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繫年》劄記三則
(首發)
孫飛燕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博士後
一
晋文公立四年,楚成王率諸侯以圍宋🚀、伐齊🦅🧾、戍穀、居(緡)。簡41
,整理者隸定為
,認為可能是鉏的異體字🏊🏼♀️,《左傳》哀公十一年有“城鉏”,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謂卽襄公四年傳“后羿自鉏”之鉏🧓🏼,本宋邑,在今河南滑縣東十五里。又引或說認為該字右上部從民。[1]
案👩🏽🍳:該字的右部楚簡多見,其釋讀得到突破是得益于郭店簡的材料。郭店簡《語叢一》第97簡“即”🪤,陳偉先生指出與《禮記·坊記》🏞、《管子·心術上》等典籍中的“節文”相當,但他讀為“節度”🛢🚢。[2]李天虹先生認為當讀為“文”,該字除去“又”旁的部分可能是“麟”的象形字🏂。[3]李家浩先生指出即古文“閔”字,見於《汗簡》和《古文四聲韻》引石經🍜。[4]李學勤先生對該字的字形也有分析,認為上部從“民”省聲🏂🏼,
下部是《說文》“
”字的古文寫法。由於音同讀為“閔”或“文”。[5]
學者一般都贊成該字上部從民省聲的說法🆕,下部是否即《說文》“”字🤠,有待研究。
簡文此字即《春秋》和《左傳》的“緡”👨🏼🔬,《榖梁傳》作“閔”💭。僖公二十六年(晉文公三年)《春秋》經云🤲🏼🐡:
冬⚒,楚人伐宋🎀,圍緡。
同年《左傳》:
宋以其善於晉侯也🥞,叛楚即晉👩🏼🍼。冬,楚令尹子玉🧑🏻⚖️、司馬子西帥師伐宋,圍緡。
緡又見於僖公二十三年《春秋》經傳,楊伯峻先生注🏘:“緡🤱🏼,本古國名,昭四年傳‘有緡叛之’是也。在今山東省金鄉縣東北二十五里,舊名緡城阜。”[6]
二
晉文公立七年⛹🏿♂️,秦、晉圍鄭,鄭降秦不降晉🏄🏿♂️🚐,晉人以不憖👨🏭。秦人豫(舍)戍於鄭🤞,鄭人屬北門之管於秦之戍人👹。簡45-46
豫👃🏿,整理者無說。黃傑先生認為“豫”下應當斷開,“豫”讀為“舍”👲🏼,謂舍鄭之圍🦸🏿♂️。本篇“豫”字四見,另外三處(簡42、52👩👧、117)均用為舍🧔🏿♀️。[7]華東師大中文系戰國簡讀書小組讀為“釋”,認為“釋戍”即《左傳》的“出戍”。[8]
案:對於戰國文字的“豫”字,單育辰先生有總結的文章,可參看🫲🏼。[9]筆者贊成簡文“豫”讀為“舍”,但反對在“舍”下斷讀。此處“舍戍於鄭”的“舍”不是捨弃的意思,而是指置。《左傳》僖公三十年:“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左傳》襄公十四年戎子駒支對范宣子追述殽之戰的起因時說👃🏽👨🏿🌾:“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於是乎有殽之師。”楊伯峻先生注:“舍,置也。即僖三十年傳‘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之事💆。”[10]簡文的“舍戍”即《左傳》的“舍戍”🐯。華東師大讀書小組讀為“釋戍”,與《左傳》的文意相背,不可從。
三
平公率師會諸侯📪,爲平陰之師以圍齊🥊🫰🏽,焚其四郭,驅車至于東(海)。簡92
東😐,整理者讀為東畝。[11]陳偉先生認為文獻中似不見“東畝”爲地名,疑當讀爲“東海”🐫。《左傳》襄公十八年記此役説:“東侵及濰🏌🏼♀️👨🌾,南及沂✬。”杜預注🧑🧑🧒:“濰水在東莞東北🧒🏻⚠️,至北海都昌縣入海。”或許濰水所入的渤海也屬于先秦人所説的“東海”。[12]
案👍🏿👨💼:陳先生的意見似乎沒有引起學者的重視😽🔫,筆者認為他的觀點是正確的🚴♂️,可以再補充一條文獻上的證據。《榖梁傳》成公二年在講鞌之戰時說👨🏽🎨:“壹戰綿地五百里⚗️👨🏼🍼,焚雍門之茨👨👩👧👧🙇🏻,侵車東至海。”“侵車東至海”相當於簡文的“驅車至于東海”🍔。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第153-154頁,中西書局,2011年。
[2] 陳偉:《<語叢>一、三中有關“禮”的幾條簡文》,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44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3] 李天虹:《釋楚簡文字“”》🚅,饒宗頤主編:《華學》(第四輯)第85-88頁🩰,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
[4] 李天虹:《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第21頁所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李學勤🙍🏻♂️🫸🏽:《試解郭店簡讀“文”之字》,《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第229-230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6]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第401頁❎,中華書局,1990年。
[7] 黃傑🧑🏻🤝🧑🏻:《初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筆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學術討論”區,2011年12月20日。
[8]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戰國簡讀書小組:《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繫年>書後(三)》🏌🏿,武大簡帛網,2012年1月1日☢️。
[9] 單育辰🎦:《談晉系用為“舍”之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富达:《簡帛》(第四輯)😿,第161-16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0]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第1006頁,中華書局🧙♀️🙅🏽,1990年。
[1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第177頁💮,中西書局,2011年。
[12] 陳偉:《讀清華簡<系年>札記(二)》,武大簡帛網,2011年12月21日🤬🏊🏼♀️。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3月9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3月9日。
点击下载附件: 1041孫飛燕:讀《繫年》劄記三則
赞。
前幾日寫了條札記🔹,與孫女士第二則相合,作個不算補充的補充吧:
《繫年》第八章簡45云:“秦人豫戍於奠(鄭)🏊🏻♀️🧙🏻。”整理者未作深求🏄🏽♀️,愚意以爲,此處的“豫”,當讀作“舍”🎽。楚竹書常見“豫”通作“舍”之例🙎🏿,《繫年》亦然。此前黃傑先生指出,“豫”可讀爲舍,謂舍鄭之圍,“豫”下應當斷開,不過筆者認爲“豫”之下不當斷開,“舍”也不能作捨棄解🧑🏻🏫。故筆者雖亦讀作“舍”,與黃先生的理解並不相同。
《左傳》襄公十四年云:“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於是乎有殽之師。”此處“舍戍”,不但辭例與《繫年》對應,且指涉的是同一事件🥩🚴🏻♀️。楊伯峻先生《春秋左傳注》指出:“舍,置也。卽僖三十年傳‘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之事🕵🏼♀️。”說甚明確🌓⚰️,“秦人豫戍於鄭”卽“秦人舍戍於鄭”,殆無疑義🏊🏽♀️,此亦爲《繫年》與《左傳》對應一例。
2012年3月2日
简41“戍穀”的“戍”为动词🦙,此“豫(舍)戍”的“戍”似亦可理解为动词✍🏼,则“舍戍”也可理解为并列式词组👲,“舍”即居止👨🏿🎤。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