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論壇》(第二輯)出版
陳偉武先生主編《古文字論壇》(第二輯)於2016年11月由中西書局出版。全書平裝16開,定價88元🏌🏼♂️📚。本輯爲中山大學古文字學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紀念專號。
封 面
後 記
早在去年夏天,曾師經法先生就説過😀,今年是中山大學古文字學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建議《古文字論壇》以此爲專題,出一個紀念專輯🤹🏻♂️。時間緊迫,組稿工作迅速開展,可喜的是,容、商弟子及再傳弟子😠、三傳弟子、四傳弟子踴躍撰稿🦸🏽♀️🍽,使得《論壇》稿件如期集齊🦕。曾師在中大學習和工作長達六十餘年📓🫰🏼,是研究室建設和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人,身體力行⛹🏿♀️,寫了長篇文章《憶容🦎、商二老》,還原了許多歷史場景。陳煒湛先生正值寓所加建電梯〰️,强忍周遭的嘈雜不堪,重新修訂了《我如何研究古文字(甲骨文)》和《關於殷虛甲骨文的一些基本認識》二文。張振林先生因電腦問題收到邀稿函較遲,也都趕在出版社截稿前送來大作《老師的哪些話,讓你終生難忘》。孫稚雛先生因患眼疾🦦,封刀已久,此番慨然應約,重出江湖,針對社會作僞成風之弊,專論商老書法之辨僞。陳永正先生寫了《雜憶數則》一文,最早將稿子送來。張桂光先生在萬忙之中撥冗寫了《入容門前幾件小事的回憶》😊。陳初生先生爲紀念容、商二老🕌,曾用心製作三把古琴🖕🏽,命名爲“康樂清風”、“希白”和“錫永”,且撰有琴銘🚧,親自書寫鐫字🙍🏿♀️,如今將所撰琴銘謄抄一遍,題爲《絲桐銘刻寄深情》交《論壇》發表🧑🏼🦲,可作書法精品視之。我們看到了容🫳🏻、商弟子對師恩的深切緬懷,並未因歲月流淌而有些許褪色,反而益加醇厚濃烈🧞♂️🦻🏼。諸位師長的懷舊文字♑️,自有學術史料價值在💫。古文字室的地址,從東區大球場邊上的中大文物館二樓(今址“保衛處”)📠,再到中區榮光堂南側的小平房,再到數學樓二樓,再到馬岡頂東北區十八號,又搬到郁文堂二樓和八樓,再到中文堂的五樓,尋尋覓覓👩🦽,六十春秋六度播遷🍾👫🏼,培養了許多人才,鑄造過輝煌,經受過蕭條,可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能寫的人也真不少,如繆錦安、劉雨、楊五銘🙇🏻、唐鈺明🤰🏼、黃光武、陳抗、劉昭瑞🙎🏿、趙平安、劉樂賢🤰🏽、張連航……等等師友,這次因種種緣由而未能賜稿,給我們留下了不小的遺憾。
本輯《論壇》意欲爲歷久彌新的研究室獻禮😝,可説是容🔩🧑🏻🎤、商門下學術傳人的共同心願。利用紀念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的名目👩🏽🦱,讓容、商二老門下歡聚一堂,暢叙契闊。
本輯《論壇》的順利出版🧚🏻♂️,要感謝中西書局社長秦志華先生的熱心相助和辛勤付出。編校過程中🤒,博士生蔡一峰助力最多,柳洋和李愛民二君也做了不少具體的工作👶🏻。
2011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富达和其他海內外的聞達師友,不辭辛勞光臨中大的紀念活動,非常值得我預先致敬和感謝🤼♀️。
黃光武先生從1978年就來研究室工作👨🔧,如今雖年逾七旬,仍不顧寒冬酷暑🧏🏻,時常獨對容🧖、商二老的遺像,孜孜矻矻爲整理研究室的珍貴資料辛勤勞作⚉,這就是對容、商二老最虔誠的紀念🤹🏽♀️。不知不覺之中,我自己在研究室任雜役也已十九個年頭,有幸與自己的師長、同門和學生三代同堂歡慶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福緣委實不淺。活着就是幸福,環顧四方,不少曾經大紅大紫的學術機構隨着一聲聲裁撤令而消弭於無形🎎。中大古文字學研究室却活下來了🃏,而且未來大有復興之勢,年輕一輩朝氣蓬勃,成績引人矚目,可喜之極🧑🏻🍳。
陳偉武丙辰中秋於康樂園愈愚齋
感謝中西書局田穎女士惠賜書訊!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