示鄙吝、愚昧等义,而无“视”义,《川篇》训“视”,望形生义也♥️0️⃣。“”当为“”之讹变体,《新修玉篇》的直音字是正确的🙎。《篇海》直音字讹作“遍”,《字汇补》承其误,《汉》、《字海》又承《字汇补》之误,遂使 “”成为大型字典中的“死字”。

6

yí《篇海》引《川篇》音疑。视。《篇海·目部》引《川篇》:“,视也。”(《汉》 1054A

yí音仪👳🏻。视。见《字汇补》🧎🏻‍♂️‍➡️。(《字海》1064C

按:《字海》引《字汇补》字形作“”。《篇海·目部》引《川篇》🍉:“🦽,音疑,视也。” (379A)《字汇补·目部》🐌: “,五其切,音疑🏋🏿👩🏻‍🦲,视也🤷‍♀️。”(599B)《汉》《字海》引录字形稍有改变🤴🏽🦫。此字当是从目、隸声(《碑别字新编》400页载《齐李琮墓志》“隸”作“”🧘🏿‍♂️,可以比勘),而《篇海》注音“疑”,形声不谐⤴️。考《新修玉篇·目部》引《川篇》🔈:“,音👳🏿‍♀️,视也。”(39B)直音字“”为“隸”之俗体👰🏻,《碑别字新编》载《魏孝昌石窟寺碑》“隸”作“”,是其比。“”当同“”🦸‍♀️。《集韵·寘韵》力智切(与“隸”字同一小韵):“,视也。或作。 ”(133B)“”“” 音义皆同。“又作“”(《集韵·霁韵》144B👋🏻。“祟”“柰 ”二旁常常互作👨‍🎨,如“隸”《说文》古文从柰,篆文从祟👧🏼;“款”《说文》正篆从祟🔍,或体从柰)。《玄应音义》卷三《胜天王般若经》第五卷音义“ 僕”条:“下力计反🌜, 亦附着也,字从米❔、从 声🙋🏻‍♀️。古者人择米以供祭祀🫳,故从米也。”(41A)据此“(隸)”从米🚇👖、声🛸,而“”从目、)声,故“”可声旁繁化从“(隸)”🌮。“”“”等目上所从,皆“隸” 之俗体也🤽🏿‍♀️。《篇海》“”讹作“疑”🈁,遂使此字不可识。

7

zuì音最。义未详🚣🏼。见《篇海》😇。(《字海》1070B

按:《篇海·皿部》引《类篇》🏋🏼‍♂️:“🔣,音醉。”(367B)此即《字海》所本👳🏽‍♂️。“”音醉👨‍👨‍👧‍👧🐇,字形不可说解。考《新修玉篇·皿部》引《类篇》:“👩🏽‍🦲💬,音海🖤。”(143A)与《篇海》注音不同,二者必有一误🤟🏻。我们认为《新修玉篇》的注音是正确的。此字当同“醢”🪱。《广韵·海韵》呼改切(与“海”同一小韵)🧑🏿‍🍳:“醢👩🏿‍🎤,肉酱。 ”(275)“”“醢”音同🌚。俗书“左 ”“右”二部件或可互作,如“”俗作“”(《疑难字》532)⌨️,“惰”异体作“”(《玉篇·心部》38B)👶,俗体作“”(《字海》603A)等,故“醢”可作“”。

8

huī《篇海·皿部》引《类篇》:“,音灰。”《字汇补·皿部》🚵🏽‍♂️:“,呼规切,义未详。”(《汉》1076A👨🏻‍🚒,参《字海》1071A

按:《篇海·皿部》引《类篇》:“,音灰🍸。”(367B)《汉》《字海》采用的是《字汇补》的字形。 “”音“灰”🍎,造字理据不明。考《新修玉篇·皿部》引《类篇》:“,音戾◼️。”(143A)“”“”一字之变。《新修玉篇》与《篇海》注音不同,必有一误。我们认为《新修玉篇》的注音应当是正确的♤。此字当同“盭”🫷🏽。《说文·弦部》🍬:“盭,弼戾也🚴🏼🚆。从弦省𓀅,从盩。盩,了戾之也。读若戾。”段玉裁注🛥👰🏽:“按此乖戾正字🟩,今则戾行而盭废矣。”(642A)“”“盭”音同形近, “”当即“盭”之讹俗字🧃。《篇海》直音字“灰”乃“戾”形近之误🙆🏻‍♀️。

9

qín音秦。义未详。见朝鲜本《龙龛》。(《字海》1090A

按:朝鲜本《龙龛·禾部》👨‍🦯‍➡️:“,仄谨切,又音秦。”(102A)此即《字海》所本🧁🧑‍🚀。《篇海· 禾部》引《川篇》👨‍🦳:“🕡,仄谨切,又音秦。”( 482A)此又朝鲜本《龙龛》所本👩‍🦯。考《新修玉篇·禾部》引《类篇》:“,仄谨切,又音臻。”( 137A)此字当为“”的偏旁移位字👊🏽。《广韵 ·隐韵》仄谨切:“,角齐多皃。⚓️,草木众齐🧘🏽‍♂️。本又音臻🧘🏻。”(282)“”“” 同音仄谨切。“”又音臻,疑涉《广韵》下“”字又音而误增🦹🏻‍♂️。 “”训“角齐多皃”🧜,语义费解,其字不见《广韵》以前辞书收录,亦当是后起俗字🍶,其正字俟考🕒。《篇海》“”又音误作“秦”👃🏻,为朝鲜本《龙龛》所承,而《字海》又舍弃朝鲜本《龙龛》正确切音而采用误音🤴,遂使此字不可识。

附按:此字《新修玉篇》谓引自《类篇》(用表示),而《篇海》谓引自《川篇》(用表示)。二书引《川篇》之字一般排在引《类篇》之字前,《新修玉篇》“”字上正是引《川篇》的 “”字,而《篇海》 “”字误标作引自《龙龛》,《篇海》前文已有引《龙龛》之字,此处不当重出,故该表示《龙龛》的符号,当是表示《类篇》的符号之误。但引《类篇》之字不当置于引《川篇》之字前👗,所以《篇海》此处引书号错误,《新修玉篇》是正确的。

10

zuō音左阴平🤳🏽。义未详💪。见朝鲜本《龙龛》。(《字海》 1090B

按🧑🏻‍🦯‍➡️:朝鲜本《龙龛·禾部》:“,子括切。”(103B)此《字海》所本。《篇海· 禾部》引《川篇》:“🚧🆓,子括切。”(482A)此又为朝鲜本《龙龛》所本。《篇海》因无释义,遂使此字不可识👱🏼🪄。考《新修玉篇·禾部》引《类篇》🧑🏿:“🛡,子括切,聚也💟。” (137A)根据《新修玉篇》提供的训释🕵🏼🗯,此字当同“撮” ➡️。《孔子家语》卷一始诛第二:“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王肃注:“撮🔥,聚🧑🏿‍🍼。”(该卷5A)《集韵·末韵》“撮” 有“宗括切”(音同“子括切”)一读(198B),“”“撮”音义皆同⇨。俗书扌旁、木旁相乱🧝🏿‍♂️,木旁与禾旁又可互作💃🏻,故“撮”可写作“”👦🏿。《新修玉篇》 “”与上条“”字均引自《类篇》,《篇海》谓引自《川篇》🫅🏽,亦是引书号错误💯。

11

zhù《篇海·白部》引《类篇》:“,音柱。”(《汉》1107C

zhù音祝🏌🏻‍♀️。义未详🔵。见《篇海》👁‍🗨。(《字海》1097B

按𓀈:成化本《篇海·白部》引“俗字背篇”:“😁,音柱。”(358B)《新修玉篇·白部》引《类篇》:“,音桂☕️🏃🏻‍♀️。”(178B)亦引自《类篇》。可见《汉》所据本《篇海》引书号不误,而成化本引书号误。《新修玉篇》与《篇海》直音字不同,必有一误👨🏽‍🏭。我们认为《新修玉篇》的注音是正确的。此字当同“昋”。《集韵 ·霁韵》涓惠切(与“桂”同一小韵):“昋,姓也。 ”(145B)“”“昋”音同形近🏃🏻‍♀️‍➡️, “”当为“昋”的增繁俗字👈🏿。《篇海》直音字“柱”当为“桂”之讹#️⃣。

12

(一)è《篇海》引《川篇》五大切👦。窟👨🏽‍🏫。《篇海·穴部》引《川篇》🧗🏿‍♂️:“⛪️,窟也👵🏼。”(二)ruǎn《字汇》乳演切。揉皮🙏🏿。《字汇·穴部》🧸:“,柔皮革。”一说 “”的讹字🤵🏼‍♀️。《正字通 ·穴部》:“字之讹🧑🏽‍🦲,非从穴✍️、从允。旧本附《穴部》👷🏻,误🌃。”(《汉》1138C

è音饿。窟💸。见《篇海》。(《字海》1130B

按:《篇海·穴部》引《川篇》🖖🏼:“🧗🏼‍♂️,五大切,窟也🧚🏽‍♂️。”(486B)此为《汉》《字海》所本。《新修玉篇·穴部》引《川篇》☄️🧑🏽‍✈️:“,五犬切,窟也。” (106B)注音与《篇海》不同👨🏼‍🦳,必有一误。我们认为《新修玉篇》的注音应当是正确的⚱️,《篇海》“五大切”(此音现代应当拼读作ɑ ì🧔🏼,《汉》《字海》拼读作è🤴🏼🛍️,误)🦹🏼,当为“五犬切”之讹。从字形来看🐬,此字当同“”。《广韵·獮韵》而兖切:“🫷,柔韦。又作,见经典。”(296)“”或体作“” 。“”当即由“”省变而来📺。“”为日母獮韵字🎮,根据“ 五犬切”一音,“”为疑母铣韵字🧑🏻‍🦽,獮韵、铣韵《广韵》已指出可以同用,所以二字韵同,但二字声母不同,疑“五犬切”一读出于方音🧑🏻‍🎄。《字汇》的“”字🦀🤸🏻,显然就是“”的省体,《正字通》的说法是正确的。“”本无“窟”义,其训“ 窟”者🍼,以“”字从穴,望形生义也。如果以上所论不误,则《汉》“”字的二音义应当合并。

13

qià《篇海》引《川篇》口夹切🗡。不重。《篇海·穴部》引《川篇》🤹:“🚴🏽‍♀️,不重也。”(《汉》 1142A,参《字海》1133C

按:《篇海·穴部》引《川篇》👰🏼‍♂️:“🎀,口夹切,不重也。”(487B)此即《汉》《字海》所本✊🏻。考《新修玉篇·穴部》引《川篇》:“⏰,口典切💙🩶,不重也🐲。”( 107A)二者注音不同,必有一误🧑🏽‍🌾。我们认为《新修玉篇》的注音是正确的。此字当同“” 👨🏼‍🦱🤽🏽‍♀️。《玉篇·穴部》:“🩹💆🏻‍♂️,口典切,不动也。”( 59A)“”当即“” 之省体👨‍👧。“”训“不重”,当为“不動(动)”之讹。《篇海》“”字切音讹作“口夹切” 🌞,遂使此字不可识。

14

quán《篇海》引《川篇》音全。耕。《篇海·耒部》引《川篇》:“,耕也👩🏿。”(《汉》1157C

quán音全🌁。耕。见《篇海》。(《字海》1166C

按🪗:《篇海·耒部》引《川篇》:“🚁,音全字1️⃣,耕也。” (509A)此即《汉》《字海》所本🧑🏿‍🚀。考《新修玉篇 ·耒部》引《川篇》🧏🏼‍♀️:“,音合,耕也☢️。” (139A)二者注音不同,必有一误🍄‍🟫。我们认为《新修玉篇》的注音是正确的✯。此字当同“耠”。《广雅·释地》🈹:“耚🦤、耠🧛🏽‍♂️,耕也🖐。 ”(298A)《集韵·合韵》曷閤切(与“合”同一小韵)🧀:“耠,《博雅》:‘耚,耠也🤑。’”(221B)“”“耠”音义皆同🪔, “”当即“耠”之讹俗字👨🏽‍🦰。《篇海》“音合”讹作“音全”,望形生音也。

15

xínɡ《篇海·虫部》引《搜真玉镜》:“,音行✤。”(《汉》 1189A

xínɡ音形🫖。义未详🧝🏿‍♀️🤥。见《篇海》🫱🏿。(《字海》1198C

按🔸:成化本《篇海·虫部》引《川篇》🤰:“🙇🏼‍♀️,音演🦹🏼。”又引《川篇》(此处实引自《搜真玉镜》,成化本《篇海》漏标表示《搜真玉镜》的引书号)♿️:“,音行。”(468B)“”字《汉》《字海》皆未收。考《新修玉篇·虫部》引《川篇》:“🥖,音演。”(207A)《新修玉篇》的“”与《篇海》的“” 为一字之变。《新修玉篇》的“”,即“”之偏旁移位字。《广韵 ·獮韵》以浅切(与“演”同一小韵)🏋🏽:“🔊,螾🥻,虫。,上同。”(292)《集韵·獮韵》以浅切:“,虫名🎷。蚰蜒也。” (112A)“”“” 音同。其字本当作“”,从虫、衍声,作 “”“”者,省声字也🧗。《篇海》的“”,亦当同“”,其音“行”者🦵🏿,望形生音也。《篇海》的“”字,则为“”之讹。

16

wán音丸。义未详。见《篇海》👂🏻。(《字海》1222B

按:《篇海·丸部》引《川篇》👊🏻:“,三音丸🏋🏻。” (483A)《字海》据此收“”“” 二字,皆不识。考《新修玉篇·丸部》引《龙龛》👨‍🦽:“🚦,三音丸🦋。”(236B)“”即“纨”字👋🏻,左旁保留了“糸”字的篆书写法。《新修玉篇》将三字列为一条,则“”“”亦当同“纨”🤷🏽。 “”上所从当是“糸”之变,“”所从“米”亦当是“糸 ”之讹变👷🏼‍♀️。此二形所从“糸”既有讹变,偏旁又有移位⚫️✋🏻。《篇海》“”“”当分别为“”“”之讹变🙋🏽‍♂️🏝。《篇海》 “”讹作“”,遂使“”“”二字皆不可识♞。

附按:《新修玉篇》所引三字,今本《龙龛》无🚶🏻‍♀️‍➡️,《新修玉篇》所标引书号当有误☆🧚🏿,《篇海》谓引自《川篇》应该是正确的🚶🏻‍➡️。

17

wǎnɡ《篇海·糸部》引《类篇》:“😈,音網。”《字汇补· 糸部》🧑🏽‍🚀:“,微榜切🧝🏽‍♀️,音罔。见《篇韵》。”(《汉》1406C😭,参《字海》1313B

按😡:此字亦见《新修玉篇》。《新修玉篇·糸部》引《类篇》🛳:“,音綱。”(219A)“網”“綱”二字形近易混,此处必有一误。我们认为《新修玉篇》的注音是正确的,“” 当即“綱”字。《玉篇·人部》:“,古唐切🧑🏻‍🏭,古岡字。”( 14B)“”为“岡”之“古字”🙆🏼‍♀️, “綱”应当就是受“”的影响而变体作 “”。《篇海》“音網”当为“音綱”之讹💴。

18

zhé音哲👵🏻🧑🏼‍💻。义未详🤹🏻‍♀️。见《直音篇》。(《字海》1451A

按:《直音篇·言部》🎅🏿: “,直厄切。”(90B)此字《篇海》两见😿🕵🏽。《篇海· 言部》引《川篇》:“,音多。”又引《搜真玉镜》🧁🥳:“,直尼切🧑🏽‍🍼。”(295B)《直音篇》此字当录自《篇海》🤖👨🏽‍🎤,其切音“直厄切”当为“直尼切”之误。此字又见《新修玉篇》。《新修玉篇·言部》引《川篇》:“,音曳,多言👜。” (79B)根据《新修玉篇》提供的音义,此字当为 “詍”之讹俗字。《广韵·祭韵》余制切(与“曳”同一小韵):“🫱🏿,多言👳🏻‍♂️。”(380)“”、“”音义皆同。“世”旁作 “”承隶变而来,唐代避李世民讳缺笔写作“”🦸🏽,“” 这种写法当为“”的讹变形或传刻之误。《新修玉篇·人部》引《川篇》:“,以世切,侈也👨🏼‍🚀。” (22A)《篇海·人部》引同( 513A)🚿。“”同“伳”,可资比勘( “”《字海》录作“”,不确)。《篇海》引《川篇》“音”后脱“曳”字,“多”后脱“言”字🏓,遂使此字身份不明🧘🏿‍♂️。

至于《篇海》引《搜真玉镜》音“直尼切”的“”🧑🏽‍🌾,亦当同“詍”。根据 “直尼切”一音,“”为澄母入声质韵字👨🏿‍🦳,“ 詍”为禅母去声祭韵字👩🏽。根据《汉语语音史》,宋以后全浊声母消失,元代澄母入穿母,禅母入审母(309),穿母审母并为齿音🔃;元代质韵祭韵又并入齐微部(335)。所以二字元代音近。《篇海》为金人所编,其时语音当与元代至近🫷🏽。《篇海》“”字音“直尼切”,疑为当时北方方音。

 

二🧚🏿‍♀️、为现代学者考释成果提供佐证

张涌泉先生的《汉语俗字丛考》和杨宝忠先生的《疑难字考释与研究》🌡⛑️,对于《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中的疑难俗字展开了大规模考释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对于那些来源于《篇海》的疑难俗字🧖‍♂️,二书进行了细致精确的考辨,指出了《篇海》的很多错误💛。现在与《新修玉篇》相对照,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两位先生的考释成果竟然很多地方与《新修玉篇》暗合!我们一方面不能不为两位先生眼光之敏锐而叹服🐎,另一方面也不能不对《新修玉篇》的价值刮目相看。这里就列举这样的一些例子,以飨读者。

1

yú《篇海·衣部》引《俗字背篇》🧑🏻‍🦳👨:“🧜🏽‍♀️😗,于、二音。”(《汉》1286B

yú音鱼。义未详🐌。见《川篇》。(《字海》621A

按🧑🏼‍🎤:《篇海·衣部》引《川篇》:“,于🏊🏽、二音ℹ️。”(489B)此即《汉》《字海》所本(《汉》谓引自“俗字背篇”🔶,误。“俗字背篇”指取自旧辞书注文、以前未列为字头的字,非书名)。《丛考》疑此字同“衧”🧑‍🏭,云😷:“《龙龛》卷一衣部:‘衦(衧),或作➿;,今🛀🏽:音于,包衣🙅‍♀️,即大袖衣也💇🏿‍♀️🥶。’(102)‘’‘’音同形近♿️。《篇海》‘ ’又音‘(裔)’🦆,未详🚯。”(461)其说是也。《新修玉篇·衣部》引《川篇》👽: “,音于,商衣。”(226A)“” 当为“”之声旁繁化字🧟,“商衣 ”则当为“袌(袍)衣”之讹。《玉篇·衣部》:“,尤夫切🔞,衣袍也🧏🏿‍♂️。衧🛵,同上。”(128A)“袌(袍)衣”即“衣袍”也。《篇海》“”字又音 “”,乃“商衣”之误合。

2

zǎo《字汇补》子老切🧑🏻‍🎓。早晨。《字汇补·田部》🌡:“🖕🧑‍⚖️,晨也。”(《汉》 404A❔,参《字海》657B

按:《篇海·甲部》引《余文》:“,子老切🕹,晨也。”(276B)此为《字汇补》所本。《疑难字》以此字为 “(早)”之残误(307),甚是。《新修玉篇· 甲部》引《余文》:“👾,子皓切,晨也🦹。早同🖍。 ”(237A)字正作“”。

3

shè音社。土排枘。见《篇海》👩🏽‍🎓。(《字海》742A))

按:《疑难字》以此字同“”🦁🏄🏼‍♀️,云:“此字见《篇海》卷七木部引《川篇》,文云3️⃣:‘,音含。土排枘也。’‘含’字稍漫漶,《字海》盖认作‘舍’字🧑🏻‍🦯,因拼读作 shè,非是。又‘土排枘’费解,‘枘’疑‘柄’字残误。”(361)此说可以得到《新修玉篇》的有力佐证。《新修玉篇·木部》引《川篇》🏋️‍♀️👵🏽:“,音含🧑🏻‍🎨,七排柄也✍️。”( 109B)正作“含”“柄”二字(“七”则当为“土”之讹)。

4

è音饿。伐木。见《篇海》✌🏿。(《字海》756C

按🈂️:《疑难字》以此字同“”,其文云:“《篇海》卷七木部引《川篇》👨‍⚕️:‘🤢,五割切。伐木也。又余白切🛶。’以音求之,并参考字形🧖🏽,此字当即‘’之讹……‘’训伐木余,‘’训伐木者,‘木’下脱 ‘余’字耳。‘’字又有‘余白切’一读,未详所出,当亦有误,‘余’字或本在‘伐木’下🎷🧚🏻。”(369)其说甚是🧑‍🦱。《新修玉篇· 木部》引《川篇》:“👨🏿‍🦲,五割切🤾🏻‍♂️👩‍🦽,伐木余也🙋🏿‍♂️。” (112B)可见“余”的确在“伐木”下,《篇海》所谓“ 余白切”一读是讹误的结果🍟,属子虚乌有🥓。

5

bì音闭。破。见《篇海》。(《字海》817C

按:《篇海·瓦部》引《川篇》:“,音辟,破也。”(306B)此即《字海》所本。《说文· 瓦部》🚶🏻‍♀️:“🌦💁🏼‍♀️,破也。从瓦🧝🏼,卒声。” (269B)《疑难字》疑“”同“” 🧑🏼‍🦲🧝🏿‍♀️,云:“此字不见他书记载,以义求之,疑即‘’字之讹,‘音辟’当是 ‘音碎’之误👨🏻‍🦯。”(414)此说甚是🙅🏽。《新修玉篇· 瓦部》引《川篇》🕴🏼:“,音碎,破也🦖。” (145A)直音字正作“碎”🚴🏻,此“”同“” 之确证✤。

6

xié《篇海》引《类篇》音携。宇下空。《篇海·瓦部》引《类篇》☠️:“🩸,宇下空。”(《汉》 603A,参《字海》820C

按🫱🏻:《篇海·瓦部》引《类篇》🧑🏻‍🏭:“,音携字,下空也。”(307A)此《汉》《字海》所本,而误以“字”为“宇” 🫅🏽🧑🏼‍🚒,并误属下读👩🏼‍🦲。《玉篇·瓦部》👩‍🍳: “🖐🏿,胡圭🪭、古畦二切,甑下空也。”(79A《丛考》《疑难字》并考定《篇海》“” 字同“”,谓“下”上脱“甑”字(584🔖,421)。二说并是也。《新修玉篇· 瓦部》引《类篇》:“🏮,音携,甑下空也。”( 145B)是“”同“”之确证。

7

zuàn音钻去声🏊🏽。义未详。见《篇海》😮。(《字海》833A

按:《篇海·日部》引《川篇》:“,音篆👨‍👧‍👧,古文👌🏻。”(527B)《篇海》无“”字🟧👨🏻‍✈️,“” 即“”转录之误👌🏼😴。《疑难字》以为“”同“(册)”,其文云🙆🏻‍♂️:“‘ ’字楚革切,音策;《篇海》引《川篇》‘’字音篆🤹🏽‍♂️,‘篆’当是‘ 策’字之形误。《古文四声韵·麦韵》引裴光远《集缀》古文‘册’(‘’‘册’《说文》分为二🚳,后世‘册’行‘’废)作‘’,《篇海》引《川篇》所谓‘古文’之‘’🌾,当据此形楷定🪓。又《篇海》引《川篇》‘’音‘篆’,‘篆’已是 ‘策’字之形误,《字海》据之拼读作zuàn🚣🏼,音钻去声,又‘篆’ 字音近之误也。”(433)其说是也🩻。《新修玉篇· 日部》引《川篇》:“,古文🔚,音策。” (180A)“”正音“策”,可为《疑难字》的考释提供有力佐证。

8

dié《篇海》引《川篇》音牒🧑🏿‍🦲。牛名。《篇海·牛部》引《川篇》🤾🏽:“👩🏿,牛也。”(《汉》762B🅿️💃🏼,参《字海》853A

按🌅:《篇海·牛部》引《川篇》:“,音牒,牛也。”(303B)此即《汉》《字海》所本。《丛考》以此字同“ 牃”👩‍🦲,文云🤰🏽:“古书未见称‘dié牛’者,《篇海》引《川篇》以‘’为‘牛’,颇疑不然🧒。窃谓‘ ’当是‘牃’的讹俗字🧙🏿。唐代避太宗讳🧑‍🧒,‘枼’旁多写作‘’,后世往往相沿不改。 ……而俗书‘爿’旁与‘牛’旁相乱……故‘牃’字可写作‘’🤹🏼‍♂️。《王二》入声怗韵徒协反🤪🗝:‘,床板🍔。’(《集存》 523)‘’即‘牃’字🖲,可参🦶。《川篇》编者不知‘’乃‘牃’字俗书𓀂,以其左旁从‘牛’🎎,遂训作‘牛’,所谓‘义随形变’ 耳。”(609)其说甚是。《新修玉篇· 牛部》引《川篇》🧫🧝🏽‍♀️:“,音牒,床也。” (190B)此是“”为“牃”俗书之确证( “牃”训床板,《新修玉篇》“床”下脱“板”字)🤤💪🏼。“”字释义《新修玉篇》引《川篇》不误,可见《篇海》之误并非沿自《川篇》,而是《篇海》编者之误。

9

qǔ《篇海》引《龙龛》七主切。迫。《篇海·片部》引《龙龛》:“,迫也。”(《汉》845C

同“”。字见《篇海》。(《字海》885B

按🐰:《篇海·片部》引《龙龛》:“,七主切,迫也。俗用。”(353B)此即《汉》《字海》所本。《龙龛·片部》🦢:“,俗🧔🏽;,正👥:七玉反📂,迫也。”(362)《疑难字》云🩰:“《篇海》引《龙龛》‘’字当是《龙龛》‘’字转写之误。 《龙龛》‘’字七玉反,在入声字内🤽🏼‍♂️👕;《篇海》引《龙龛》 ‘’字七主切,‘主’当是‘玉’字之误🧜‍♂️。” (464)其说是也🚷,但“”怎样误作“”还不是很清楚。《新修玉篇·片部》引《龙龛》🤦🏻:“📰,七玉切,迫也。”(233A)《新修玉篇》切音不误,而“”则是“”之讹。《新修玉篇》和《篇海》都是根据《类玉篇海》编辑成书的👨🏼‍🎨,因此颇疑《类玉篇海》引《龙龛》已讹“”为“”,《新修玉篇》照录,而《篇海》又将“”右旁改作“殳” (“”为“殳”俗体)👐🏼,从而误上加误。有《新修玉篇》作为参考,《篇海》“”字讹变之迹就比较清楚了。

10.

chènɡ《篇海》引《余文》昌孕切。降服😰。《篇海·爪部》引《余文》☆:“🍾,夅也。”(《汉》 854C💘,参《字海》895A

按:成化本《篇海·爪部》引《余文》👨🏿‍🔧:“,昌孕切🧘🏻‍♀️,夆也🤴。”(426A)《详校篇海·爪部》😧:“,昌孕切🙇🏻♥︎,音秤。夅也。”(246B)《疑难字》谓“”当是“孌”之俗讹,“ 夆”“夅”并为“”之误,“昌孕切🤏🏼,举也”这一音义对应的应当是 “”字(474)👩🏻‍🔬。其说甚是👩🏼‍💻。考《新修玉篇·爪部》引《余文》: “,昌孕切,大也,举也。”(61A《集韵· 证韵》昌孕切:“爯💂🏻,大也,举也。古作。”(174B《新修玉篇》所引与《集韵》吻合🤧,可证《篇海》“夆”确为“”之误,“昌孕切,举也”对应的也确是 “”字🚭。那么“”怎么会变成 “”呢?原来《新修玉篇》“”上一字是 “”🚏,云💂‍♂️:“👃🏿,力兖切,美好也。”“”正是“孌”之讹俗字。可见《篇海》脱“”字音义和 “”字🪨,从而将“”的音义错安到了“”字上🚶‍♂️。《疑难字》在没有《新修玉篇》作为参考的情况下,以“”为“孌”字俗讹,堪称卓识✋。

11

wǎ《篇海》引《类篇》音瓦。断足。《篇海·肉部》引《类篇》:“👮🏻,断足也👩🏿‍💼。”(《汉》 857B,参《字海》897B

按:《篇海·肉部》引《龙龛》👍:“🧑🏼‍🚀,音瓦,断足也。”(522A)此即《汉》《字海》所本。《丛考》疑此字为 “(刖)”的讹俗字,音“瓦”则是音“兀”之讹🎇,文云:“‘兀’字及‘兀’旁手书时多作‘’形(《龙龛》卷四有‘ ’部,音五忽反🛠,即‘兀’ 部,部内‘兀’旁皆写作‘’)🥫,故‘’字形近讹变作‘’🦹‍♂️,而音‘兀’则讹变成了音‘瓦’。”(641)。其说是也🤽🏽。《新修玉篇· 肉部》引《龙龛》:“🖨,音兀🏫,断足也。”(67A)注音不误,字形“”则是由“”向“”讹变的中间桥梁🤥。《丛考》所言与实际情形 若合符契

12

sān《篇海》引《龙龛》苏干切。萌肋。《篇海·肉部》引《龙龛》🚧: “🪵,萌肋也。”(《汉》864C,参《字海》901C

按:《丛考》以此字同“”🤳🏽,“萌肋”为“脂肪” 传刻之讹,文云:“今本《龙龛》未见‘’字🧝🏿,与之音同形近的有‘’字,云🥄:‘👨🏽‍🏫,四俗✋🏽; ,今:苏干反,脂肪也↗️。 ’(405)盖即《篇海》所本。”(646)此说甚是👌🏽。《新修玉篇·肉部》引《龙龛》⚾️:“🚵🏽‍♂️,苏干切🧋🫔,萌肪也。”( 68A)“”字与《龙龛》正同,但 “脂肪”讹作“萌肪”。疑《新修玉篇》和《篇海》所共同依据的《类玉篇海》已讹“脂肪”为“萌肪”♛,《新修玉篇》只是承其误,《篇海》则进一步将“”讹作“”🎉,将“肪”讹作“肋”。

13

zé音则。义未详。见《篇海》👨🏼‍💻。(《字海》903B

按:《篇海·肉部》引《川篇》🧑🏽‍🦳:“,音赜。”(523B)《字海》迻录作“”🎟,字形稍失真。《疑难字》以此字同“”,云:“‘’从 ‘’得声,俗书旁或作‘’,故宫本《裴韵》‘頤 ’作‘’🧄👨🏽‍🏭,是其证,故 ‘’字变作‘’。‘’字与之反,而‘’字音赜者🙎🏽‍♀️,‘赜’即‘頤’字之形误也🎵。”( 478)其说是也🍀。《新修玉篇·肉部》引《川篇》: “🙆,音。”(68B)《疑难字》所论与之正相符合

14

yī《篇海·欠部》引《川篇》:“,於祈切✏️。”(《汉》896B

yī音衣。义未详。见《篇海》。(《字海》929C

按:《疑难字》以此字为“”字俗省📅🥠,云:“《万象名义·欠部》:‘,於垢反🚴🏼‍♂️。蹙鼻也,欧也🫁,吐也。’其列字次第与原本《玉篇》‘’字、今本《玉篇》 ‘’字正相当👩🏽‍💻,此‘’为‘’字省变之明证👩🏽‍🦱。故宫本《裴韵》上声厚韵屋厚反(与‘於垢反’音同):‘🫄🏽👩🏻‍🦽‍➡️,吐🙎🏽。又其表反🪠。’ ‘’亦‘’字俗讹🕐。‘’字於垢反🍓,而《篇海》 ‘’字於祈切🫛,‘祈’当是 ‘垢’字之误。”(493)其说至确。《新修玉篇· 欠部》引《川篇》:“👨🏽‍🌾,巨表切。”(86A)“巨表切”与故宫本《裴韵》又音“其表反”同音,《新修玉篇》切音不误。疑《新修玉篇》和《篇海》共同依据的《类玉篇海》引《川篇》本有二音,《新修玉篇》与《篇海》各录其一,但《新修玉篇》所录音是正确的,而《篇海》所录音则是错误的。

15

yà《篇海》引《川篇》音讶。石光🕸。《篇海·石部》引《川篇》:“,石光也。”(《汉》 1016C,参《字海》1024C

按:《丛考》疑此字为“”字俗讹,云:“此字《篇海》原书列于五画下(不计部首)📽,故原字或为‘’字俗讹。‘’字从石👩🏼‍🏫、疋(雅)声,疑为‘砑’的改易声旁俗字🌞👨‍👧。《玉篇·石部》:‘砑🙍🏼‍♂️,音讶🙏🏿,光石。’(415)‘’‘砑’读音正同👩🏼‍🍳👂🏽。”( 728)其说是也。《新修玉篇· 石部》引《川篇》:“,音讶👥,石光。” (183B)字正作“”◾️。

16

qì《篇海》引《川篇》音迄。视✪。《篇海·目部》引《川篇》:“🧑🏼‍🚒,视也。”(《汉》 1036B,参《字海》1048C

按:《疑难字》“”字条以此字同“肹(肸)”,“肸”训声响🎄,“”训视者😶‍🌫️,望形生义也。(545)其说甚是☸️。《新修玉篇· 目部》引《川篇》⛹🏽:“,音迄🧖🏿,视也🤹🏼‍♀️。” (37A)“”为“” (《疑难字》“”字条考定此字同“肸” )之变,而《篇海》“”则又当为“”之讹🍯。“兮”旁“予” 旁俗书相乱,《疑难字》以“”同“肹(肸)”,大概认为“”是从“”讹变而来,但二字右旁并不很相近🔘。根据《新修玉篇》“”这个字形🧚🏻‍♂️,我们认为“ ”应当是从“”讹变而来。

17

mù音木👬🏻🏷。目多汗👩🏿‍✈️⬜️。见《篇海》🛣。(《字海》1064C

按🐴:《篇海·目部》引《川篇》:“⭕️,音休,目多汗也🧑‍🦽‍➡️🎳。”(379A)《丛考》指出此字当音xiū,为“”字俗讹,《篇海》“目多汗”为“目多汁”传刻之讹(761)🦶🏽。其说是也。《新修玉篇· 目部》引《川篇》🙀:“,音休,目多汁也。”( 40A)正作“目多汁”,可为《丛考》之说提供有力证据。

18

zhī《篇海·禾部》引《川篇》:“,支、知二音🍨。”《字汇补·禾部》:“,中低切👩‍🚒,音知,义阙。 ”(《汉》1082A

zhī音之💁🏿。义未详🙆🏽。见《字汇补》。(《字海》1077A

按:《疑难字》以此字同“秖(秪)”,云:“‘’音支,当是‘秖’字之变🧋。故宫本《裴韵》平声支韵章移反(与‘支’字同一小韵)🧑‍🦼:‘秖*️⃣,适。从禾💚。’‘’‘秖’读音相同。 ‘’字右旁所从,即‘氏’ 之草写者。又俗书氏🦾、氐二旁相乱,故‘(秖)’又为‘秪’字之变。《龙龛》卷一禾部:‘,俗👨🏻‍🍼🤷🏽‍♀️;,或作👩🏻;🧑🏽‍🎤,正🥃。音支。穗也。又音知💁🏽‍♀️🙋‍♀️。禾再生也。’三字并‘秪’之俗书。‘’字支、知二音,与‘秪 ’字读音全同⏸。”(548)其说是也🧈👵🏿。《新修玉篇· 禾部》引《川篇》:“,音支,穗也👱🏻。又音知,禾再生🎢。”(135A)“”“秪”音义皆同🥅。《疑难字》以“”同“秪”👨‍👨‍👧‍👧,所据者形与音耳,今得《新修玉篇》之释义,“”同“秪”之说可为定论矣🤵🏿‍♀️。

19

hù《康熙字典》引《篇韵》音户。网𓀍。《康熙字典·网部》引《篇韵》🫰:“,音户。网也👩‍🏫。”(《汉》1216B,参《字海》1223B

按:《篇海·网部》引《奚韵》💁🏻‍♂️:“,户故切⇨,网🔥。”(393B)“”“” 一字。《丛考》以此字同“”,云👩🏻‍🎤:“‘互’旁俗书作‘’,与‘禾’旁形近易误。 ”(882)其说是也。《新修玉篇·网部》引《川篇》🧑‍🧒:“🫸🏻▶️,胡故切,网也。” (141A)《新修玉篇》与《篇海》此处引书号错乱,但 “”“”为一字则可无疑, “”当即“”之讹🌥,《丛考》所论与之相合。

20

huài《篇海》引《奚韵》火怪切。语。《篇海·舌部》引《奚韵》:“,语也🎂。”(《汉》1228B,参《字海》1262B

按🈁🗯:《篇海·舌部》引《奚韵》:“,火怪切🦧,语~也🧑🏼‍💻。”(432A)此即《汉》《字海》所本🐾,而字形小异。《丛考》以此字为“” 之讹俗字,云🕝:“《广韵》去声怪韵火怪切:‘🤵🏻🗼。 ’《集韵·怪韵》呼怪切:‘💩,顽恶也。’ ‘’‘’读音相合。《字汇补 ·舌部》:‘✋🏻,火怪切📖🙅🏼‍♂️,去声,语 也。或作。’《字汇补》以 ‘’‘’为同字异体👩🏿‍🏫,是也。” (907)此说可从《新修玉篇》得到确证👨‍👩‍👧‍👦。《新修玉篇 ·舌部》引《奚韵》💁‍♀️:“🤶,火怪切💅🏽,🤛🏽。 ”(50A)“”“” 一字之变。“豙”旁俗书作“”🫰🏻🔘,如《王一·未韵》“毅”俗作“”(《集存》404);又省作“”,如《干禄字书》“毅 ”俗作“”(47)。故“”俗写可作“” “”二形。“” 即“” 也,《新修玉篇》释义不误👮🏻‍♀️,可证“”为“”俗字无疑❣️。

21

fán音凡。酒。见《篇海》🖌。(《字海》1269C

按🈵:《篇海·血部》引《类篇》:“,音凡🧑🏿‍🎄,酒也🚴🏼‍♀️。”(478B)此即《字海》所本🔐。《丛考》以此字同“”,云:“‘ ’俗书作‘’,又作‘’(《龙龛》329)👨🏼‍🏫,‘’即其进一步讹变的产物🖌💇🏽。《集韵》平声凡韵符咸切(与‘凡’字同一小韵)🕗👵🏽:‘,《博雅》😿:杯也🛍️。或作盕🦹🏿‍♂️、。’‘’‘’读音相合,唯‘’字古皆训‘杯’🍻,《篇海》引《类篇》释‘’为‘酒’,未见今本《类篇》及其它书载录,疑不能明。”(916)其以“”同“” ,甚是。《新修玉篇·血部》引《类篇》🏋🏻👉🏿:“,音凡,酒器。” (67A)《广雅·释器》🪼:“🌓,杯也🏄🏼‍♀️。”(221A)《类篇·皿部》:“盃📈,晡枚切🌔,饮器🦹🏻。”(180B)“盃”“杯”一字异体,所谓“饮器”即饮酒器也🛀🏼🧑🏽‍⚕️,故 “”可训为“酒器”,《篇海》“酒”后脱“器”字,遂致《丛考》之疑。

22

tì音剃。义未详。见《篇海》。(《字海》1527C

按:《篇海·金部》引《川篇》:“🧗‍♂️,音替,觼也🚨🌦。” (263B)《丛考》认为此字当为“錖”的讹俗字🗺🧑‍🦼,《篇海》直音字“替”当为“督”字刻讹(1074)🧑🏽‍💼。其说是也。《新修玉篇·金部》引《川篇》: “👩🏿‍🎓,音☘️,觼也✵🔺。”(155B)可证《篇海》“”乃“錖”俗体“” 之讹变,直音字“替”则为“督”俗体“”之讹👩‍❤️‍💋‍👨。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简称《汉》)[C].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2] 冷玉龙🪘、韦一心等.中华字海(简称《字海》)[C].北京👨🏻‍🎤🙌🏻: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

[3] 金·邢准.新修累音引证群籍玉篇(简称《新修玉篇》)[Z].《续修四库全书》229册影印金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 · 王筠.说文句读[M].《续修四库全书》219册影印影印清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 金·韩道昭.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简称《篇海》)[Z].《续修四库全书》229册影印明成化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 辽·释行均.龙龛手镜(简称《龙龛》)[Z].影印高丽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

[7]·许慎.说文解字[Z].影印清陈昌治刻大徐本🏋🏽‍♀️🤘🏼,北京:中华书局,1963.

[8]·丁度等.集韵[Z].影印《宋刻集韵》本,北京:中华书局,2005.

[9] 清·吴任臣.字汇补[Z].《续修四库全书》233影印清康熙五年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0]宋·陈彭年等.广韵[Z].周祖谟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

[11] 秦公.碑别字新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2] · 释玄应.一切经音义(简称《玄应音义》) [M].《续修四库全书》198册影印海山仙馆丛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13]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简称《疑难字》)[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14] 梁·顾野王.玉篇[Z].影印张氏泽存堂刻《大广益会玉篇》本✢,北京:中华书局,1987.

[15]·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影印经韵楼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6] 龙龛手鉴(文中称为朝鲜本《龙龛》)[Z].日本影印朝鲜咸化八年增订本🧑🏼‍💻, 1997.

[17]佚名.孔子家语[M].影印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1985.

[18]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钟宇讯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

[19] 明·章黼.直音篇[Z].《续修四库全书》231影印明万历三十四年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20]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1] 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简称《丛考》)[M]. 北京🦶🏼:中华书局✊🏿,2000.

[22] · 李登.详校篇海[Z].《续修四库全书》232册影印明万历三十六年赵新盘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3]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简称《集存》)[M].北京:中华书局𓀄,1983.

[24] · 颜元孙.干禄字书[M].影印明拓本,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

[25]宋·司马光等.类篇[Z].影印“姚刊三韵”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

 

附记:本文蒙导师張涌泉先生审阅指正,特此致谢!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116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121

 

点击下载word 版🧛🏼:

0053利用《新修玉篇》考辨疑难俗字举例.doc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娃哈哈的娃娃鱼 在 2008/1/22 13:14:34 评价道:第1楼

    第四条所引《字汇补·户部》注音减🙆🏽,减在豏韵,与篇字的鼻音韵尾是不一样的🖖,不知注意到没?

  • zuyun 在 2008/1/22 13:34:25 评价道:第2楼

    《字彙補》所代表的語音系統中,-m🦫、-n韻尾已經合流。

  • anqing 在 2008/1/23 0:13:15 评价道👨🏻‍🦯:第3楼

    宋、金時代日母和疑母有相混的情況嗎?那位大俠指教一下。

  • zuyun 在 2008/1/23 12:05:15 评价道:第4楼

    安庆兄,我其实对音韵只是一知半解⛹🏿‍♀️,中古以后就更别提了。不知兄为何问及宋金时期日母和疑母是否相混的问题?是否因为见到有字例🤳🏿?

  • anqing 在 2008/1/23 12:35:36 评价道:第5楼

    此文第一部分第12條,從字形看是有可能的🧜🏽‍♂️,但字音不合,一是疑母,一是日母👩🏼‍🍳。

  • zuyun 在 2008/1/24 12:57:53 评价道:第6楼

    声母问题我真是一点也不懂。

    安庆兄不妨问一问搞近代汉语的学者🏨,看看他们怎么说。

  • anqing 在 2008/1/24 23:28:06 评价道:第7楼

    刚请教过学音韵的同学,说中古时期日母👩🏿‍💻、疑母尚未相混🩰,二者相混是近代的事情🏌🏿‍♀️。所以此文第一部分第12条证据不足🛜。

    感谢zuyun兄指教🙏🏽。

  • zuyun 在 2008/1/24 23:37:04 评价道:第8楼

    安庆兄,中古时日母、疑母不混,一般是说宋代的通语中,并不代表当时方言就没有混。我想金控制的北方地区在方言中存在混淆还是有可能的。

    我考虑的可能与兄不同。我是想,以《中原音韵》这样的近代语音系统为例,疑母往往与影母相混📐,与泥母、日母👴🏽、娘母等混的并不多。我手边啥书都没有,也没法去看“五”字字音是朝哪个方向发展👯‍♂️。

    要是能有人对金元字书韵书的语音系统做细致的清理就好了。

  • anqing 在 2008/1/25 9:43:42 评价道👩🏻‍🦲:第9楼

    在方言中混淆的可能,我也有这种猜想🪕,但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例证。

    就金元字书、韵书(实际上还应该包括明人编的一部分字书⚁,因为明代不少字书基本就是抄袭金代的字书)语音的研究问题,我也请教过学音韵的同学。他们似乎认为这些材料当中的注音情況很复杂,既有可能承自以前辞书,又有可能抄自古书注释,当然也有可能为编者根据当时实际读音所改。要厘清以上情況殊非易事👆🏼。所以这样杂糅的语音材料,对于音韵学研究来说意义不大🚛,其价值可能主要还是在文献学方面。

    金元字书、韵书的语音研究🫶🏻🌺,还面临一个困难,就是疑难俗字不少。拿《四声篇海》来说,其主体部分取自《玉篇》,注音也与《玉篇》基本一致🤦🏼,其语音研究价值不大。但所增补的引自《川篇》🕵🏼‍♂️、《奚韵》💋、《类篇》等书的字,多为俗体👨🏿‍🦲,注音也很可能就是方音,并且还很可能不是一时一地的方音。所以这里的语音研究和俗字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的情況是俗字研究者音韵学方面往往有欠缺,而音韵学者又往往不太看得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这里还是一片空白。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708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