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袁瑩👩🏼‍🦱:說“[肉頁]”
在 2011/9/26 2:54:58 发布

 

說“

(首發)

 

袁瑩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字及其異體“脜”在傳世文獻中只見於字書和韻書🧓🏽,如🏄🏼:《說文·𦣻部》:“脜,面和也。從𦣻從肉🏣🍯。讀若柔。”《玉篇·肉部》👸🏽👨🏻‍🌾:“軟也🌇。”《玉篇·𦣻部》:“脜🙍🏽,面和也。野王按🥡:柔色以蘊之🧴,是以今為柔字。”《集韻·尤韻》🤹🏼‍♂️:“脜,《說文》:面和也🦸🏻‍♀️。或從頁👨🏻‍🦲。”《集韻·有韻》:“腬,面色和柔皃👱🏿‍♂️。或從頁👩🏿‍🚒。”《廣韻·尤韻》:“👩🏿‍🦳,面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字的認識只能局限在字書、韻書中的訓釋,認為其構形從頁從肉。隨著地下材料的不斷湧現,我們有幸在出土文獻中見到了字🔷,這使我們有機會對字的構形進行重新認識。

”字在出土文獻中最先出現於九店簡簡39-40下,其語境是“凡五亥,不可以畜六牲,帝之所戮六之日”整理者李家浩先生釋出此字,並認為“六牲”即“六🤟🏼,與“擾”古音相近👩‍🎤,可以通用簡文“”當讀為“擾”,“六擾”與“六牲”同義。[1]其說可信🏇🏻。

見於包山簡180🟠,用作人名。

還見於上博五《季康子問于孔子》簡1,其語境是“唯子之”。季旭昇先生認為此處的“讀為“擾”🧏🏽‍♀️,是柔、馴的意思,並且認為讀為“司”,“司擾”指負責教育馴化。[2]陳偉[3]與林素清[4]兩位先生都將此句與《仲弓》26“恐貽吾子羞”對比,認為此處的“”當讀為“羞”。我們同意陳、林二先生的意見🔠。

在新近發表的清華簡中也有“”字出現,如《皇門》簡13,其語境是“毋作祖考哉”,整理者將其讀為“羞”📚。[5]

出土文獻中“”字的出現,使我們知道它可以讀為“擾”和“羞”🏂🏽🏵,雖然這種讀法是以《說文》對其異體“脜”讀若“柔”的注音為根據的🧚‍♀️,但這樣破讀之後相應出土文獻都可以讀通🧜🏻‍♀️,這也就證明了《說文》的注音應該是正確的。

對於“”的構形👩🏻‍💻,一般認為從肉從頁,但是上引上博五《季康子問于孔子》簡1中的“”作👩🏽‍💼,下文用A代表此字A形來看🙀,其所從形🤳🏽,左側一筆與下橫相連,似一筆而成,可能並不是“肉”。出土文獻中還有兩個與“”字形體密切相關的字,這兩個字的構形分析👩🏿‍🦲,對於我們解決“”的構形非常有益。現將這兩個字轉錄於下🧙‍♂️:

其一見於上博三《仲弓》簡26,作,下文用B代表此字。B所在的語境是(釋文用寬式)👃🏻:

(貽)吾子B,願因吾子而治。

對於該字,整理者隸定為“”👨🏼‍🚀, 認為同𢝊(憂)”。[6]陳劍先生認為“’與‘羞’音進可通[7]孟蓬生先生認為🐳:“當從陳劍先生說讀為‘羞’,但需要指出的是,此字並不是憂字➿。此字構形當分析從心,聲🆕。……當為‘羞恥’之‘羞’的本字⏬。[8]

其二見於上博三《周易》簡28👎🏼,作,下文我們用C代表此字。C所在的語境是(釋文用寬式)↩️🪸: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其C

對於該字,整理者隸定為“”,認為其“從頁、從心👱🏽‍♂️,省聲🧔‍♀️,《說文》所無,音與‘憂’、‘羞’通🔥。[9]黃錫全先生將這個字與《金文編》中的“憂”聯繫起來,認為這個字就是“憂”字🎀🧗,只是爪下多一畫,可能表示手與身體相連之義,也可能為飾筆。[10]季旭昇先生將其與B視為一字💂🏻🫷🏿,將其分析為從“憂”,疊加“肉”聲,或從心、(脜)聲🏖。[11]

CB形體十分相似,用例也十分相同,季旭昇先生將CB聯繫起來,無疑是正確的👷🏽‍♂️,但其忽略了CB在形體上的細微差別。整理者對C的隸定雖然使C不成字👸,但卻是很忠實的,在沒有弄明白C的構形之前,這種隸定方式無疑是可取的。黃錫全先生將A與《金文編》中的“憂”認同👬🏻,給A的形體找到了很好的來源,這是很有啟發性的,但是實際上《金文編》中“憂”下所收之字是否都是“憂”也是值得考慮的🤾🏼‍♀️🌿。

《金文編》“憂”字下收有🔙:[12]

(無憂卣)(伯憂觶)(毛公鼎)(中山王鼎)

前兩個字都用為人名,無義可說,毛公鼎中的這個字有可據推堪的辭例“欲我弗作先王👩🏻‍🦼‍➡️。對於該字🥄,學者的釋讀情況如下💷:孫詒讓認為這個字即《說文·心部》表憂愁義之“𢝊林義光《文源》亦釋為“憂”🪔;王國維先生根據與此文例相同的《書·康王之誥》“毋貽鞠子羞”、《春秋左氏傳》“毋作神羞”,認為這個字即古“羞”字,像以手掩面之形,是羞恥之本字王先生又根據甲骨文“夒”作“”🐈,認為金文中的字形源於甲骨文的“夒”,故改釋為“夒”,讀為“羞”🦥;高田忠周先生亦釋為“夒”,但讀為“𢹎[13]季旭昇先生也從王國維先生說釋為“夒”,但讀為“憂”🂠。[14]

我們認為王國維先生的後一種意見更為可信👩🏻‍🦰。從形體上看🏄🏿🧒🏿,甲骨文“夒”與金文中的這組字形體極為相似,所以將金文中這組字釋為“夒”是可信的。從毛公鼎的辭例看,應是對已逝先王所說,讀為“羞”也要比讀為“𢹎”✍🏽、“憂”更為合理。中山王鼎中的這個字和前幾個字形體不同🤘🏽,從心從頁,根據其辭例“以勞邦家”🚴🏿‍♀️🙆🏿‍♂️,和其形體特徵,可確知其為後世之“”字🧙🏻‍♂️。可見《金文編》“憂”字頭下所收之字並不都是“憂”字,而是包括“夒”和“”兩個字🧎🏻‍♀️‍➡️。

黃先生將C與《金文編》中的“憂”字聯繫起來,實際上應該是將A與金文中的“夒”字聯繫起來。A從附有爪形的“頁”形,“夒”也是附有爪形的“頁”形,二者區別在於A比“夒”多了“心”旁🏋🏻‍♀️。

對於它們之間的關係黃錫全先生已有簡單論證📬,我們下面再略作補充🥟。甲骨文和金文中“夒”字大都是獨體字,爪形與身體相連,但是“”(伯憂觶)中的手形已經與身體分離🛰,C字所從的應該是在的基礎上進一步演化而來的⬇️。所從的爪形還保留著手臂之形,發展到的時候,只保留爪形✂️,並且在爪形下加一劃🏞。黃錫全先生認為這一劃有可能表示與身體相連之義➡️,這是很有可能的。不過,爪形下的一劃也有可能只是羨符👲🏼,在古文字中爪形下部有沒有一劃經常無別,如“為”字楚簡中一般作(包山135反),也作(郭店·忠信之道6);“舀”🪯,戰國文字作“”(侯馬盟書181”所從),也作“”(曾伯簠“稻”所從)👩🏽‍🎓。總之🤛🏿,即是“夒”字

我們上文還提到季旭昇先生將CB聯繫起來的觀點,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將二者比對,我們不難發現B當是C的訛變🧛。CB極為相似,C訛變為B,其實就是C所從的訛變為B所從的,即“肉”🧏🏻‍♂️🧖🏽‍♂️。古文字中與類似的筆劃訛變為“肉”形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如:“穗”在古文字中既可以作(《古陶文字徵》127)、(睡虎地·日書乙51)🧑🏽‍⚖️,也可以作(包山278反)😶‍🌫️,前兩個形體上部所從與極為相似,都是爪形下部有一劃,最後一個形體顯然已經訛變為“肉”🔆。當然這種訛變也不排除聲化的因素,朱駿聲即認為該字從肉聲。[15]

所以BC實際上是同一個字,上部所從都是“夒”字🧑🏻‍🦲。

理清了BC的構形之後🙆🏿‍♀️🏌️,我們再回過頭A🙎🏿,不難發現ABC上部形體的演變關係🤦🏽‍♂️:

  

這三者之間的演變其實就是以下演變🧑🏿‍💼:

  

可見A所從的正是由“夒”字所從的“爪”形,演變到“”字所從的“肉”的過渡階段🗒🙆。

包山簡180中的“”作🧖‍♂️,“頁”所從之“首”與“卩”共筆🕙,此外該字下部還有一斜筆㊙️,似為飾筆,不過也有可能這一斜筆是比較原始的“夒”字中表示手臂的部的遺留👮🏼‍♀️。該字形似也可以作為”字從“夒”字演變而來的證據👷🏼。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所從的肉形當是由“夒”所從的“爪”形訛變來的👨‍👦‍👦🌮,”其實是“夒”字的訛變。“脜”是“”的進一步省變𓀙。

 



[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第103頁,中華書局,2000年👨🏻‍🍼。

[4] 林素清:《讀上博楚竹書(五)劄記兩則》🧗🏿‍♂️,《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卷)》第134頁🥖,2006年。

[5]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第171頁,中西書局,2011年🪜。

[6]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第28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9]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第17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1] 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第77頁👷🏿‍♂️,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2] 容庚🧑🏽‍🎨:《金文編》第384頁,中華書局,1985年⏲。

[13] 以上諸家觀點,具體可以參考周法高主編:《金文詁林》第36153623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7年。

[14] 季旭昇🏚:《說文新證》(上冊)第469頁👨‍💼,藝文印書館👩‍❤️‍💋‍👨,2002年。

[15]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第288頁,武漢市古籍書店,1983年。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9月2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9月26日。



点击下载附件: 0952袁瑩:說“䐓”

,,, ,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環保地球 在 2011/9/26 8:18:09 评价道:第1楼

    請比較《季康子問于孔子》簡1“肥”作,與同簡的相比,後者顯然還是“肉”旁。而且與《說文·𦣻部》👨🏻‍🎓:“脜🕍,面和也🖋。從𦣻從肉。讀若柔。”可以聯繫🌤,形🪐👏🏼、音都很直接。 ,

  • lht 在 2011/9/26 11:43:34 评价道:第2楼

    最主要的证据应该是C,袁文中用的是调整过对比度的图片,这样会使原来浓度很淡的笔画被锐化掉,而有些不是笔画的印痕被突显出来🚒。建议作者使用图片,要么用完全不处理的,要么在处理成白底黑字之后,再按照自己的看法把处理掉的笔画描摹出来💋。

  • 環保地球 在 2011/9/26 14:07:48 评价道♏️:第3楼

    請比較“豚”(《周易》30)與C形(《周易》28),後者所從仍是“肉”旁。 ,

  • 袁莹 在 2011/10/1 9:39:01 评价道:第4楼

    環保地球:
    請比較“豚”(《周易》30)與C形(《周易》28),後者所從仍是“肉”旁🧑🏼‍🌾。 ,

    前者是“肉”旁,后者与前者笔势明显不同啊

  • 袁莹 在 2011/10/1 9:40:15 评价道:第5楼

    lht:
    最主要的证据应该是C⛸🧑🏿‍🦰,袁文中用的是调整过对比度的图片,这样会使原来浓度很淡的笔画被锐化掉,而有些不是笔画的印痕被突显出来🧝🏼‍♂️。建议作者使用图片🏌🏿‍♂️,要么用完全不处理的,要么在处理成白底黑字之后🫳🏿,再按照自己的看法把处理掉的笔画描摹出来👋🏻。

     

    多谢刘兄的建议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09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