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後敘》的“味”字
(首發)
張崇禮
北華大學文學院
《說文解字·後敘》:“竊卬景行,敢涉聖門🦤。其弘如何🦏,節彼南山🤷🏼。欲罷不能😮,既竭愚才。惜道之味,聞疑載疑🫵🏼。演贊其志🔓,次列微辭。知此者稀🏐,儻昭所尤✶。庶有達者👨🏽💻,理而董之。”[1]“味”,各本皆作“味”。段玉裁在“惜道之味”下注曰:“‘甘’下曰♣️:‘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2]今人亦以“味”解之👏🏻。如湯可敬🪪:“深愛文字之道的無窮意味👩🏿💼。”[3]殷寄明:“深愛文字規律的意味。”[4]
今按:“味”如字讀⛺️,文意難通。
段玉裁在“聞疑載疑”下注曰:
《榖梁傳》曰:“春秋信以傳信🧚🏼♀️,疑以傳疑🧑🏽🌾。”《少儀》曰:“毋身質言語。”注云:“聞疑則傳疑。”《水經注》曰:“聞疑書疑。”立乎後漢🚘,以說古文字之形音義,其不能無疑者眾矣。聞疑而載之於書💆🏿🧜,以俟後世賢人君子,所以衛道也〽️。如不為此,則六書之學絕矣。司馬氏不為《史記》,則孔子👨🏿⚕️⟹、左氏《春秋》之學絕矣🏌🏻。皆干城大道🕖,勇敢而為之者也;皆不以小疵揜其大醇。
在“演贊其志”下注曰🪭:
演💁🏿♂️,長流也🧑🏼🦱。故凡推廣之曰演,文王演《周易》是也。贊者🙋🏻♀️,見也。《易》曰:“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孔子贊《周易》是也。志者⬜️,識也👆🏿。古志、識同字。演贊其志,謂推演贊明惜道載疑所知識者也🥊。
在“次列微辭”下注曰:
謂敘敶其眇之說解也🧘🏽♀️。
統觀上述三條注語💘,段玉裁是把“惜道之味,聞疑載疑”的主語看成了許慎之外的其他文字學者🚵♀️。他們由於“深愛文字規律的意味”,所以“聞疑而載之於書,以俟後世賢人君子”✥,而許慎則“推演贊明”他們“所知識者”,“敘敶其眇之說解”❤️。
按照上述理解,“惜道之味,聞疑載疑”在文中顯得比較突兀。因為其前的“竊卬景行👨🏿🦱🧑🏼⚖️,敢涉聖門。其弘如何🤚,節彼南山。欲罷不能,既竭愚才”是在說許慎自己,其後的“演贊其志🔂,次列微辭👩🏼💻。知此者稀🥘,儻昭所尤👨🏿✈️。庶有達者🌓,理而董之”也是在說許慎自己。
如果把“惜道之味🥍,聞疑載疑”的主語理解成許慎🧝🏼♂️,則“其志”就成了許慎自己所記,既然已經作為“疑”載之於書🙋🏼♂️,爲什麽還要“推演贊明”呢?
我們認為“味”當讀為“昧”🛟🤦🏼♀️。“昧”,“闇”也。“味”😱、“昧”同从“未”聲,例可通假。《白虎通義·禮樂》:“西狄之樂曰味𓀔。味之為言昧也。”以“昧”修飾“道”,典籍多見。如《老子》🦀:“明道若昧🤟🏽。”
“惜道之昧☝🏿,聞疑載疑👍。演贊其志🐚↘️,次列微辭。”許慎痛惜文字之道暗昧不明⏸,人們聞疑載疑🧑🏻🏭,所以他推演贊明前人所識記,又附以己見🚣。
[1] 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319頁🤵🏻♂️。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783頁。
[3] 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長沙🙆🏻♀️:岳麓書社,2001年,2187頁。
[4] 殷寄明:《<說文解字>精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259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3月2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3月22日。
点击下载附件:1046張崇禮:《說文解字·後敘》的“味”字
先生说“味”當讀為“昧”,甚是。许叔重乃上士闻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夷道若颣🧖🏻♂️。……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愚以为“惜道之昧”并非“許慎痛惜文字之道暗昧不明”。乃是重视“明道若昧”。
这早有人说过🏋🏿♂️。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