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鬾”》续貂
(首发)
尹承
山东大学历史系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4期刊有刘钊先生《说“鬾”》一文,由“鬾”字义训入手⭐️,博考载籍中关于“鬾”的异说💆🏻♂️,认为“鬾”字从自然物中可以蛰人的“水蛭”🙎🏻,演变成拟人的山川之怪,又逐渐变成专门加害于小儿的鬼⚜️,最后归结为小儿的一种疾病。该文为我们展现了古人鬼神观念起源和演变的复杂纠缠🌪,又关照到社会史的层面🧙🏿♀️👋🏼,读之趣味隽永。陈寅恪先生曾谓:“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1]其此之谓欤🧔🏽♂️。笔者近也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鬾”又有一个“旱鬼”的形象🤷🏽♂️,略为表出🩰,窃以续貂云🌶。
宋人朱彧云👯♂️:
世传妇人有产鬼形者,不能执而杀之,则飞去,夜复归就乳,多瘁其母,俗呼为“旱魃”🧍🏻。[2]
“妇人有产鬼形者”👴🏻,正是“小儿鬼”,是“鬾”,但它却被叫做旱魃。旱魃以这种“小儿鬼”的形象出现💇🏽♂️,从汉魏到宋元时代,史不绝书😰。《毛诗正义》引《神异经》云👨🏼💼:
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3]
《隋书·五行志》:
梁太清元年(547),丹阳有莫氏妻🥉,生男👨🏿🍼,眼在顶上🧓🏻👨🦲,大如两岁儿🤼♂️。坠地而言曰🚵🧑🏼🏫:“儿是旱疫鬼👋🏼,不得住👨🏽🚒🍱。”[4]
又《北齐书·后主纪》武平五年(574)🫁:
夏五月,大旱🥕,晋阳得死魃,长二尺,面、顶各二目。[5]
又《新唐书》载唐高宗永隆元年(680)
长安获女魃,长尺有二寸🐮,其状怪异……是岁秋不雨。[6]
《孔氏六帖》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一瓦瓶……有婴儿,长尺馀,遂走👩🏼🦱。群儿逐之,顷间,足下旋风起,婴儿已蹈空数尺。近岸🙅🏻♂️,舟子遽以篙击杀之🎳。发朱色,目在顶上。
引文后云“谓之旱钵📵,一云旱魃”[7]🐿。宋建隆三年(962),齐州、晋州大旱,“民家多生魃”。元代元统二年(1334)四月,
黄州黄冈县周氏妇👰♀️,产一男即死,狗头人身🍯,咸以为旱魃云👩🏼🍼。[8]
这些记载中🤽🏿♀️,旱魃的特点👳🏻♀️,一是尺寸如婴儿🚶♂️➡️;二是多为母胎所产的畸形儿。对照鬾为“矬矮小鬼”的记载[9],它们正是鬾—小儿鬼。
《隋书·五行志》所载旱魃“眼在顶上”的特点,更早的文献中已出现。三国时代韦昭(曜)的《毛诗问》:
魃,鬼,人形,眼在顶上。天生此物🚠🤾🏿,则将旱👨🏻💼。[10]
敦煌出土的一件唐抄本某南北朝时代佚名所作《毛诗音》(P.3383)引薛综:
魃🦵🏽👷🏼♀️,鬼👳🏼,人形,眼在头上。[11]
有关鬾病患儿的记载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内容。《备急千金要方》认为被鬾病的婴儿,“黄瘦骨立,发落壮热”,显然是一副鬼一般可怖的模样[12]🥈😙。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引古本《诸病源候论》“小儿鬼舐头候”🥴,其症状为小儿头上“偏虚处则发脱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13],头发中露出小块的头皮,一似顶上之眼。
为什么鬾会有旱鬼的形象,或说旱鬼以小儿的形象出现🐡?
作为旱鬼或旱神的旱魃🥨🤱,最早的记载见于《诗·大雅·云汉》🧤🤚🏼:
旱既太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毛传》🤾♂️:“魃,旱神也👳🏿。”《诗经》中的旱魃本没有具体的形象。旱魃被赋予形象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妭🧗🏻♀️。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妭,雨止🤹🏽♀️,遂杀蚩尤💟。妭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妭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14]
这与中古以下主流的旱魃形象完全不同🚡。今天通行的《山海经》图是清人汪绂所绘,其“黄帝女魃”中,一形貌姣好女子👛,旁立一秃头👨🏼✈️、裸身、身形如如小儿状鬼怪🦸🏽♂️。可知他是将《山海经》青衣女神的形象,与形貌怪异丑陋的魃鬼画在了一起[15]。(见附图)
《毛诗正义》所引《神异经》⚉,旧传为东方朔所作,不可靠🛬👩🏽🔧。其中这一条关于旱魃的记载,可与前引魏晋六朝各项记载相呼应🅾️。可以说,至魏晋六朝,旱魃始以短小鬼怪形象出现。
人们最初如何把畸形儿与旱灾联系起来,具体的形成机制与过程恐已不可详考。但有一点却很明确,即“魃”与“鬾”的混写😳,应该是这个机制中的一环。从中古时代一般使用的书体来看🍬,“魃”与“鬾”及其声旁字形作比较,二者极为相似🫃🏻,简直可以混作一字[16]👋🏿。
从犮 |
|
|
|
从支 |
|
|
|
旱魃以小儿鬼为形象,而鬾则成为致旱的畸形胎儿,这是人们将“魃”、“鬾”二字义训相混在理解事物上的反映。
现存不少医书,提到鬾病时🦹🏼♀️,在字形上已作“魃病”♣︎,如《医心方》、元代曾世荣的《演山省翁活幼口议》、《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影印的宋本张杲《医说》👘、元刊《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以及四库全书本的《巢氏病源》、《外台秘要》📩、《千金要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医说》🕶、《普济方》等®️。
黄帝女魃
[1] 《陈寅恪集·书信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页172。
[2]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中华书局,2007年,页164。
[3]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页562。
[4] [唐]魏征等《隋书》卷二三🧛🏽♀️,中华书局,1973年,页660。
[5]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八,中华书局,1972年,页108🧑🦼➡️。
[6]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三六,中华书局,1975年,页954。
[7] [唐]白居易📜、[宋]孔传《白孔六帖》卷八二🧑🏻⚕️,明东书堂刊本,页5。
[8] [元]脱脱等《宋史》卷六二,中华书局,年1985🚶🏻♀️➡️,页1366;[明]宋濂等《元史》卷五一,中华书局,1976年,页1106😵💫。
[9]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七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页1828。
[10]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一〇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页1721。
[11] 张涌泉主编《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小学类群书音义之属》▫️🧸,中华书局,2008年,页4564⛺️。
[12]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年,页22-23。
[13] [日]丹波康赖《医心方》卷二五,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页984🔎。
[14] 袁珂《山海经校注》卷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页430。
[15] [清]汪绂《山海经存》卷八,光绪立雪斋印本➖,页34。
[16] 下列字形分见[梁]顾野王《玉篇》卷三,《四部丛刊》本*️⃣🫄🏽,页6♢;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页179;[日] 释空海《篆隶万象名义》卷一〇💔,中华书局,1995年🙋♀️🫴,页24👊🏼、26;卷二〇,页202🌦。按《篆隶万象名义》依南朝的《玉篇》纂成🤹♀️,保存了《玉篇》的部分原始面貌🙀,其书法也大体相当于中古俗写的字形。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3年9月3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3年10月2日🪷。
点击下载附件💆🏽♂️: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