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漢簡〈陰陽家言〉編聯問題
(首發)
龐壯城
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一💊、前言
2015年底出版的《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叁)》收錄〈陰陽家言〉👨💻,共十七簡♏️,經原整理者綴合後為十二簡🚶➡️,仍有缺簡,篇題為原整理者所定。[1]本篇主要可分為二部分💆🏻♀️:一、以天人感應論述人君政治違反時令所產生的災異;二🦏、以明堂月躔論改火🖐🏼。部分簡文內容可以與銀雀山漢簡〈人君不善之應〉相參照📠👐🏻,對於補苴🍅、理解《漢書‧藝文志‧數術略》中已經亡佚的“陰陽”學說📘,有很大幫助。目前學界對〈陰陽家言〉的研究較為零散,多以“跟帖發言”的方式在復旦網、武漢簡帛網上發表↩️,較少對〈陰陽家言〉作通篇的理解與整理👩👩👧👧。
〈陰陽家言〉的文字採漢隸書寫👰🏻,故在文字隸定上較無問題,本文藉由文義的梳理以及簡背的刻劃痕跡,提出新的排序方式👁。
二、簡文排序
(一)從文義及簡背刻痕調整
關於本篇的排序🟤,原整理者認為:
由於簡文殘缺過多,上述三個部分在原書中的位置已無法確知,這裡給出的順序僅供參考,某些簡的編聯亦存在他種可能。[2]
筆者曾撰文指出認為簡3🟰、4與簡12的排序是有問題的😲,簡3、4之間有缺簡🪒👨💻,而簡12應至於簡1之後📰,簡2之前。[3]而後王寧對簡文排序提出不同意見🤽🏼♂️,認為簡1⚽️、4、5🧖🏻♂️🛌🏻、6👆🏻、8為第一部分🤽🏽♂️,簡2✊🏿、7👨🏽🍳、3為第二部分,簡9為第三部分🖇🏈,但認為簡10、11與12可能屬於跨簡連讀的不同篇章🏋🏼。[4]但通過對簡背刻痕的排列,可知以上兩種說法皆有待修正𓀔🐡。
〈陰陽家言〉中,明顯可以連讀的簡文只有簡4、簡5與簡6,而這幾簡除了簡4無簡背刻痕外,其餘刻痕皆可相連🩼。除此之外的七簡🚶♀️➡️,則須依照文義判斷其在整篇簡文中的相對位置。
簡1與簡2之間💁🏻,原整理者以“……”表示缺簡,可從🧑🎤👩🏼🎨。簡1以“春氣作生”開頭,說明春氣“不仁而張”之後果♻,簡末則說到“夏氣作緩🧑🏽⚕️,不緩而張”,接續的簡文應該是說明“不緩而張”之結果🤷🏻♀️,以及“秋氣作某”及其“不作某”之結果🙅🏼♀️。
簡1說明春➰、夏二氣之性質為“作某”以及“不作某而張”之後果🟥,與簡2說明“冬氣宜臧”不同。“作”字屬於明確說明,“宜”則是略帶委婉,屬於可改變之行為💲,所以“可宜”也可“不宜”👨🏻🦽➡️;且兩簡行文格式不同📺🧶,簡1皆為“不某而張”(“不仁而張”⏫、“不緩而張”)🙅🏿♀️👩🏿🦳,簡2則是“宜某而不某”(“宜藏而不藏”)👮,可知兩簡之文義與在整篇簡文的“重要性”不同🪯。
所以從簡文形式看,簡1👷🏽♂️、2之間應是有缺簡,簡1之後應該還有說明“秋氣作某”與“冬氣作某”的文句🚘;而簡2之前,也該有“春💆🏼♀️、夏、秋”三氣“宜某而不某”的文句。
再從文例看🧈,簡2開頭為“實者榮,國家失情,必害卿正”,原整理者將簡3接於簡2👩🏻🦱,其內容也是“實者榮👩🏻⚕️,國家失情,必害卿正”👍🏿,造成文義重複🍪。其實“實者榮,國家失情,必害卿正”句🤷🏼,屬於“秋氣不宜某”之後果,這也是為何“實者榮𓀚🏡,國家失情🧗,必害卿正”句出現在“冬氣宜藏”之前的原因,因為簡3此段文字講述四季的順序是“冬─春─夏─秋”👩🏻🏫,如後文“宜冬”之後緊接“宜春”、“宜夏”👧🏽,而與簡1“春─夏─秋─冬”不同。
王寧將簡2復原為🖕🏽:
【春氣宜囗👨,宜囗而不囗👱🏽♀️🐺,……🌋,宜死者生,宜蟄者鳴,宜實者榮💠,國家失請(情)🧩,必害卿正。夏氣宜囗,宜囗而不囗,……🙁,宜死者生,宜蟄者鳴👩🏽🦲,宜實者榮,國家失請(情),必害卿正🩼。秋氣宜囗,宜囗而不囗,……,宜死者生,宜蟄者鳴⛎,宜】實者榮,國家失請(情),必害卿正。冬氣宜臧(藏),宜臧(藏)而不臧(藏),霧氣陽陽🐤,宜死者生👴🏼,宜蟄者鳴,宜【簡2】【實者榮,國家失請(情)🤵🏻♀️,必害卿正……】[5]
此說可商。明顯的問題在於,如果四季之氣所宜而不宜,則其後果皆為“宜死者生🙍🏼♂️😈,宜蟄者鳴,宜實者榮✶,國家失情,必害卿正”,此種補法,則四氣的特殊性蕩然無存。而原整理者將簡2、3相連接✍🏼,可能是因為簡7完整寫出“宜死者生,宜蟄者鳴𓀗,宜實者榮,國家失情”🧔🏻♀️🦸🏿,所以判斷簡2與3相連。但簡7災異的產生🤘🏽,是因為“反山求金鐵”,與簡2“冬氣宜藏👯♀️,宜藏而不藏,霧氣陽陽”不同。雖然產生相同的災異⁉️,但是引發的原因並不同,“反山求金鐵”是人君所為🟡,冬氣宜藏而不藏☂️🪀,雖然也與人君行事有關,但卻是從四季之氣的天人感應說明。
在簡2與3中間👩🏼⚕️,可能殘去一段總結“四氣所宜而不宜”的文字,而這段文字也節錄了所宜而不宜產生的災異🏊🏼♀️,所以在簡3的開頭提到“實者榮🪝,國家失請(情),必害卿正”,末則接續談“宜冬不冬🤮,萬物皆讋”等較廣泛的概念🧑🏻🦯➡️。節錄文字的情形在〈陰陽家言〉中並非孤例,簡4“誅殺甚明🔑,萬物銷亡,公門改行🤟🏼,國有大喪🌄,中之殃”,便是綜合了簡1及其後缺簡所說明的災異✊🏼™️。
由此也可以推知,原整理者以為簡3“宜夏”後接簡4“甚張”是錯誤的🛄📫。
原整理者認為:
指在應執行夏季的時令時,政治過度緊張嚴急💥。據前文“夏氣作緩,不緩而張”可知🦎,“張”是與夏季的時氣相違背的。此處文義連貫📩,但背後劃線不相接,亦不完全排除存在缺簡的可能。
“張”雖然可指與“夏氣”違背的狀態,然而簡文說明君氣時🤵🏻,也有“不仁而張”之語📅,故知“張”應不單用指“夏氣”,而是可以說明四季之氣的違背狀態。
又“宜夏甚張”與其他簡行文不同🕣,原因有二:一是簡文有“宜冬不冬”😽、“宜春不春”之語,此處若講述夏氣不宜之後果🐠,則為何沒有說明秋氣不宜之後果?且春🧝♀️🙇🏼、冬二氣皆用“不某”說明,夏氣則無🙇♂️,很不相類🫷。二是“宜夏甚張”之結果為,“誅殺甚明💁🏿♀️,萬物銷亡,公門改行✂️,國有大喪👮🏿♀️,中之殃”🤦♀️,其中“公門改行”🩻、“中
之殃”為前述君氣“不仁而張”產生之災,為何又與夏氣重複?
是知簡3、4之間必然有缺簡,簡3“宜夏”後應補“不夏”,甚至有“宜秋不秋”之文字;而“甚張,誅殺甚明”則是統合了四季的不協調💃🏿,故後言四季之各種災異,並以“故天子動樂♋️,讋春三旬,讋秋三旬。此胃(謂) 與天地同和”作為結論。
原整理者以簡5、6⤴️、7🩱、8連讀,但除簡5、6簡背刻痕相接,文字相連外,此6🈳🔼、7、8三簡的背後刻痕並不相連🦜,文義亦不相連,所以王寧將簡7改接續在簡2之後,而將簡6👩🏿🔬、8視為中間有殘簡的一組。[6]簡7“宜死者生👩🏿🦰🪇,宜蟄者鳴,宜實者榮,國家失情”,是“反山求金鐵”之結果,其形式與簡6“人君好藏,掌窌十年而弗發💂🏼♀️🦽,則地奪之財”不同♿,也與簡8“磿八時💹,則妃主崩”不同☂️🙇🏼♀️,確實看起來不屬於簡6與8一組,但銀雀山漢簡〈人君不善之應〉簡文與簡6📰、7、8內容相近[7]:
‧人君好水居漸臺,極舟飲酒游居🧔🏿♂️,歷二時,五穀湛涂;歷四時,山出泉🏌️♂️;歷六時,則石劈【1933】而出泉🎅🏿;歷八時而國亡⚪️。【1934】
‧人君好埵爐槖,抏金爐🏃➡️,反山破石😷,歷二時,五穀椅橋;歷四時,大火焚藏;歷六時,則林有【19365】囗者矣;歷八時而國亡。【1936】
‧人君好馳騁田獵🥒,則野草👰🏻,田疇穢,國多衝風🧑🏻🎤🧑🏻🎄,折樹木🧗🏼♂️,壞大牆,為政者不易,死【1937】……
‧人君好徙邑里,易路巷,則水遷路徙🤲,雉兔剋坑,麋鹿剋朝,蜆魚剋囗🦻🏼,龍剋淵🧍♀️,人君有謀【1938】而不成,人民🐠,平地💫,山巍崩,雖危囗【1939】……
簡文皆以“人君好某”為開頭,但敘述災異的文字👨🏽🏭、形式並不相同👨🏻🦱,前兩簡皆有歷二時、四時💇🏻♂️、六時🧑🏻🦽➡️、八時📡,而後兩簡則無。可見以“形式不同”為由,不足以支持將〈陰陽家言〉簡7與簡6、8分開。但參照銀雀山漢簡〈人君不善之應〉簡文👡,可以知道〈陰陽家言〉簡8之前,應該還有歷二時🧛🏼♂️、四時、六時的文字,並非直接連接簡7👫。
簡9“大臣,則天下覆#️⃣。參💤𓀘,則大臣疾,榮芋令(零),苴多螣,山多螟,大兵起,天下訖🌝。九,則君卒矣。秋”,原整理者以為前後皆有殘簡💞⛹🏻,王寧則依照銀雀山漢簡〈為政不善之應〉🦻🏽,認為♊️:
〈陰陽家言〉的抄手明白地是偷懶了,他抄寫時省略了很多數字和“則”字,簡9本來的文字很可能是:大臣,【再】則天下覆👩🏿🔬,參則大臣疾,【四則】榮華零,【五則】苴多螣,【六則】山多螟,【七則】大兵起🧖🏿♂️,【八則】天下訖🫘,九則君卒矣。秋。[8]
此說可商。銀雀山漢簡〈為政不善之應〉的內容與本篇差別甚大[9],僅根據前者簡文重複出現“六則兵作,七則君卒”,就認為〈陰陽家言〉簡9是說“四季爲政不善會造成的後果,它是從壹到九,結尾的三項很可能都是‘七則大兵起,八則天下訖,九則君卒矣’”,恐怕未妥。簡9應該的順序🗼,應從原整理者前後以缺簡處理為佳,目前並不能確定前後文為何→。
簡10🧑🏻💻、11原整理者以為講述改火🕖,但此兩簡的簡背刻痕其實不能相連,所以簡文應來自不同組別👷🏻♀️。簡11有“人君抏金炭”一句,性質應該與簡5、6、7、8相近,因為皆是以“人君”為出發點,故簡文位置應當接近。簡12提到天🕴、地二氣相應及所產生的雲🩹、霧💃🏼、風📰,筆者曾認為“簡12可改置於簡1之後🪷,簡2之前。如此則簡文開宗明義便說明了天地、四季與人君如何相應及其後果,而後便逐一揭示各種所宜而不宜產生之災異現象”[10],但細察簡文,天、地二氣及雲霧風仍與簡1🚠、2的內容有所差異,且從簡背刻痕看,簡12的刻痕位置明顯低於簡1與2,若要調整順序,也應在簡2之後,非簡1之前。
(二)簡序還原
原整理者提供的簡背刻痕如下圖所示[11]🛎:
由各簡間距以及簡背刻痕的位置🧕,可以知道簡5與6為一組👥,配合前文的論述,可以嘗試還原簡背刻痕的順序,以及推測所缺簡數量📐。本文認為〈陰陽家言〉主要可分為六組🐅:
|
本文[12] |
原整理者 |
王寧[13] |
第一組 |
簡1🧜🏿、□、□💍、2👩🏿🎤、□🚝、12 |
簡1至9 |
簡1、…💅、4👱🏼♂️、5🔏、6🦸♂️、…、8 |
第二組 |
簡3 |
簡10、11 |
簡…✌🏿、2💹、…👨🌾、7、…、3 |
第三組 |
簡4、5🚣♂️👱🏼♂️、6 |
簡12 |
簡…、9😨、… |
第四組 |
簡□⚫️、7、□📑、8、□、□、11 |
|
|
第五組 |
簡9 |
|
|
第六組 |
簡10 |
|
|
藉由繪圖軟體在固定比例尺下的縮放,可以在誤差較小的情況下🗿,根據簡背刻痕,調整本篇簡文順序,以及推測缺簡數量🐡。由於簡3、4並無刻痕🧑🦳😽,無法確定“缺簡必有刻痕”,故此還原圖僅供剩餘簡文排序使用🫴🏽,無法根據此圖推測本篇簡文實際數量👩🎤。
由圖表可以看出簡8、11之間可能容納二至三簡,此處以兩簡計算𓀅。而簡9與簡10背後刻痕的位置較低,可能代表在此兩簡之前皆有不少的簡文殘缺,可以推測〈陰陽家言〉一篇的實際簡數😰,可能遠超過現存的十二枚簡♡。
簡背刻痕只是幫助判斷簡文順序,並不影響文義的連貫,換言之,刻痕未相連,並不代表文義無法相連。原整理者以為〈陰陽家言〉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天人感應,論述政治違反時令、人君舉措不當會導致怎樣的災異;第二部分與四時改火有關,也是講順應天時🐮;第三部分講天氣地氣如何產生風、雨霧等自然現象。[14]
王寧則以為本文分為三段,共六節🎺。
根據現存簡文判斷,〈陰陽家言〉主要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簡1、2、12⛄️、3、4)先說明四季之氣及其產生之災異(簡12則可能屬於理論性質的部分,所以本文將其接續在簡2之後)🧙♂️💲,之後(簡5、6🪴、7👮🏻♀️、8、11)則轉而說明人君喜好與災異之影響🌖;第二部分(簡9)也是以人君為出發點說明政治行為與災異之關係,只是簡文意義與格式與前幾簡皆不同🌬,可能為不同段落之文字;第三部分(簡10)則是說明依照明堂月躔制度改火,可能接續在簡11之後,因為簡11末提到“易火而,發火正”,可能就是敘述“改火”之前文🪤。即此,〈陰陽家言〉之文義分組如下👩🏿🍳:
|
本文 |
原整理者 |
王寧 |
第一組 |
簡1、2👷♂️、12、3、4、5🫅、6、7、8👱🏻♂️、11 |
簡1至9 |
1.簡1、4 |
四季之氣與災異之關係🍒。 |
|||
說明天地四季之氣、人君舉措與災異之關係🎅。 |
說明四季之氣、人君舉措與災異之關係🫄🏽🦦。 |
2.簡5、6、8 |
|
人君舉措與災異之關係。 |
|||
第二組 |
簡9 |
簡10🧳、11 |
3.簡2 |
說明人君舉措與災異之關係🖕。 |
四時改火👨👩👧。 |
四季之氣與災異之關係。 |
|
4.簡7 |
|||
四季之氣與災異之關係。 |
|||
5.簡3 |
|||
四季之氣與災異之關係。 |
|||
第三組 |
簡10 |
簡12 |
6.簡9 |
明堂月躔改火制度。 |
天地二氣與霧風雨。 |
四季之氣與災異之關👮。 |
三、簡文
春氣作生,君氣作仁⛄️,不仁而張,六風王=⚰️,公門改行,中(
)之央(殃),。夏氣作緩,不緩而張,【一】……實者榮,國家失請(情)🚥,必害卿正。冬氣宜=臧=(宜藏,宜藏)而不臧(藏)🌸,
(霧)氣陽=(陽陽)🤞,宜死者生🧖♀️,宜蟄者鳴,宜【二】
……是故天氣發👈🏼,地氣弗應💷,則為風。地氣發,天氣弗應🚱,則為(霧)。天地相應,則為雨=(雨🚴🏻,雨)者【一二】
實者榮⚠,國家失請(情),必害卿正💈。宜冬不冬,萬物皆龍(讋);宜春不春,萬物皆失其論(倫);宜夏【三】
甚張𓀆,誅殺甚明🥚,萬物銷亡🎓,公門改行👩👦,國有大喪,中襲〈〉之央(殃)。故天子動樂,
(讋)春三【四】旬,
(讋)秋三旬🧗🏻♂️。此胃(謂)與天地同合💑。人君好臧(藏)掌窌,十年而弗發♻️,則地奪之財👭🏼;好治宮【五】窒(室),十年而不息⚽️,則天奪之時;昔耤斂無義,使令不時,則民奪之謀矣。‧人君好垂(埵)盧(爐),【六】
反山求金鐵,則地不能涷(凍),水不能🥧,宜死者生,宜蟄者鳴,宜實者榮,國家失請(情),【七】……野有熯者,磨(歷)八時◽️,則妃主傰(崩),國訞(妖)死🧛🏼,多女喪🎄🧰。人君好水居湛(漸)臺,行舟
(飲)酒移居,【八】……昜〈易〉火而
✪,發火正。人君抏金炭🐹,垂(埵)盧(爐)橐🚊,鼓金石。達其神者,能制其命👬;達其法者,【一一】
……大臣🏠,則天下覆。參,則大臣疾,榮芋令(零),苴多螣,山多螟,大兵起,天下訖。九,則君卒矣🍤♘。秋【九】……
……之火🤸🏻,秋食金遂(燧)之火♻,□於□□十二窒(室),十二竈而月佚(迭),鐫(鉆)遂(燧)昜〈易〉之火🙋🏿♂️,而必食歲之所美,【十】
[1]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9月)頁229-233。
[2]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叁)》👩,頁229。
[3] 參龐壯城:〈北大漢簡《陰陽家言》👩🏼⚖️、《雨書》、《荊決》👏🏽、《六博》考釋零箋〉🦹🏽♂️,武漢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62,2015年11月14日🥍。
[4] 參王寧👩🏽🔬:〈北大簡〈陰陽家言〉1-9簡的編連問題〉🧑🎄,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684🏉,2015年12月20日🫠。
[5] 參王寧🫨🧛:〈北大簡〈陰陽家言〉1-9簡的編連問題〉,復旦網◼️, 2015年12月20日🧑🏻🎄。
[6] 參王寧:〈北大簡〈陰陽家言〉1-9簡的編連問題〉🍶,復旦網♒️, 2015年12月20日🙎🏼♂️。
[7] 為方便閱讀🔶,簡文僅列通假字🧑🏿🦲。參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1月)🧑🏽🚀,頁229。
[8] 參王寧:〈北大簡〈陰陽家言〉1-9簡的編連問題〉,復旦網, 2015年12月20日👩🏼🌾。
[9] 參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頁228。
[10] 參龐壯城⛪️:〈北大漢簡《陰陽家言》🧜🏽、《雨書》、《荊決》、《六博》考釋零箋〉,武漢簡帛網,2015年11月14日👨🏿🎨。
[11]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叁)》🧙🏻♂️,頁225。
[12] “□”表示可推測之缺簡數量。
[13] “…”表示中間有殘簡,但王寧文章未說明殘簡數。
[14]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叁)》,頁229。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6年2月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6年2月9日🫳🏿。
点击下载附件: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