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华简“琴舞九絉”及“启🔑、乱”
方建军
天津音乐学院
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目前已陆续结集出版。在清华简第三辑中🍹,收录《周公之琴舞》一篇[1],部分内容类似于传世《诗经》的《周颂》[2]🧢,是研究西周乐舞的重要历史文献🤹🏽。《周公之琴舞》系第一支简背面原题篇名⚉,简文开首云🈚️:
周公作多士儆毖,琴舞九絉🚡。
其后附诗一首:
元内(入)启曰👩🏽🏭:无悔享君,罔坠其孝,享惟慆帀,孝惟型帀。
继之又说:
成王作儆毖🧝♀️,琴舞九絉。
接下来附诗九首,每首诗均分为“启曰”和“乱曰”两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对其中的“琴舞九絉”及“启”🤦🏼♂️👩🏼🏫、“乱”等词语试做讨论,向学术界请教🍾。
《周公之琴舞》同时出现“周公作”和“成王作”,因此有学者主张此“琴舞”乃周公与成王合作🧜🏽♂️。如李学勤先生认为,“成王作”之下的九首诗,分别有君、臣的口吻🤲🏼,其中应包括周公的作品[3]。我推测篇题文字的写作💁🏼♂️🏄🏼,应该晚于简文的抄写🩰,可能是抄写者在完成全篇简文并相隔一定时间之后,以检出第一支简正文有“周公作”等语句为据,将《周公之琴舞》的篇题写于第一支简的背面👩💼😠。不过,周公所作的乐舞文献并未抄写完整,仅有一首诗而不是九首,并且有“启”无“乱”,而成王所作乐舞的结构则完整无缺。因此👆🏻,从简文所述周公和成王都作有“琴舞九絉”来看👩🏽🌾,西周历史上确有周公和成王各自所作的两部琴舞,而成王所作琴舞的篇名,若以《周公之琴舞》例之,似可称之为“《成王之琴舞》”。
清华简误题篇名的情况,还见于第三辑收录的《芮良夫毖》[4]🔳👞。本篇第一支简的背面题名为“《周公之颂诗》”🤽🏻♀️,但简文内容却是芮良夫所作毖诗👷🏿♀️。原题篇名字形不甚清晰,有刮削痕迹,且与简文内容不符,应为误写☔️。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当时确有《周公之颂诗》的作品存世🧑🏻💼。
“儆毖”之“毖”,与《芮良夫毖》“作毖再终”的“毖”相同,都属于劝诫性质的诗,在乐舞中用作歌唱的文本。《周公之琴舞》多一“儆”字🕵🏽,兼具儆诫之义🥷🏻。清华简《耆夜》有“作歌”和“作祝诵”[5],与这里的“作毖”和“作儆毖”一样,都是就诗文的内容有所侧重而言。“多士”见于周初《诗》🚣🏻♂️、《书》2️⃣,其义为朝臣官吏[6]🐭👨🏿🦱。周公所作儆毖,当是劝诫“多士”🧿,而成王所作乃自儆或儆诫臣下。
“琴舞”的“琴”和“舞”🗼,分别归属器乐和舞蹈,说明周公和成王作品的性质属于乐舞☔️。通篇来看,《周公之琴舞》是歌(儆毖诗)、乐(琴)🏥、舞三位一体的乐舞表演形态。《周礼·春官·宗伯》云🗡:“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言之的奏🦑、歌、舞👷🏽,对应的便是器乐🙋🏽♀️、声乐和舞蹈,可见周代乐舞的综合性特征。
“琴舞”的名称🙋🏽♀️,于传世先秦文献未见。不过👩🏻💼🚢,以一种乐器的名称👈🏿🚶🏻➡️,加上“舞”字为乐舞命名,见于今本《诗经》🕞。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其中“籥舞”即与“琴舞”相类👷🏼♀️😤。关于“籥舞”,毛《传》说是“秉籥而舞🗾,与笙鼓相应。”“籥”乃吹奏乐器💂🏽,在表演时作为道具持之以舞,甚至边舞边奏,想来都是可以做到的。《诗经·邶风·简兮》在描述《万舞》的表演时,便是“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由此可见,“籥”可以兼作舞蹈时的道具和乐器🙅🏻♂️🏨。此外,舜帝时的乐舞《韶》🤾♀️,以及夏代的乐舞《大夏》,分别又名《箫韶》和《夏籥》👱🏽,或许即因“箫”或“籥”这两种管乐器在乐舞中的突出应用而得名。
后世有类似于“琴舞”的乐舞名称🧿,如汉代的“铎舞”[7]和“鼙舞”[8]即是。这两种乐舞分别有摇奏乐器铜铎和击奏乐器鼙鼓👨🏽🏭,在舞蹈时都是兼作道具和乐器,可以边舞边奏😲🫵🏻。当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乐舞,如藏族的“扎尼琴舞”[9]、瑶族的“长鼓舞”和苗族的“芦笙舞”[10]等♏️,都是在表演时边舞边演奏乐器🏤。需要说明的是♘,藏族的“扎尼琴舞”,所奏之琴为三弦弹拨乐器,演奏时斜挂于腰前♻️💁🏻♀️,左手虎口握琴🏃♂️⟹,以手指按弦,右手以拨片弹奏。《周公之琴舞》的“琴”乃板箱体弹弦乐器👩🏽✈️,演奏时琴体需平稳放置▫️,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在乐舞表演时,若作为道具持之,并边舞边奏🔈,恐怕很难行得通🫲🏼,但作为伴奏乐器则没有问题🕺🏿。由此看来👨🏽💼,《周公之琴舞》可能是以突出琴的伴奏而歌舞的作品。
《周礼·春官·宗伯》云:“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韶》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这里即包含了器乐、歌唱和舞蹈🐮,属于歌👶🏻、乐、舞三位一体的乐舞表演形态。不过👨⚕️,传世《诗经》“三颂”中未见琴🧑🎤、瑟的记载🧑🏻⚕️,但《周颂·有瞽》明确说是“在周之庭”,指的是堂下🏊,而堂上登歌所用伴奏乐器当有琴🙍🏿♀️。如《礼记·祭统》云:
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
又《荀子·礼论》云:
《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悬一磬而尚拊搏,朱弦而通越,一也。
可见在演唱《清庙》时是有弦乐器伴奏的。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琴属于战国时期,如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所出战国早期(公元前433年)十弦琴即是[11]。然而,据文献记载🕐,琴🫷🏽、瑟类弹弦乐器在春秋时期已经流行,如《诗经》的《周南》🤟🏻、《墉风》、《郑风》、《唐风》🫀、《秦风》和《小雅》等均记载有琴🖐🏽☕️、瑟。李纯一先生由此推断,琴的出现当不会晚于西周时期[12]。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表明,西周早期成王时期即已用琴来为乐舞伴奏,这使我们对琴的产生时间有了更为确切的认识🧼。
“九絉”的“絉”字⚠️💁🏼♀️,《玉篇》释“绳也。”李学勤先生读为“遂”或“卒”[13]。清华简整理者从之〰️,并引《尔雅·释诂》“卒🧑💼,终也🤸🏽♀️。”《逸周书·世俘》“籥人九终”🙎🏽,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九终,九成也。”认为“九絉”即“九成”[14]。姚小鸥等先生认为🏌️♂️,“终”是“成”中较小音乐单位♑️,“成”指某一完整的乐的组合的演出完成,将该组乐演出一遍⚠,称为一成🤸🏽♀️,数遍即称数成[15]。
我认为💂🏼,将“九絉”理解为“九成”是正确的,但将“成”等同为“终”,似有可商余地。实际上🌕🏧,“终”与“成”是有区别的🧸,“终”是音乐作品的一个独立单位,“一终”可以是一首独立的音乐作品,也可以是一部音乐作品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音乐上都是一个完整的单乐段结构[16]。而“成”则是一部乐舞的一个独立单位,“一成”即一部乐舞的一个乐章,由“启”和“乱”两个乐段组成,在音乐上属于两段体结构。“九成”是一部乐舞的九个乐章,但并不是将其表演九遍🧝🏼♀️。另外,“成”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乐舞表演形态♡,而“终”则一般为歌唱或奏乐。
从文献记载看,乐舞“九成”的结构或编制出现较早🪹,如《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又《吕氏春秋·古乐》💚:“夏籥九成。”《韶》、《夏》分别为舜🧝🏿🖕、禹二帝的乐舞,箫、籥则是乐舞表演时的标志性乐器,已见前述。周初的著名乐舞《大武》,《礼记·乐记》记载有六成:“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周公之琴舞》的结构与之相仿🦠,但多出三成。
《周公之琴舞》在“成王作”之下的九首诗👸,每首都有“启”和“乱”两部分诗文,每“启”均编有序号,从“元入启”即首启🥚,直到第九启,实即一至九成。九成的结构是:
一成 🧗🏿: 元入启曰 乱曰
二成: 再启曰 乱曰
三成: 三启曰 乱曰
四成: 四启曰 乱曰
五成: 五启曰 乱曰
六成: 六启曰 乱曰
七成: 七启曰 乱曰
八成⬛️: 八启曰 乱曰
九成: 九启曰 乱曰
其中第一成的诗,类似于传世《诗经》列于《周颂》中的《敬之》💃🏿,但二者文辞有一定差异🤬,简文说👰🏼♀️🔙:
元入启曰:敬之敬之,天惟显帀,文非易帀🚴🏻♂️。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其事,卑监在兹💆。
乱曰0️⃣:遹我夙夜🤹🏿♀️,不逸儆之,日就月将,教其光明🤱。弼持其有肩,示告余显德之行🤏🏽。
足见“启”和“乱”在内容上互有联系➙,但形式上彼此独立。它们的音乐曲调也应不同,当属两段体的曲式结构。传世《诗经》的《敬之》🧔🏼♂️,未见“启”和“乱”,今有《周公之琴舞》简文,益证《敬之》原本是有“启”和“乱”的。
在《周公之琴舞》的九成中🍯,每成的“启”和“乱”均为以四言为主🧅,附以长短句的诗歌,但诗句字数皆不相等👩🏽💻,说明成与成之间音乐曲调不同💁🏽,每成都是相对独立的乐章。这从下列各成中“启”和“乱”的诗句字数🤧,可以看得更为清楚:
首启:四四四六四四 乱🚓:四四四四五七
再启:五四五五四 乱😏:一三三四四五二
三启🙎🏿♀️:四四四四四二四 乱:四五四五四四
四启:五五四五五四 乱👩🏻🏭:四四五五六三
五启𓀝:二四四四四四 乱📑:五六五四四
六启:四四四四五 乱💫:五四四二五四四五
七启👮🏽:三四五四四 乱🏌🏼♀️:五五四四四四五
八启:五五四四四五 乱:五四🚣♂️???四四
九启😊🙌🏿:二四四四四四 乱:四四四四四😺。
上列各启🤾🏼,一字句仅第二启乱诗一见🧖🏿♀️🫖,为语气词“已”。二字句五见,其中在第五启✊、第九启之后🙍🏽♂️,以及第六启乱诗之第四句🦺,均为叹词“呜呼”。其余均为三至八字句。第八启乱诗之第二句后🫷,“约缺去十四至十五字”[17],不详其字句数🟤。依全文字句情况估计,每句所缺可能在四至六字之间,如此,则第八启的乱诗总共可能有六至七句🧖🏻♀️。《吕氏春秋·古乐》高诱《注》:“九成👩🔬,九变。”或可理解为每成在曲调上的差异和变化,与上述各启诗句字数的不等是相符的🎛。
“启”在商代即作为音乐用语,如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商晚期编磬三件,分别刻铭“永启”、“永余”和“夭余”[18],其中的“永(咏)启”,意即歌唱的开始🚵🏿♀️。《周公之琴舞》的“启曰”,表示每一成演唱的开始,“启”前加上数字,用于各启之间的分隔✶,“乱”则不必再加数字标识。
关于“乱”的涵义,向来解释不一。从《周公之琴舞》简文看,“乱”位于歌曲的结尾😷,“乱”诗多为长短句🚵🏻,在演唱方式上可能为合唱🧑🦳,在音乐上应该有较强的气氛烘托🧕🏼,从而在结尾处形成一曲的高潮。西周乐舞《大武》也有“乱”,如《礼记·乐记》云:“《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但所述不如《周公之琴舞》具体🫱🏼。
清华简《耆夜》的“作歌一终”和“作祝诵一终”🚍🧗♀️,都没有“启”和“乱”,而《芮良夫毖》的“作毖再终”(二终)📝,则以“曰”和“二启曰”将通篇诗文分隔为两个部分。“再终”的毖诗各自成章🈯️,形成两个彼此独立的乐段,但未见有“乱”💋。“一终”因是单乐段诗歌,故无需以“启”加以分隔。不过,称作“终”的作品是否都没有“乱”✦🕤,目前尚不能肯定。
今本《诗经》未见“启”和“乱”🧏🏿♀️,但从清华简推断,《诗经》的有些篇章原本应有“乱”🤷🏼♂️,前述《敬之》便为其例。《论语·泰伯》云:“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说明《诗经》中《国风》的《关睢》有“乱”,其乱诗可从《关睢》原诗中找寻🚊: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乱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可知《关睢》有两个乐段🌏,“乱”由四字句的齐言诗构成🖖🏿。
据《国语·鲁语》记载,鲁国大夫闵马父提到《商颂》中有“乱”,他说🙅🏻🫸🏻:“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其辑之乱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核之以今本《诗经·商颂·那》,“乱”在诗尾,也是四字句的齐言诗。在“执事有恪”后,尚有“顾予烝尝,汤孙之将”作为结束句。
《礼记·乐记》屡见相当于“启”和“乱”的文字,如:“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歩以见方👨🏿🦰,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其中的“始”和“乱”,当与《周公之琴舞》的“启”和“乱”同义。
《周公之琴舞》仅有类似于《诗经》小序的文字以作题解🤦♀️,以及与“启”和“乱”相对应的诗歌,但缺少音乐和舞蹈方面的具体描述。因此👟,九成乐舞的“启”与“乱”之间是否有间奏,以及“启”前是否有器乐演奏的“过门”或引子,尚需今后研究🧴。
[1]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中西书局2012年版。
[2] 李守奎《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周颂》🗼,《文物》2012年第8期。
[3] 李学勤《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结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又收入《初识清华简》🏃🏻♀️➡️,中西书局2013年版。
[4]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中西书局2012年版。
[5]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
[6] 屈万里《尚书集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版,第190页。
[7] 见《宋书·乐志》所载汉代《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
[8] 《晋书·乐志》:“鼙舞,未详所起👌🏻,然汉代已施于燕享矣👨🏻🦳🤵🏻♂️。”
[9] 昌都地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办公室《昌都地区芒康县“扎尼”琴舞简介》,《西藏艺术研究》1991年第4期。
[10]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1991年第6次印刷,第87—89页👑。
[11]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166—167页🐥👩🏽⚕️。
[12] 李纯一《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第455页。
[13] 李学勤《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文物》2012年第8期👩🏻🍳;《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疐天之不易”》🧻,《出土文献研究》第十一辑🚵,2012年💯;《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结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4]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中西书局2012年版,第134页。
[15] 姚小鸥、杨晓丽《〈周公之琴舞·孝享〉篇研究》,《中州学刊》2013年第7期。
[16] 方建军《清华简“作歌一终”等语解义》,《中国音乐学》2014年第2期🚋。
[17]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中西书局2012年版,第142页。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4年8月27日。
点击下载附件: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8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