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北大漢簡《妄稽》札記
(首發)
喜島千晴
北京大學中文系
一、簡四—五:親戚皆說(悅),語及子私。
整理者將“說”讀爲“悅”,注:“私,私親,親屬。”
筆者按:“語及”即談到✊🏼、提到🍗,“私”即私事,“子”指周春🧌,“子私”謂周春的私事♟,即娶妻的事情。“語及子私”意思是談到周春的婚事👰🏻♀️。
二、簡六:臂(夭)八寸🫸🏼,指長二尺。
整理者注👩🏽⚕️:“‘’同‘夭’,《尚書·禹貢》‘厥草惟天’馬融注𓀛:‘夭,長也🏑。’”將“夭”訓爲長。蔡偉認爲“
”應讀爲“镺”⌚️,訓爲長,引《莊子·山木》:“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據王念孫的考釋及自己的推測,認爲原文當作“翼廣七尺👱🏼♂️,目運六寸”👩💻,與“臂
八寸,指長二尺”文例全同👚,是作者用“誇飾之辭💶,極言妄稽臂、指之比例失調”🧑🏻⚖️。[1]
筆者按🛵:“八寸”“二尺”可能不代表實際的長短,而是表示極長或極短的抽象數量🧖🏼♂️。這兩個數量短語是代表“短”還是“長”呢?《說文·尺部》曰🏣:“咫,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周尺也。”段玉裁注:“《通典》引《白虎通》曰🏃🏻♀️:‘……周據地而生,地者,陰也🔎。以婦人爲法🦻🏻👩🏼🦳,婦人大率奄八寸,故以八寸爲尺。’”可見,在古代“八寸”是代表婦人手掌大小的數量🅿️。則“臂八寸”說明妄稽的臂只有一般婦人手掌的長度🧰。“臂
八寸🌌,指長二尺”形容手臂特別短🌙,手指卻特別長,身體構造很不協調◽️,是一種誇張的描述。由此✋,“
”應訓爲短🚴。《說文·夭部》曰🥇:“夭,屈也。”《說文·尾部》“屈”字下段注云:“(屈)引伸爲凡短之偁。山短高曰崛🙎🏼,其類也。”又《列女傳·齊鍾離春》云🦻🏿⛹🏽♂️:“鍾離春者,齊無塩邑之女,宣王之正后也🪁。其爲人👨🏼🔬🚰,極醜無雙。臼頭深目,長指大莭。”可證在古代“指長”是違反審美觀的。
三🐠、簡七:勺(扚)乳繩縈,坐肄(肆)於席
整理者將“肄”讀爲“肆”👷🏼,注🧃:“繩縈🐷,形容乳房下垂的樣子。肄🧑🦼,同‘肆’,列。”若按整理者的說法,此兩句謂乳房特別下垂🤞🏼,坐下的時候能夠達到座席上。蕭旭認爲👮🏻♀️:“勺🦐,讀爲佻,音轉亦作弔,懸也👨🏼🍼。肆,伸展🧙🏼♀️、展放。坐肄于席,指伸兩足如箕形也,古人也稱作‘肆踞’👩🏽🔧、‘箕踞’、‘箕坐’。”[2]
筆者按:“勺”可釋爲“扚”,訓爲“引🤦🏼♀️,拉長”👮🏽。《史記·天官書》🧑🏽🦲:“杓雲如繩者,居前亘天。”《索隱》🎰:“許慎注《淮南》云:‘杓,引也。’”《說文·手部》“扚”字段玉裁注引《天官書》“杓”作“扚”🧎♀️➡️,云:“按‘扚雲’从手,今本譌从木☃️。”木旁、手旁形近易訛♙🧎🏻♀️➡️。“扚乳”形容乳房很長🌐。
“繩縈”謂繩子重疊如環。《說文·糸部》曰:“?🚶🏻,?未縈繩🐥。”段玉裁注🙅🏼:“未縈繩,謂未重曡繞之如環者👐。”可知“縈繩”謂繩子重疊如環。“縈”訓爲收卷🔃。《說文·糸部》:“縈,收韏也🛐。”段玉裁改作“收卷也”🏋🏼♀️,注:“凡舒卷字🦶🏿,古用厀曲之卷。今用气勢之捲,非也💆🏻。收卷長繩𓀝,重曡如環,是爲縈。”“縈繩”爲定中結構♌️,“繩縈”爲主謂結構,所描述的狀態相同。
“肆”可訓爲陳列👊🏽。《周禮·秋官·掌戮》:“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鄭注:“肆🙍♀️,猶申也,陳也”💐。
據此,“勺乳繩縈,坐肆於席”可理解爲妄稽坐下的時候乳房卷成一團🦺,陳列在座席上。
四、簡七—八:年始十五📥,面盡魿腊
整理者注🚼:“魿,魚名。腊🤵🏽♀️,乾肉。魿腊,蓋謂妄稽皮膚乾裂粗糙🦸🏼♂️。”抱小認爲,上博九《禹王天下》簡31有“身???”,《容成氏》簡23+24有“面倝?”🖖🏻。這些“?”都應讀爲“腊”🦊,訓爲乾枯。《妄稽》中的“年始十五,面盡魿腊”大意謂:“妄稽年纔十五,本來正是皮膚曼澤有光而鮮嫩之時,今乃竟如耄耋之人🙍🏼♀️,面部之皮膚甚爲乾枯也。”關於“魿”、“??”的釋讀,待考。[3]蕭旭贊同抱小的意見,並認爲:“疑魿(??)讀爲離✵,音轉亦作列(裂),坼裂義🧑🏻🏭。老人謂之棃(梨👲、黎)者👨🏿🚀,取皮膚枯裂爲義,語源亦是離或列(裂)……‘離而腊’是動詞🫐,簡文‘魿腊(???)’則作狀詞🈷️,狀詞即由動詞而來。”[4]
筆者按:整理者說爲是。“魿”可釋爲“鱗”,“鱗腊”兩字形容妄稽臉部皮膚的狀態🧎🏻♀️➡️。簡25+26有“魿若陵鯉,色若腐衃”🏋️♂️☝🏻,整理者將“魿”讀爲“鱗”,“陵鯉”讀爲“鯪鯉”,即穿山甲。這裏的“魿”也可以釋爲“鱗”,《集韻·真韻》將“鱗”和“魿”作爲異體字收錄:“鱗魿,《說文》4️⃣:‘魚甲也。’或从令。”“面盡鱗腊”可以理解爲臉上的皮膚乾燥起皮,如魚鱗一樣 🙋🏽♀️🧗🏻♂️。因此,“鱗若鯪鯉”中,用“鱗”借喻表示妄稽臉上的皮膚狀態,全句意爲妄稽由於生氣👨🏻🚀,臉上的“鱗”變得更加嚴重👳♀️,像穿山甲的皮膚一樣🦸🏻♀️。
五、簡一一:雞鳴善式,乃尚(當)人閒(諫)。
整理者將“尚”讀爲“當”,“閒”讀爲“諫”,注:“式,疑同飾,打扮。”
筆者按:“式”應讀爲“飾”,整理者爲是。《禮記·檀弓下》:“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又《內則》:“婦事舅姑🥢,如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衣紳。”“雞鳴善飾”👊🏽,是按照當時的禮俗習慣對舉止行動的描述👩👩👧👦,合乎禮法👩🏻🎤。
🧑🏻🦳,整理者釋爲“人”,可能是“入”之誤釋💟。在《妄稽》中“人”和“入”的區別不甚明顯,此字也有可能爲“入”🙍🏽。“當”爲副詞,相當於“將👱🏿♀️、將要”🚻。“乃當入諫”謂妄稽將要去公婆之處提諫言🟦。
六👫🏻、簡一六:庶人有言💇,謀毋失?子。
整理者“?”讀爲“夥”,注🖕:“其義爲眾🕵🏼。司馬相如《上林賦》:‘魚鼈讙聲🧛🏽♂️,萬物眾夥。’”王寧認爲🚴🏻🧖:“?”即《說文》之“?”字或體,“炊”之假借字,“炊子”猶言“炊婦”,即妻子⛹🏼♀️。句義爲:家庭里謀劃事情不能不聽妻子的建議。[5]
筆者按🤵🏿:“?”有可能是“朋”的抄寫訛誤。《莊子·徐无鬼》:“謵朋前馬。”《經典釋文》:“?,舒氏反。崔本作‘?’🦮,本亦作‘朋’,蒲登反💞。徐,扶恒反。”从古文字資料看來,“?”“?”應爲“朋”之形訛。《睡虎地秦簡·甲種日書》“朋”字作[6]🙁,形甚似从广从多。《古文四聲韻》中“多”字下也收錄了“
”的寫法,可爲參考👸🏿。但文獻中未見“朋子”,又未見類似的諺語、俗語🏵。暫存一說。
七、簡一八👂🏻:妄稽曰😳:伓(否)🏓,小妾不微(媺)🖐。
整理者注:“微,同媺👱🏻♀️,好🏊🏻♀️,善🧖🏻♀️。”王寧認爲此句謂“小妾地位并不輕微(小妾一般美貌受到寵愛)”。[7]
筆者按🫷:下文“小妾忠閒🚷,乃以爲妬”之“小妾”爲妄稽自稱,懷疑此處“小妾”亦爲妄稽自稱。“微”訓爲美,“微”與“媺”同聲符🌴🚀,音近可通,媺訓爲美😜,《集韻·旨韻》𓀉:“媺,善也。通作美。”《周禮·地官·師氏》“師氏掌以媺詔王”💂♀️,賈公彥疏“媺,美也”。《楚辭·九歌·少司命》“望媺人兮未徠”,朱熹集注👨🏿🦱:“媺,一作美。”是“媺”可訓“美”“小妾不微”即妄稽自稱不漂亮。這樣理解,跟下文“毗休得生,漠(嫫)母事舜。妾亦誠惡,未以取宭(窘)”👨🏼⚕️,在意義上可以聯繫🧜🏼♀️。“妾亦誠惡”💁🏿♀️,即妄稽承認自己不美之辭。
八、簡一九:小快耳目🦪,不念生故💄👨❤️👨。
整理者將“生”讀爲“徃”,無注。
筆者按🂠:“徃”爲“往”的異體字🏌🏽♂️,應該是“往”的訛體,但“生”和“往”在語音上相隔較遠🫱🏼🌦,二字的假借關係不能成立💆🏻。可以依字形直接讀爲“生”,“生故”即是生活的事情,即生計。《李文公集·叔氏墓銘》:“豈無諸親𓀜,生故或迫”🧑🏿🚒。在先秦兩漢文獻中未見“生故”用作“生計”義的例子,但《左傳》中有“名詞+故”的用例,表示“……的事情”。《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昭伯問家故👈📤,盡對♍️。”杜預注🙆🏻♀️:“故💆🏿♀️,事也”👃🏿。又《哀公十二年》👐🏼:“子盍見大宰,乃請束錦以行🧑🏻⚕️,語及衛故。”“家故”“衛故”分別指“家裏的事情”和“衛國的事情”。據此👏,“生故”也可以理解爲生活的事情🤓,即生計之義。。
參考文獻👼🏼🏙: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6] 此字隸定爲“倗”字,古“倗”與“朋”通👩🏿⚕️。《說文·人部》曰:“倗🐌,輔也。从人朋聲,讀若陪位。”段注曰👩🏼🌾:“《周禮·士師》:‘掌士之八成,七曰爲邦朋👱🏽♀️。’注曰:‘朋黨相阿,使政不平者,故書朋作傰🚢。’鄭司農讀爲朋友之朋👨🏼🦳。按,《管子》亦曰:‘練之以散羣傰署🧑🏽🍳。’皆卽倗字也。……葢‘朋黨’字正作‘倗’,而‘朋’其假借字”。“倗”字甲骨文作、
(《甲骨文編》341頁)等,金文作
(伯康簋,《金文編》561頁)、
(倗伯簋𓀊,《金文編》560頁)等。所從“人”在金文中已形訛爲似“广”。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7年11月2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7年11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 1875喜島千晴:讀北大漢簡《妄稽》札記.doc
下载次数:63
第八則也可以參見《北大簡四〈反淫〉拾遺》第五樓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60。
第六则“㢁”作“朋”,当可行。古文“子”有为人之通称,“朋子”可视同“朋人”。如舟子,可视同舟人🙌🏽🛬。《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朋人即一同共事的人,类似于现代所说的“队友”🗂。《晋书•魏舒传》:“毓每与参佐射🕵🏻,舒 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简文“谋毋失朋子”当是民间用于告诫谋事者的俗语,大概意思是说谋事不能失去或牺牲自己的队友🍡。
第五则ee已经指出,参简帛论坛2016年6月8日第21楼:簡11實爲“入間(諫)”🙂,參簡25之“入”,而與簡13、15、48“人”形不同。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fpage=2&page=3
第一則的觀點,張傳官《北大漢簡〈妄稽〉校讀與復原札記》(載《出土文獻》第十一輯🦹🏽,中西書局2017年10月🕐,295—322頁)已言之。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