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委🌶,委隨也”義疏
蕭旭
靖江市廣播電視台
《說文》:“委☣️,委隨也👨🚒。从女从禾。”[1]
委隨🤾🏼♂️,治《說文》諸家理解不同,要之有以下幾說🕒:
(1)徐鍇曰☠️:按《春秋左傳》曰:“女子從人者也。”臣次立曰:“禾非聲。”[2]
(2)徐鉉曰:委𓀓,曲也,取其禾穀垂穗委曲之皃🤽🏼,當云從禾。[3]
(3)段玉裁逗作🤷♂️♠️:“委➕,隨也⚅。”注云🐦🔥🆎:隨,從也。隨其所如曰委……《詩》之“委蛇”即“委隨”🦵,皆疊韻也🏚。[4]
(4)王筠曰👻🎡:委隨疊韻🤹🏼♂️,即《詩·羔羊》之“委蛇”也。[5]
(5)桂馥曰👊🏻:委隨也者🚏,《釋名》🌹🤳🏽:“委,萎也,萎蕤就之也。”或作“委蛇”😅,又作“逶虵”👉🏿,又作“𨖿迆”🕘🌞。[6]
(6)朱駿聲曰:按委隨猶委蛇,疊韻連語🚵。從女從禾💆♂️,意亦支離傅會。即如所說,是與‘倭順’同字。按本訓積也,從禾威省聲🚣♀️,讀如阿者,聲之轉。[7]
(7)徐灝曰:委蓋婦女委婉遜順之義,故從女,而用禾為聲……引申為凡委曲之偁,又為委隨🧗🏼♀️🫳🏼、委靡、委棄🧜🏿♂️、委置🧎♀️➡️🔖。[8]
(8)王夫之曰:委,本訓隨也,順隨而下也。從禾從女🔓,禾熟則下垂也👨🏼🚀,女以降下順隨為道也👨🏽🎨。有任隨其下而不復收之義,故借為“委棄”字。又置於地曰委,委贄置地也;垂於下曰委,委佩垂至地也。通為“委積”之委♝,謂芻粟藉地而置也。順于地者必曲,故轉為“委曲”字[9]。
(9)章太炎曰:《說文》:“委🥼,委隨也🔙。”此與“委蛇”、“阿那”🚣🏼🍫、“旖施”聲誼相近[10]。
諸家謂或作“委蛇”得之,但語焉不詳👩🏻🦽➡️,有必要申證之。“委隨”為漢代人常語,本義指禾穗下垂,隨讀為墮。“委棄”🕵🏼♀️♊️、“委置”、“委靡”、“隨從”、“委積”是其引申義🏂🏼,“委曲”義讀為宛[11]。諸家謂“委”本義為“委曲”、“隨從”🤝、“委積”,並失之🎷。王夫之所言,除以“隨”為本義可商外,其餘並可參考。《白虎通義·五行》🈵:“火在南方,南方者👦,陽在上,萬物垂枝,火之為言委隨也💄,言萬物佈施🐈⬛。火之為言化也,陽氣用事🧑🏼⚖️,萬物變化也🙎。”此正“委隨”訓下垂之確證。引伸形容懶散、軟弱,《文選·七發》:“四支委隨,筋骨挺解。”李善注:“委隨💼🌵,不能屈伸也。”吕延濟注:“委隨,不相着也😦。”《魏書·王嶷傳》:“嶷性懦緩,委隨不斷,終日在坐,昏睡而已。”魏·嵇康《卜疑集》:“吾寧發憤陳誠⌚️,讜言帝庭🦸🏿♂️,不屈王公乎?將卑懦委隨,承旨倚靡,爲面從乎?”或作“委惰”💂🏻♀️、“委”🤫,《楚辭·嚴忌·哀時命》🕘:“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王逸注🎯:“委惰,懈倦也🧑💼。”《釋文》作“委
”,姜亮夫曰:“按惰古入歌部,則委惰猶委蛇也🙅🏻♀️。叔師釋為懈倦者,依惰字立說,以釋漢賦家新更之字義↙️,或然也,實亦未離其語根之義。”[12]“委惰(
)”即“委隨”,由下垂義引申為懈倦🤱🏿,姜說稍疏。引申為順從[13]♊️,《後漢書·竇憲傳》🍆:“憲以前太尉鄧彪有義讓,先帝所敬,而仁厚委隨,故尊崇之。”李賢注:“委隨,猶順從也🧏🏻♀️。”或作“逶隨”,《楚辭·九思·逢尤》:“望舊邦之路逶隨🙆🏿。”一作“委隨”⤵️,王逸注:“逶隨,迂遠也🙎🏽♀️。”姜亮夫曰:“按此言舊邦之路👨🏽✈️🙆🏿♂️,逶隨而長,不易到達也。故叔師以迂遠釋之。然以聯綿詞語根論之,當為委蛇之變,當訓修美委曲。”[14]“委(逶)隨”訓迂遠,亦由下垂義引申為長。《漢成陽令唐扶頌》:“在朝逶隨🥍。”韓愈《辭唱歌》🐇:“聲自肉中出🕌,使人能逶隨⛹🏻。”或作“褘隋”💂🏽♀️,漢《衞尉衡方碑》🧑🏼🦲:“褘隋在公。”洪适曰:“‘褘隋’即‘委蛇’,出《韓詩內傳》。”[15]或作“委䢫”,漢《酸棗令劉熊碑卷》:“卷舒委䢫,忠貞囗囗。”後漢《俞鄉侯季子碑》🎸:“卷舒委隨,化流南城。”則作“委隨”。或作“委蛇”、“蜲蛇”🖖🏻、“逶虵”、“踒𧿶”👦🏻、“𨖿迆”🫑📧、“遺蛇”👏🏽🫷🏽、“委移”等形[16],《詩·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即《衡方碑》之“褘隋在公”、《唐扶頌》之“在朝逶隨”也🦒。《廣韻》👩🏻🦽➡️:“蜲,蜲蛇⛱。”姜亮夫曰🥬:“委蛇,疊韻聯綿詞🦠,春秋戰國以來南北通用語🌘,原讀阿(烏何切)陀(徒河切),戰國末期歌韻與支韻漸分音👻,遂轉化為委(於為切)移(弋支切),字形亦遂分為兩系👩🏿✈️,詞義亦稍有變化。讀歌韻者👱🏽,有委曲而美麗之義🚱;讀委移者🧏🏿♂️,有下垂而委蜿之義。而漢賦則兩義多混,此語言發展之一現象也🙆🏼♀️。”[17]例多不備舉。
倭墮,形容婦人髮髻垂落皃♕,為“委隨”之變體專字🫘🤞🏽。晉·崔豹《古今注·雜注》:“墮馬髻🚣🏽,今無復作者。倭墮髻🕝,一云墮馬之餘形也。”《廣韻》:“墮,倭墮,髻也⚆🧮。”《集韻》👩🚒:“倭,倭墮,髻皃🦦。”或作“倭𡐏”💲,《集韻》:“𡐏🧑🏻💻,倭𡐏,髻皃。”或作“䰀鬌”,《類篇》🎳⁉️:“䰀,䰀鬌,髪皃。”《六書故》:“䰀,䰀鬌,髻鬟鬆慢貎。”《五音集韻》:“䰀,䰀鬌,髮美。”或作“委墜”,唐·溫庭筠 《郭處士擊甌歌》:“蘭釵委墜垂雲髮,小響丁當逐迴雪🤽。”或作“婀媠”㊗️,明·方以智《通雅》卷18:“䰀鬌本於婀媠。”[18]
婑媠,美好皃,《列子·楊朱篇》:“穆之後庭🫱🏿,比房數十,皆擇稚齒婑媠者以盈之📠。”《方言》卷2:“嫷,美也,南楚之外曰嫷。”郭璞注🫶🏻:“言婑嫷也。”姜亮夫曰:“按‘婑媠’即《方言》之‘婑嫷’🚴♂️,音與‘委蛇’相轉。”蔣禮鴻曰⚇:“‘委惰’與‘委隨’⤵️、‘婑媠’義通。”[19]“婑媠”的語源當為“委墮”[20]⏩,由下垂義引申為重遲🚜、舒緩、舉止安詳👩🏻✈️,亦引申為柔弱,古代婦人以柔弱為美好。又轉為“婀娜”、“阿那”🕵🏿、“旑旎”等語[21],明·焦竑《俗書刋誤》卷6🏢:“婑媠👩🏿💼,上烏果切,下奴坐切,美髪也。漢世倭墮髻,唐人浮渲梳頭即此。”焦氏讀音即為“婀娜”,是也;而解為“美髪”,則未得🤹🏿。《韻補》卷4:“那☸️,阿那,垂也👋🏿🙎🏻♂️。”《通雅》卷6:“旑旎📇,本作猗難👏🏻、阿那、阿儺🧑🏻🎨🦹🏻♀️,因作橠㰙🤾🏻、𣘨橠🛢💁🏽♀️、妸娜、婑媠,亦作旑施😷、倚移🤙、猗萎🐏、徛柅、椅施。”[22]清·吳玉搢《別雅》卷2🧚🏻♂️:“猗儺😶、阿那⬆️、妸娜、猗難、婑媠、猗狔、猗柅、猗萎,旑旎也。”《文選·宋玉·高唐賦》:“東西施翼🥅,猗狔豐沛。”李善注:“猗狔🍄🟫🤽🏼,柔弱下垂貌。”《漢書·司馬相如傳》🤫⤴️:“掉指橋以偃寋兮🗻,又猗抳以招搖。”顏師古注引張揖曰:“猗抳👆🏿,下垂貌。”據張揖𓀂、李善注,可知“柔弱”由“下垂”引申而來。字或作“婐媠”🛰、“婐㛂”,《六書故》👷🏻♂️:“婐媠,宛孌隈倚之貎。”《說文》🫵🏽:“婐©️,[婐]㛂也🩷,一曰女侍曰婐,读若騧,或若委。㛂,婐㛂也,一曰弱也🩼。”段注:“‘婐㛂’與‘旖施’音義皆同,俗作‘婀娜’♧。”[23]《玉篇》👨💼:“婐㛂🚀,委貌也。”《廣韻》🙍🏿♀️:“婐💁🏽♂️,婐㛂,身弱好皃。”《集韻》:“㛂,婐㛂,好皃,或作媠📩🌳。婐,或作婑。”或作“䂺𥑽”,《玉篇》:“䂺𥑽,石皃。”“䂺𥑽”、“婐㛂”同源,當形容石好貌。或作“婐娜”,《御覽》卷381引服虔《通俗文》:“肥體柔弱曰婐娜🥏。”姜亮夫曰🙆🏽♀️:“‘婐娜’即‘婐㛂’也。”[24]或作“倭妥”,美好皃,明·湯顯祖《牡丹亭·玩真》📠:“敢誰書館中弔下幅小嫦娥,畫的這俜停倭妥。”或作“㛱娞”、“㛱婑”👲🏼、“㱬𣨙”、“碨㱣”,《集韻》:“娞,㛱娞,妍也✭,或從委🖼。”《龍龕手鑑》🙅🏿♀️:“㛱娞,㛱娞🏢,好貌也🤳🏼。㱬𣨙,𣨙也,短人也🫗。”《五音集韻》:“㱣,碨㱣,弱也👯♂️。”明·朱謀㙔《駢雅》卷2👩🏼🌾:“㛱娞🧑🏻🏫,美好也。”或作“㱬娞”、“萎腇”,《集韻》:“㱣,㱬娞,弱也。腇,萎腇,耎弱也🪫。”《後漢書·馬援傳》👨🎓:“豈有知其無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從族乎?”李賢注:“萎腇,耎弱也。”胡文英《吳下方言考》卷3:“萎腇➛,音威隨。案:萎腇📒,氣不振無光儀也。今諺謂不振作而無光輝曰萎腇。”[25]《駢雅》卷2🤧:“萎腇🤹🏻♀️,怯劣也。”此由“柔弱”義引申🧑🏻🌾。或作“㱱㱣”、“腲腇”、“腲脮”,《廣韻》:“㱣,㱱㱣。脮,腲脮🧕。”《文選·王褒·洞簫賦》🤸♀️:“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已🤠。”李善注:“阿那腲腇,舒遲貌。”《駢雅》卷1:“腲腇🕉,舒緩也。”唐·寒山《極目兮長望》🐔:“鴟鵶飽腲腇🏋🏼♂️,鸞鳳飢徬徨🫸🏼。”項楚注:“腲腇🍩,肥腫不振貌,亦作‘腲脮’、‘萎腇’、‘碨磊’👩🏿✈️👱🏼♀️、‘碨礌’,倒文作‘礧磈’📤、‘𦢏𦞙’。”[26]宋·李昭玘《觀江都王畫馬》⇒:“可信權奇盡龍種,不應腲脮失天真。”《五燈會元·西天東土應化聖賢·明州布袋和尚》:“形裁腲脮,蹙額皤腹。”《漢語大詞典》“腲腇”、“腲脮”並釋為“肥貌🪃,含有缺乏神采之意”,此亦由“重遲”、“舒緩”引申💆🏽。或作“渨涹”、“溾涹”🙂↔️,《楚辭·九歎·遠逝》📅:“盪渨涹之姦咎兮。”王逸注:“渨涹,汙穢也。”《玉篇》🦹🏼:“涹,溾涹,濁也。”《廣韻》👩🏽🦰:“溾,溾浽,穢濁也👴🏻。”《集韻》:“涹,水所聚也。”或作“㞇㞂”、“猥𨓆”🍤、“𩲄㞂”👔、“𡯵㾼”,《玉篇》:“㞇,㞇㞂,病痱🫑。㞂,㞇㞂。”《類篇》🏟:“㞇,㞇㞂👨🏽🚒,行疾。”《集韻》:“𩲄㞂,風疾💂🏿♂️。或作𡯵㾼🧑🎨。”《六書故》👨❤️👨:“㞇㞂,風疾胻病也🧑🏽💼。按方書止作猥𨓆。”也倒言作“諈諉”[27],《爾雅》🕺🏿:“諈諉,累也。”郭璞注:“以事相屬累為諈諉。”《玉篇》:“諉,諈諉。”《集韻》、《類篇》👩🏻🦰:“諉,諈諉🚴🏼♂️👃,煩重皃🧑🏻🤝🧑🏻。”
或作“威绥”💆🏽、“葳蕤”、“威蕤”、“萎蕤”、“委蕤”、“痿蕤”、“葳𦼆”🧸,本義指草木花實下垂,引申訓繁盛🧖🏻♂️。例參朱起鳳《辭通》卷2[28]。朱起鳳謂《魏書》“委隨”同“萎蕤”,以“萎蕤”為語源◾️,則亦傎矣🎱。蕤,同“甤”、“𦼆”🍽,《説文》🛝👩🍳:“蕤,艸木華垂皃。甤,草木實甤甤也。”《玉篇》:“蕤,葳蕤,草木實垂皃。”《龍龕手鑑》:“蕤,葳蕤,花垂貌。”又👸:“𦼆,俗;蕤,正。草木花垂貎也👐🏽。”《六書故》🧘♀️👫:“甤,草木華下垂也,又作蕤🩺。萎蕤,草弱而垂也。凌霄華蔓生而垂,故亦謂之萎甤。”《白虎通義·五行》👨🏿💻:“蕤者,下也。”《御覽》卷975引夏侯湛《芙蓉賦》🗾:“緑房翠蔕🐦🔥🧑🏿🔬,紫餙紅敷🐩,黃螺圓出🤹🏽,垂甤散鬚👨🏼,纓以金牙🧔🏿♀️,點以素珠📊。”“垂甤”同義連文。皆足證“蕤(甤)”之下垂義🌮🧓🏻。《楚辭·東方朔·七諫》🕎:“上葳𦼆而防露兮。”洪興祖注:“葳𦼆,草木垂貌。《集韻》作蕤🪪。”姜亮夫曰👩🏻:“考‘葳𦼆’一詞之用,始自漢人,求其語源,當與‘委隨’🎼、‘委施’、‘委移’👩👧、‘阿儺’等同源。”姜說語源為“委隨”甚確。姜氏又曰:“據字形定之🧄,則當以花鮮好🖍,或草木初生兩義為本義,而其他皆引申義也🫶🏻。”[29]則未得。《史記·封禪書》🤏🏻🍷:“紛綸葳蕤。”《索隱》本作“威蕤”🛕,引胡廣曰:“威蕤📳,委頓也🍭。”又引張揖曰:“威蕤🚢,亂皃。”胡說是也🤵🏿♀️,“委頓”與“下垂”義相因,引伸訓繁盛🪛、紛亂👵。王念孫謂張揖是[30],則亦偶疏矣。《淮南子·天文篇》🤦🏽♀️:“音比蕤賓。”漢·高誘注:“蕤賓👩🏿🎨,五月也。陰氣萎蕤在下🥟,似主人🥗。陽在上,似賓客。故曰蕤賓也。”“萎蕤”正下垂之義。《六書故》🚴🏽♀️:“萎,又萎蕤草,弱而垂也👩🦲。凌霄華,蔓生而垂,故亦謂之萎甤,别作葳。”《本草綱目》卷12👩🏼🚒:“按黃公紹《古今韻會》云🔌:‘葳蕤👸🏿,草木葉垂之貌🔰。’此草根長多鬚👩🏿🏫,如冠纓下垂之緌而有威儀🤰🏿🤳,故以名之。凡羽蓋旌旗之纓緌🩼,皆像葳蕤👳🏽,是矣。”又“委蛇,此亦似是萎蕤👩🎤,并俟考訪🚣。”
“委”之本義,當訓下垂🩹🤦🏼。《呂氏春秋·察賢》:“故曰堯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委衣裘,猶言垂衣裳🧔🏼♂️。王利器曰:“《易·繫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與此文‘委衣裘’同義。”[31]王說甚確。陳奇猷曰:“謂堯之時🧑🏽🦲,天下無事,堯之儀表,乃委曲其衣裘,消閒自得。古者長衣,有事則振衣而起,無事則委曲衣裘而坐也。”[32]以“委曲”釋之,未確。《禮記·曲禮下》:“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委亦垂也。
從“委”得聲之字也多與“委墮”義相近或相關。《説文》🤽🏼♂️:“逶,逶迆,衺去之皃。踒,足跌也👩👩👧👧。諉🚤,纍也🧚♂️。𣨙🧒,病也🤽🏻♂️。餧,飢也,一曰:魚敗曰餧🙋🏽♀️。痿,痹也。倭👳🏻,順皃🔬。緌,系冠纓也。”[33]《玉篇》:“𣨙,病也,亦作痿🖱。𥪍🚣🏿♀️,䇔也。”[34]《字彚》:“𥪍🏓,弱立貌👈。”《廣韻》:“䬐,風緩之皃。”又“䬐,低風謂之䬐風,或作𡣉。”《集韻》🤪:“䫋,女隨人也,通作委。緌,《説文》📡:‘系冠纓也🙋🏼♀️。’一曰垂也,一曰注髦於干首,或作綏。錗,縣也🤙🏿〽️。”《六書故》:“痿,萎弱也,與萎通👷🏽♀️👩🏼⚕️。”《説文新附》:“矮♓️,短人也。”《五音集韻》🔠:“𥡭,重垂也。”
[1]治《說文》諸家謂當從小徐本作“從女禾聲”♣︎,參見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12132--12133頁。
[2]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43頁。
[3]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43頁。
[4]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19頁。《漢語大詞典》(縮印本)從此句讀👩🏽🦲,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2頁。
[5]王筠《說文解字句讀》,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496頁。
[6]桂馥《說文解字義證》,齊魯書社1987年版👩🏻🎤🔎,第1082頁。
[7]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武漢市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557頁。
[8]徐灝《說文解字注箋》,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12133頁。
[9]王夫之《說文廣義》👍🏽,收入《船山全書》第9冊,岳麓書社1989年版,第224頁👋🏽。
[10]章太炎《小學答問》,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12134頁。
[11]參見章太炎《小學答問》🤴🏽,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12134頁。王力《同源字典》“委”、“宛”在“曲”義同源🤯,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23頁🤚🏽🤸🏻♀️。朱駿聲則謂訓“曲”叚借為“隈”🦮🎖。劉師培《古文字考》謂“委積”義叚借為“蘊”🉐,字又轉作“宛”🚵🏿、“鬱”,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12134頁。
[12]姜亮夫《楚辭通故(四)》📋,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8頁。姜氏引“惰”誤作“隋”👩🏻🦽,徑正。
[13]專字為“倭”🚸,《說文》♙:“倭,順皃。”
[14]姜亮夫《楚辭通故(四)》,第438頁💂🏼♂️。
[15]洪适《隸釋》卷8👩🏿👨🏽🦳,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91頁👨👧。
[16]參見方以智《通雅》(收入《方以智全書》笫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卷6第242--244頁、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吳玉搢《别雅》卷1🤲🏼、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中華書局1989)第88--90頁😖、朱起鳳《辭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186--189頁、姜亮夫《楚辭通故(四)》第437--439頁。又參見姜亮夫《詩騷聯綿字考》©️,收入《姜亮夫全集》第17卷,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284👩🚒、290--298頁。
[17]姜亮夫《楚辭通故(四)》,第435頁🍄。
[18]方以智《通雅》,第627頁。
[19]蔣禮鴻《義府續貂》,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92頁。
[20]姜亮夫《詩騷聯綿字考》🙍🏼♂️💂🏼♂️,收入《姜亮夫全集》第17卷𓀊,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293--294頁。
[21]王煦《說文五翼》:“古音委與阿通,《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是也🐍。”高翔麟《說文字通》說同👩🏼🔧,並收入《說文解字詁林》,第12134頁。
[22]方以智《通雅》,第247頁🤼♂️。胡文英《吳下方言考》:“𣘨橠,音摞多。《玉篇》🏃♂️➡️:‘𣘨橠🦖,木盛貌。’案:𣘨橠,木枝葉密也🚹。吳中謂木枝葉交加太密為𣘨橠,人身衣飾類太多亦曰𣘨橠🧑🏽⚖️。”乾隆四十八年留芝
堂刻本🧛,第6卷第3頁。今北地吳方言謂事情煩亂為“𣘨橠”🔶、“𣘨裏𣘨橠”,音摞妥🎹。
[23]“婐”字从段校補,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619頁。
[24]姜亮夫《詩騷聯綿字考》,收入《姜亮夫全集》第17卷,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頁💇🏼。
[25]胡文英《吳下方言考》🤌🏼,第3卷第11頁。
[26]項楚《寒山詩注》🧘🏽🍫,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60頁。所舉例略。
[27]《戰國策·韓策一》:“無以異於墮千鈞之重🐓,集於鳥卵之上。”《史記·張儀傳》墮作垂。《史記·貨殖傳》🧑🏽🚀:“果墮👩🏽。”《正義》:“墮,今為棰,音同😥,上古少字也🕵️♂️🪽。”此“諈”、“墮”同音之證。
[28]朱起鳳《辭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54頁🖐🏽。
[29]姜亮夫《楚辭通故(四)》🍠📐,第422頁。
[30]王念孫《讀書雜誌》💅🏿,中國書店1985年版🛩,第3冊第41頁。
[31]王利器《呂氏春秋注疏》👳🏿,巴蜀書社2002年版🎅🏿,第2631頁。
[32]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54頁🦹🏻♀️。
[33]小徐本作“痿,痹疾也。”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8月22日🔯。
点击下载附件◀️:0925蕭旭:《說文》“委🧏🏼,委隨也”義疏
委字構形如年季字, 諧聲從女
所以讀音如威(畏)
從女其他字如[妥-綏]音變之例
是蕭兄以為[墮-隨]一同也
要之連綿字詞大抵是共時方音描寫, 或是歷時古今音並列
尤有興味者二,
一者若委靡一詞
女有唇聲m-(母,婦)?
二者若委曲,
畏(鬼)鬼祟,畏縮, 是女有喉音k-?
我讀書淺陋, 還請蕭兄指導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