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容庚教授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20屆年會在廣州開幕
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
2014年10月10日,紀念容庚教授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20屆年會在廣州中山大學隆重開幕🙍🏽♀️。本次會議由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東莞市中山大學校友會聯合主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歷史研究富达協辦👩🏼🔧。此次大會不僅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古文字學專家,更吸引了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中國港👃🏿、澳🤜、臺地區的諸多學者前來參加,共收到論文130餘篇🐠🍰,內容涉及古文字學的各個分支領域,包括甲骨文、商周金文、戰國文字🥰、秦漢文字等方面的研究,其中更有論述容庚先生學術成就、治學經驗和精神品格的多篇論文。
當天上午九點半👩🏼✈️,開幕儀式在中山大學南校區懷士堂舉行🏊♂️,由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所長陳偉武教授主持,中山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陳春聲教授,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會長、吉林大學副校長吳振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歷史研究富达張光裕教授和容庚先生的家屬分別致辭。隨後🚵🏿♀️,中山大學曾憲通教授和陳煒湛教授以容門學術傳人身份分別作了主題報告🚡。曾憲通教授高度評價了《容庚學術著作全集》的出版之於學界乃至普世的重要價值,指出這套22巨冊的著作充分反映了容庚先生堅毅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品質🔏,更體現了他在學術上矜慎不苟、嚴謹正直的作風。陳煒湛教授深情地回顧了容老的生平往事,將容老作為學者的優秀品質提煉成“容庚精神”,指出“容庚精神”的核心就是終身治學堅韌不拔、誠信無城府🗓、自信自持不自伐👨🏻🦽➡️,於當今學界而言,“容庚精神”仍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和啟迪意義🤵。
下午⚛️,與會全體人員移師前往東莞市會展國際大酒店©️。翌日將開始為期兩天的分組學術討論會,會議期間還將安排學者參觀容庚先生母校東莞中學、東莞市博物館及容庚先生故居👍。分組討論結束後,還將舉行東莞市中山大學校友會容庚學術出版基金成立儀式。
會議日程
時 段 |
日 程 |
地 點 | |
2014年10月9日(周四) | |||
全 天 |
大會報到註冊 |
紫荊園賓館 前臺大廳 | |
2014年10月10日(周五) | |||
8:00 |
早 餐(圍餐) |
紫荊園餐廳 一樓大堂 | |
上午 |
|
開幕式及大會發言 |
中山大學 懷士堂 (小禮堂) |
9:00 |
簽 到 | ||
9:30-11:30 |
主持人:陳偉武(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所長)
陳春聲(中山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致歡迎辭 吳振武(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會長、吉林大學副校長)致辭 陳衛民(東莞市中山大學校友會副會長)致辭 張光裕(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歷史研究富达教授)致辭 容庚先生親屬代表致辭 曾憲通(中山大學教授)主題報告🪨:百之千之 去愚去誣——讀《容庚學術著作全集》感言 陳煒湛(中山大學教授)主題報告:論容庚精神——為紀念容庚師一百二十周年誕辰而作 | ||
11:30 |
合 影 |
懷士堂 前草坪 | |
中午 |
12:00 |
午 宴 |
紫荊園餐廳 |
下午 |
14:30 |
集中乘車前往東莞會展國際大酒店 |
紫荊園 賓館前 |
16:00 |
酒店入住 |
東莞會展 酒店 | |
18:00 |
晚 餐(自助) |
酒店一樓 玉蘭花咖啡廳 | |
晚上 |
20:30 |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會議 |
酒店四樓 9號會議室 |
2014年10月11日(周六) | |||
6:30開始 |
早 餐 |
酒店一樓 玉蘭花咖啡廳 | |
上午 |
8:30 |
上午第一節 |
酒店四樓 |
8:30-10:00 |
第一組(主題):容庚研究 |
1號會議室 | |
第二組(主題)🌞:甲骨文研究 |
2號會議室 | ||
第三組(主題)👔:金文研究 |
5號會議室 | ||
第四組(主題):簡帛研究 |
8號會議室 | ||
10:00-10:30 |
茶 歇 | ||
10:30 |
上午第二節 |
酒店四樓 | |
10:30-12:00 |
第一組(主題)🦤:容庚研究 |
1號會議室 | |
第二組(主題):甲骨文研究 |
2號會議室 | ||
第三組(主題)🧑🏼✈️:金文研究 |
5號會議室 | ||
第四組(主題)👨👧👧:簡帛研究 |
8號會議室 | ||
中午 |
12:00 |
午 餐(自助) |
酒店一樓 玉蘭花咖啡廳 |
下午 |
14:30 |
下午第一節 |
酒店四樓 |
14:30-16:00 |
第一組(主題)🧑🏽🦱:金文研究 |
5號會議室 | |
第二組(主題):簡帛研究 |
8號會議室 | ||
第三組(主題):金文研究 |
1號會議室 | ||
第四組(主題)🕹:古文字研究與其他 |
2號會議室 | ||
16:00-16:30 |
茶 歇 | ||
16:30 |
下午第二節 |
酒店四樓 | |
16:30-18:00 |
第一組(主題):金文研究 |
5號會議室 | |
第二組(主題):簡帛研究 |
8號會議室 | ||
第三組(主題):古文字研究等 |
1號會議室 | ||
第四組(主題):陶璽等文字研究 |
2號會議室 | ||
晚上 |
18:00 |
晚 餐(自助) |
酒店一樓 玉蘭花咖啡廳 |
2014年10月12日(周日) | |||
6:30開始 |
早 餐 |
酒店一樓 玉蘭花咖啡廳 | |
上午 |
8:00 |
集中坐車出發 |
|
8:30 |
紀念容庚先生誕辰120周年暨鄧蓉鏡故居修繕竣工 啟用儀式 |
東莞中學 | |
10:30 |
參觀東莞市博物館及容庚故居(分兩批) | ||
中午 |
12:00 |
午 餐(自助) |
酒店一樓 玉蘭花咖啡廳 |
下午 |
14:30 |
下午第一節 |
酒店四樓 |
14:30-16:00 |
第一組(主題):金文研究 |
5號會議室 | |
第二組(主題)👨🏼🔬:簡帛研究 |
8號會議室 | ||
第二組(主題):古文字研究與其他 |
1號會議室 | ||
第二組(主題):古文字研究與其他 |
2號會議室 | ||
16:10 |
閉幕式 |
酒店三樓 如意廳 | |
主持人:陳偉武(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所長)
甲骨🧎➡️、古文字與其他組學者代表發言 金文🧙🏼、容庚研究組學者代表發言 簡帛、陶璽等文字組學者代表發言 下屆承辦單位代表發言 東莞市委宣傳部有關領導致辭 | |||
晚上 |
18:00 |
東莞市中山大學校友會容庚學術出版基金 成立儀式 |
酒店一樓 龍鳳廳 |
主持人:雷陳睿 流程🏇🏼: 潘新潮(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致辭 陳春聲(中山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致辭 張俊凡(東莞市中山大學校友會會長)致辭 容庚學術出版基金啟動儀式 祝酒:各主辦單位代表 | |||
晚 宴 | |||
2014年10月13日(周一) | |||
6:30開始 |
早 餐 |
酒店一樓 玉蘭花咖啡廳 | |
上午 |
8🧚🏽♂️:00、10:00離 會 | ||
|
會議分組安排
10月11日(周六)上午第一節 | |||||
時段 |
地點 |
主題 |
主持人 |
宣講人 |
題 目 |
8:30~10:00 |
四樓會議室1 |
容庚研究 |
范常喜 王 輝(山大) |
黃德寬 |
略論容庚先生的漢字發展觀 |
黃文傑 |
秦漢金文著錄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讀容庚先生《秦漢金文錄》和《金文續編》 | ||||
陳雙新 |
《金文編》第三、四版比較研究 | ||||
沈寶春 |
由容庚先生談史信父(仲枏父)甗 | ||||
陳英傑 |
試論《金石學》講義在容老青銅器學理論體系中的位置 | ||||
郭永秉 |
關於“兆、涉”疑問的解釋 | ||||
四樓會議室2 |
甲骨文研究 |
楊澤生 王子楊 |
黃天樹 |
說“昔” | |
葉正渤 |
《殷墟書契後編》所見象刑字淺析 | ||||
劉 桓 |
釋甲骨文葛並補釋僕✯、踣的一種用法 | ||||
劉 源 |
殷墟卜辭“爵子 | ||||
蔣玉斌 |
釋甲骨文中的“獨”字初文 | ||||
趙 鵬 |
甲骨刻辭“又”及相關之字補說 | ||||
四樓會議室5 |
金文研究 |
張富海 湯志彪 |
趙 誠 |
兩周金文中的“弘”和“引” | |
張光裕 |
淺談新見曾國青銅器銘的“卿事” | ||||
唐鈺明 |
銅器銘文釋讀八則 | ||||
陳 曦 |
關於銅器銘文中西周后妃“王姜”的考察 | ||||
吳良寶 |
二十三年單父鈹考 | ||||
禤健聰 |
釋洛陽新出我自鑄銅鈹的“少卒” | ||||
秦曉華 |
梁十九年亡智鼎補釋 | ||||
四樓會議室8 |
簡帛研究 |
馮勝君 陳斯鵬 |
趙平安 |
戰國文字“噬”的來源及其結構分析 | |
張連航 |
清華簡《傅說之命》的撰述年代 | ||||
蘇建洲 |
釋戰國時期的幾個“蔑”字 | ||||
李 銳 |
戰國竹書形近字互別現象初探——兼論古書的傳抄 | ||||
鄔可晶 |
讀清華簡《芮良夫毖》札記三則 | ||||
劉傳賓 |
“ | ||||
10:00~10:30 |
茶 歇 | ||||
10月11日(周六)上午第二節 | |||||
時段 |
地點 |
主題 |
主持人 |
宣講人 |
題 目 |
10:30~12:00 |
四樓會議室1 |
容庚研究 |
劉 傑 劉洪濤 |
陳永正 |
容庚先生在嶺南文獻研究上的貢獻(增訂稿) |
黃光武 |
容庚先生晚年趣事 | ||||
許禮平 |
雜記容庚先生 | ||||
陳斯鵬 |
從現代文字學史看容庚先生的《中國文字學形篇》《義篇》 | ||||
吳曉懿 |
容庚印學思想及其藝術成就初探 | ||||
四樓會議室2 |
甲骨文研究 |
蔣玉斌 趙 鵬 |
宋鎮豪 |
《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介紹 | |
蔡哲茂 |
甲骨文辨偽二則 | ||||
張玉金 |
甲骨文中當事介詞“于”的界說 | ||||
孫亞冰 |
讀《村中南》札記二則 | ||||
王子楊 |
《村中南》319號中甲卜辭的釋讀 | ||||
四樓會議室5 |
金文研究 |
禤健聰 劉 雲 |
吳振武 |
半戈堂讀圖記 | |
譚步雲 |
釋會盥 | ||||
徐少華 |
曾侯昃戈的年代及相關曾侯世系 | ||||
袁國華 |
子犯編鐘 | ||||
何景成 |
自名為“舟”的青銅器解說 | ||||
單育辰 |
焂卣補釋 | ||||
四樓會議室8 |
簡帛研究 |
蘇建洲 劉傳賓 |
王 輝 |
一粟居讀簡記(六) | |
沈 培 |
釋上博簡《天子建州》講述“文”“武”的一段文字 | ||||
李天虹 |
由嚴倉楚簡看戰國文字資料中“才”🌻、“ | ||||
楊澤生 |
續說從“卜”形的“孔子”合文 | ||||
陳 劍 |
《容成氏》補釋三則 | ||||
范常喜 |
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詰 | ||||
10月11日(周六)下午第一節 | |||||
時段 |
地點 |
主題 |
主持人 |
宣講人 |
題 目 |
14:30~16:00 |
四樓會議室5 |
金文研究 |
秦曉華 孫 剛 |
張桂光 |
商周金文詞彙分類的模糊性和語法功能的靈活性 |
曹錦炎 |
蔡公子縝戈與楚簡中的“慎” | ||||
陳松長 |
新見“蔡公子從之用”劍小考 | ||||
馮 時 |
蔡侯盤銘文札記 | ||||
董 珊 |
試說山東滕州莊里西村所出編鎛銘文 | ||||
鄧佩玲 |
銅器自名前修飾語“ | ||||
四樓會議室8 |
簡帛研究 |
劉 嬌 單育辰 |
陳 偉 |
“柀事”與“彼治” | |
陳偉武 |
銀雀山漢簡釋讀小札 | ||||
李明曉 |
周家台秦簡《日書》中的“日出時”再考察 | ||||
周 波 |
《馬王堆漢墓帛書(肆)》整理札記(一) | ||||
王 輝 |
說馬王堆帛書中與“企”同形之字可能釋為“立” | ||||
程少軒 |
馬王堆帛書“太陰刑德大遊圖”補議 | ||||
四樓會議室1 |
金文研究 |
陳英傑 李 銳 |
陳 致 |
“赤紵巿”與“彼交匪紓” | |
李守奎 |
清華簡《繫年》“也”字用法與攻 | ||||
孟蓬生 |
姑馮句鑃所謂“馮”字試釋 | ||||
魏宜輝 |
金文新釋(四題) | ||||
廣瀨薰雄 |
釋清華大學藏楚簡(三)《良臣》的“大同”——兼論姑馮句鑃所見的“ | ||||
孫偉龍 |
徐國具銘銅器判定標準淺析 | ||||
石小力 |
利用楚簡考釋金文字詞兩則 | ||||
四樓會議室2 |
古文字研究與其他 |
謝明文 李春桃 |
周錫 |
“觀象繫辭”與古籍成書──談《周易》的形成及“數字卦”問題 | |
喻遂生 |
重慶酉陽新出傳抄古文《三字經》述略 | ||||
蕭聖中 |
與古代穴居生活相關的一個漢字——“ | ||||
姜允玉 |
侯馬盟書異文中的斷代標記舉例(2) | ||||
袁金平 |
新見古文字札記二題 | ||||
陳送文 |
慈利竹書和《國語•吳語》對勘(兩則) | ||||
16:00~16:30 |
茶 歇 | ||||
10月11日(周六)下午第二節 | |||||
時段 |
地點 |
主題 |
主持人 |
宣講人 |
題 目 |
16:30~18:00 |
四樓會議室5 |
金文研究 |
董 珊 嚴志斌 |
宋華強 |
葉家山銅器銘文和殷墟甲骨文中的古文“戾” |
張新俊 |
洛陽出土金文釋讀二則 | ||||
張振謙 |
盱眙壺“ | ||||
田 煒 |
西周金文字詞關係零札(兩則) | ||||
湯志彪 |
先秦兵器銘文考釋四則 | ||||
孫 剛 |
讀金文札記三則 | ||||
李春桃 |
自鐘銘文補釋——兼說擄器 | ||||
四樓會議室8 |
簡帛研究 |
鄧佩玲 吳毅強 |
季旭昇 |
《清華三·周公之琴舞·成王敬毖》第四篇研究 | |
劉信芳 |
清華藏楚簡《繫年》“奚”字考 | ||||
劉志基 |
基於簡文逐字意義歸類的《郭店楚簡》語料價值分析 | ||||
顧史考 |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成王首章初探 | ||||
張富海 |
說清華簡《繫年》之“褫”及其他 | ||||
林淑娟 |
清華簡《繫年》與秦早期史事考 | ||||
劉 雲 |
楚簡文字釋讀二則 | ||||
四樓會議室1 |
古文字研究等 |
陳 劍 周 波 |
張振林 |
釋“ | |
劉 釗 |
“臿”字源流考 | ||||
麥 耘 |
“毓”系列字的形音義 | ||||
王志平 |
說“ | ||||
謝明文 |
釋“顛”字 | ||||
劉洪濤 |
談古文字中用作“察🔗🗾、淺、竊”之字的考釋 | ||||
四樓會議室2 |
陶璽等文字研究 |
吳曉懿 程 燕 |
施謝捷 |
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與秦漢印所見人名(雙名)互證(之一) | |
徐在國 |
談新出土的齊國陶文 | ||||
蕭 毅 |
合璽“敬璽”考 | ||||
劉 傑 |
戰國文字複姓統計與初步整理 | ||||
凡國棟 |
黃歇村楚墓槨板烙印文字考 | ||||
張傳官 |
河南平輿出土兩漢封泥拼綴十四則 | ||||
10月12日(周日)下午第一節 | |||||
時段 |
地點 |
主題 |
主持人 |
宣講人 |
題 目 |
14:30~16:00 |
四樓會議室5 |
金文研究 |
田 煒 何景成 |
羅衛東 |
金文“匽”“郾”字際關係再考 |
崎川隆 |
婦 | ||||
嚴志斌 |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可疑銘文芻議 | ||||
商豔濤 |
“王若曰”所領起的銘文性質補說——兼說先秦時期的誓師活動 | ||||
吳毅強 |
讀《夏商周青銅器研究(東周篇)》隨記(一) | ||||
任家賢 |
典籍用字與金文用字關係舉例——兼論其在金文字書編寫中對字頭確立的影響 | ||||
四樓會議室8 |
簡帛研究 |
吳良寶 郭永秉 |
廖名春 |
(題目待定) | |
馮勝君 |
讀簡隨記(二題) | ||||
史傑鵬 |
談談楚簡中的“犇”字及相關之字 | ||||
黃人二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鶹鷅》集釋 | ||||
程 燕 |
談曾侯乙墓竹簡中的“ | ||||
四樓會議室1 |
古文字研究與其他 |
張新俊 程少軒 |
王蘊智 |
古文字材料中所反映出的舌齒音流變現象 | |
大西克也 |
從出土資料再論章系字顎化的年代 | ||||
林志強 |
試論林義光的“聲借”說 | ||||
陳 鴻 |
秦系文獻諧聲現象研究 | ||||
四樓會議室2 |
古文字研究與其他 |
魏宜輝 鄔可晶 |
麥里筱 |
古漢字自發性簡化的濫觴 | |
劉 嬌 |
《老子》中與章節分合有關的提起連詞“故” | ||||
于 薇 |
淺談岳麓秦簡中的“江胡郡”與“衡山郡” | ||||
陳魏俊 |
武夷神示考 |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