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蕭旭♘:《龍龕手鑑》“銣”字考
在 2011/6/10 8:36:09 发布
 

《龍龕手鑑》“銣”字考

 

(首發)

 

蕭旭

江蘇省靖江市廣播電視臺

1.《龍龕手鑑》:“銣,尼主、而遇二反☘️。”[1]《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銣👩‍👧,冗主👦🏿、而遇二切⤵️。”[2]《篇海類編》:“銣,冗主切🏃‍♀️,音汝✭,又而遇切。”[3]《康熙字典》列入《備考》[4],《中文大辭典》、《漢語大字典》皆云“義未詳”[5]🤾🏽。有音無義,陳飛龍、鄭賢章二氏之《〈龍龕手鏡〉研究》皆未考[6]🦄🙅🏼‍♂️。“銣”字其義不明,要得知它的意義,須從考察同源字入手。

2.我們先考查從“如”得聲之字的詞義🧢。

21.《說文》:“帤,一曰幣巾。”段注:“幣當爲敝,字之誤也。”[7]《六書故》引正作“敝巾”👨‍👩‍👧‍👧。《繋傳》:“臣鍇按:《易》曰👥:‘濡有衣帤。’又道家《黄庭經》曰:‘人間紛紛臭如帤。’皆以塞舟漏孔之故帛也,故以喻煩臭。”

1)《繋傳》所引《易》見《既濟》:“濡有衣袽。”《釋文》:“袽,王肅音如,《說文》作絮🦤,《廣雅》云:‘絮,塞也。’子夏作茹,京作絮。”馬王堆帛書本《周易》作“茹”,與子夏本同🚶🏻‍♀️‍➡️。《集解》引虞翻曰:“袽,敗衣也。”盧文弨曰:“䋈👩‍🚒,舊本作絮,案《說文》作䋈👩🏻‍🦳,今從改補☸️。”[8]黄焯校云:“絮,宋本同🍷🍺,盧依《說文》改作䋈,下‘絮塞’同🤹🏼。”[9]盧改非也,《周禮·夏官·司馬》、《考工記·弓人》鄭玄注二引《周易》📹🥷🏼,並作“絮”字,與京房本同🤫。《考工記》《釋文》:“絮👨🏽,本亦作帤,《周易》作袽🛩。”毛奇齡曰:“敝䋈名袽……若夫袽、䋈⛓️‍💥、帤同音,同是敗絮塞舟漏之物🧎🏻‍♀️‍➡️,故徐鍇云‘帛臭’🙉。臭者,敗也🤷🏻‍♂️。《黄庭經》云:‘人間紛紛臭如帤🔭。’亦指臭敗🦻👩🏻‍⚕️。”[10]

2)《繋傳》所引《黄庭經》,《雲笈七籤》卷12👩🦼、宋陳田夫《南嶽總勝集》卷下《敘唐宋得道異人高僧》亦引之,《雲笈七籤》有注👨‍👨‍👧‍👦:“帤👨🏼‍💼,弊惡之帛也。”宋·宋祁《七不堪詩》:“六不堪,不樂俗人共,聒聒沸蟈集。紛紛臭孥衆,怒遷多市色,禮煩方聚訟♦︎。”“孥”當作“帤”。

22.《說文》👨🏻‍🦼‍➡️:“絮,敝緜也🦗。”又“䋈🦝,一曰敝絮也📂。《易》曰:‘需有衣䋈。’”又“𧘽,弊衣。”段注:“敝,各本作弊😄,誤🧼。今正。袽者敝衣,帤者敝巾,絮者敝絮🍎。各依所從而解之……晁說之曰:‘袽又作䘫🤷🏽。’玉裁謂:袽🛡、䘫皆𧘽之誤字耳。”[11]考《廣韻》:“䘫,衣敝🎏😴。”“䘫”同“袽”👩🏻‍⚖️。䋈、𧘽,當以作絮、䘫為正🤦🏿,字從如得聲,非從奴得聲,《周易》《釋文》引《說文》正從如作絮字。《說文》誤收錯誤字形“𧘽”🙏🏽📹、“䋈”。段氏謂“袽、䘫皆𧘽之誤字”,黃侃謂“‘䋈’同‘絮’”[12],皆非也。1922年《福建新通志》👨🏽‍🎤:“敝衣曰𧘽。”[13]𧘽”亦當作“䘫”,可知此義猶存於近代閩語也💣。

23.《吕氏春秋·功名》🧙🏻‍♂️:“以茹魚去蠅,蠅愈至。”高誘注🫓:“茹👨‍👨‍👧‍👧,讀茹船漏之茹字🙎🏿。茹,臭也。”《文選·魏都賦》😿:“神惢形茹。”李善注🤳🏽:“茹👨🏿‍🔧,臭敗之義也。”吕向注:“物之自死曰茹。”《廣韻》:“茹,臭也🎟🧦。”趙少咸《疏證》舉高誘、李善注為證[14]。《楚辭·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文選·離騷》呂延濟注👨‍🌾:“茹🫦,臭也。”黃靈庚曰:“茹蕙,謂萎絕之芳草🐺。”[15]二氏說是。茹蕙,言臭敗之蕙也[16]。“茹”訓敝敗、物之自死🦘,敝敗斯臭矣,二義相因也,故高誘、李善訓“臭”也🧏🏼‍♂️。《吕氏》高注“茹,讀茹船漏之茹字”,是高氏所見本亦同子夏作“茹”也。高注“茹船漏”者,謂以破布塞漏船之空隙也👰🏼‍♀️。塞漏船空隙之物,亦可用竹屑、竹皮,其專字作“筎”。《玉篇》:“筎,竹筎,以塞舟🧌。”《集韻》:“筎🛻,刮取竹皮為筎👨‍👨‍👧‍👧。”《六書故》☂️:“筎,刮取竹青也。”《備急千金要方》卷12有藥物“青竹筎”,又卷16有“生竹筎”🧘‍♂️📵,皆指竹皮。今西南官話猶稱用來堵塞船漏的竹屑為筎[17]。《魏書·食貨志》:“又其造船之處,皆須鋸材人功🧑🏿‍🦲,並削船茹,依功多少,即給當州郡門兵🍫👰🏼‍♂️,不假更召。”此所削之茹🦥,即筎,竹皮也📫。《會稽志》卷17:“會稽往嵗販羊臨安,渡浙江,置羊艎版下,羊齧船茹,舟漏而沈溺者甚衆。”羊所齧之茹,不是破布🦄,就是竹皮。“茹”、“筎”皆指破布、筎,用來堵塞船漏🐗,作動詞用,以破布🔦👩🏿‍🦳、竹皮堵塞孔洞亦謂之茹、筎。名詞🚺、動詞,其義相因也𓀒🤐。《廣雅》:“絮⤵️,塞也。”王念孫曰𓀄:“䋈🤣,各本訛作絮。《既濟》《釋文》云🧑🏻‍🍼:‘袽🧑‍🧑‍🧒,《說文》作䋈,《廣雅》云🙍🏻:‘䋈,塞也↖️。’子夏作茹👩🏽‍🦱,京房作絮。’今據以訂正。”[18]“絮”字不誤🎿👧🏽,王說非是。《周易》《釋文》引《說文》《廣雅》並作“絮”字🦽,王氏所據本誤🫳🏽。《齊民要術》卷7🧑‍🏫:“及下釀,則茹甕🔺。”又“冬釀者,必須厚茹甕,覆蓋。”又“十月初凍,尚煖,未須茹甕🦁;十一月🈹、十二月🏊🏻‍♀️,須黍穰茹之🧛‍♀️。”又卷9👷🏽‍♀️:“小開腹,去五臟,又淨洗,以茅茹腹令滿。”黃生曰:“按:茹者♧,以物擁覆取煖之名。字書茹字無此義。《禮·樂記》𓀖:‘煦嫗覆育萬物🚂。’注🍨:‘以氣曰煦,以體曰嫗。’當用此嫗字。”黃承吉曰👃🏼:“此正各條所云‘凡同聲之字皆同義’📉,故茹之義即是嫗,古不必定書嫗。”[19]黃氏以“嫗”為正字🙈,非也。繆啟愉曰:“茹👱🏿‍♀️,《要術》中特用詞,作‘包’、‘裹’解釋📒。字書未載此義🧑🏿‍🎤。高誘注《呂氏春秋·功名》的‘茹’說:‘茹🈷️,讀茹船漏之茹字🧑‍🦼‍➡️。’字亦作袽,王弼注《易經·既濟》的‘衣袽’說🧛‍♂️:‘衣袽👩🏻‍🦱,所以塞舟漏也🤷‍♀️。’由塞這一義引申為外面包裹🧜🏻,就是‘茹甕’。”[20]繆氏釋義是也,而謂“字書未載此義”✸,則失檢《廣雅》“絮,塞也”之訓🧚。《唐律疏義》卷27:“茹船,謂茹塞船縫。”蘇軾《杜處士傳》:“船破須筎,酒成於麴🧔🏽‍♀️🧚‍♂️。”二例亦塞義。

24.《淮南子·說山篇》:“故桑葉落而長年悲也。”高誘注:“桑葉時既茹落🤚🏽,長年懼命盡,故感而悲也🥜。”于省吾🧝🏽‍♂️、馬宗霍並引《吕氏春秋·功名》⛳️、《文選·魏都賦》注,謂茹落猶敗落[21]。二氏說是。吳承仕謂“茹”為“苑”字之誤💆🏻‍♂️,訓枯病[22]⚒📋,得其義,而未得其字。

25.《玉篇》:“肗⇢,魚敗。𡜃,魚敗也🫶🏼。”《廣韻》:“肗👫🏻,魚不鮮🌮。”《集韻》🚣🏿‍♀️:“肗,肉敗曰肗。”胡吉宣謂“𡜃☔️,字本作肗👩🏽‍🦲✋🏻,從女聲🔏,此變從女肉聲🎥,形誼俱乖”,是也🕷;但胡氏又謂“肗”🚕🦠、“𡜃”為“脮”俗字[23]🧮,則非也🔖。《福建通志》卷67載南宋阮元齡乾道元年作《愬旱魃文》🐦‍⬛:“流泉石之淵淵⛲️📮,窘蛟龍而就肗。”有注:“肗☂️,音汝⛑️,魚不鮮也🤳🏼👔。”“肗”♥️、“𡜃”並從肉如省聲,《玉篇》同音而煮切,當即一字。《玉篇》“肗”入肉部👰🏼‍♀️,而“𡜃”入女部🍈💆🏽,後者非是。“𡜃”字亦當歸於肉部。《玉篇》👅:“𥞚,臭草也。”臭草,言臭敗之草,非專名🍛。

26.《玉篇》:“㾒🤙,㾒病也。”《集韻》: “㾒,病也🌋。”今西南官話猶稱一種脹、麻、痛綜合症為㾒[24]。字或作𤸻🙇,《玉篇》🛰:“𤸻🌕,𤸻病也⚪️。”字或作疓,《廣雅》📒:“疓🐱👨‍👦,病也。”《廣韻》🦩:“疓👰🏻,病也,見《尸子》🧠。”字或作㾍,《玉篇》🚭:“㾍👨🏼‍🌾,病也。”《集韵》:“㾍,病也🔹,一曰儜劣。”胡吉宣曰🤸🏿:“㾒,疑與疓🔑、㾍及𤸻等同🗯,偄弱病也。”[25]胡說是🧑🏻‍🦳,古如、乃、而一聲之轉也⚛️,各換聲符以制字🦘,其實一也🧒🏻。

3.草木之腐敗為茹、𥞚,故字從艸從禾;魚💁🏻‍♀️、肉之腐敗為肗、𡜃,故字從肉(月)🥷🏼🙇🏼;敝衣為袽、䘫,故字從衣;敝巾為帤,故字從巾;敝緜為絮🤽🏼,故字從糸;破敝之竹皮竹屑為筎,故字從竹。其義一也🍷👩🏽。物之敝敗😅,固其病也🙍🏻‍♂️,故專字從疒作㾒🐜。以同源字考之🐨,從“如”得聲之字,多有敝敗、破碎之義🧏🏻‍♀️,“銣”字從金,當指金屬之破敗也。

4.“銣”字在文獻中惟檢得一例👩🏻‍🦽🚰。高麗本《賢愚經》卷4👩🏿:“寒地獄中,受罪之人𓀆,身肉冰燥,如燋豆散♥︎,腦髓白爆✊🏻,頭骨碎破,百千萬分🚧,身骨劈裂,如箭銣。”據《校記》,“”一作“剖”,“铷”一作“鉫”[26]。金藏廣勝寺本作“如刨箭鉫”[27]❤️‍。

這一例原本是“箭鉫”還是“箭銣”頗不易定🧏🏿。下面提出一個設想📽,供討論。

“如箭銣”🌛➜,“銣”疑是動詞或形容詞💢,“鉫”是名詞[28],恐怕不合。“”當作“炰”🤷🏼‍♀️🆕,讀為雹💐。“剖”為“刨”形誤,刨亦雹借字🙅🏻‍♂️。《南史·齊本紀》:“時暑熱🤜🏽,帝晝臥裸袒🖖🏽,蒼梧立帝於室內,畫腹為射的⏮,自引滿🛁🧑🏼,將射之🕹。帝神色不變🧜‍♀️,斂板曰🛥🐱:‘老臣無罪✅。’苑梧左右王天恩諫曰🛸🧑🏻‍🍼:‘領軍腹大🚏,是佳射堋😵‍💫,而一箭便死,後無復射👨🏽‍💻,不如以雹箭射之🪝。’乃取雹箭,一發即中帝臍🧑‍🍳。”“雹箭”當是發射後易破碎而不致傷人性命之箭。如雹箭銣,言如雹箭碎破也。



[1]釋行均《龍龕手鏡》(高麗版影遼刻本),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第16頁🦸🏿‍♀️。

[2]韓道昭《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229冊影印明成化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頁🃏。

[3]宋濂編《篇海類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23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頁。

[4]《康熙字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31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第672頁🧑🏻‍🏫。

[5]《中文大辭典》,華岡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79年版,第15002頁。《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崇文書局🦹🏻‍♂️、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4526頁🧛🏻‍♀️🫑。

[6]陳飛龍《〈龍龕手鑑〉研究》,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63年初版。鄭賢章《〈龍龕手鏡〉研究》👨‍🦼‍➡️🦶,湖南師範

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7]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57頁💇🏼‍♂️。

[8]盧文弨《經典釋文考證》💉,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8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97頁。

[9]黄焯《經典釋文彙校》, 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58頁🤽。

[10]毛奇齡《仲氏易》卷26🕺🏽,收入阮元《清經解》第1册,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962頁。

[1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95頁。

[12]黄侃《說文同文》,收入《說文箋識》,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94頁🚠🖖🏽。

[13]《福建新通志》,轉引自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5854頁。

[14]趙少咸《廣韻疏證》👯‍♀️😠,巴蜀書社2010年版👼🏼,第1604頁🧑🏻‍🦯。

[15]黄靈庚《楚辭章句疏證》, 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318頁。

[16]王逸注:“茹🛍️,柔愞也。”朱子《集注》同。吳仁傑曰🧎‍♀️‍➡️:“周少隱云:‘茹之為食也……此言茹蕙猶言食秋菊耳。’仁傑按:茹🧑‍🎨,香草名也😹。”錢杲之曰:“茹❔,猶藏也、納也。”汪瑗曰:“茹👩‍👧、蕙🧑‍✈️,二草名。”徐文靖曰:“按🔕:《易·泰》初[]云:‘抜茅連茹🙅🏻。’王弼曰:‘茹,相牽引貌👊🏿。’程傳曰:‘茹☦️,根之相連者。’茹蕙🍙,謂以連根之蕙而拭涕。連根則蕙多📖,乃以之拭涕,而涕尤多👨🏻‍🏭,故復霑衣襟而浪浪也……茹無柔耎之訓❓。”王闓運曰🧗‍♂️:“茹🤽🏼‍♂️,萌也。”朱季海🐶、姜亮夫並據晉灼所引訂作“茄蕙”,茄即荷字🔰👩🏽‍⚖️。胥未得也。吳仁傑《離騷草木疏》卷2🧎🏻‍➡️,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44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4頁。錢杲之《離騷集傳》👨🏿‍⚖️,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58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577頁。汪瑗《楚辭集解》,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頁。徐文靖《管城碩記》卷14,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254頁。王闓運《楚辭釋》,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302,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22頁🎐。朱季海《楚辭解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52頁🦹🏻‍♂️🧓🏼。姜亮夫《楚辭通故》,收入《姜亮夫全集》卷3🧠,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5頁。

[17]參見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6199頁。

[18]王念孫《廣雅疏證》😣,收入徐復主編《廣雅詁林》,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9頁。

[19]黄生《義府》卷下,黄生👴🏿、黄承吉《字詁義府合按》🩺,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207頁。

[20]繆啟愉《齊民要術校釋》,農業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第494頁。

[21]于省吾《淮南子新證》🚵🏼‍♂️,收入《雙劍誃諸子新證》👨🏻‍🦳🖕🏻,上海書店1999年版,第429頁。馬宗霍《淮南舊注參正》,齊魯書社1984年版,第345頁。

[22]吳承仕《淮南舊注校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頁。

[23]胡吉宣《玉篇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601534頁。

[24]參見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5726頁。

[25]胡吉宣《玉篇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273頁🫨。

[26]高麗本《賢愚經》,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册,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印行,第378頁🦹🏼‍♂️。

[27]金藏廣勝寺本《賢愚經》,收入《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第51冊,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57頁🙊。

[28]《龍龕手鑑》🪑:“鉫😠,音加,又古禾反🧛🏼‍♂️。”《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鉫🙋🏽‍♂️💄,音加📫,又古荷反。”皆失載其義❄️,《康熙字典》亦列入《備考》🫵🏻🚳。《龍龕手鏡》(高麗版影遼刻本)💅,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第16頁。《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229冊影印明成化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頁👲🏽。《康熙字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31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第672頁↪️。考《心性罪福因緣集》卷3:“或云鉫鏁繫縛手足。”《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卷1:“鐵鉫鐵鈕鐵銜鐵䤤🧑🏽‍🏭。”是“鉫”即“枷”🚿👳🏽。《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卷1:“鐵枷、鐵鈕🧑🏼‍🤝‍🧑🏼、鐵、鐵鏟👩🏿‍🚒。”正作“枷”字。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6月8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6月10日。



点击下载附件:0878蕭旭:《龍龕手鑑》“銣”字考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无为中人 在 2011/6/10 11:45:08 评价道:第1楼

    高麗本《賢愚經》卷4🥏:“寒地獄中,受罪之人🔽,身肉冰燥,如燋豆散,腦髓白爆,頭骨碎破,百千萬分👩🏻‍🌾,身骨劈裂,如箭銣🛢。”其中“銣”字,據大正藏校勘記,宋🤦🏼‍♂️、元本作“鉫”📸👑,明本作“栝”。"箭銣"之“銣”當爲“鉫”形訛🤵🏻。。“鉫”字🧒🏿,(高麗本)《龍龕手鏡·金部》《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皆云🈲:“鉫🌓,音加。又古荷反(四庫本《龍龕》作“古禾反”)。“鉫”音加,則為“枷鎖”之“枷”俗字音“古荷切”或“古禾反”則為“栝(古活切)”之俗✊。“如箭銣”似讀為“如煦箭栝 ”👩🏼‍🍼,“煦”為火氣烝乾,爲了使箭栝不變形,利於中的,往往需要火氣烝乾之❌。

  • 萧旭 在 2011/6/10 16:36:23 评价道📑:第2楼

    謝無為君提出意見,我自訂如下🛃:

    《賢愚經》“銣”當為“鉫”形誤,金藏廣勝寺本不誤。《四部叢刊》景宋刊本及高麗本《龍龕手鑑》☞、《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並云:“鉫👩‍❤️‍💋‍👨,音加🕙,又古荷反。”四庫全書《龍龕手鑑》鉫,音加,又古禾反”。皆失載其義👩,《康熙字典》亦列入《備考》(高麗本《龍龕手鏡》,中華書1985年影印,第11頁。《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229冊影印明成化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頁。四庫本《龍龕手鑑》🧛🏿‍♂️,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6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第651頁。《康熙字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31冊,672)。鉫音加者🙆🏼‍♂️,是“枷”俗字《心性罪福因緣集》卷3:“或云鉫鏁繫縛手足。”《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卷1👩🏻‍💼:“鐵鉫鐵鈕鐵銜鐵🔬。”是“鉫”即“枷”。《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卷1🕹:“鐵枷、鐵鈕、鐵 、鐵鏟。”正作“枷”字鉫音古荷、古禾反者,當是“”之俗字🧖🏻‍♂️。箭笴,箭幹也。明本作“栝”者,蓋不得其字而臆改🌐。《儀禮·鄉射禮》《釋文》:“三笴:劉古可反,矢幹也⏳。《字林》云:‘箭笴也。’”《廣韻》:“笴,古旱切,箭笴🕙,又音哿。”又“笴,古我切🧑🏽‍🏫,箭莖🧑🏼‍🏫,又公旱切🙋🏿‍♀️。”《集韻》⛑:“笴,下可切✂️,箭幹。”古音從可從加多通參見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𓀛,第163—164)👩‍⚕️⛲️,《廣韻》笴音哿👆,尤為顯證。 ”當作“炰”,同“炮”。“剖”為“刨”形誤,刨亦炮借字。《廣韻》🤱🏻🦸🏼‍♂️:“炮,灼貌。”《集韻》🧜🏻👱‍♀️:“炮,灼也🙏🏼。”古人製作箭幹✒️,須烤燒烘乾材質,使之乾燥堅硬也↙️。

     

  • 无为中人 在 2011/6/10 23:07:21 评价道:第3楼

    蕭兄讀“箭銣”為“箭笴”🧑🏻‍💻,音義皆洽。“疑義相與析”🫢,豈不快哉!另蕭兄認為“剖”為“刨”形誤,刨亦炮借字。此說似有迂曲🧗🏿‍♀️,我看不如讀“剖”為“焙”,“焙”有“烘烤”義文獻用例及故訓材料習見,此不贅述。又“字😫🧑🏻‍🎓,當從旬從火🦵🏼,為“𤈎”之異體🤹🏻‍♂️,“𤈎”為“炯”之俗字,五代·可洪《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第三十冊·群◇第四帙六卷·○悔罪篇苐九“沈㶷”條下云🤽🏿:“上尸荏反。下古迥❎、戶茗反,別本及川音並作炯也👩。”《大廣益會玉篇·火部》“炯”字下有“公迥”“戶頂”二切。《類篇·火部》“炯”字下有“戶茗切”“畎迥切”二音🧜🏻‍♀️。元·楊桓《六書統》卷十二“炯”有“古迥切”“戸頃切”二音🧘🏽‍♂️。“畎迥切”“公迥切”與“古迥切”音同👮🏿‍♂️,“戸頃切”與“戶茗切”音同,“戶頂切”之“頂”為“頃”形訛🛤。可知,“㶷”即為“炯”的俗字。《集韻·梗韻》🧑🏼‍🔬:“烱🙋,炎蒸也。” “炎蒸”即“炎烝”,意謂火氣上熏,與“烘烤”義相類。

  • 萧旭 在 2011/6/10 23:29:59 评价道:第4楼

    兄謂 ”字,當從“旬”從火,似嫌專輒。我核查過影本,都從“句”作。金藏廣勝寺本作“如刨箭鉫”,“鉫”字不誤🦹🏿‍♂️。它作“刨”字,不可忽視🪵。其實這1例是文章外的附帶所論。倒是願聽聽大兄對正文的意見。

  • 无为中人 在 2011/6/11 14:26:53 评价道🙇🏻:第5楼

    蕭兄認為“銣”指金屬之破敗。試想金屬何以破敗,難道是生銹嗎?在下覺得“銣”可能是“鑐”的改換聲符的俗字。“鑐”指“鎖中鑐”音“思㬰切”🧑🏿‍🔬👛,又“而由切”🫅🏽,音柔🚶‍♂️,與鍒同。鐵之耎也,即熟鐵🧘🏽。此外♧,還有“金鐡銷而可流者”義,音濡,“汝朱切”🏇🏽,《集韻·虞韻》:“鑐🥳,金鐡銷而可流者。通作濡👨‍❤️‍💋‍👨。”⛱。“鑐”之“汝朱切”與“如”音同,由於“鑐”有三音🥌,記錄不同的詞,可能是爲了區別起見👩🏽‍🏭,造出改換聲符俗字“銣”🏋🏼‍♀️。“金鐡銷而可流者”之“銣/鑐”也與蕭兄“以同源字考之🧏🏿,從“如”得聲之字,多有敝敗、破碎之義🧔🏽‍♀️,“銣”字從金,當指金屬之破敗也”相因🔮🫶🏽。所謂“金屬之破敗”明確釋義即為“金鐡銷而可流者”。

        遑論一二,有待進一步論證。

  • 萧旭 在 2011/6/11 16:28:36 评价道:第6楼

     

     

    準確地説🏹,從“如”得聲之字,多有爛、熟之義Ⓜ️,引申之👱🏼‍♂️,一則為敝敗之義,一則為軟弱、柔弱之義。由敝敗再引申之🪛,則為臭腐之義。

     “銣”字文獻無用例,只能推理,去猜猜啦。如按兄說🪓🪙,指金鐡銷而可流者👩‍🦲,則亦熟義。再舉2例✧:(a《玉篇》🚀:“籹🏄‍♂️,粔籹。𥹡,同上,俗🧓🏻。”《楚辭·招魂》:“粔籹蜜餌。”王逸注:“言以蜜和米麫,熬煎作粔籹🦶,擣黍作餌。”《覽》圈860引《通俗文》:“者謂之粔籹。”《慧琳音義》卷34🤹🏼‍♂️:“粔𥹡,《蒼頡篇》:‘粔𥹡,餅餌者也,江南呼為膏糫。’《字苑》:‘粔𥹡, 膏糫果也。”此卷為《金色王經》卷1《音義》,檢經文作“油脂粔籹”✭。“粔籹”蓋謂熬煎爛熟所作之乾食也。籹之義取爛熟。“籹”從米如省聲,故俗字即作𥹡 (《龍龕手鑑》以𥹡為正字,與《玉篇》相反)。“粔”同“秬”,黑黍也。(b)《方言》卷2→:“𪏮,黏也。”訓黏者,當指爛🧚🏽‍♀️、熟如糊漿,故有黏連之義。“𪏮黍如省聲。

    另外從如從需之字古亦通,《韓子·亡徵》:“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廣雅》:“茹👐🏼,柔也👨🏿‍🦱➛。”太田方曰:“《字彙》‘耎’字:‘楊升庵曰:“古篆輭硬之輭☎️🔙,畏懦之懦,老嫩之嫩皆作耎🧑🏼‍🔧。”然是‘茹’字與此數字一義也🛀🏿🤰🏿。”唐敬杲曰:“茹👰‍♀️、懦古通用🦠。”(二說轉引自張覺《韓非子校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284陳奇猷曰▫️:“《離騷》王逸注:‘茹📶,柔堧也🪢。’蓋茹即懦之叚字💁🏼‍♀️。”(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頁。“耎”、“需”皆從而得聲😻,而、如一聲之轉👰‍♂️🚴,亦是換聲符以制字🎋,其實一也🤼。從“耎”、“需”得聲之字,多為軟弱、柔弱之義🍄‍🟫👨‍🦯‍➡️,無煩舉證也👨🏻‍🦽‍➡️。

    《說文》:“恕,仁也。”仁愛,當取和弱為誼。《集韻》🔙🪽:“𢖵🧘🏼‍♀️,度也💘。”“𢖵”亦是個死字🏌️📰,他書未見。“𢖵”當從心如省聲,即“”俗字。《子·》🗿:“恕者🧎‍➡️,以身為度者也🫴🏿。己所不欲,毋加諸人。惡諸人,則去諸己;欲諸人,則求諸己。此恕也。”《文選·養生論》李善注引《聲類》:“恕🙎🏽,人心度物也👨‍🦯📉。”

     

    謝無為君的討論🛫🎣。我還想說的是🧙🏻‍♂️,由於“銣”是個死字👨🏽‍🏭,此文結論對抑或不對👨🏿‍⚕️,並不重要。我只是在實踐前輩學者的1種方法🧡。可惜這方法,今人多不以為然🂠🏃‍➡️。得兄討論☝️,余亦跫然以喜矣。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959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