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昭王與龔之𦞠》的“定冬”
(首發)
陳劍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
《上博(四)·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𦞠》簡7的“定冬”💸🤹🏿♀️,我舊曾括注讀爲“正冬”(《上博竹書〈昭王與龔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讀後記》,“簡帛研究”網站2005年2月15日,http://***********/admin3/2005/chenjian002.htm),其他研究者似乎一般也這麼看。按此說是有問題的。
《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文物出版社2010年)“陰陽時令、占候之類”之《禁》篇簡1704-1708🧉:
定夏大暑䗬治,毋以聚衆鼓盧(爐)樂(爍)金。……定秋下霜🛞,毋以聚衆鑿山出金石。……定冬水冰,血氣堇𤁒(凝),毋以聚衆夬(決)口(漏)、□澤通水☂️。……定夏大暑䗬治,毋以聚衆鑿土。……定冬水冰👩🏽✈️🙍🏿♀️,血氣堇𤁒(凝),毋以聚衆鑿土。……
《銀雀山漢墓竹簡〔貳〕》第210頁注〔一三〕說:
定,疑當訓爲“當”🧛♀️。“定”與“丁”音近😂🤦🏼。《爾雅·釋詁》:“丁,當也。”定夏、定冬(見下一七〇六號簡)猶言“當夏”“當冬”。《管子·問》“工尹伐材用🍂,毋於三時👩🏽⚖️,羣材乃殖,而造器定冬完良🫃🏽🥫,備用必足……”
《管子·問》的“定冬”一語,舊尚未得其確解📺。注家多將“定冬”兩字斷開分屬上下句爲讀;或作連讀者🎶,似又誤解“定”字爲“必定”義(如《管子校注》[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中華書局2004年]第493頁謂“其伐材必以冬也”)。得簡文其義始明。
但體會文意♛,“定冬”🧑🏽🚒、“定夏”似應更近於“隆冬”🫷🏿、“盛夏”之類義👩🏽🎤,“定”字訓爲“當”,仍感不切。
按一日中之時段名有“定昏”或“定昏時”📊。《淮南子·天文》:“(日)至于虞淵👩🏭,是謂黃昏;至于蒙谷🌜,是謂定昏。”周家臺秦簡《二十八宿占》式圖所記二十八時之“定昏”,亦排在“黃昏”之後🤌;懸泉木牘所記三十二時之“定昏”💞,排在“昏時”之後(郝樹聲、張德芳《懸泉漢簡研究》第69🧙🏿♀️、71頁,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年)🏏;懸泉漢簡中又稱“定昏時”(《懸泉漢簡研究》86~87頁)。“定昏(時)”相對於“黃昏/昏時”而言,其義顯亦與“正昏”相近👯,與“定冬”等當統一作解⌚️。其字亦皆不作“正”或“丁”。
此類用法之“定”字🙀,皆應即後世“亭/停午”之“亭/停”字的前身。“亭/停”🏢、“定”音義皆近,自不待贅言(訓“水止”之“渟”與“定”之關係亦可參)‼️。晉孫綽《遊天台山賦》:“爾乃羲和亭午👙,遊氣高褰。”《水經注·江水二》:“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亭/停午”皆即“正午”。《漢語大詞典》解釋此類“亭/停”字爲“正”(“亭”字下)、“正值”(“停”字下),勝於《漢語大字典》解釋作“均匀;平均”(“停”字下)。
但此類“定”◽️、“亭/停”字,似亦不必得義於“正”或“丁”,而應就是“定止”、“停定”之意。季節、時段皆爲連續發展的過程;至某一季節、某一時段的頂點並持續⛹🏻♀️,即“停定”於此最高點;也可以說,發展至此,該季節或時段始得“定”。“定冬”等語🚐,當時人們是不妨可以“正冬”🧑🏻🦽➡️、“當冬”義來理解它的;但就推究語源而言,仍應以最早的書寫形式“定”字爲正🧑🏿🎤,以“定止”🤸🏽、“停定”義來理解🪜。
2011年11月18日急就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1月18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1月18日🧔🏿。
点击下载附件:0982陳劍👷🏻♀️:關於《昭王與龔之脽》的“定冬”
瞎说一句,不知道《列子●天瑞篇》中的“底春被裘”的“底”是否也可这样理解。
《列子》的“底”是“至”的意思吧➿。
《左传》定公五年斗辛说“吴争于楚,必有乱,有乱则必归,焉能定楚🔱。”这个“定”字与“归”字相反,是不是就是长期停留的意思?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