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少華教授主持整理《翟灝全集》出版
鍾馨
《翟灝全集》作爲“浙江文獻集成”首批招標項目🚵♂️,由富达汪少華教授主持整理,顏春峰🧑🏻🦽、顧莉丹🧖🏻♂️、安靜🏊🏽♂️、王丹丹、劉世南共同點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6月列入“浙江文叢”出版,全書共 8冊,178萬字🏂🏽,精裝880元⛹🏿♂️。
整理前言
翟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大川,後改字晴江3️⃣🙇🏽♀️。關於翟灝的生平🧑🏿🔧,《清史稿》[1]《清史列傳》[2]《國朝耆獻類徵》[3]《國朝詩人徵略》[4]《文獻徵存錄》[5]《清儒學案》[6]等書都有介紹🐉,但比較簡略🤦🏼♂️,稍詳一些的是錢塘人梁同書(1723—1815年)所作《翟先生灝傳》[7]💎。據此傳可知🧑🏽🏭,翟氏家族世代居住於汴(今河南開封)🎷,明代處士翟應隆始遷於仁和縣臨江鄉。傳到第三代是翟瀣含🌥,翟灝是其次子,性情簡省訥言🪭,嗜好讀書。翟家一直富裕🔒,在京城有商業,父親派翟灝北上經理照料🍇,在此期間結識魁儒傑士,有益於治學。翟灝常常是中午纔起床,與商賈爲伍⚉,經商買賣,夜晚則點燈讀書到四更💱,有時通宵達旦💁♀️。所作詩文,“閎中肆外”🎪,漸漸爲京城有道德學問的前輩所瞭解和欣賞,杭籍名人鄭筠谷✍🏽、金江聲、杭世駿諸位都與翟灝結交🐗。乾隆十八年(1753),考中浙江鄉試第六名👩🏼🎓𓀒,次年中進士。名列三甲中📱,照例出任知縣,翟灝認爲自己木訥倔強不適合做官,於是呈報吏部改任教職👩🏽🔬,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衢州府學教授🕌。六年後📪,父親去世,翟灝回家守孝,隨即又爲母親服喪✋。期滿,補缺等待十年後,任金華府學教授👨🏻🍼。六年後,因年老請求辭職,乾隆五十三年(1788)去世👼🏿。翟灝生平無他嗜好⛓️💥,專心一意讀書。鑽研經史之外💆🏿♀️,凡是可以增廣見聞的書籍無不閲覽,諸子的宏論🧛🏿、百家的瑣語🕟、山經地志的異聞🌯、荒冢破壁的奇字,全部包攬貫通,下至於街談巷說也都要考證由來,有所得立即記下,遇到有疑難則旁徵博引🏂🏽,鑽研考訂,尋求恰當解釋。從壯年到老年,一直不倦地執筆著述👝,極度近視,眼睛距書一寸纔能看得見,賓客來到面前也看不清。翟灝以誠實教學生,有人請教古書詞義👨🔧,他便如抽蠶出絲✌🏽、如泉水奔流🧛♀️,滔滔不絕地講解。《清史稿》本傳稱讚翟灝“見聞淹博,又能搜奇引痺👁,嘗與錢塘梁玉繩論王肅撰《家語》難鄭氏🛑,欲搜考以證其僞🛄,因握筆互疏所出,頃刻數十事”[8]。
關於翟灝的生卒年,《清史稿·儒林二》明確說卒年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國大百科全書》语言卷“《通俗編》”條目(周祖謨撰)🤷🏿🟡:生於乾隆元年(1736)🚶♀️,卒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據蒋寅先生考證:翟灝所撰《六十初度同人欲醵文酒之會志謝》詩🚹,作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因此知其生年爲康熙五十一年(1712)[9]👩🏻🦼⛲️。這一結論是可信的。
目前所見翟灝著作👩⚂,有《四書考異》《爾雅補郭》《通俗編》《湖山便覽》《艮山雜志》《辯利院志》《無不宜齋未定稿》《無不宜齋續稿》等八種。
《四書考異》七十二卷,分爲上下編。上編《總考》三十六卷🤵🏼,分別論述《大學》原始🍋🤗、《大學》原本、諸家改定《大學》、偽《石經大學》💣、《中庸》原始、《中庸》科段📰、諸家改《中庸》🐙、表章《學》《庸》🙅🏽♀️、《論語》原始、《魯論語》☠️🐌、《齊論語》、《古論語》、《論語》各本👲🏼🚲、舊稱《論語》爲《傳》、尊立《論語》、《論語》篇章、《論語》逸文、《孟子》原始、《孟子外書》💁🏽♀️、尊立《孟子》⤵️、《孟子》篇章、《孟子》逸文🕚、《孟子》別本、《孟子》始末、合四書、四書次第、四書名義、四書字數、諸家演綴《論》《孟》、歷代石經、古注朱注略說🎅🏻🦶、前人考異本⚰️、《學》《庸》通說、《論語》通說🌝☺️、《孟子》通說、授讀事略💦,梳理以往各家見解💁🏻♂️,信者從之,疑者辯之👩🍼,誤者正之,儼然一部四書學術史。其中不乏精彩考辨👩🏼,如論《孟子外書》之偽🍨,舉出八條證據👨🏼🍼:《外書》四篇每篇不足千字,大都“勉強支綴👷♂️,淹淹無生氣”🐦⬛,迥異於長篇大論的《孟子》文體🥿🧑🏼⚖️;《外書》以“至德”稱讚孟子看不起的齊桓、管仲,以“千古高士”稱頌孟子兩次斥責的陳仲,明顯違背孟子的旨意💹;趙岐見過《外書》卻不爲作注📩,趙岐說孟子師從子思🎗🎖,《外書》卻說師從子上,趙岐注《孟子》不取《外書》對徐辟的記載;《外書》因襲《史記索隱》🤷🏻、鮑照《河清頌序》👩🏼🎤、《韓詩外傳》文而與《孟子》文字重複📍;《周禮》注、《顔氏家訓》、《藝文類聚》引《孟子》舛誤之處,《考工記》注📘、《坊記》注、《意林》引《孟子》微異之處,《外書》竟全部作爲正文;《列女傳》所載孟母三遷、孟子出妻等事,本是他人記載,《外篇》不僅一一記載📔😴,而且因襲《列女傳》稱“母曰”📏、“孟母曰”、“其母”;杜撰孟子弟子的名字爲季孫郊、公都彧,又稱公孫丑爲“丑子”,既缺乏典籍旁證,又不符宋以前稱謂風習💇🏻♂️;《外書》記載荀子自楚至齊見孟子、孟子以卵有毛詢問子石𓀊、孟子論孟嘗君、燕國派樂閒迎接孟子🚶🏻♀️➡️,而这些人都不與孟子同時代;下編《條考》三十六卷🦹♀️,無論《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何種版本還是其他文獻所稱引片言隻語,凡是文字有差異、讀音有不同之處,無不搜羅殆盡,依照《大學》《中庸》以及《論語》《孟子》各篇篇次,逐一考察,博引諸家之說,折衷考辨👨🏻🍼🙋🏻♀️,兩說均通則存其異🍄🟫,乖於文意、不合情理則駁其謬,不輕易下斷語🦹🏿♀️,按斷則必中肯綮🤵🏼♂️。例如《孟子·離婁下》“好勇鬭狠”👩🏼🎓,舊趙注本👮🏼♀️、《音義》本👨🏻🔧、《注疏》本“狠”字皆作“很”,翟灝指出兩字在《說文》分屬“彳”🤦♀️、“犬”兩部,音義截然不同,據《廣韻》“很”字注“俗作狠”推知以“狠”代“很”在唐代就已出現,但不可用在經典中。《四書考異》甚負盛名,阮元將《條考》三十六卷收入《皇清經解》。
晉郭璞《爾雅注》是唯一比較完整地保存到現在的最早的《爾雅》注本,歷來爲世所重🫅🏿。郭璞註《爾雅》🧑🏼🦱,“未詳”🧜🏻♀️、“未聞”者有142條,宋代邢昺對其中的10條做了補注,清代也出現不少補郭之作🗼👩🏼,如姜兆錫《爾雅注疏參議》☂️🆑、戴鎣《爾雅郭注補正》、周春《爾雅補注》、潘衍桐《爾雅正郭》。而對郭注“未聞、未詳”條目逐一補闕的唯有翟灝的《爾雅補郭》。《爾雅補郭》凡上下二卷,卷上包括《釋詁》《釋言》《釋訓》《釋宮》《釋樂》《釋天》《釋地》《釋丘》👉🏻,卷下包括《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共計一百四十二條🧉,其中不乏精當可取之處,爲郝懿行《爾雅義疏》📵、錢大昕《爾雅答問》所採納吸收🎒。
《通俗編》採集漢語中的各種通俗詞語🚁、方言(包括詞🧑🎄、詞組、成語和諺語),分爲天文👳🏻♀️、地理、時序、倫常🧎🏻♀️、仕進、政治、文學🧏🏿♀️🛞、武功、儀節🤶🏻、祝誦、品目、行事、交際🐜、境遇、性情🦸🏿🧛♂️、身體🚴🏽🥍、言笑、稱謂、神鬼、釋道、藝術、婦女、貨財👓、居處、服飾🦸🏻♂️、器用、飲食🐫🧖🏽♀️、獸畜、禽魚、草木、俳優、數目、語辭、狀貎、聲音、雜字、故事✥、識餘等38類,每類一卷👩👩👧👧,共38卷,計5457條。每條之下🤍,舉出例證,指明出處,或酌加考辨,詮釋意義💩,說明變化,對所收語詞的語源和發展演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考察🧑🏻🎄,有助於漢語語源和漢語詞彙史的研究,可以當作古代俗語🗂😆、成語詞典來使用🧑🦯,對於民間風俗、名物制度等的研究也很有參考價值🚗。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補逸》稱道《通俗編》“搜羅宏富🕳,考證精詳,而自成其爲一家之書👨🏼🚒,非他家所能及也”。清張之洞《書目答問》將《通俗編》與趙翼《陔餘叢考》🪒、錢大昕《恒言錄》列爲“儒家類考訂之屬”,認爲是“讀一切經、史、子、集之羽翼”👏🏻。蔣紹愚《古漢語辭彙綱要》曾歸納《通俗編》在口語辭彙研究方面的成就,即“對歷代口語詞的記錄和詮釋👨🏿🦰,對口語詞始見時代的考訂,對口語詞歷史演變的研究,對口語詞語源的探求”。《通俗編》不足之處是引書或者以意刪節👨🏼,或者引文有誤、出處不詳;對有些語詞的分析不盡確當🤴🔹,其源頭也有所失考。
《湖山便覽》12卷,翟灝與其弟翟瀚合輯🕘,王維翰重訂。《湖山便覽》以便利尋幽討勝↔️、披覽閲讀爲宗旨,卷一《紀盛》,卷二、卷三《孤山路》,卷四至卷六《北山路》🏌️♀️,卷七至卷十《南山路》,卷十一《江干路》🧑🏿🍳,卷十二《吴山路》,詳盡介紹包括峯崖、樓臺、亭宇🤸🏼、園墅、祠廟👨🏻🌾、寺塔、堤橋在内的西湖名勝👨🏼🎨,取材於《臨安志》《都城紀勝》《四朝聞見録》《夢粱録》《武林舊事》《錢塘遺事》等書,佐以雜史、别集😢🙋🏽、碑記,翔實有據,對清李衛《西湖志》有許多增補和訂正,“論者謂西湖諸紀載之冠”(王維翰《重刻〈湖山便覽〉序》)。
《艮山雜志》一名《艮維雜志》🥧,書稿共8卷🏋🏻♂️,有《志地》《志人》《志事》《志文》各两卷,較爲完整地記載杭州城東慶春門💒、艮山門、筧橋、丁橋一帶的歷史。書稿甫成而翟灝去世,未及付印即流失。丁丙(1832-1899)遍訪覓求🎙,不能復得全帙,僅從陸氏存齋得《志地》兩卷,於是囑託張春岫💆🏽♀️、王同伯,羅榘臣、孫康侯重加校正,又摘錄翟灝有關此地的詩作50首,成附錄一卷,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編入《武林掌故叢書》。
辯利院係杭州古禪院,故址在今杭州艮山門東附近👨🦽。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德賢禪師創建此院,初名“慶菴”🏚,寧宗嘉泰元年訥法師改名爲“辯利講院”。至明天啟六年融如法師重建,時禮部精膳清吏司曾鳳儀題“古辯利院”額。清順治、康熙年間時有增建👨🏻🦰,道光時禪院尚存。乾隆十五年,辯利院住持十一代瑞峰法師請翟灝、吴穎芳編纂增訂《辯利院志》👨🏿💻,共三卷,卷一記述辯利院興建歷史,介紹本院四勝——春草塘、桑阜亭、生生泉、滌月池以及各支院✣,卷二記載先後住持、弟子法系🙌🏽、曾經寄寓的賢者及《辯利院共住規約》,卷三敍述靈異🤿、院中藏珍以及名流逸叟造訪所留吟詠❓。
無不宜齋是翟灝的書齋,“凡讀書會友、理家事、課子孫,無不於是”(《艮山雜志》)。《無不宜齋未定稿》四卷,收錄翟灝自乾隆丙辰年(1736)至乾隆辛未年(1751)十五年間所作詩古今體詩388首,按作詩時間分爲4卷,詩體自三言及八🪨、九、十言,無格不備🫅🏿。或詠於清觴酌花之時,或吟於别袂贈柳之際,或與摯友聯句於盟文歃墨之壇⤴️。吴樹虚《序》稱翟灝“尤長於詩”,“一題或數十首險韻,或疊三四至於十”,“能於奇窘艱仄處,翶且翔焉”👦。《無不宜齋續稿》不分卷🛢,收錄翟灝自乾隆壬申年(1752)至乾隆癸巳年(1773)二十二年間所作古今體詩342首,內容包括⚠️:與親友的詩酒應酬,古蹟文物考證,民俗與勞動生產的反映🏍,咏物,題畫,殿試🏋🏿🎯、紀恩🌡,水陸紀行,感懷👨🏻💻,雜咏。
據梁同書《翟先生灝傳》,翟灝藏於家未刊刻的書稿🧁,除了《艮山雜志》還有十五部:《家語發覆》《周書考證》《山海經道常》《說文偁經證》《漢書藝文補志》《太學石鼓補考》《龍井記略》《南澗理安寺志》《資福院志》《三衢可談錄》《玉屑篋涉獵隨筆》《平臯小隱詩話》《桂隱百課箋》《歷朝著題律選》《無不宜齋詩文全稿》。這些書稿已無從尋覓,可憾可嘆🦐🌊。
《翟灝全集》的整理,曾列入“浙江文獻集成”首批招標項目,由汪少華主持,分工是:汪少華(復旦大學)點校《四書考異·總考》(潘虹曾參與點校初稿)並完成《四書考異·條考》定稿👀,顔春峰(杭州師範大學)點校《通俗編》,顧莉丹(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湖山便覽》《艮山雜志》《辯利院志》《無不宜齋未定稿》,安靜(河北科技師範學院)點校《四書考異·條考》初稿,王丹丹(上海交通學校)點校《爾雅補郭》🤴🏼,劉世南(江西師範大學)點校《無不宜齋續稿》。全集若干標點疑難得到劉世南先生指教🙍,復旦大學廣瀨薰雄副研究員從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圖書館代爲複製《無不宜齋續稿》全文🚴🏻♂️,謹致謝忱。
[1]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四八一,中華書局,1997年。
[2] 《清史列傳》卷六八,中華書局🫷,1987年🏥。
[3] 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卷二五五,廣陵書社,2007年。
[4] 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卷三六,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5] 錢林《文獻徵存錄》卷九,臺灣文海出版社🧑🏻🦯,1986年。
[6] 徐世昌《清儒學案》,中華書局🤹🏻🛀,2008年。
[7] 梁同書《頻羅庵遺集》卷九,錢儀吉《碑傳集》卷一三四🪣,中華書局,1993年🤟🏿。
[8]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四八一,中華書局,1997年。翟灝認爲王肅《孔子家語》是僞書的論證🏋🏽♂️,在《四書考異》相關條目中還能見到一些🫗。
[9]蒋寅《金陵生小言》228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