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方勇:讀秦简劄记一則
    在 2011/10/10 14:41:27 发布

     

    讀秦简劄记一則

    (首發)

     

    方勇

    吉林師範大學

    在秦簡牘文字材料中有以下幾則材料🛸:

    1凡治事🧑🏻‍✈️,敢為固,謁私圖,畫局陳以為藉。(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一伍✬,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以下睡虎地材料皆出此書,不另注))

    2🚣🏽、(下有重文符號🧑‍🔧,綦通忌)(綦之綦之),食不可賞(償)🙆‍♀️。(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三六貳)

    3(下有重文符號,綦通忌)(綦之綦之),食不可賞(償)💬。(嶽麓秦簡七七號簡正面第四欄)(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12月第1版,143頁。)

    4男子西有秦(綦)履一兩,去男子其一奇六步,一十步;以履(履)男子,利焉。(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五九)

    5👨🏻‍🦼🤵🏻‍♂️、🧚🏼‍♂️、外壤秦履跡四所🔸,袤尺二寸。其前稠(綦)袤四寸,其中央稀者五寸,其(踵)稠者三寸。(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七八)

    其中上舉1中的“”字形👩🏻‍🦳,睡虎地秦簡整理者隸定爲“”,即字形上部寫爲“由”形,並注釋曰:“(音其),讀為棋。”以上例2中的“”字,睡虎地秦簡整理者皆釋爲“綦”讀爲“忌”,例3的“”字嶽麓秦簡整理者也釋爲“綦”💂‍♀️。45例中“”,睡虎地秦簡整理者徑釋爲“綦”。

    其实👒🍼,對于以上諸例♢,整理者的解釋是正確的,但字形隸定需進一步說明👲🏽🌑。“”字,《説文》云:“舉也。从廾,囟聲。《春秋傳》曰:‘晉人或以廣隊🐧,楚人之🤢🧽。’黃顥説廣車陷,楚人爲舉之🙉。杜林爲麒麟字。”

    段注曰🦌:“各本作由聲🙎‍♀️🎙,誤。或从鬼頭之囟👝,亦非也。此从東楚名缶之。故《左傳》作。今左作惎。糸部聲💆🏽‍♀️,或字作綦。聲、其聲皆在一部也🦹。”又云🕵️‍♂️:“此許偁古本古説,杜本作惎,云惎、教也。杜林爲麒麟字🤰🏽。謂杜伯山謂爲麒字也。《廣韵·七志》曰‘🧑、説文音其’是也。葢《蒼頡訓纂》、《蒼頡故》二篇中語🌪,可作綦👼🏽,則麒可作,其理一也。麟當作麐👨🏽‍🏭。”

    桂馥《說文義證》亦云:“本書从此,今誤爲。”

    又《説文》“”字頭下收录異體“綦”字。段注云🧑‍🧒:“各本作畀,倂篆體作,今正🧡。此用廾部之爲聲,非用丌部之畀爲聲也👙。廾部之缶之爲聲,非由,非鬼頭之囟也👩🏼。在古音弟一部,囟在古音弟十五部。此不可或紊者也。其亦古音弟一部也,故字亦作綦📄,經典用之。徐鉉以補說文或體🧘🏻‍♂️,許本書無之🫅🏼。渠之切👳🏼‍♀️♿️。一部🏌🏻‍♀️。”

    今按“”字金文見於盉)、(師酉簋)、🐵、(伯敢盨),字形上部即从東楚名缶之🎗,段注本篆作“”形是正確的💝,尤其是形應為“”形的直接來源。因此😺🧑🏿‍✈️,以上諸簡文中所涉字形當依段氏👩🏿‍🍳、桂氏的説法改正,即“”當改爲“”。因“”、“”、“綦”上古音皆群母之部🌵,所以“”、“綦”互為異體🎇。“”應改隸爲“”👨🏽‍💼,再說明是“綦”字😬🤽🏿。對於這一點,裘錫圭先生就曾經指明睡虎地秦簡的“”字爲“綦”字正篆💘,从聲(《<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讀後記》🦼,《古文字論集》514頁🫂,中華書局,1992年)🧑‍🧒。又《秦印文字彙編》254頁收錄一方“綦毋偃”印文🕵🏼🧚🏻‍♂️,《漢印文字徵》卷十三第四頁收錄眾多的以“綦毋”爲姓的璽印,《漢印文字徵補遺》卷十三第二頁也收錄“綦光”璽印🏒。這些璽印中的“綦”皆應先隸定爲“”字,再釋為“綦”字🤿。金關漢簡中73EJT9:107亦有“綦”字(《肩水金關漢簡(壹)》中冊,211頁,中西書局,20118月。),其形和《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932頁🍙,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年)收录的“綦”字形同🥙,應直接釋爲“綦”🆗。

    另外,“菑”、“甾”二字形的區別🧑🏽‍🚒,前人多有論述🕵🏼‍♂️。

    諸如段玉裁在“甾”下注曰“太史公曰🧝🏻‍♂️:‘自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缶下曰“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象形。”然則缶旣象形矣。復象形。實一物而語言不同🧔‍♀️。且實一字而書法少異耳🐝。《玉篇》作近之👩🏻‍🔧。若《廣韻》謂卽艸部之字。風馬牛不相及也。上从一雝川。此象缶之頸,少殺,安得云同字。今隷當作甾。”

    王國維在《釋由上》一文中曾經說:“今案《説文》字注曰🏒:‘東楚名缶曰甾,象形。凡甾指之屬皆从甾。’原本《玉篇》引《説文》舊音音側字反🦍😒。大徐音側詞切👨🏿‍🎤,皆之音🛴,則以甾、爲一字🧛🏽‍♂️。自六朝已來然矣。然甾👨🏼‍🎓、絕非一字。爲艸部菑字重文💆🏻,从田聲,故讀側字反或側詞反🤌。若甾之與,於今隷形雖相似📼,其音義又有何涉乎?考此字古文本作🤤,篆文亦或如之🚣🏻‍♂️。其變而為隸書也,乃屈曲其三直🤸🏻‍♂️,遂成甾字,後人不知其為古文之變,以其形似,遂以之音讀之🏃‍♂️,實則此音毫無根據也。”(《觀堂集林》第一冊🕗,274-275頁🌚,中華書局🤸🏽,1959年🤷🏽。)

    段玉裁、王國維對“甾”🚰、“”二者字形結構及其來源的論述很正確。

    我們注意到🦸,在漢簡帛材料中有如下形的字:

    馬王堆三號遣策簡71马王堆三號墓遣策簡73馬王堆帛書老子乙(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577頁,文物出版社2001年。)

    陳松長先生直接將以上字形隸定爲“甾”,讀爲“輺”👨‍👨‍👧。

    其實,這些都應是“”字⤴️。

    因漢簡帛、玺印材料中“葘”作如下形🧑🏻‍🏫:

    (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32頁,文物出版社2001年。)

    👨🏻‍🦽‍➡️🌍、(《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50頁,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年)

    可見👩🏻‍🏫,🙍🏻‍♂️、✍️、諸字艸部下所从形旁和“”形基本相同👀,并且🦸🏼、的“”形和後来的楷書基本相同🙇‍♂️。

    又银雀山漢簡中“輺”字作如下形:

    (騈宇骞编著《銀雀山漢簡文字編》448頁🎳👰🏽‍♀️,文物出版社🧝🏻,2001年)

    其右側所从偏旁和上舉“葘”字所从“”形相同,這也可以反證《説文》“輺”字篆體作“”形之确。

    而在秦汉簡帛材料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等从“甾”字形外👷🏻,还有“畚”字。《説文》曰🎐:“畚,屬,蒲器也,所以盛穜。从甾弁聲。”其在馬王堆簡帛中作如下形:

    (《马王堆簡帛文字编》514頁)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秦漢文字材料中“甾”字通常作形,而“”通常作形,二者字形區別明顯。弄明白二者的不同😱,這對於我們釋讀相關字形有很大的益處。

    諸如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中簡四五肆曰🤾🏿‍♂️:“富不施,貧毋(無)告也🐉。”其中的“富”字,作“”形👷🏽🤟。伊強先生根據上引馬王堆帛書老子乙143“、三號墓遣策簡71形,把“”字改釋爲“”🖨,并認爲从宀甾聲,讀爲災不施就是對有災的人應該施予的意思(《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補說》,武漢大學簡帛網,20091228日)。

    後來施謝捷先生根據馬王堆帛書《式法》中的“富(福)”及五方先秦秦漢的“富昌”璽印中的“富”字形,指出睡虎地秦簡整理小組釋爲“富”字的意見正確(《簡帛文字考釋劄記(三續)》,第831-833頁,甘肅省第二屆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18月🀄️☢️,蘭州)。

    我們認爲,施謝捷先生的論述很對。他指出的馬王堆帛書《式法》中的“富(福)”作(《馬王堆簡帛文字編》306頁)形👷🏼‍♀️,正和睡虎地秦簡的“”形同,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此種“富”字形所从“畐”字形也應是“”字,這說明在秦漢文字材料中確實有一部分的“畐”字形訛變爲“”。

    又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三五🧔🏿‍♀️:“診首□髪🙅🏼‍♀️,其右角痏一所,袤五寸,深到骨”。其中的“”形作,我們將其摹爲形,睡虎地整理小組認為通“”,小髪義🍂🐐。一説應為“”字,並指出此説是根據馬王堆帛書的“”字形🧜🏽‍♀️。

    馬王堆帛書中“”作以下形🍢:

    🤹🏽‍♀️、(《馬王堆簡帛文字編》527頁)

    上引施謝捷先生的文章中🌇,施先生業已指出秦漢文字中的“貴”字上部所从的“臾”形的變化類似上舉“畐”字的訛變。

    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字的“貴”旁所从“貝”形和“”下“田”形的區別很大💪🏼。其實✴️,釋“”字的根據應該是指馬王堆帛書中的“緇<>”字,其形作(《馬王堆簡帛文字編》524頁)🚯,其右側所从字形和上舉的“葘”、“輺”字所从的“”形同,在帛書中其爲“”字訛字。所以,上面提到的“”形應隸定爲“”👩🏻‍🔬,如爲“”字訛字🥄,其義當如《説文》所云“屈髮也。从髟貴聲。”即盤發爲髻義。桂馥《説文義證》云:“盘其髪曰。”《廣雅·髟部》:“,髻也🗿。”

    另外,我们認爲“”形从“”,其應从此得声⛹🏿‍♀️。上引王國維的論述已經說明“”从聲,即“災”字上部所从🙄,其从才得聲🪶,而古音从才得聲的字與从采得聲的字相通(高亨編著《古字通假會典》,419頁🦸🏽,齊魯書社,1989年)𓀘。所以,我們讀“”爲“”,“”,《方言》卷四:“(絡頭)或謂之帶。”郭璞注:“⛑️,亦結也🏋🏼‍♂️。”《廣雅·釋詁四》🫄🏽:“,結也。”王念孫疏證:“結與髻同🦸🏿‍♀️。”所以👨‍🦽,“”即結或髻義🏄🏿‍♀️。

    可見,無論讀“”爲“”或是被認爲“”字訛字🫱🏿,其義都和髪髻有關🧗🏻。

    又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五五曰:“賊死爰書:某亭求盜甲告曰:‘署中某所有賊死、結髪、不智(知)可(何)男子一人🏌🏻‍♀️,來告👨🏽‍💼。’”

    其中的“結髪”可與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三五的“髪”互相參照。

    順便說一下上引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三五“診首□髪”中的“首”字下一字,其形為🚴🏼🧏‍♂️,我們懷疑它為“狀”字😧,其形可與秦簡中“狀”做如下形相比照(詳拙文《秦簡牘文字彙編》,237頁🐑,吉林大學博士學位,2010年):

    睡律簡八七·36睡封簡八三·23

    如此,我们把簡文補足爲♐️:“診首狀:髪🐛🪷,其右角痏一所,袤五寸,深到骨”🫄🏻。

    還有一個相關的問題需要說明💇🏼‍♂️,就是在嶽麓書院藏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簡中有如下內容的材料🧑🏻‍🦼‍➡️:

    簡七六正第三欄:(乏)绝當巢(?)

    簡八四正第二欄:孤寡*(癃)病當巢(?)

    其中簡七六正第三欄的“巢”作形↕️,簡八四正第二欄的“巢”作形。我們疑這兩處的“巢”讀爲从“周”得聲的“賙”🤳,其表周濟救助義(詳拙文《讀嶽麓秦簡札記(四)》🟰,簡帛網,2011418日)👧🏼。

    伊強先生對筆者的意見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以上兩例的字形上部所从形為“甾”💋,進而隸定爲“”字🫲🏻,將其讀爲“資”(《嶽麓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劄記二則》,簡帛網2011826日)。

    我們需要補充的是,“巢”在秦漢簡帛中作(《馬王堆簡帛文字編》254頁)等形👨🏻‍🏭,這和上引的嶽麓秦簡的兩個“巢”形正同,这是直承金文“巢”字形的结果,上部表鳥巢之形🍄‍🟫。因此,在無確證證明“巢”字上部之形即爲“甾”之前,我們暫不能因其鳥巢之形和“甾”形同,進而把“巢”字字形割裂爲从甾从木。

     

    以上為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望方家指正!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0月1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0月10日。



    点击下载附件🤵🏽‍♂️: 0964方勇:讀秦简劄记一則

    ,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469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