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炎🧑🏿‍🏫:敦煌本《無常經》殘卷綴合研究
在 2016/9/26 20:33:59 发布

 

敦煌本《无常经》残卷缀合研究

 

 

张炎

富达注册中文系

 

摘要↩️:《无常经》🛑➾,一卷💦,唐人义净译🧓🏼🦸‍♂️。经普查,目前所公布的敦煌文献中存有该经91号,其中11号首尾完整,其余均为残卷或残片🏊🏼🫴🏻。本文从残字契合、内容相承🧝🏻‍♂️、行款格式、书风书迹近似、卷面印记拼合等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将其中的27号残卷或残片缀合为12组。

关键词:敦煌文献 《无常经》 残卷 缀合

《无常经》🎪,又名《佛说无常经》、《无常三启经》🈷️、《三启经》🫶、《启经》、《三稽经》、《三契经》,一卷🧚🏼‍♂️🧳。为唐人义净所译🧔‍♀️,历代大藏经均有著录。主要内容是佛说世间有老病死,故不可爱🗒,为佛教葬仪所用🏋🏿‍♂️。首尾是偈颂,中段是《无常经》正文[1]。《大正藏》第十七卷收录该经,经末附有一篇《临终方决》,敦煌本无此附文👨‍🦽‍➡️。姚长寿先生认为该文当在《无常经》之后为西域地方编纂的一部经典。[7]6-10《大正藏》在敦煌遗书出土后,将无附文的敦煌本误收入第八十五卷“疑似”部。

通过对现已公布的所有敦煌文献图版的全面调查发现,此经在敦煌文献中现存91号🧗🏼‍♀️,即:北敦535(荒35🚵🏼‍♀️;北6669)、1030(辰30;北6670)、1063-2(辰63🕜;北3755)🔻、1367(张67;北6664)、2392-C(余92;北6665)🕐、3554(结54👉🏼;北6672)🕍、3608(为8🧑🏿‍🎨;北6671)🧙🏽‍♂️、3874-B2(金74;北6666)🧓🏽👩🏻‍🏭、7043(龙43;北6678)🍾、7376(鸟76;北6675)🦹🏼👩🏻‍🦽‍➡️、7609(皇9;北6676)🙌🏽、7779-B(始79😊;北6667)、7779-B背(始79👨🏿‍⚖️;北6667)、8155-1(乃55;北6677)🧑🏻‍⚖️、8324(衣24🧑🏿‍🚀;北6668)、8477(裳77🏃🏻‍♂️;北6673)、8561(推61;北6674)🤹🏻、8947(有68)、8948(有69)、8949(有70)、8950(有71)🕺🏻、8951(有72)、8952(有73)🥻、8953(有74)👳🏽‍♂️、8954(有75)、9139(陶60)、9232号1(唐53)、10231(L360)、11175(L1304)🏇🏼、11211(L1340)🫱、11353(L1482)🤸🏽‍♀️🤏🏼、11712(L1841)、11858(L1987)、11913(L2042)🏃🏻‍♂️‍➡️、12186(L2315)🩺、12215(L2344)、12267(L2396)🛜、12347(L2476)、13069(L3198)、15387(新1587)💃🏻🕥、15906(简71483)号🌗,斯153、274、311🦸🏻‍♀️✧、573-1🙅‍♂️、573-2、1103🙍🏿‍♀️、1479、25402926🎴、38874007、4164、4529、4713-2💇🏻、5138、5160、5280、5447、5660背636712144B-2、12875号⟹,俄弗126号、俄敦1124、2349、2833🤦🏻、2845🧑🏼‍🦲、2853、4400、4544🧌、4806、5318、5321、5549、5702、5885、6112🙎🏽、7606、10661、10692、12788号,伯3163、3924、5585👟、5588P9号😂,津艺193202号,羽279号,北大D93号,酒博13[2]。上揭写本中📸,加下划线的11号表示该卷首尾完整,其余皆有不同程度的残损。残缺的写本中,不乏本为同一写卷而撕裂为数号者。本文从残字契合🧛🏿‍♀️、内容相承🐋、行款格式相同🛷、书风书迹近似👨🏿‍🚒、卷面印记拼合等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将其中的27号残卷或残片缀合为12组。以下按缀合后写本顺序依次加以讨论。

 

1、北敦11913+北敦11211[3]

1)北敦11913号(L2042)🚵🏼‍♂️,见《国图》110/148A[4]。小残片。如图1右上部所示🚾💇🏽,首尾均残。通卷下残。1纸,存7行,行约29字。首行仅存笔画残泐。尾行存有“七八能开四谛门修者”9字右侧绝大部分笔画。楷书🦴,有乌丝栏。《国图》叙录称该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所用纸为唐麻纸。

2)北敦11211号(L1340)⛑,见《国图》109/78B👩🏼‍🦲♒️。小残片。如图1左部所示,首尾均残。通卷下残。1纸,存8行✸,行约311字。首5行上下残。首尾行均仅存笔画残泐。楷书🧍🏻‍♂️,有乌丝栏。《国图》叙录称该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按:上揭二号内容前后相承🪔,断痕吻合无间,当可缀合🎄。缀合后如图1所示,北敦11913号第47行与北敦11211号第25行上下左右相接,前者第4行底端的“方”及第7行“七八能開四諦門修者”9字略有笔画末梢撕裂在后者第2行顶端与第5行上部,二号拼合,其中“方”、“修者”三字略有残损,余皆可成完璧。二号内容上下左右相续🧏,北敦11913号第4行底端的“一心wpsB2F5(方)[5]”与北敦11211号第2行的“便正慧wpsB2F5(力)”连成一句完整的偈颂“一心方便正慧力”,此后3行仿此💡👮‍♂️。且二号所拼合而成的偈颂又与北敦11913号第5行顶端的偈颂“自利利他悉圆满”先后相承,文意连贯。且二号行款格式相同(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皆有乌丝栏)⛹🏼‍♂️,书风相似,字迹似同(比较二号皆有的“法”、“生”二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佛说无常经)”,讫“随机引导□□□(非强力)”5️⃣。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5B7745B17[6]

上揭二号既可缀合为一,《国图》叙录称北敦11913号所用纸为唐麻纸👳🏽‍♀️,而北敦11211号却无相应表述,理当增补9️⃣。

北敦11913北敦11211

1:北敦11913+北敦11211号缀合图

 

2、北敦8477+俄敦10661

1)北敦8477号(裳77👽;北6673),见《国图》103/53。如图2右部所示,首全尾残。2纸🦸,存15行,行约14字。尾行仅存笔画残泐⛎。倒数第2行上下残,倒数第3行下残。通卷污损严重🎣,卷面下端有4个残洞👐。楷书👨‍💻。《国图》叙录称该号为78世纪唐写本🛤🛍️。有护首,系另一遗书的拖尾,并称从背面揭下一块古代裱补纸🥽,编为北敦16180号👨🏽‍🎓。

2)俄敦10661号🖐🏻,见《俄藏》14/366A💪🏻🪗。残片🧑🏿‍🏭。如图2左部所示🧘🏽‍♀️,首尾均残。通卷下残🚵🏽‍♂️。存11行,行约110字👩🏿‍✈️。楷书。原卷无题,《俄藏》未定名🍚🕙。

按:上揭二号内容前后相承,断痕吻合无间👨🏿‍🌾,当可缀合。缀合后如图2所示,北敦8477号尾2行与俄敦10661号首2行左右相接,原本分属二号的残字从右而左、自上而下复合为“惣教”🐢、“沉溺”四字。二号内容左右相续👓,北敦8477号倒数第2行底端的偈颂“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是谓正因)□□□(能普济)”与俄敦10661号第2行的偈颂“生死迷愚镇wpsB2F5wpsB2F5(沉溺)”先后相承🏒,语意连贯。且二号行款格式相同(天头等高、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字迹似同(比较二号皆有的“稽”𓀘、“歸”二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首题“佛说无常经”👂🏿,讫“谛听真实法”👨🏻‍🏭。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5B7745C12👂。

俄敦10661北敦8477

2🧜‍♂️:北敦8477+俄敦10661号缀合图

 

3、北敦11353+北敦8952+北敦11175

1)北敦11353号(L1482),见《国图》109/155B👰🏽♙。小残片🪲。如图3-1右部所示👩🏼‍✈️,首全尾残。通卷下残⛴。2纸,存4行,行约79字。尾行仅存笔画残泐👷🏻‍♂️。楷书✍️,有乌丝栏。《国图》叙录称该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2)北敦8952号(有73),见《国图》104/277A278B⚾️。首残尾全。存62行,行约17字🚵🏻。如图3-1左部🥫、图3-2右上部所示,首3行及第1321行🎓、3132行下残。首行仅存笔画残泐。楷书,有乌丝栏👨🏻‍🔬。所存内容起“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大舍防非忍无倦)”🎿,讫尾题“佛说无常经一卷”🤹🏻。《国图》叙录称该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背面1行🧑🏻‍🔧,抄写“华严经卷第六十五”🙉,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护首,并称从该件背面揭下残片4块🕐🧑🏽‍💻,编为北敦16332号。

3)北敦11175号(L1304)🆑,见《国图》109/56B。小残片。如图3-2右下部所示🎆,首尾均残👌🏽,通卷上残。1纸👩🏻‍🍳,存5行,行约24字💇🏻。楷书👩🏿‍🦰,有乌丝栏🏮。《国图》叙录称该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按🕵️:上揭三号内容前后相承,断痕吻合无间,当可缀合👨🏽‍🦳。缀合如图3-1所示,北敦11353号与北敦8952号左右衔接,衔接处原本分属二号的偈颂“大舍防非忍无倦”得成完璧。如图3-2所示👱🏻‍♂️🧑‍🚒,北敦8952号与北敦11175号上下相接,后者第3行顶端的“况”字左上部点画恰好撕裂在前者第19行底端😰👈🏼,二号拼合,该字仍有残损💽。前者第20行底端“何”字右部竖钩画末梢残损,后者第4行顶端“不”字右上方恰好存此笔画残泐,二号拼合,得成完璧。三号内容左右相续,比勘完整文本,北敦11353号倒数第2行偈颂下部可拟补偈颂“令得涅槃安隐处”👨🏼‍🚀,恰好与二号所拼合而成的“大舍防非忍无倦”先后相承,文意畅通。北敦11175号首行“wpsB2F5wpsB2F5(随缘)受众苦”与北敦8952号第18行顶端的“循环三界内”前后衔接🤳🏼🉑,语意贯连🏏。且三号行款格式相同(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皆有乌丝栏)🕯,书风相似,笔迹似同(比较前二号皆有的“稽首歸依”四字,后二号皆有的“諸”🐼、“苦”、“死”三字),可资参证🧛🏻‍♂️。三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首题“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讫尾题“佛说无常经一卷”。 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5B7746B8👩🏿‍🔧。

《国图》叙录称北敦11353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北敦8952号🎞、北敦11175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今三号缀合为一,则此判定宜作统一。

8952和11353

3-1🏂🏿:北敦11353号(局部)+北敦8952号(局部)缀合图

北敦8952北敦11175号

3-2:北敦8952号(局部)+北敦11175号缀合图

 

4、北敦8949+北敦81551

1)北敦8949号(有70)👩‍🦱,见《国图》104/274AB👨🏽‍💼。如图4右部所示,首残尾缺✡️👨🏻‍⚕️。1纸,存26行,行1420字。首8行下残。楷书🤽,有乌丝栏🧉。所存内容起首题“佛说无常经”,讫“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国图》叙录称该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2)北敦81551(乃55;北6677)🔺,见《国图》101/77AB。如图4左部所示🤦🏼‍♀️,首残尾全。4纸,存80行🎬,行约1020字。首5行下残12字👏🏿。楷书👊🏿,有乌丝栏。所存内容起“□□□□□□□□□□□□□(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讫尾题“佛说无常经一卷”。《国图》叙录称该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首纸有横裂👷🏿‍♀️,卷尾中间系有麻绳。该遗书包括三个文献,此后接抄《六门陀罗尼经》,编号为北敦8155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编号为北敦81553

按🤏🏼:上揭二号内容前后相承,上端栏线相接,当可缀合。缀合后如图4所示,北敦8949号与北敦81551左右衔接,前者末行与后者首行内容相承,连接成完整的一句“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又二号上端卷面印记拼合成形,中部均有横裂可相接。且二号行款格式相同(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长行行约17字👩🏽‍🦱、皆有乌丝栏)〰️,书风相似,笔迹似同(可比较二号皆有的“歸”、“滅”、“離”🧑🏼‍🍼、“説”、“衆”五字,参表1)🧔,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首题“佛说无常经”,讫尾题“佛说无常经一卷”。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5B7746B8🚒。

8155号1北敦8149

4:北敦8949号(局部)+北敦81551(局部)缀合图

 

1🕵🏻‍♀️🙌🏼:北敦8949号与北敦81551用字比较表

 

5、俄敦5885+俄敦6112+北敦8954

1)俄敦5885号⚱️,见《俄藏》12/265B👨🏿‍🏭。首尾均残。存18行,行约15字。首5行上残🤏🏼,尾部如图5-1右部所示,首尾行仅存笔画残泐➔。楷书,有乌丝栏👨‍🦼‍➡️。所存内容起“□□□(故号调)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御天人師)”,讫“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吐丝还自缚)”♉️。原卷无题,《俄藏》未定名🤴🏿。

2)俄敦6112号🙅🏿,见《俄藏》13/6A😶。首尾均残🧏‍♂️。存33行,行约15字。首部如图5-1左部所示,首行三句偈颂皆有笔墨残损𓀏,尾部如图5-2右部所示,尾行上残。楷书,有乌丝栏📿👱‍♂️。所存内容起“犹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如汲井轮)”❇️,讫“无能相救济”。原卷无题,《俄藏》未定名。

3)北敦8954号(有75),见《国图》104/280B。首残尾全♏️⚫️。1纸,存22行,行约15字🥌。首部如图5-2左部所示,首行下残🤸🏻‍♂️。楷书,有乌丝栏。所存内容起“死刀随业下”,讫尾题“佛说无常三启经一卷”。《国图》叙录称该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有行间校加字💆🏼‍♀️,为袖珍本。

按:上揭三号内容前后相承👼🏻,断痕吻合无间,当可缀合。缀合后如图5-1所示,俄敦5885号与俄敦6112号左右衔接🧑🏽‍🎓,后者首行“如汲井輪亦如蠶作繭吐絲還自縛”诸字略有笔画残泐存留前者末行,二号拼合,仍略有残损。如图5-2所示,俄敦6112号与北敦8954号亦左右衔接🦦,前者末行首字“想”右上顶端横笔略有残泐存留后者首行末端,二号拼合🙂,得以完整🧏🏼‍♀️。三号内容左右相续🤷,俄敦5885号倒数第2行底端的偈颂“循环三界内”与二号衔接处顶端拼合而成的偈颂“犹如汲井轮”先后相承👨‍👨‍👧‍👧🧗‍♂️,语意连贯🧝🏽。俄敦6112末行底端的偈颂“无能相救济”与北敦8954号首行顶端的偈颂“死刀随业下”前后相接,文意完整。又此三号行款格式相同(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行约15字、皆有乌丝栏),书风相似,笔迹似同(比较三号皆有的“歸”、“衆”、“離”🙇‍♀️、“无”四字),可资参证。三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故号调)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御天人師)”,讫尾题“佛说无常三启经一卷”。 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5B13746B8🥹。

《国图》叙录判定北敦8954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袖珍本,今三号缀合为一,俄敦5885号与俄敦6112号的断代及装帧形态亦可作出判定🩸。通过对此三号写卷缀合后装帧形制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无常经》的流通情况。为便于携带,人们将其制成袖珍本👣,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该经应颇为流行。

俄敦5885俄敦6112

5-1:俄敦5885号(局部)+俄敦6112号(局部)缀合图

北敦8954首俄敦6112

5-2:俄敦6112号(局部)+北敦8954号(局部)缀合图

 

6🏌🏼‍♀️、俄敦5702+俄敦4806+北敦8953

1)俄敦5702号,见《俄藏》12/222A⚃。残片🌤。如图6右部所示,通卷下残。存7行,行约37字。尾行仅存笔画残泐。楷书,有乌丝栏。原卷无题,《俄藏》未定名🍌。

2)俄敦4806号,见《俄藏》11/326A。残片⚈。如图6中部所示,通卷下残。存8行🧘‍♂️🥢,行约512字。尾行仅存笔画残泐🧑🏿‍🍼。楷书⚃,有乌丝栏。原卷无题,《俄藏》未定名。

3)北敦8953号(有74)🦝,见《国图》104/279B280A🧚🏻‍♀️🖇。首部如图6左部所示,首尾均残🍾。2纸♥️,存35行,行约17字。楷书,有乌丝栏𓀂。所存内容起“上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生非相处)”,讫“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但持自善根)”。《国图》叙录称该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背揭下古代裱补四块,编为北敦16333号、北敦16334号。原卷无题❇️,《国图》拟题为“无常经”🎢。

按:上揭三号内容前后相承,断痕吻合无间,当可缀合。缀合后如图6所示,俄敦5702号与俄敦4806号左右衔接,后者首行“從鹿苑”三字略有笔画残泐存留前者末行,二号拼合🤷🏻‍♂️,得成完璧。俄敦4806号与北敦8953号左右衔接🛐,衔接处分属二号的残字自上而下复合为“生非相處下至轉輪王七寶”诸字👩‍👦‍👦。三号内容左右相续,比勘完整文本,俄敦5702号倒数第2行下部缺偈颂“永断无始相缠缚”👮‍♀️,俄敦5702号与俄敦4806号顶端所拼合而成的“始从鹿wpsB2F5(苑)□□□(至双林)”⚖️,恰可与之衔接,不缺一字😀🎄。北敦4806号倒数第2行下部可拟补“有一事不被无常吞”🤽‍♂️,俄敦4806号与北敦8953号顶端拼合而成的“上生无相处”亦与之先后相承𓀊,文意连贯‼️。且三号行款格式相同(天头等高🫷、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皆有乌丝栏)📡🚨,书风相似,笔迹似同(比较三号皆有的“歸”字)🤰🏼🦯,可资参证🧑🏻‍🏭。三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稽首歸依妙法wpsB2F5(藏)”,讫“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但持自善根)”。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5B14746A22

俄敦5702俄敦4802号北敦8953号

6:俄敦5702+俄敦4806+北敦8953号(局部)缀合图

 

7、俄敦2349+北敦7376

1)俄敦2349号,见《俄藏》9/162A。残片🍒💇🏻。如图7右上所示👩🏻‍⚕️,首尾均残。通卷下残。存8行,每行存上部19字。首行仅存笔画残泐🚶🏻‍♀️‍➡️。尾行上下残🧎‍♀️‍➡️。楷书,有乌丝栏👩🏻‍🎨。原卷无题,《俄藏》拟题作“佛经”🧝‍♀️。曾良教授拟题为“佛说无常经”🚱。[6]105《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将该号定为810世纪写本🙍🏼。

2)北敦7376号(鸟76;北6675)🧊,见《国图》96/301A302B。首残尾全。3纸🤙🏼,存45行🧚🏽‍♀️,行约17字🚶🏻‍♀️。首部如图7左部所示,首5行上残。楷书,有乌丝栏。所存内容起“□□□□(亦如蚕作)wpsB2F5(茧)”,讫尾题“佛说无常三启经一卷”👰🏼。《国图》叙录称该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按:上揭二号内容前后相承🤱🏽,断痕吻合无间,当可缀合。缀合后如图7所示🪄,俄敦3429号尾3行与北敦7376号第24行上下左右相接,原本分属二号的残字从右而左🧑🏿‍🎄、自上而下复合为“衆”、“兄弟并眷屬”🦯、“是故勸諸”诸字🕖,其中“故勸”二字仍略有残损。二号内容左右相续,北敦7376号第2行底端的偈颂“何况诸凡夫”与俄敦2349号第7行顶端的“父母及妻子”先后相承,不缺一字。且二号行款格式相同(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皆有乌丝栏),书风相似,字迹似同(比较二号皆有的“時”、“聞”、“衆”⬆️、“暫”👩🏻‍🔧、“尊”🙇🏽‍♂️、“處”六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wpsB2F5(假使妙高山)”,讫尾题“佛说无常三启经一卷”。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5B26746B8

《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称俄敦2349号为810世纪写本,而《国图》叙录称北敦7376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二者虽不矛盾,却可再作斟酌🏮𓀆。

北敦7376俄敦2349号

7:俄敦2349+北敦7376号(局部)缀合图

 

8、俄敦5318+酒博13

1)俄敦5318号,见《俄藏》12/96B。小残片🙌👨🏽‍⚖️。如图8右上部所示,首尾均残🦨。通卷下残。存4行♈️,行约56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无题,《俄藏》未定名。

2)酒博13号🚵‍♀️,见《甘藏》2/283A284A🏦。首残尾全🏄🏼‍♀️。存50行,行约320字。首部如图8右部所示,首行仅存笔画残泐。第27行上下残🧔🏿‍♂️,第810行、第1617行上残,第1415行下部有一小残洞。楷书,有乌丝栏→。所存内容起“劫wpsB2F5(尽)皆散坏”,讫尾题“佛说无常经”🏄🏽‍♀️。《甘藏》叙录称此件书法很好,黑色润泽亮黑🧑‍⚕️👱🏽,所用纸为黄麻纸。卷内多处残损🧑🏽‍🔬,有些破损处背面曾做过托补🧿。叙录认为翟奉达曾以该经用于“七七斋”,该号残破可能亦为当时频繁使用所致✊🏼,并推测唐时该经已用于斋醮。

按:上揭二号内容前后相承0️⃣,当可缀合⏳。俄敦5318号与酒博13号第47上下相接💀,前者底端的残字“下”、“須”、“猶”🏖、“獨”均有笔画残泐存留后者第47行顶端,二号拼合,“須”字仍略有残损,余皆成完璧。二号内容先后衔接,俄敦5318号首行偈颂“上生(大正藏本作“至”)非想处”与酒博13号第4行偈颂“wpsB2F5(下)至转轮王”先后相承,文意畅通,此后3行仿此🪧。且二号行款格式相同(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皆有乌丝栏),书风相似,笔迹似同(比较二号皆有的“處”、“盡”、“諸”、“尊”四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劫wpsB2F5(尽)皆散坏”🤸🏽‍♀️,讫尾题“佛说无常经”。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5B26746B8🦹🏽‍♂️。

《甘藏》叙录判断酒博13号所用纸为黄麻纸,并对其卷面及书写特征有详尽描述👩‍🦲,若信然可从,则俄敦5318号亦可同样看待。

俄敦5318酒博13号

8:俄敦5318+酒博13号(局部)缀合图

 

9、伯5585+5588P9

1)伯5585号📪,见《法藏》34/284A🧖🏿‍♀️。残片😸。如图9右部所示,首尾均残。存18行,行约715字👩🏿‍💼🙋🏿。第24行上残,倒数第29行下残。首尾行均仅存笔画残泐𓀉🙌🏿。楷书🍄‍🟫,有乌丝栏。原卷无题,《法藏》拟题为“佛说无常三启经”🧼。

2)伯5588P9号,见《法藏》34/294A💃🏿。残片。如图9左下部所示📭,通卷上残。存5行🙆🏼‍♀️🧑‍⚖️,每行存下部45字。楷书,有乌丝栏。原卷无题🤾🏼‍♀️🧲,《法藏》拟题为“佛说无常三启经”。

按:上揭二号内容前后相承🥜,断痕吻合无间,当可缀合🧜‍♀️。缀合后如图9所示,伯5585号与伯5588P9号上下衔接💆👩🏽‍🎤,衔接处分属二号的“不”🧓🏻☘️、“无”二字复合为一,其中“无”字仍有残损。二号内容上下相接,伯5585号倒数第8行底端的“此”与伯5588P9号第2行的“时徒叹恨”相连成句👨🏿‍⚖️,文意畅通。且二号行款格式相同(地脚等高🏌🏻、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皆有乌丝栏)👷‍♀️,书风相似,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 衰变亦同然”,讫“wpsB2F5wpsB2F5wpsB2F5(当勤策)□□(三业)”。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5C26746A21

P5585P5588P9

9:伯5585+5588P9号缀合图

 

10👉⛹🏽‍♀️、北敦10231+北敦11712

1)北敦10231号(L0360),见《国图》107/195A🌪。残片。如图10右部所示🫳,首尾均残。1纸,存3行😌,行约14字。楷书🧎🏻‍♀️‍➡️,有乌丝栏🚲。《国图》叙录称该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原卷无题🤱🏼,《国图》拟题为“无常经”。

2)北敦11712号(L1841),见《国图》110/34A👨‍⚕️🦸🏿。小残片👩🏽‍🏫📗。如图10左部所示,首尾均残。2纸,存4行👨🏽‍🔧,行约1217字。首行仅存笔画残泐📫。楷书,有乌丝栏。《国图》叙录称该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原卷无题👩🏻‍🍼,《国图》拟题为“无常经”。

按:上揭二号内容前后相承♗,断痕吻合无间,当可缀合。缀合后如图10所示,北敦10231号与北敦11712号左右衔接🦫,衔接处分属二号的残字自上而下复合为“少年容貌蹔時停”🥷🏼、“不”诸字🧑🏻‍💻🦅。二号内容左右相续✅,北敦10231号末行偈颂“不久咸悉成枯悴”(与宫、宋💂🏽‍♂️、元、明本大藏经文字相同✂️,《大正藏》本作“见枯羸”),与北敦11712号第2行首句偈颂“假使寿命满百年”衔接无间。又二号衔接处上端皆有条状卷面印记,二号拼合恰可对接成形。且二号行款格式相同(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偈颂行行约14字),书风相似💱,笔迹似同(比较二号皆有的“病死”二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唯有胜法不灭亡”🤤,讫“信受奉行”👷🏽‍♀️。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5C27746A4🕰。

《国图》叙录称北敦10231号所用字体为行楷🪇,北敦11712号为楷书,今二号缀合为一🧑‍✈️,可统一判定✋🏿💆。从缀合后写本来看,可定为楷书。

北敦11712号北敦10231

10🤦🏿‍♂️:北敦10231+北敦11712号缀合图

 

11、俄敦4400+俄敦5321

1)俄敦4400号,见《俄藏》11/220A🎶。残片。如图11上部所示,首残尾全。存12行,行约29字。首行仅存“非久停”三字笔画残泐。《俄藏》未定名🔘。

2)俄敦5321号😕,见《俄藏》12/97A。残片。如图11下部所示,首尾均残。存6行,行约25字。通卷上残🌾。首行及第5行上下残。原卷无题,《俄藏》未定名。

按:上揭二号内容前后相承,当可缀合。缀合后如图11所示⚛️,俄敦4400号第89行与俄敦532134行上下衔接🎿,原本分属二号的残字从右而左复合为“邊”、“離”二字,仍有残损。二号内容上下左右相续,比勘完整经文,俄敦4400号第7行底端的“日”(《大正藏》本作“昼”)字与俄敦5321号第2行“自身依法住”之间当缺一“夜”字,补上“夜”字,二号可相连成句,合成一句偈颂“日夜自身依法住”🚶🏻‍♂️。该句偈颂又与俄敦4400号“愿诸世界常安隐”前后相承,语意连贯。二号行款格式相同(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书风相似🥏🐐,字迹似同(比较二号皆有的“安”、“處”二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暂息)wpsB2F5wpsB2F5wpsB2F5(非久停)”🦙,讫尾题“佛说无常三启经一卷”。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6A23746B8

俄敦4400俄敦5321

11:俄敦4400+俄敦5321号缀合图

 

12、北敦12215+北敦8950

1)北敦12215号(L2344),见《国图》110/330A🧫🎧。小残片。如图12右部所示🛤,首尾均残🫰🏼。1纸📴,存4行👩🏻‍🦽,行约917字。尾行末句偈颂仅存笔画残泐。楷书,有乌丝栏🍱。《国图》叙录称该号为78世纪唐写本,卷面有红色染迹🍊。

2)北敦8950号(有71)🫁👨🏻‍🏫,见《国图》104/275A🩳。残片。如图12左部所示,首残尾全。2纸🛥,存10行,行约14字。首行下残。楷书,有乌丝栏👨‍👨‍👧‍👧。《国图》叙录称该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该件背揭下残片2块⬛️,《国图》编号为北敦16331号。尾题下有小字注释,称:“初后赞劝,乃是尊者马鸣取经意而集造。中是正经🌋,金口所说。事有三开🙎🏿‍♀️,故云‘三启’也🧛🏽‍♂️。”[7]交代了经名由来。

按🛎:上揭二号内容前后相承,当可缀合。缀合后如图12所示,北敦12215号与北敦8950号左右相接,后者首行第二句偈颂右侧笔画末梢恰好存留前者末行🖕,二号拼合🧙‍♀️,得成完字。二号内容左右相续🍚,北敦12215号末行末句偈颂“来听法者应至心”与北敦8950号首行首句偈颂“拥护佛法使长存”先后相承,文意连贯🦸🏽。且二号行款格式相同(天头地脚等高、行间距相等♔🧑🏻‍🦼‍➡️、字间距及字体大小相近、偈颂行行约14字),书风相似,字迹似同(比较二号皆有的“説”、“經”二字),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起“譬如群宿鸟”,讫尾题“佛说无常三启经一卷”🛌🏼🛳。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17/746A25746B8

《国图》叙录称北敦12215号为78世纪唐写本,北敦8950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今既原为一卷,则此判定显然不妥,宜再斟酌。

beid 8950北敦12215号

12🧬:北敦12215+北敦8950号缀合图

上面我们通过残字契合✡️🫶、内容相承、行款格式、书风书迹近似、卷面印记拼合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将27号《无常经》残卷或残片缀合为12组🚣🏿‍♂️。通过对这些残卷或残片的缀合,我们可以对写卷的断代💂🏽‍♀️、装帧形制、纸张性质、字体等问题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如上文指出北敦11353号可与北敦8952号、北敦11175号缀合,《国图》叙录称北敦11353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却称北敦8952号、北敦11175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显然不妥🤞🏻。又如北敦10231+北敦11712号缀合组,《国图》叙录称北敦10231号所用字体为行楷,北敦11712号为楷书👐🏿,书风判定不一🤽🏽‍♀️,宜再斟酌。再者如第5组☃️🙇🏻‍♀️,《国图》叙录判定北敦8954号为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袖珍本🏂,今三号缀合为一🧢,俄敦5885号与俄敦6112号的断代及装帧形制亦可作出判定。北敦8477号有护首,为另一遗书的拖尾👩‍🎓,《国图》叙录特别指出这一装帧特点🧛🏼‍♂️,相应地与之缀合的俄敦10661号的装帧形制也就得以确定🪦。《国图》对于某些经卷纸张性质的判定🟡,可能因经眼写卷的客观情况存在一些困难🤴🏼,未予作出说明,而一旦将相关的写卷缀合🕵🏽‍♀️,这个问题往往冰解冻释🌌。比如《国图》叙录称北敦11913号所用纸为唐麻纸,而北敦11211号如上文所述,可与之缀合,则其纸张性质可得判定。总之,敦煌残卷缀合并非“拼图游戏”🤦🏽‍♀️,它对于我们准确认识敦煌文献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日本大藏经刊行会. 大正新修大藏经[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1996.

[2]孟列夫. 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敦煌研究院.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方广锠.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6981号—斯8400号)[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5]张涌泉. 敦煌写本文献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

[6]曾良. 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7]姚长寿. <普贤行愿品>的往生思想[J].法源,2003:6-10.

[8]张涌泉,罗慕君. 敦煌本<八阳经>残卷缀合研究[J].中华文史论丛,2014(2):239-278.

[9]张小艳. 敦煌本<父母恩重经>残卷缀合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2015(3):88-97.

 

本文承蒙富达平台张小艳教授审阅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谨致谢忱!

 

 

 



[1]5160号较为特别,该号首残尾全,由偈颂💲、正文、偈颂、正文四部分依次组成👨🏻‍🦼。且第三部分偈颂与其余写卷同段相比,文字较少🌶,之后所接尾段正文不见于该经其余敦煌写卷。斯5160号可能为该经异本。

[2]文中的“北敦”指《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2012,简称《国图》)敦煌写卷编号;“斯”指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斯坦因编号,主要据《敦煌宝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1986年,简称《宝藏》)🐚、《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陆续出版👩‍👩‍👦,简称《英图》)及IDP网站公布的彩色照片;“俄弗”、“俄敦”指《俄藏敦煌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01年,简称《俄藏》)编号;“伯”指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伯希和编号👩‍🦯‍➡️🧒🏻,据《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5,简称《法藏》);“津艺”指《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01年)敦煌写卷编号🥔♡;“羽”指《敦煌秘笈》(大阪武田科学振兴财团,2009-2013年🛫🔭,简称《秘笈》)敦煌写卷编号;“北大D”指《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敦煌写卷编号👩🏻‍🦼‍➡️;“酒博”指《甘肃藏敦煌文献》(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简称《甘藏》)中所载酒泉博物馆收藏的敦煌写卷编号♑️👌🏿。北敦7779B号背🤪,为北敦7779B号卷尾下边所粘纸条的背面🧛🏽,1行,仅存“中乾,死王催伺”六字,《国图》拟题为“死王催伺”,当误🖌,此亦为《无常经》残片🚵‍♀️。北敦13069号为该经护首。

[3]本文可直接缀合的卷号用“+”相接⬜️。

[4]“《国图》110/148A”指《国图》第110148页上栏。A🧑🏿‍🌾、B分别表示上下栏🧑🏼‍🎓。下仿此🐺。

[5]录文时原卷缺字用□表示,残缺不全或模糊难辨者用wpsB2F5表示。

[6]此处表示相应文字见《大正藏》第17册第745页中栏第7行至第745页中栏第17行。ABC分别表示上👩🏽‍🎨、中⛔️🎽、下栏。下仿此。

[7]敦煌本《无常经》末尾常见有注释小字,文字大致相同👵🏿。


 

本文原载《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图书馆杂志》🅰️,2016年6月23日,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1.1108.G2.20160623.1708.006.html🦸‍♀️。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6年9月25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6年9月26日🖖。

 


点击下载附件🤳🏼:1705张炎:敦煌本《无常经》残卷缀合研究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3404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