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楚文字中的“冥”
(首發)
張崇禮
北華大學文學院
楚文字中有如下字形🧖🏿♀️:
A:上博簡《容成氏》簡37
B𓀘:B1竝戈,B2
信陽簡1-023☦️,B3
上博簡《周易》簡15
C〰️:C1曾侯乙墓簡65🧑🏫,C2
曾侯乙墓簡201,C3
包山簡143
D:江陵天星觀一號墓遣策
E:望山簡2-2🔄,
望山簡2-16
各家考釋意見主要有🤸🏽♀️:
A✢👩🏻🦽,李零先生認為💇🏿♂️:“從位置看🧛🏻♂️,似相當上文‘’字🧔♂️,但字形難以隸定🧘♂️,也可能是寫懷的字。”[1]何琳儀先生疑為“幻”之異體。[2]劉釗先生以為即“眇”的本字,本像“目”一邊明亮一邊暗昧形🙅🏽♀️🧾。[3]
B1,孫稚雛先生釋“果”;[4]何琳儀先生釋“杲”;[5]李守奎先生釋“果”🧨;[6]B2🏹,劉雨先生釋“杲”。[7]B3,濮茅佐先生疑為“杲”字👮🏼♂️;[8]廖名春先生認為當隸定為“”✍️;[9]陳偉先生以為也可能是“某”字的異體;[10]徐在國先生認為當分析為从“木”、“冥”聲,釋為“榠”🙋🏻;[11]黃德寬先生釋為“杳”👰🏼♂️。[12]B🚵🏿♂️,李零先生認為乃“榠”字。“榠”即“榠樝”之“榠”,见《玉篇》、《广韵》、《集韵》🦎。榠樝是木瓜类植物(原注🙆🏿♀️💂🏻♀️:参《本草纲目》)。其字正像瓜在木上。[13]
C1、C2裘錫圭✩、李家浩先生隸定為“”🤴🏼,認為“
”字亦見於201號簡5️⃣,从“邑”从“
”👨👩👦👦。“
”見於戰國貨幣文字(原注:《先秦貨幣文編》77頁)🚼,即“㭒”字👫✋。[14] C3🧔🏻♂️,何琳儀先生亦隸定為“
”,認為可與C1、C2互證🏊🏿♂️;[15]劉信芳先生認為此字从邑,㭒聲,讀為“杞”;[16]李運富先生分析為从邑枼聲🧬,認為是枼(葉)地作為邑名的專字。[17]徐在國先生釋為“鄍”,讀為“冥”🙅🏿。《左傳·哀公十九年》👰🏼♀️:“楚公子慶、公孫寬追越師,至冥📳,不及🧑🧑🧒🧒,乃還。”杜注👼🏻:“冥🟫,越地。”[18]
D,滕壬生先生釋“裹”;[19]李零先生釋“”。
E,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先生認為曾侯乙墓竹簡所記車馬器有“紛”。“
”字所從“杲”作
,與簡文“
”所從形近✋🏽,疑“
”與“
”指同一種東西🐾。[20]李零先生釋“
”
今按:楚文字中自有“果”🦸♂️👩🏼💻、“杲”🧎♀️➡️、“某”、“枼”字,皆與B字不同。先秦貨幣文的“”一般作
形,與B不同👨;且“以”字楚文字常見,也和B字上部不同👷♀️。釋B3為“杳”是建立在釋B1🧯😌、B2為“杲”的基礎上的,既然B1、B2不是“杲”,此說也就難以成立了🕵🏽♂️。
釋“榠”之說始自李零先生🧏🏽,此說最有力的證據是上博簡《周易》B3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今本《周易》均作“冥”🪝。李先生的主要依據可能也在於此⛹🏻♂️,只不過由於當時上博簡還沒有公佈,不方便說出而已🚴♀️。但釋B為 “榠樝”之“榠”,認為“其字正像瓜在木上”,似乎也缺乏堅強的證據👼🏽🤴🏽。
徐在國先生在釋“榠”的基礎上🕺🍭,把A和B聯繫起來,認為A一半明一半黑🟨,與B上半所从同,當釋為“冥”字。A與B上半所从相同🙋🏻♀️,應無異議🩱。但A字本身的意義尚不清楚🧷,釋“幻”與釋“眇”⏩,都缺乏過硬的證據♥️。楚文字自有“幻”字💽,從外部輪廓看👨🏿🌾,A也並非呈目形。
總之😘,目前問題尚未徹底解決👨🏻🦯➡️,還需進一步研究。
上博簡《三德》簡1有如下一字:
F🙀:
學者多釋為“明”,晏昌貴先生通過和睡虎地簡《日書》甲種155背🏇🏼⭐️、《顏氏家訓·風操》及《抱樸子·微旨》對讀,認為F可能即是“晦朔”之“晦”字🟦📽。[21]後程少軒先生讀《三德》簡1的“旦”為“更旦”,
指初一朔日,從而把《三德》簡的“
旦毋哭,F毋歌”與文獻中的“朔日毋哭”、“晦日毋歌”等完全對應起來🧂⚃,驗證了晏昌貴先生釋F為“晦”的正確性。[22]
劉洪濤先生認爲🕺🏿,F字从月从黑省聲,“黑”、“晦”古音極密切👩🏿🔬,此字應即“晦”字異體🧅👭🏼。[23] F中除去“月”外🫱🏽,剩餘的部份應該和A是同一個字🍔。如果聯繫“黑”字的古文字形體,這一點會更清楚。
甲骨文🧔🏻♂️,舊或釋“黃”,或釋“
”,于省吾先生釋“黑”,[24]已得到學界公認。甲骨文“黑”除指用牲的毛色之外🤹🏿♀️,還有一種用法😪,于先生歸納為“指日氣晦冥的晝盲言之”🧧。其相關引述與我們下文的論證關係密切🍼,今轉錄如下:
其中“五曰闇”,闇與暗古通用。《說文》訓暗為“日無光”。《釋名·釋采帛》:“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俞樾《周禮平議》🧑🏼🚀🧮:“《周禮》所謂闇,即《春秋》所謂晦也,僖十五年己卯晦👩🏼🎤,成十六年甲午晦,《公羊傳》並曰,晦者何👨🏼🚒,冥也,是其事也。”孫詒讓《周禮正義》:“《呂氏春秋·明理篇》云🤒,其日有不光,有晝盲♦︎,高注云🦈,盲,冥也。此闇即所謂晝盲。”按晝盲指的是白日黑暗🔐,可以和甲骨文言黑相印證。
金文中“黑”多作如下之形🕊:
(集成5.2587)🪞、
(集成7.3944)、、
(集成9.4570)🕴🏼、)
(集成8.4169)
但也有作形者,如:
(集成16.10285.1)
(集成16.10285.1)
(集成16.10285.2)
(集成16.10285.2)
(集成3.632)
《說文》👩🏻🚀:“冥🌴🙋🏽♀️,幽也🤪。从日,从六,冖聲。”《廣雅·釋訓》🦶🏽:“冥,暗也🏄。”《說文》:“晦,月盡也。从日,每聲🧙。”“晦”多訓為“暗”,亦多訓為“冥”。[25]“晦”,曉母之部🙏🏽;“冥”,明母耕部。看似相隔🏊🏽♀️,其實不然𓀛🙎🏻♀️。古音曉、明二母關係密切👃🏽,兩字所從得聲的“母”🉑🚈、“冖”皆為明母;“母”為之部🌎、“冖”錫部,之、支旁轉與“職”“錫”旁轉多見其例。“晦”⚃、“冥”屬音近義通👩👩👧👦🦸🏼♀️,都有“黑”義。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F所从與A相同,它們都來源於“黑”。A之所以有一半塗黑🧑⚕️,就是因為它有“黑”義🎯。
《容成氏》:“喑👩🦯、聋、跛、A🧜♀️。”A可釋為“冥”⛹🏽,也可讀為“盲”,指盲人💀。《晏子春秋·內篇·雜上》:“冥臣不習。”《韓詩外傳》、《文選·演連珠》李注引冥作盲。[26]冥臣即瞑臣,失明之臣。《逸周书·太子晋》⛈:“師曠對曰👩🚒:‘瞑臣無見🌙🚛,爲人辯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聞易窮。’”孔晁注💝:“師曠,晉大夫𓀓,無目🧔🏽♀️,故稱瞑。”
B👨🏿🦳,通過B3與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今本《周易》的“冥”字對讀,已經可以確定是“冥”字🏄🏼♂️。現在我們把它和甲骨文的“黑”字聯繫起來👱🏽,更可以從形體及用法上予以解釋。其上部與甲骨文“黑”相同,或有塗黑,也是因為有“黑”義。其用為“冥”🧨,正與甲骨文“黑”“指日氣晦冥的晝盲言之”的用法相同🦀。
從來源上看,B从“木”🍲,可能源自甲骨文“黑”字的異體🕹、
🤘🏿,但就楚文字而言👨🏿⚖️,“木”應分析為聲旁☆。古“木”、“冒”通用。《說文》㊗️:“木📯,冒也,冒地而生⛎。”《釋名》:“木👋🏽,冒也,華葉自覆冒也。”[27]以“冒”訓“木”,屬聲訓👨👧👦。“冥”从“冖”聲,而“冖”即冃(冒所从)字🏋🏼♂️。“冒”🙋🏼♀️、“冥”為同源字👵🏿🎄,“冒”與“墨”為同源字🏥。[28]而晏昌貴先生所引的睡虎地簡《日書》甲種155背的所謂“晦”,其實正是寫作“墨”的。在這方面,“冥”、“晦”和“黑”之間也可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證據鏈。
知B為“冥”,則徐在國先生釋C“鄍”,讀為“冥”;李零先生釋D為“”,皆正確可從💚。
E,我們認為應當釋為“幎”🧜🏼😚。《說文》🗞:“幎👩👦👦,幔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有覆尊之幎,有覆簋之幎🏛,有覆帽之幎👩🏿,有覆面之幎,有覆笭之幎🧎♂️。”
望山簡2-2:“女(乘)一
(乘):……軒反(
),絹
(繆)
(聯)縢之幎🙆🏼♀️,丹
(繆)之裏,丹厚
(繆)之純。其韋(幃),丹
(繆)
(聯)縢之幎。其并(屏)欞,丹厚
(繆)之幎,黃
(緶)之綴三十👨🏻🏫。”
“幎”為覆物之巾,所以它可以有裏、有純、有綴💠📠。《周禮·春官·巾車》👓☸️:“王之喪車五乘♡:木車、蒲蔽、犬🛐、尾櫜🦹🏻♀️、疏飾🚃。”鄭玄注👐🏽:“犬,白犬皮🐫,既以皮為覆笭🥸,又以其尾為割戟之弢。”賈公彥疏:“犬
,以犬皮為覆笭者。”覆笭之“
”📥,顯然與望山簡覆
、覆屏欞之“幎”為一詞👨🏿🚀。所以江陵天星觀一號墓遣策的“
”也可以釋為“幎”🫵:“軒
😟,索(素)
(錦)之里。”“軒
”即覆軒之幎。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79頁。
[2] 何琳儀🛕:《滬簡二冊選釋》,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4日。
[3] 劉釗💪🏽🧑✈️:《〈容成氏〉釋讀一則(二)》,簡帛研究網🦵🏻,2003年4月6日。
[4] 孫稚雛:《竝果戈銘釋》,《古文字研究》第7輯👂🏼,1982年🪦,103頁。
[5]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中華書局🕤,1998年,297-298頁。
[6] 李守奎:《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45頁。
[7] 劉雨㊗️:《信陽楚簡釋文與考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125頁👧🏽🛌。
[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5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9] 廖名春:《楚簡〈周易•豫〉卦再釋》,Confucius2000網站2004年5月8日🏮。
[10] 陳偉❄️:《楚竹書〈周易〉文字試釋》👇,簡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19日👕。
[11] 徐在國:《上博竹書(三)〈周易〉釋文補正》🫅🏼,2004年4月20日。
[12] 黃德寬:《楚簡〈周易〉“”字說》𓀇,《中國文字研究》第六輯,廣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又見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193-201頁🦤。
[13] 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五集👚,科學出版社,147頁。
[14] 裘錫圭、李家浩:《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與考釋》🧖♀️🏕,湖北省博物館編《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518頁🧗🏿。
[15] 何琳儀:《包山竹簡選釋》,《江漢考古》,1993年第4期😼,59頁👩👦🥶。
[16]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藝文印書館,2003年,143頁。
[17]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岳麓書社,1997年👗,121頁。
[18] 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商務印書館,2007年,2127頁。
[19]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684頁🚛。
[20] 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望山楚簡釋文與考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中華書局,1995年,116頁注11👦🏽✊。
[21] 晏昌貴𓀁:《<三德>四札》🐻❄️,簡帛網🚶🏻♀️🧑🏿💻,2006年3月7日🧗🏿。
[22] 程少軒:《讀北大簡<周訓>首簡小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10年7月26日♥️。
[23] 見上引程少軒先生文注3。
[24] 于省吾:《釋黑》🛠,《甲骨文字釋林》,227-230頁。
[25] 參見宗福邦等主編《故訓匯纂》“晦,暗也”、“晦,闇也”🪮、“晦,昧也”👨👨👧、“晦、冥皆謂暗也”、“晦,冥也”、“晦🧚🏻♀️,暝也”🛀、“晦者🩲😵,冥也”條,商務印書館📤🏪,2003年☆,1030頁🤜🏻。
[26]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73頁【冥與盲】條。
[27]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295頁【木通冃】條🏇。
[28] 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245-248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4月17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4月18日🌯。
点击下载附件🦪:1060張崇禮:釋楚文字中的“冥”
作者似未注意到范常喜先生《試說<上博五·三德>簡1中的“暝”》(簡帛網2006.3.9)一文👁。
感謝公子小白先生!
本文的許多意見范先生已經有言在前🤾🏼,實不敢掠美🫒。我確實沒有注意到范先生的文章,是不應有的失誤🍋🟩!向范先生致歉!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9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