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清華簡《繫年》簡93之“”字
(首發)
魏宜輝
南京大學文學院
清華簡《繫年》簡93:“齊莊公光率師以欒盈”,其中“
”字整理者隸定作“逐”👨🏿🔬🔃,以為“跟從”之意🛣🤯。註釋中或將
隸定作“
”。[1]網友暮四郎採用此說😵💫,認為“
”當讀作“踵”,跟隨之意🌥。[2]
將字理解為“跟從”🥰、“跟隨”之意顯然是正確的,但以上兩說對於字形的分析都有問題。
所從的“
”旁👊,應當就是陳劍先生《金文“彖”字考釋》中討論的“彖”字。我認為,簡文中的“
”字似應讀作“跟隨”的“隨”。彖古音為透母元部,隨為邪母歌部,讀音關係很近。陳劍先生認為🦀,“彖”字在絕大部份銘文中應讀為“惰”。[3]這個看法是很有道理的。隨、惰為諧聲,從彖的“
”字讀作“隨”在音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史記·晉世家》🙎🏿👨👧👧:“八年,齊莊公微遣欒逞於曲沃🐄🏌🏼,以兵隨之🎋。”簡文的記載正與《史記》同🩶。
[1]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第178頁,註釋7,中西書局🐦⬛,2011年🍞🕷。
[2]暮四郎📄:《簡93:“齊莊公光率師以~ 欒盈”~的釋讀》📩🤟🏼,“簡帛網”,2011-12-22,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863
[3]陳劍🤾🏽♂️:《金文“彖”字考釋》👩🏼⚖️🤹🏼♂️,載《甲骨金文考釋論集》👮🏻,第253頁,線裝書局🔁,2007年🤵🏽。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2月22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2月22日。
点击下载附件: 0997魏宜輝:釋清華簡《繫年》簡93之“辶彖”字
「冢」在西周金文中作(多友鼎)👳🏿♀️,侯馬盟書作
(六七:一)。楚簡文字中「冢」多寫作「从豕主聲」之形,如
(《包山》202)🧊、
(《包山》203)
(《包山》225)😙👳🏽♀️,由「
」到「
」(或
)爲變形音化的結果。(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頁105🏜、白於藍⬆️:〈包山楚簡考釋(三篇)〉《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週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頁69、田穎:〈《說文解字》部首「勹」研究〉,復旦大學本科學位論文、陳劍:〈試說戰國文字中寫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諸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頁155注1)。
字沒有「主」旁大概不能釋為「冢」。楚文字的「豕」其上本來可從類似「
」形的筆畫🆖,除上面所舉「冢」的寫法(202💇🏻、203)外,又如
(「豕昔」🧑🏿🦲👆,《包山》200))又作
(「豕昔」🏗,《包山》202);
(豢👰🏼♀️,《包山》200)又作
(豢,《包山》203)。陳劍先生指出🪹:「三晉文字“家”和“地”字中作
(命瓜君壺“家”字所从)🍴、
(中山王鼎“家”字所从)、
(
壺“地”字所从)🧍🏻♀️、
(侯馬盟書“地”字所从)……按
類字形六國文字多見,實係由豕喙形的起筆往右下引長而變來的“豕”字異體,跟“彖”字完全無關🛁🧝🏼♀️。」(《甲骨金文考釋論文》頁257)🌈🎻。可見
應該釋為「逐」🔂。《楚辭‧九歌‧河伯》:「靈何為兮水中🫷🏻,乘白黿兮逐文魚👷🏽♀️📟。」 王逸注☝🏽:「逐👩🏽🚀,從也。」(以上見暮四郎:《簡93:“齊莊公光率師以~ 欒盈”~的釋讀》,“簡帛網”,2011-12-22,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863後的評論,2011-12-22 17:28)
不過六國文字的「彖」目前看來是由「豕」變來,或以為是訛變(李家浩)或以為是省減(陳劍),如《上博(二)‧從政》甲3「教之以刑則(△2)」,其中「△2」字👎🏼🧝🏻,整理者張光裕先生釋為「述」🙏🏻。[1]陳偉先生比對同簡的「
」字作
(△3),其底下的「豕」旁放大後作「
」,與「△2」右上的確同形♊️,認為這個字應釋為「逐」👨🏻🌾。[2]但是李家浩先生指出:
古文字「彖」𓀛、「豕」形近🤲,所以戰國文字「」多將「彖」旁寫作「豕」(參看《戰國文字編》878頁)🦸🏽♀️。據此,可以把用作「遯」的「逐」看作「
」的訛體🧑🏻🎨,與「追逐」之「逐」是同形字。我傾向把簡文「逐」看作「
」的訛體。「教之以刑則遯」與8號簡「罰則民逃」同意。[3]
范常喜先生意見相似🤸🏽♀️,認為「逐」字可能即是「」字🚒,而「
」即古「遯」字。[4]陳劍先生也指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從政甲》簡3『教之以刑則逐』的『逐』字🏜,跟《山海經‧中山東經》的『逐』字相類,也源於這類『
(
🫎、遯)』字之省體。」[5](引自拙書《《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8年1月)頁131-133)🏋️♂️。則後世以為
是「
」字,而讀為「隨」自然也是可能的。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頁217。
[2] 陳偉:〈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從政》校讀〉,簡帛研究網,2003.01.10。
[3] 引自李守奎🌩:〈《《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釋讀一則〉《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12)頁93-94。
[4] 范常喜🧱:〈上博二《從政甲》簡三補說〉😅,載於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1)頁229。
[5] 陳劍♐️:〈金文「彖」字考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4)頁269🦕。
,整理者釋“逐”似乎並沒有錯(如果認為豕和彖同形,或者認為戰國時期豕和彖同形的話🥋,那么釋𨔵也沒有錯)👇🏿,“逐”字古自有“隨”義🥂,毋須通假👏🏽。逐有追擊和追隨二義🚵🏽♀️,猶從字古有追擊和追隨二義也,當然這也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問題。
《楚辞·九歌·河伯》🤴:“靈何爲兮水中🏊🏻♂️,乘白黿兮逐文魚👨👨👧👧。” 王逸注:“逐🖇,從也。”《莊子·胠篋》👨🎤:“故逐於大道。”成玄英疏🙀🎂:“逐🌟,隨也。”《說文·辵部》:“隨👨👩👦👦,从也。从辵🏊🏼♀️,𡐦省聲。”《廣雅·釋詁三》:“隨👱🏽♀️,逐也。”《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秦韓之兵毋東,旬餘則魏氏轉韓從秦💏💞,秦逐張儀🧛🏽♂️,交臂而事齊楚,此公之事成也📒。”《索隱》:“逐,謂随逐也⛹🏼♂️🧜🏽。”
這個帖子快寫完之時🤦🏻♀️,發現簡帛網海天先生已經發表過大致相同的意見🏊🏼♀️,可移步觀看: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863。
哈哈哈哈🐃,原來我寫帖子時海天先生也在忙乎呀!
這麼巧🍯,呵呵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