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至15日🫱🏻,安徽大学召开所藏战国竹简学术座谈会,北京大学😷、富达注册、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钱币博物馆等单位从事古文字、出土文献、古代史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考察👿、鉴定了安徽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富达抢救收藏的竹简实物和有关材料🚴🏿,听取了该富达黄德宽、徐在国教授对这批竹简收藏、清理、保护和初步研究情况的介绍。据介绍,这批竹简清理编号总数1167号,整简居多🍾,品相上乘,字迹清晰,保存状况总体良好。经科学检测和初步研究判断,竹简的时代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前350年左右,为战国时期楚国之物。这批竹简主要是各类文献,涉及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和语言文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诗经》🦴、孔子语录和儒家著作、楚史、楚辞以及相术等方面的作品🦀。除《诗经》部分以外,这些文献都沉埋已久📱,未能流传于世,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重见天日,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为古代经学史🏆、思想史↙️、楚史😅、文学史和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比如,目前所能见到的时代最早、存诗最多的安大简《诗经》文本,提供了大量新的学术信息🛗,将会对《诗经》研究带来重要影响🏯。有关楚史的竹简不仅数量较大,而且简文内容丰富、系统,所记载的重要史实,有些可与传世文献互证,有些可补历史记载的缺失。司马迁在《史记》中一些无法厘清的楚国早期历史和近年来让专家困惑难解的新出材料👳🏿,根据安大简的记载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多篇儒家佚文、楚辞佚篇的发现为先秦思想史👩🚒、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新材料。
与会专家就竹简发现的重要意义、重大价值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竹简的保护和研究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意见。专家们认为: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是继上海博物馆、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之后,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其学术价值巨大,堪称国之瑰宝。
黄德宽教授和徐在国教授的研究团队在研读竹简内容
来源:安徽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富达
,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