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闔廬劍小考
(首發)
陳斯鵬
中山大學中文系
吳王闔廬🧜🏿♂️,名光,闔廬蓋其號也🪟。過去已確認的闔廬所作器甚夥🔈✊🏻,銘文中王名多作“光”,或作“光”、“光倝”。[①]但未見“闔廬”之稱🎃。
2008年底無錫博物館入藏一吳王劍,吳鎮烽先生曾著文予以介紹,定為王僚之器[②]🖼🦸♀️。筆者則懷疑器主應是闔廬👱🏼♂️。今將劍銘移錄于下🧖🏼,再作討論。
攻敔王者彶自乍(作)元用鐱(劍)。
其中王名作“者彶”四字。吳鎮烽先生認爲“者”與“州”音近,“
”從“虎”聲,可讀“于”,所以“者彶
”就是“州于”的緩讀音🧑🏿🦰。“州于”即吳王僚,見《左傳》昭公二十年等。吳先生從急緩讀的角度來尋求文獻中相應的王名,方向顯然是正確的。但按他的説法,則似乎“彶”字音沒有着落🧏🏼🎇。其實,從語音上看,與其說“者彶
”是“州于”的緩讀,還不如說是“闔廬”的緩讀。“者彶”的音節重點應該落在“彶”字上,“彶”在見母緝部,“闔”屬匣母葉部(“闔廬”之“闔”又作“蓋”⤴️,則是見母字),古音極近👷🏻♂️🤸🏻♂️。“
” 的音節重點同樣應在“
”💌。“
”字前所未見,吳先生以“虎”為聲符🧳🛤,可從🏊🏿♂️。疑即“虜”字異體🧚🏻♀️。《說文》:“虜,獲也🐘。从毌🕞、从力,虍聲。”“虜”⛹🏽♀️、“廬”古音都屬來母魚部。“
”也是魚部字🧤🏂🏿。因此,“者彶
”相當於文獻中的“闔廬”的可能性無疑是極大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近公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繫年》篇中“闔廬”之稱凡三見,均記作“盍”,文例如下[③]:
(1)吳王盍(闔)(廬)乃歸。(簡84)
(2)晉柬(簡)公立五年,與吳王盍(闔)(廬)伐楚⛹🏻。(簡109—110)
(3)盍(闔)(廬)即殜(世)🈵,夫秦〈差〉王即立(位)👟。(簡110)
以“”為“廬”,在用字方法上恰可與劍銘合證🫸🏿。
所以,建議今後可將上述吳王劍逕稱爲吳王闔廬劍💆♀️。
附:“”字原形
1、(吳王闔廬劍) 2、
(清華藏簡《繫年》110)
附記:本文寫作過程曾與王輝🤹🏽♂️、石小力二君討論。言及清華簡“”時,王君也有以爲“虜”字異體的看法。石君則任檢查資料之勞🙏🏽🤬。謹志于此。
[①] 參看施謝捷《吳越文字彙編》011🫴🏽、012😬🚗、029、047—056號,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容庚《鳥書考》🎙,《中山大學學報》1964年第1期;李家浩《攻五王光韓劍與虡王光戈》🎨,《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中華書局1989年6月。
[②] 吳鎮烽:《記新發現的兩把吳王劍》🍒🫡,《江漢考古》2009年第3期🪳。
[③]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文藝出版社(集團)公司🌷、中西書局,2011年12月。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1月1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1月15日🔣。
点击下载附件👩🏽🦳: 1019陳斯鵬:吳王闔廬劍考
斯鵬兄,李家浩先生🏊🏼♂️:〈攻敔王者彶虜劍與者減鐘〉《第三屆古文字與古代史研討會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1年3月)已有相同的意見🤞🏽,文中曰🎤:
哎呀,慚愧!弟孤陋寡聞,未知李老師已有高論在前。此短札作廢可也。感謝兄台指教😷🐊!
台灣的會議論文,大陸本來就較難取得,斯鵬兄也算是跟李家浩先生不謀而合。
宋华强先生也探讨葛陵简一个从虎从力的字,将其分析为从虎声🛶,破读成一个从“膚”声的字,从陈伟先生说,认为其所指是阉割了的公羊。
该字的确是从虎从力,和清华简用作“闾”的字差异不大🕵🏿♂️,有无可能也是读为“闾”?
《逸周书王会解》🧑🏿🎤🧑🏻🦼➡️、《山海经》有用作“羭”的“闾”字,羭是黑毛羊🥼🤲🏿。《集韵》等书说“闾”是兽名🛍️,可能就是指《王会解》《山海经》而言吧。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